NORMAL 上饶师范学院 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2017年修订) 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学院 2017年7月
上饶师范学院 本 科 专 业 教 学 大 纲 (2017 年修订) 生 物 技 术 生命科学学院 2017 年 7 月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4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07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113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164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0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175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78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反应器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信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 201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18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 《进化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248 《sPSS统计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59
I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目录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1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7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16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22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32 《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4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48 《动物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58 《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58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大纲.............................72 《普通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77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83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89 《植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3 《动物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99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07 《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113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21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大纲......................................130 《现代生物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大纲..................................136 《生物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142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149 《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教学大纲......................................154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164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70 《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75 《生物技术专业实验》课程教学大纲..................................178 《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184 《生物反应器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191 《生物信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95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201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205 《发育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11 《天然产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218 《病毒学》课程教学大纲............................................223 《蛋白质组学》课程教学大纲........................................230 《进化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235 《生物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242 《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大纲..........................................248 《SPSS 统计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253 《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59
《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63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268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281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294 《葡萄酒酿造与品鉴》课程教学大纲
II 《生化分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63 《环境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268 《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272 《食品科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281 《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大纲..........................................294 《葡萄酒酿造与品鉴》课程教学大纲..................................30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05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设学期:第1、2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82,共5学分,分二学期讲授,共33周:第一学期3学分 共16周,周课时3,其中课堂教学42学时,习题课6学时;第二学期2学 分,共17周,周课时2,其中课堂教学32学时,习题课2学时。 、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各 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 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培养学生的抽 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学时数及分配 学时分配表(第1学期) 周次章次|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 1-3 1函数 函数的性质及图形、初等函数;双曲函数与反双 曲函数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量 和无穷大量的概念;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比较;极 482|极限与/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通准则 和收敛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的比较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 习题课
1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21055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设学期:第 1、2 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 82,共 5 学分,分二学期讲授,共 33 周:第一学期 3 学分, 共 16 周,周课时 3,其中课堂教学 42 学时,习题课 6 学时;第二学期 2 学 分,共 17 周,周课时 2,其中课堂教学 32 学时,习题课 2 学时。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 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各 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 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 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具 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二、与其它专业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为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它培养学生的抽 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 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三、学时数及分配 学时分配表(第 1 学期) 周次 章次 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1-3 1 函数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 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基本初等 函数的性质及图形、初等函数;双曲函数与反双 曲函数 9 4-8 2 极限与连 续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量 和无穷大量的概念;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比较;极 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准则 和收敛准则;两个重要极限;无穷小量的比较;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的左连续与右连续;初等 函数的连续性;函数间断点的类型;闭区间上连 续函数的性质 15 9 习题课 3
周次章次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和微分的几何意义;函 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左导数和右导 导数与微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 10-15 数和微分;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变 量函数的导数;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高阶 导数 习题课 合计 学时分配表(第2学期 周次章次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微分中值|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最值及其应用;函数图形的凹凸性 1|定理与导 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导数与微分在其 数的应用|他方面的应用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不定积分基本积分公式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 13163|定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不定8 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习题课 2 合计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使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简化理论证明,着重应用的处理 (2)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 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应重视概念、图形以及例题的结合。 (2)习题课讲解和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给以 足够重视
2 周次 章次 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10-15 3 导数与微 分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和微分的几何意义;函 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左导数和右导 数;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 数和微分;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以及参变 量函数的导数;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高阶 导数 18 16 习题课 3 合计 48 学时分配表(第 2 学期)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 (1)使学生基本了解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数学思想,在教学中 应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尽可能简化理论证明,着重应用的处理。 (2)学生掌握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 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的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应重视概念、图形以及例题的结合。 (2)习题课讲解和课外作业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应给以 足够重视。 周次 章次 教学内容 教学知识点 课时数 1-8 1 微分中值 定理与导 数的应用 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 函数的极值、最值及其应用;函数图形的凹凸性、 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导数与微分在其 他方面的应用 15 8-12 2 不定积分 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基本积分公式 9 13-16 3 定积分 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 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茨公式;不定 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 8 17 习题课 2 合计 34
