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B卷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小题共26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4分) A.绯红(f色i)不逊(xin)瞥见(pie)诘责(jie) B摹画(mo)抽屉(di)掷钱(zi)嬉戏(xi) C幽默(you)凄慘(chan.崇敬( c hong)惩罚( cheng) D敦实(dun)颔首(han)乡绅(shen)长髯(ran) 2.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4分)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 (2)今天星期一。 (3)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4)我的母亲气量大。 ()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2分)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 年3月3日。 B.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 的轨道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在原句上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每句只改一处)(4分) (1)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2)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3)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4)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5.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刚从外面旅游回来,就见他的爷爷对他说:“你房间里放在三个同学 送来的纪念品,你去看吧!”可小明看之后,却对他爷爷说:“怎么只有一个呀?”请问,小 理解和他爷爷说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分) 爷爷的意思是: 小明的理解是 6.根据已有的提示,补写句子。(3分)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_是夏天的 是秋天的 是冬天的 7.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 联,使之完整。(2分)
1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一单元测试 B 卷 一.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7 小题 共 26 分) 1.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4 分) ( ) A.绯.红(fěi) 不逊.(xùn) .瞥.见(piē) .诘.责(jié) B 摹.画(mó) .抽屉.(dì) 掷.钱(zì) 嬉.戏(xí) C 幽.默(yōu).凄惨.(chǎn.崇.敬(chónɡ) 惩.罚(chénɡ) D.敦.实(dūn) 颔.首(hàn) 乡绅.(shēn) 长髯.(rán) 2..判断下列句子属于哪一种类型?(4 分) A.动词谓语句 B.形容词谓语句 C.名词谓语句 D.主谓谓语句 (1)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修学校去。 ( ) (2)今天星期一。 ( ) (3)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 ( ) (4)我的母亲气量大。 ( )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有错的一项是(2 分) ( ) A.记得在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987 年 3 月 3 日。 B.他意识到。必须马上找个地方隐蔽起来。 C.离地 9 分 5 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 的轨道。 D.“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4.在原句上改正下面报刊上和同学作文中出现的病句。(每句只改一处) (4 分) ⑴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⑵平潭海滨水温净,浪轻柔,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 ⑶为了防止大灾之后无大疫,驻榕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日夜巡查,吃住都在堤岸上。 ⑷福厦高速公路是连接省会福州和特区厦门的重要交通要道。 5.星期天是小明的生日,他刚从外面旅游回来,就见他的爷爷对他说:“你房间里放在三个同学 送来的纪念品,你去看吧!”可小明看之后,却对他爷爷说:“怎么只有一个呀?”请问,小明 理解和他爷爷说话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 分) 爷爷的意思是: 小明的理解是: 6.根据已有的提示,补写句子。 (3 分) 青春是春天的一颗种子,充满希望; 是夏天的 , ; 是秋天的 , ; 是冬天的 , …… 7.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 ,弃之可惜”;下联是: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请你将中小学生都很熟悉的一首古诗中的有关语句填入上 联,使之完整。 (2 分)
8.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很受人们爱戴和欢迎,很多地方都为他树碑盖庙,尊为”关圣” 享受勒后人好多的香火。就你的理解谈谈关羽受人们爱戴的原因。(3分) 阅读下面各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14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 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 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 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 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 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 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 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 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 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 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 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9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2分) 0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分) 11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分) 12.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2分) 13就你的理解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4分)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4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2分) (二)(12分)
2 8.在《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形象很受人们爱戴和欢迎,很多地方都为他树碑盖庙,尊为”关圣” 享受勒后人好多的香火。就你的理解谈谈关羽受人们爱戴的原因。(3 分) 二.阅读下面各文段,按要求答题 (一)(14 分)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 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 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 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 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 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 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 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 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 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 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 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 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 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9.用自己的话概括以上三段的主要内容。(2 分) 10.在学习方面,母亲是如何要求我的?(2 分) 11.在做人方面,母亲又是怎样训导我的?(2 分) 12.从哪些地方看出母亲既是“慈母”又是“严师”?(2 分) 13.就你的理解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4 分) 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14.试用你的眼光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2 分) (二) (12 分)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 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 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 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 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 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 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 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 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 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 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 “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 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 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 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 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 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 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 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 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 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 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15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分) 16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2分) 17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2分 18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3分) 19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 怎样的理解?(3分) (三)(18分)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3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 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 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 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 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 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 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 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 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 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 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 “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 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 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 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 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 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 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 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 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 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 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15.