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第I卷1页至5页,第Ⅱ卷6页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 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每题3分) 1、下列再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朱拓(ta) 长歌当(dang)哭艰苦坚苦卓绝 B、愀(qiao)然文采斐(fei)然急流激流勇退 C、喋(die)血百舸(k)争流渊源渊远流长 D、浸渍(zi) 蓊蓊(weng)郁郁灼见真知卓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 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 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变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D、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 出一辙,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 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3、依次填入下列橫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 却 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 ,才使得昭君有了倾 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 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A、村庄滋养秀色可餐即使 B、乡村润泽兰质蕙心然而 C、村落滋润冰清玉洁假如 D、乡井滋补秀外慧中尽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武清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 间 150 分钟,第 I 卷 l 页至 5 页,第Ⅱ卷 6 页至 l2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 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 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36 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l2 小题.每小题 3 分,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 分,每题 3 分) 1、下列再组词语中,读音正确、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朱拓(tà) 长歌当(dàng)哭 艰苦 坚苦卓绝 B、愀(qiāo)然 文采斐(fěi)然 急流 激流勇退 C、喋(dié)血 百舸(kě)争流 渊源 渊远流长 D、浸渍(zì) 蓊蓊(wěng)郁郁 灼见 真知卓见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 ....,因此对当今的 广大青少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B、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 ....,顾此失 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C、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变通事故,再次暴露了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安全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人们对这场本不该发生的事件痛不欲生 ....。 D、目前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车打人事件,与河北大学李启铭交通肇事案如. 出一辙 ...,网民均认为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溺爱、管教无方,以 及同阶层玩伴间相互影响。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项是 香溪河上的宝坪村,是王昭君的故乡,这个看着并不起眼的 ,却 孕育了一代绝色佳人。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河水的 ,才使得昭君有了倾 国倾城之貌和 的心灵。 没有香溪河水,中国历史上 会不会少去胡汉和亲这一页呢? A、村庄 滋养 秀色可餐 即使 B、乡村 润泽 兰质蕙心 然而 C、村落 滋润 冰清玉洁 假如 D、乡井 滋补 秀外慧中 尽管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无数理由可以让这个新生的 国家被这场战争压垮,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围绕以究竟出不 出兵为主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B、百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莘莘学子插上了理想 的翅膀,让他们从这里出发,去扬帆远航。 C、8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 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 理”有积极作用。 D、中国功夫能否勇立世界搏击术的潮头,打遍天下无敌手?多年来,人们 直渴盼得到肯定的答案。在无数影视作品和武林传说提供了足够多的佐证之后 中国功夫无形之中也逐渐走上了神坛。但近年来中泰拳手的较量却提醒着我们中 国功夫正逐渐走下神坛 5、下列有关语文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作家巴金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爱情三部曲》。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 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B、《大卫.科没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包含了作家本人许多生活事实 作者把这些生活事实“化用”了,创作出新的艺术品 C、《堂吉诃德》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上表现出的那种非常曲折滑稽的游侠冒险 折射出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 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 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6~8题 冷眼看“热闹”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 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 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 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 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 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 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 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 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 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 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 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 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 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A、抗美援朝是新中国突然遭遇的一次大考,有无数理由可以让这个新生的 国家被这场战争压垮,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和国第一代领袖们围绕以究竟出不 出兵为主题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出兵朝鲜,保家卫国。 B、百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为莘莘学子插上了理想 的翅膀,让他们从这里出发,去扬帆远航。 C、8 月份以来,楼市趋于活跃,投资投机性需求卷土重来,限购、停贷等 措施短期内将对不合理的购房需求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市场的“恐慌性心 理”有积极作用。 D、中国功夫能否勇立世界搏击术的潮头,打遍天下无敌手?多年来,人们一 直渴盼得到肯定的答案。在无数影视作品和武林传说提供了足够多的佐证之后, 中国功夫无形之中也逐渐走上了神坛。但近年来中泰拳手的较量却提醒着我们中 国功夫正逐渐走下神坛。 5、下列有关语文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著名作家巴金的三部长篇小说《家》《春》《秋》合称为《爱情三部曲》。 爱情和婚姻纠葛是《家》情节发展的主要线索。小说写了觉慧、觉新、觉民三兄 弟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同遭遇。 B、《大卫 科没菲尔》是狄更斯的代表作,包含了作家本人许多生活事实。 作者把这些生活事实“化用”了,创作出新的艺术品。 C、《堂吉诃德》主人公堂吉诃德身上表现出的那种非常曲折滑稽的游侠冒险, 折射出 16 世纪末、l7 世纪初西班牙社会的生活画面,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 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等,其中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冲淡自然、 恬静平和,在一定意义上是陶渊明性情的写照。 二、(9 分,每题 3 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6~8 题。 冷眼看“热闹”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 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 言。“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 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显然这类热词 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 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 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 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 90 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 治话语溢出现象。