五、教村或主要参考书 1.李建平主编,《微积分》(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2.林伟初、郭安学主编,《高等数学(经管类)》(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3.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4.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微积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六、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授课 第一章函数 【教学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单调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区间及邻域的概念 二、函数的概念、表示法;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 三、复合函数的概念 四、反函数:概念;反函数存在定理 五、基本初等函数:概念、性质、图形 初等函数的概念 七、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第二章极限与连续 【教学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 极限之间的关系 2、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3、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 方法。 4、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 极限。 5、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6、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教学内容】
3 五、教材或主要参考书 1.李建平主编,《微积分》(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5 年 2.林伟初、郭安学主编,《高等数学(经管类)》(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 3.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数学》(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 4.同济大学数学系编,《微积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 六、讲授内容与要求 第一学期授课 第一章 函数 【教学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并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单调性。 3、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教学内容】 一、区间及邻域的概念 二、函数的概念、表示法;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奇偶性 三、复合函数的概念 四、反函数:概念;反函数存在定理 五、基本初等函数:概念、性质、图形 六、初等函数的概念 七、双曲函数与反双曲函数 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教学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函数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极限、右 极限之间的关系。 2、掌握极限的性质及四则运算法则。 3、掌握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 方法。 4、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 极限。 5、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6、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 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 【教学内容】
、数列极限的概念及性质:定义、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函数极限的概念及性质:定义、左极限和右极限、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 号性) 三、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四、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定理、收敛准则 五、两个重要的极限 六、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定义、性质、比较;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无 穷大量 七、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左连续与右连续;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八、函数的间断点:概念、类型 九、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 第三章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 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导数:概念、左导数和右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函数的 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三、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及参变量函数的导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四、微分:概念、四则运算、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高阶导数 第二学期授误 第一章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并会用罗尔( Rolle)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 ( Cauchy)中值定理。 2、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4 一、数列极限的概念及性质:定义、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 二、函数极限的概念及性质:定义、左极限和右极限、性质(唯一性、局部有界性、保 号性) 三、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四、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定理、收敛准则 五、两个重要的极限 六、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定义、性质、比较;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无 穷大量 七、函数的连续性:概念、左连续与右连续;连续函数的四则运算;初等函数的连续性 八、函数的间断点:概念、类型 九、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零点存在定理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教学要求】 1、理解导数和微分的概念,理解导数与微分的关系,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会求平面 曲线的切线方程和法线方程,理解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2、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了解微分的四则运算法则和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会求函数的微分。 3、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会求简单函数的高阶导数。 4、会求分段函数的导数,会求隐函数和由参数方程所确定的函数以及反函数的导数。 5、了解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导数:概念、左导数和右导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函数的 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 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三、复合函数、反函数、隐函数及参变量函数的导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四、微分:概念、四则运算、一阶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高阶导数 第二学期授课 第一章 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教学要求】 1、理解并会用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了解并会用柯西 ( Cauchy )中值定理。 2、掌握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 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4、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垂直渐近线,会 描绘函数的图形 【教学内容】 微分中值定理:罗尔( Rolle)定理、拉格朗日( 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 Cauchy) 中值定理 二、洛必达法则 函数:单调性判别 四、函数的极值、最值及其应用 五、函数的凹凸性、拐点、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以及函数作图 六、导数与微分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不定积分 【教学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教学内容】 、原函数:概念、原函数存在性定理 、不定积分: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 三、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三章定积分 【教学要求】 1、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2、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3、了解定积分的应用 【教学内容】 、定积分:概念、几何意义、性质 、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三、定积分的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 四、定积分的应用举例
5 3、理解函数的极值概念,掌握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函 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法及其应用。 4、会用导数判断函数图形的凹凸性,会求函数图形的拐点以及水平、垂直渐近线,会 描绘函数的图形。 【教学内容】 一、微分中值定理:罗尔(Rolle)定理、拉格朗日(Lagrange)中值定理、柯西( Cauchy ) 中值定理 二、洛必达法则 三、函数:单调性判别 四、函数的极值、最值及其应用 五、函数的凹凸性、拐点、水平渐近线、垂直渐近线以及函数作图 六、导数与微分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第二章 不定积分 【教学要求】 1、理解原函数的概念,理解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2、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公式,掌握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性质及定积分中值定理,掌握 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3、会求有理函数、三角函数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 【教学内容】 一、原函数:概念、原函数存在性定理 二、不定积分:概念、性质、基本积分公式 三、不定积分的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三章 定积分 【教学要求】 1、理解积分上限的函数,会求它的导数,掌握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2、了解反常积分的概念,会计算反常积分。 3、了解定积分的应用。 【教学内容】 一、定积分:概念、几何意义、性质 二、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导数;牛顿一莱布尼茨公式 三、定积分的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 四、定积分的应用举例
编制人:饶贤清 教研室审核人:饶贤清 修改完善时间:2017年7月9日
6 编制人:饶贤清 教研室审核人:饶贤清 修改完善时间:2017 年 7 月 9 日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105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设学期:第1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48,共16周,周课时3。 、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应用精细的数学工具于实践、实验的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 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一一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 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拓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 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一一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 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 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 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求实精神一一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一一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 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 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
7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1053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设学期:第 1 学期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 48,共 16 周,周课时 3。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使学生深刻理解应用精细的数学工具于实践、实验的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 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 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拓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 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 科学观察和思维的能力——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 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 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 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素质培养基本要求 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素质: (1)求实精神——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 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2)创新意识——通过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物理学家的成 长经历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创新欲望,以 及敢于向旧观念挑战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