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卷 总分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do) 和蔼 人迹罕至(han)人声鼎沸 搓捻(nidn) 奥秘 不求甚解(shen)小心冀冀 C.尴尬(jie) 弹簧 恍然大悟( huang)饥肠鹿鹿 D.枉然(wang)悔恨 煞有介事(sha) 戳然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1 第三单元测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确凿.(záo) 和蔼 人迹罕.至 (hăn) 人声鼎沸 B.搓捻.(niàn) 奥秘 不求甚.解(shèn) 小心冀冀 C.尴尬.(jiè) 弹簧 恍.然大悟(huǎnɡ) 饥肠鹿鹿 D.枉.然(wànɡ) 悔恨 煞.有介事(shà) 戳然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B.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 ....,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④③①D.③①④②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6、7题。(4分)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 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A.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①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②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 乎?”曰:“可。”得朱子③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 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 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 文庙:即明成祖
2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这能全怪我吗? 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 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 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 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 6、7 题。(4 分)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 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 A. 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12 分)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①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②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 乎?”曰:“可。”得朱子③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 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 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 文庙:即明成祖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长子道/侍侧 外人云/翁善记 C.是/书固难记 D.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固 (2)如(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 (2)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2分) 12.本文中的陈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3.按要求填空。(8分,每空1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论语〉十二章》)中辩证地阐述了学与思关系的两句 、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7题。(14分)
3 8.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其长子道/侍侧 B. 外人云/翁善记 C.是/书固难记 D. 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固( ) (2)如( ) 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 (2)当时文庙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1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所写的故事。(2 分) 12.本文中的陈济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 (三)古诗文积累。(8 分) 13.按要求填空。(8 分,每空 1 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遥怜故园菊,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 ,可以为师矣。(《十二章》) (4) ,不亦君子乎。(《十二章》) (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7 )(《 十 二 章 》) 中 辩 证 地 阐 述 了 学 与 思 关 系 的 两 句 是 ,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7 题。(14 分)
剩下半碗饭王韭 ①14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 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 “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 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 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 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岀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 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 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 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 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 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 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 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 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 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 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 “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 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 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 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妺的剩饭本 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4 剩下半碗饭 王韭 ①14 岁那年,父亲给我找了个继母。继母带来了一个男孩,比我大几个月,我叫他“喂”。 ②家里陡然增加了两张嘴与“喂”的学费,父亲的脸开始阴沉起来。每到吃饭时,“喂” 总是低着头一粒粒地扒着碗里的饭,吃完了也不敢再去盛第二碗,因为父亲在旁边冷眼瞪着。 只有等我和父亲先后离开桌子后,继母才会趁我们不注意,迅速将我剩下的那半碗饭倒进 “喂”的碗里。 ③一天,我照例剩下半碗饭,但我却悄悄溜进厨房,舀了一勺盐倒进碗里,然后回到桌 边,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碗筷。等我走后,继母照例将那半碗饭给了“喂”。这一幕被 幸灾乐祸的我,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不知有诈的“喂”,猛扒了一大口饭,没嚼几下, 就表情痛苦地吐个不停。“哈哈哈!”我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然而上了当的“喂”,却并不 生气,只是默默起身倒了些开水在碗里,然后继续埋头吃了起来。 ④高中时,我的数理化成绩非常差,排名落到班上的最后几名。我开始颓废起来,索性 连写文章的爱好也放弃了。父亲很着急,却毫无办法。 ⑤就在这时,一个报社的编辑写信给我,告诉我他接到了几个学生的来信,说很喜欢我 不久前发表的某篇文章,鼓励我多写。我迅速振作起来,成绩好了,人也开朗起来。我再度 趾高气扬,每天都与父亲高谈阔论,成心要气气数理化比我好的“喂”,不过“喂”并不在 意。 ⑥一个周日,“喂”在学校打篮球,我无意中走进他的房间里,发现他的书桌上散落着 几个信封。我拿起来一看,都是写给报社编辑的。我再抽出信一看,上面说我最近发表的那 篇文章让他深感共鸣,并向编辑打听我的通讯方式。每一封信,笔迹不同,内容不同,落款 也不同,是市里各个学校的名称和地址:一中、二中、三中、职中……我呆呆地看着,有点 糊涂。正好“喂”推门而入,我举着信问他:“谁写的?”他本能地说:“我的一些朋友。”我 忽然明白过来,那位编辑收到的信,一定全是他求朋友写的,然后自己骑着车,去各个学校 附近的邮筒发信,难怪他的自行车最近总是爆胎。 ⑦我发疯似地对他拳打脚踢:“骗子,骗子!原来我的文章没人喜欢。”他情急地大叫: “不是的,我们班就有好多人喜欢。就是他们说要写信给编辑,我才想到这个招的!”我停 下手,泪眼朦胧:“真的?”“千真万确,否则我这个只攻数理化的人,哪里知道你文章的好 坏?” ⑧那天饭桌上,他依然慢慢地数着碗里的饭粒,而很久都不再剩饭的我却端着故意剩下 的半碗饭平静地说:“哥,我吃不完,给你吧。”瞬间,大家都愣住了,为我叫的那声“哥”。 继母首先反应过来,马上把我的剩饭接过去倒在他碗里。他想笑却哽咽道:“妹妹的剩饭本 来就应该是哥哥吃的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4.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利饭倒进“喂”的碗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 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求同学们写信给编辑 15.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分) 16.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3分) 17.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8-22题。(16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 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 了笑意