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2 分) 16.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2 分) 17.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 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2 分 ) 18.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3 分) 19.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 怎样的理解?(3 分) (三)(18 分) 第十一位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 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 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 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 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一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 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 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 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 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 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 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 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 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 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 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2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 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分) 2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分) 2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2分) 2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2分) 2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分) 2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分) 2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3分) 三,作文(30分) 你一定有很多难于忘怀亲人,很多难于忘怀的朋友,很多难于忘怀的往事……,一定会经常 想起来。请你以“小楼昨夜又东风”为题写一篇回忆往事的记叙文,最好能叙事抒情相结合,适
4 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所小学校,因为各方面条件极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 教师。 当村民和孩子们依依不舍地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 留下来。 乡里实在派不出人来,后来只好请了一位刚刚毕业等待分配的女大学生来代一段时间课。不 知女大学生当初是出于好奇或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很快和孩子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三个月后,女大学生的分配通知到了。村民们只好像以往十次那样带着各家的孩子去送这位 代课教师。 谁知,无法预料的情形发生了——那天,在代课教师含泪走下山坡的那一瞬间,背后突然意 外地传来她第一节课教给孩子们的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那背诵的声音久久回荡,年轻的代课教师回头望去,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 ——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孩子们目光中蕴含的情感,顷刻间让她明白:那是 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啊! 代课教师的脚步凝滞了。她重新把行李扛回小学校。她成了第十一位老师。往后的日子她从 这所小学校里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去读初中、高中、大学……这一留就是整整二十年。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正是女教师患病被送往北京治疗的期间。我一直想去探望她,但因 为种种原因没能成行。 我终究没能见到这位乡村女教师。当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所小学校时,已有一位男教师来接 她的班。新来的教师对我说:她患了绝症,从北京回来的只是她的骨灰。我看到她的骨灰装在一 个红色的木匣里,上面没有照片。 临行时,这位男教师还告诉我,这所学校没有第十二位教师的说法。无论以后谁来接班,永 远都是第十一位。这是所有能在这里工作的教师的光荣,他说。还有就是这所小学校有一条不成 文的规定。是什么,他没有立即告诉我,当时他只是微笑着对我说:明天早晨,你就会知道。 第二天,我早早从距小学校几里远的乡招待所起来,刚刚爬到院墙外那座高高的山坡,就远 远地听到白居易那首熟悉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我想起,今天是新生开学的第一课。 20.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 21.“送走第十位教师后,就有人心寒地断言:再不会有第十一位教师留下来。”“心寒”一词 与文中哪句话照应?开头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 分) 22.“无法预料的情形”指什么?(2 分) 23.“没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改成问句为: (2 分) 24.代课老师的脚步凝滞了,为什么?她作出了怎样的选择?(2 分) 25.描写女教师骨灰时,为什么强调“上面没有照片”?(2 分) 26.这所小学“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是什么?(2 分) 27.你如何理解“第十一位”这个题目的含义?(3 分) 三.作文(30 分) 你一定有很多难于忘怀亲人,很多难于忘怀的朋友,很多难于忘怀的往事……,一定会经常 想起来。请你以“小楼昨夜又东风”为题写一篇回忆往事的记叙文,最好能叙事抒情相结合,适
当的来点议论。字数应在600以上。 参考答案:1。D2.(1)A(2)C(3)D(4)B3。B4.(1)将“也”改为“就”。 (2)应该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不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3)把“防止”改为“做到 保证”等。(4)将“重要5。爷爷的意思是三个同学送的一个纪念品,小明理解为 送来了三个纪念品6.合乎题意即可,如:是夏天的烈日,热情辉煌;是秋天的落 叶,自由自在;是冬天的飘雪,浪漫无限……7。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开放题,有道理即可:可从忠勇等方面回答; 9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10.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 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 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12.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3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 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4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 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15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16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 没有头尾 17.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 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18.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9.“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 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 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2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 “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2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 留女教师。 23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24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 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25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26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 女教师的纪念。 27.“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 目新颖,耐人寻味
5 当的来点议论。字数应在 600 以上。 参考答案:1。 D 2.(1)A (2)C (3)D (4)B 3。 B 4.(1)将“也”改为“就”。 (2)应该是“一个天然的海水浴场”,不是“天然的一个海水浴场”。(3)把“防止”改为“做到” “保证”等。(4)将“重要 5。爷爷的意思是三个同学送的一个纪念品,小明理解为 送来了三个纪念品 6.合乎题意即可,如:是夏天的烈日,热情辉煌;是秋天的落 叶,自由自在;是冬天的飘雪,浪漫无限…… 7。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8.开放题,有道理即可:可从忠 勇等方面回答; 9.主要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的训导。 10.母亲对我学习的督促是非常严格的,每天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 “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11.在做人方面,母亲对我的管教则近乎严厉了,“每天天刚亮,把我叫醒”,反思头天的错误, 认错。“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但行罚时,不许“哭出声音来”。因我说了一 句轻薄的话而受到重重的责罚。 12.此题可概括叙述,也可答具体事例。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 “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13.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 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14.评价可见仁见智,积极面消极面均可。可正面肯定母亲的教之严,简述理由;也可以辩证 地看待母亲教子过于严厉,尤其是体罚带来的消极影响。 15.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16.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 没有头尾。 17.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 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18.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9.“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 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 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0.主要讲述了一个偏远贫穷的小山村始终没有教师肯留下,一位代课的女大学生为了小山村 的孩子们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成了永远的第十一位。 21.“因为各方面条件差,一年内已经陆续走了七八位教师”。开头写“走”与后文女教师的 “留”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女教师精神的可贵。 22.二十几个孩子齐刷刷地跪在高高的山坡上,背诵女教师第一节课教他们的古诗,以此来挽 留女教师。 23.有谁能受得起那天地为之动容的一跪呢? 24.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纯真而无奈的挽留,以及身为教师的神圣使命感使代课教师脚步停 住了。她选择了留下,并且一留就是二十年。 25.说明女教师为小山村的孩子们奉献了一切,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连一张照片都没有。 26.新生开学第一课,在小山坡上学生们背诵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作为开学典礼,以示对 女教师的纪念。 27.“第十一位”浓缩了这个感人故事的精髓,具有更强烈的震撼力。同时,用数字为题,题 目新颖,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