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病毒感染与免疫 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
第23章 病毒感染与免疫 Vir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 1
第一节病毒的致病作用 一、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以是动物传给人。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 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医源性传播(如输血、机械损伤、拔牙、 注射等)而感染机体
一 、病毒的传播方式 1、水平传播 : 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 可以是人与人之间传播,也可以是动物传给人。 病毒主要通过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 在特定条件下可通过医源性传播(如输血、机械损伤、拔牙、 注射等)而感染机体。 第一节 病毒的致病作用 2
2、垂直传播:是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亲代传播给 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病毒进入机体 的途径有: (1) 通过胎盘:有十多种病毒,主要是HBV、 CMV、 HV,引起先天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是指妊娠时病毒通过胎盘侵袭胎儿以及经生殖 细胞的基因遗传的感染
2、垂直传播:是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由亲代传播给 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病毒进入机体 的途径有: (1) 通过胎盘:有十多种病毒,主要是HBV、 CMV、 HIV,引起先天性感染。 先天性感染:是指妊娠时病毒通过胎盘侵袭胎儿以及经生殖 细胞的基因遗传的感染。 3
(2)通过产道:主要有CMV、HSV-2、HV。 出生后可通过唾液、乳汁传播,如CMV、 HBV。 4
(2)通过产道:主要有CMV、HSV-2、HIV。 出生后可通过唾液、乳汁传播,如CMV、 HBV。 4
二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 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 放大量子代病毒,细胞被裂解而死亡。主要见于无包膜,杀 伤性强的病毒, 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常导致细胞病变效应 (CPE)
(一)、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二、 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 1、杀细胞效应(cytocidal effect) 是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在很短时间内一次释 放大量子代病毒,细胞被裂解而死亡。主要见于无包膜,杀 伤性强的病毒, 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常导致细胞病变效应 (CPE)。 5
细胞培养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CPE) 6
正常细胞 病变细胞 (CPE) 细胞培养6
2、稳定状态感染:是有包膜的病毒的主要感染机制。 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因其过程相对缓慢,所致病变相 对较轻,细胞在短时内并不立即被溶解与死亡;例如流感病毒, 疱疹病毒等。但最终不免死亡。 (1)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 有利于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2)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2、稳定状态感染:是有包膜的病毒的主要感染机制。 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因其过程相对缓慢,所致病变相 对较轻,细胞在短时内并不立即被溶解与死亡;例如流感病毒, 疱疹病毒等。但最终不免死亡。 (1)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如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 有利于病毒在细胞间的扩散。 (2)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编码的抗原。 7
RSV 细胞融合 8
RSV细胞融合 8
3、包涵体(inclusion)形成 ●定义: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 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椭圆型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结 构,称为包涵体。 ●本质: 病毒颗粒聚集体、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 起的细胞反应物。 意义:包涵体特征(大小、形态、嗜性等)各异,故可作为 诊断依据。 如狂犬病病毒内基小体(Negri body)
3、包涵体(inclusion)形成 ⚫ 定义: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 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圆形、椭圆型或不规则形的斑块结 构,称为包涵体。 ⚫ 本质: 病毒颗粒聚集体、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 起的细胞反应物。 ⚫ 意义:包涵体特征(大小、形态、嗜性等)各异,故可作为 诊断依据。 如狂犬病病毒 内基小体(Negri body) 9
Cytomegalovirus Inclusion 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典型 “猫头鹰眼”样核内包涵体 10
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典型 “猫头鹰眼”样核内包涵体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