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卷(100分) A.《归园田居》一陶渊明一晋代 B.《游山西村》一陆游一南宋 基础知识积累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选择题(20分) 7.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A.河堤(t)急湍(tuan)飞漱(sa)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秽hu)着眼(zhuo)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D.飞漱(s)遇然不同( jiong)气氛(fen) 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面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患,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B.鯉鱼细胞核和鯽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将枣寻季尊 C.从声舌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绝:断绝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回:回旋)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既望:农历十六) 10.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 东罔 ②人们可以据以安排农事 ②屏在许多餐厅、宾馆用得很可是总 不起我的诗意 ③所以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称作“太自然的语言”。 ③赵州桥 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④好比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信息 A.横贯普遍勾横跨 ⑤研究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 B.横穿普通撩雄跨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 横贯 C.③②④①⑤D.④①⑤②③ 横穿普通撩横跨 课文填空。(11分) 5指出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分) (1)至于夏水襄陵 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1)美国政府正在()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酝酿B准备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述绝种( )a 石壁,五色交辉 A.灾难B厄运 (3)《归 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繁衍B繁殖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4)《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的诗句 A.束手无策B束手待毙
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A卷(100 分) 基础知识积累 一、选择题(20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河堤(tí) 急湍(tuǎn) 飞漱(sù) B. 拱桥(gǒng) 荒秽(huì) 着眼(zhuó) C. B.竹柏(bó) 青荇(xìnɡ) 轩榭(xiè) D.飞漱(sù) 迥然不同(jiǒng) 气氛(fēn) 2.下面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尽管各国海关动植物检疫中心对这些害虫严加防患,但很难保证没有漏网之“虫”。 B.马路上急弛而过的汽车声 ……人,开始了声音的“过滤”。 C.从声舌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 D.得到了囊胚细胞核的卵细胞在人工培养下大部分妖亡了。 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绝:断绝) B.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回:回旋)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欣赏)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既望:农历十六)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 _______ 东罔 ②屏在许多餐厅、宾馆用得很_______ ,可是总 ______ 不起我的诗意。 ③赵州桥 ________ 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 A.横贯 普遍 勾 横跨 B.横穿 普通 撩 雄跨 C.横贯 普遍 勾 雄跨 D.横穿 普通 撩 横跨 5 .指出下列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2 分) (1)美国政府正在( )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A.酝酿 B.准备 (2)许多本土物种将难逃绝种( )。 A.灾难 B.厄运 (3)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下,很可能会无节制地( )。 A.繁衍 B.繁殖 (4)即使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将( )。 A.束手无策 B.束手待毙 6.下列作家、作品、朝代连线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归园田居》--陶渊明--晋代 B.《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C.《水经注》--郦道元--北魏 D.《观潮》--周密--三国吴人 7.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与其他句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 ) A.盖筒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C.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8.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系统中的强者也同样受到该系统中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无所不为。 B.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 C.面对那些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的动植物,人们也将枣寻季尊。 D.如果一个“充耳不闻”的人,对外界的一切也必然“无动于衷”。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康乐/公/以来/,未复能/与其/奇者 B.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D.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10.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反映了气候的变化和季节的推移。 ②人们可以据以安排农事。 ③所以把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这类物候现象称作“太自然的语言”。 ④好比是大自然传递给人类的信息。 ⑤研究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对于发展生产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③②④①⑤ D.④①⑤②③ 二、课文填空。(11 分) (1)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_。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岸 石壁,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__。 (3) 《 归 园 田 居 》 中 具 体 描 写 劳 动 情 景 的 诗 句 是: , 。 (4) 《游山西村》中表达诗人对农村生活向往 的诗句 是:
3.选文第2段可以分为两层,先说假山的堆叠。文中 (5)《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 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 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 (6)《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2分) (7)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4.选文第2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2分)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9)山重水复 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0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10)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四时俱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阅读(29分) 5.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2分) 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关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关感,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7.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2分)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A.举例子摹状貌B作诠释作比较 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C.举例子下定义D摹状貌举例子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二)14分)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 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s()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2分)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dm()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其间,清荣jn()茂,良多趣味 C.布局映衬 D.层次 映衬布局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zhn()裳 2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1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句中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2段 ①襄 ③奔 中的“ 句与最后一句照应了这一特征。湍: 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2分)
。 (5) 《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 是: , 。 (6) 《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 是: , 。 (7)征蓬出汉塞, 。(王维《使至塞上》) (8)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9)山重水复 , 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0 (10)高峰入云, 。两岸石壁, 。 ,四时俱 备。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 三、阅读(29 分) (一)(15 分)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载,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 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 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关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关感, 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 图中”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 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 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1.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写的一组词语应是( )(2 分) A.布局 层次 映衬 B.映衬 布局 层次 C.布局 映衬 层次 D.层次 映衬 布局 2 .说明事物应抓住特征。选文第 1 段说明苏州园林共同特征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 中 “_______”二字,贯穿全篇,全文紧扣这两个字分项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选文第 2 段 中的“ ”一句与最后一句照应了这一特征。 (3 分) 3 . 选 文 第 2 段 可 以 分 为 两 层 , 先 说 假 山 的 堆 叠 。 文 中 “ ”一句从游览者的感受的角度突出了假 山堆叠的艺术效果。次说池沼的特点,并用“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副画的效 果”一句评述池沼与其他景致配合的艺术效果。句中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2 分) 4.选文第 2 段所说明的中心内容是( )(2 分) A.苏州园林都有假山和池沼。 B.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艺术美。 C.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安排都体现了设计者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显示出自然美。 5.对“讲究假山和池沼的配合”一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苏州园林有假山,有池沼,山水映衬,互相配合。 B.苏州园林中假山的堆叠注意了与竹子花木相配合,使人产生“身在山间”的实感。 C.苏州园林中的池沼与桥梁、石头、花草金鱼等景致的配合,富有自然情趣。 D.苏州园林中假山和池沼的配合追求对称。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的正确意思是( )(2 分) A.假山的堆叠,是技术也是艺术。 B.假山的堆叠,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 C.假山的堆叠,不仅是艺术而且是技术。 D.假山的堆叠,即使技术,更是艺术。 7.选文中的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2 分) A.举例子 摹状貌 B.作诠释 作比较 C. 举例子 下定义 D.摹状貌 举例子 (二)(14 分) ①到于夏水襄陵,沿 sù(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yǎn(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 shù( ) 其间,清荣 jùn( )茂,良多趣味。 ③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zhǔ( )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 zhān( )裳。”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2 分)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①襄: ②虽: ③奔: ④疾: ⑤ 湍: ⑥良: 3.第①与第②都是写江水特点的,试比较这两段所写之水的特点有何不同? (2 分)
也上中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诗人 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2分) (8)《归园田居》共 作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 答:特点 感(三)、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 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2分) 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8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 8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 答:所写景物有 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o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 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470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 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条刹离,结果发现有170条是多余基 说,只要把有用的那300条基因一一加入试 四、写作(40分) 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 以·我心中的桥”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 究院老板克莱格o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 要求: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桥,也可以设想未来的桥 制造生命的研究 ②抓住特征,多方面进行说明并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生动。