5 ⑨他埋头欢快地吃起来。虽然我泪眼模糊,但还是看清了他脸上的喜悦之色。 14. 理清文章思路,在下面空白处补全情节。(4 分) 继母趁我和父亲不注意,将我的剩饭倒进“喂”的碗 里 我无意间发现“喂”为了帮 我树立学习信心,暗中求同学们写信给编辑 。 15. 文中的“喂”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实例加以说明。(3 分) 16. 如何理解第⑧段加横线句子的含义。(3 分) 17. 为什么“我”最后不再称他为“喂”了?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8—22 题。(16 分) 三袋米的故事 ①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 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A】母亲拿着针线,轻轻地、细细地将母爱 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B】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 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涨满 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 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 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 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 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 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 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 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 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 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 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8.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 (3分) 19.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分)
6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 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 30 斤米交给食堂,对于这个家庭 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③没多久,母亲一瘸一拐地挪进学校食堂,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 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 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粗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 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声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 ④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眉头又锁紧,还是 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 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 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不敢吱声,低着头一瘸一拐地离开了食堂。 ⑤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 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 怎么背来的,就怎样背回去!” ⑥母亲似乎早有预料,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 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来。 ⑦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肿大的僵硬的变形的腿。母亲抹了一把泪,说: “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 打到了学校……” ⑧校长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 三年后,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 将这位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 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麻布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 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麻布袋,情绪激动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 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⑨儿子疑惑地往下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前走。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 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情的一幕上演了,母子 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 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18.第⑦段儿子理解母亲,决意停学帮母亲维持生计,为什么母亲狠狠地打了儿子一巴掌? (3 分) 19.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个故事表现了什么主题?(4 分)
20.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分) 21.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分) 22.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综合性学习。(6分) (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2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 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 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 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 24.写作。(50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你认 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
7 20.本文语言优美、清新自然。请你从第①自然段画线的【A】【B】两处中任选一处加以品析。 (3 分) 21.第⑧自然段中校长为什么说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2 分) 22.第⑨自然段:“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撼绝不亚于惊涛骇浪。” 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写出儿子当时的“那份震撼”。(4 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23.综合性学习。(6 分) (1)请写出一句适合悬挂在校园花圃的标语。(2 分) (2)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在下列横线上 写出与该场合相适应的敬辞谦语。(2 分) 请人原谅,可以说“请原谅”“请谅解”,也可以说“请 ”。 与人初次见面说“ ”;好久未见说“久违”。 (3)七年级(1)班的肖帆同学,晚上常到网吧玩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班主任召集班 干部与他谈心,让他认识沉迷网游的危害,并请大家都为他写一句劝勉词。假如你是班干部, 请你给他写一句劝勉的话。(必须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2 分) 24.写作。(50 分) 亲爱的同学们,当你迈进学校大门的时候,你的中学生活就已经开始了!在这里,你认 识了新的同学,新的老师。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两个月来的初中生活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
象呢?请以初中学习生活为写作素材,选取具体的事例,补全题目作文。以《我的 中学生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8 象呢?请以初中学习生活为写作素材,选取具体的事例,补全题目作文。以《我 的 中学生活》 为题 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文章。 1 0 0 字 4 0 0
9 6 0 0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2.B3.B4.C5.C6.A7.D8.C 9.(1)本来(2)按照 10.(1)拿一本书请你背诵一下可以吗? (2)当时明成祖曾称陈济为“两脚书橱”。 11.陈济为儿子一字不差地背诵朱熹的书。 12.他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强的人 13.略 14.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
10 2018 年秋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A 2.B 3.B 4.C 5.C 6.A 7.D 8.C 9.(1)本来 (2)按照 10.(1)拿一本书请你背诵一下可以吗? (2)当时明成祖曾称陈济为“两脚书橱”。 11.陈济为儿子一字不差地背诵朱熹的书。 12.他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强的人。 13.略 14. 我故意将舀有一勺盐的半碗饭留给“喂”吃;我终于接受了“喂”,并真诚留给他半碗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