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晢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 ③不少于600字。B卷(50分) 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8分) 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2)大陆性气候显著,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 (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 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 (5)柳暗花明又一村 6)征蓬出汉塞,归 这个新词是 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8)有时朝发白帝 入胡天 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 ,说明顺序是 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二)、填空(12分) (1)竺可桢,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学的 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分)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 译。阿西莫夫是美国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 家。(2分) 度.(3分) (3)《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 这是一篇 ,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四)、西湖(19分) 桥的知识 (4)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5)《三峡》选自《 北魏 家。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 他的《 》上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6)王维,字 唐代著名 诗人,人称“ 他多才多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艺,既能书善画,又妙解音律,苏轼评其诗画有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突兀() 即樟()小舟入湖 (7)陆游 是南宋最负盛名的 诗人,已不觉目酣( 波纹如绞()
4.第③段所写之景有何特点?给人以怎样的感受?试用文中一个字来概括。(2 分) 答:特点: ;感 受: 。 5.选文共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其特点怎样(用文中一个词作答)?(2 分) 答:所写景物有: ;其特点: 。 6.选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 分) 7.试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2 分) 四、写作(40 分) 以"我心中的桥"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①可以写现实生活中的多姿多彩的桥,也可以设想未来的桥。 ②抓住特征,多方面进行说明并安排好说明的顺序,语言要准确、简明、周密、生动。 ③不少于 600 字。B 卷(50 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反义词。(8 分) (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______(2)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________ (3)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________(4)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______ (5)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 (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_________ (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_________ (8)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_________ (二)、填空(12 分) (1)竺可桢,_______家,地理学家。他的《大自然的语言》是介绍_______学的。 (2)《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阿西莫夫是美国 ________作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2 分) (3)《中国石拱桥》的作者是桥梁专家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向读者介绍有关石拱 桥的知识。 (4)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三峽》选自《 》,作者 ,北魏 家。 他的《 》上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6)王维,字 ,唐代著名 诗人,人称“ ”。他多才多 艺 ,既能书善画,又妙解音律,苏轼评其诗画有 “ , ”之语。 (7)陆游,字 ,号 ,是南宋最负盛名的 诗人, 也上中国文学史上产量最丰富的诗人。 (8)《归园田居》共 首, 作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 年。 (三)、阅读下文,完成 21~24 题。(11 分) 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 ①在美国马里兰州的洛克维里市有一个神秘的机构--基因研究院。这是一个专门收集分类研 究基因的地方。据科学家估计,人类大概有 8 万余条基因。这显然是个很庞大的数目,但这 8 万余条基因中有多少是多余的废基因呢?剔除废基因后把有用的基因留下再经组合,人类 就可以"造"出来了吗?基因研究院主席克莱尔 o 弗拉斯特领导的小组努力的方向正是如此: 在试管中制造生命。 ②为了证明废基因的存在,他们选择了一种寄生虫,该虫共有 470 条基因。他们把基因一条 条剥离,结果发现有 170 条是多余基因。也就是说,只要把有用的那 300 条基因一一加入试 管,就可能"人造"出一条有生命的寄生虫!"这是多么美妙而又危险的禁区!我们必须停止 实验。我们必须等待伦理学家拿出结论。"基因研究院老板克莱格 o 文特下令暂停在实验室 制造生命的研究。 ③目前一个包括生命生态学家、哲学家、律师和伦理学家等组成的小组对"人造生命"这一命 题进行论证。但有一点共识已经达成,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该项实验已经予以证实,不存在 一种创造了生命的神秘的魔术般的外力。 ④不管怎样,一个可怕的前景已摆在人类面前:往试管中加入一条条的基因,最终这些化学 物品却成了活生生的生命,甚至就是人类本身。1.题目中的"造"字可用新近产生的词来诠释, 这个新词是__________。(2 分) 2.这篇文章的说明内容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第②段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分) 3.第③段画线句的含义是什么?(3 分) 4.美国科学家在基因研究方面取得了怎样的进展?作者对美国科学家闭门造人持什么态 度. (3 分) (四)、西 湖(19 分) 袁宏道 从武林门向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 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1.给加点的字注音。(4 分) 突兀( ) 即棹( )小舟入湖 已不觉目酣( )神醉 波纹如绫( )
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见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分) 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 6.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3分)
2.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2 分)( ) A.即棹小舟入湖:名词船桨,这里作动词,划桨 B.已不觉目酣神醉:喝醉酒 C.觅阿宾旧住僧房:寻找 D.余游西湖始此:开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2)已不觉目酣神醉。 4.文中游西湖的路线是怎样的?(2 分) 5.按下面的意思,分别写出相关的文句。(2 分) (1)作者描写西湖全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初见西湖美景时心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色如娥,花光如颜,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