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 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可实际 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 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 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 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 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 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 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 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 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 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 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看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 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太量出现己成为中图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 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6、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 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 无关。 C、“打酱油”、“被xx”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 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 “热词”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 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 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 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杜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 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 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 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 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 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 极介入态度。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 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 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弱势的普通民众当然无法与“专家”、“权威机构”对抗,但一些陌生词语“被 ××”——“被就业”,“被代表”、“被平均”等等,却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了媒体操控者的意图。 普通民众对媒体操控者和所谓“权威”的不信任是热词走红的社会环境,但 热词并非只是消极的拒绝。许多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重视的案例显示, 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让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社会关怀的激情。这种激情来自每个网 民个人的直觉和判断,来自一个人内在的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然,信息的不对称 使网民个人的判断无法完全避免错误和偏见,但这并不影响这种社会关怀的舆论 价值。这种激情的存在证明,社会上尽管充斥看欲望和不公正,但人们的心灵深 处仍然有良知。 无论如何,热词的太量出现己成为中图式网络的特色景观,热词将作为有影 响力的社会表情符号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忆。 6、下列关于“热词”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热词”是一种新潮网络语言,它的出现被认为与中国政治走向民 主有关。 B、“热词”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爆发,这与现今社会的传播媒介 无关。 C、“打酱油”、“被 xx”之类“热词”的流行,与词语本身是否有娱乐性 无关。 D、一个社会信息被人有意加工而产生“陌生化”的情景效果后,才会成为 “热词”。 7、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们在网上能自由地发表意见,但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受各类网络运营 者的操控,这些意见的传播是不自由的。 B、具有讽刺意味的“被传播”,表现出了主动介入传播的普通网民对网络 运营者操控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反抗。 C、网民传播热词的热情,能使某些案例因热词而“热”并最终引起社会的 重视,相关问题最终得到彻底解决,并使人感受到网民杜会关怀的激情。 D、传播热词的网民所展现的社会关怀,主要来自个人直觉和判断,其舆论 价值容易因个人判断出现错误和偏见而受到影响。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表明,政治改革进入深水区和网络为中国民众提供一 种政治表达可能之间存在着联系。 B、从热词的接受环境看,某些媒体操纵者强化信息权威性的意图,常常会 被随后出现的热词凭着机智的反讽破坏。 C、热词的出现和流行说明人心深处仍存社会良知,但其讽刺意味削弱了反 映社会“杯具”现实的力量。 D、热词在中国互联网上的流行有着中国特色,是网络政治化的具体体现, 可能会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祠,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规矩、绳墨、 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 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爱禄三倍,作于私家, 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 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宫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据, 皆环立向之梓人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被执据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 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 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披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其近乎此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条其纲纪而盈 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 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 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 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得矣。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 甩。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 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 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 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 也!’可平哉?”奈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有删改) 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家车居砻斫之器 居:居处 B.傥或发其私智 傥:通“党”,同党 C.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法:效法 D.委群材,会众工 委:舍弃,丢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者用而智者谋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B.皆环立向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彼执斧者奔而右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则曰:“非我罪也!” 沛公之参乘攀哙者也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l2 题。(12 分)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祠,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规矩、绳墨、 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 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爱禄三倍,作于私家, 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 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宫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据, 皆环立向之梓人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 顾而指曰:”锯!”被执据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 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 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 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披其智者欤! 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其近乎此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条其纲纪而盈 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 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 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 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 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得矣。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 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 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 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 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 也!’可平哉?”奈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选自《古文观止》卷九,有删改) 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家车居.砻斫之器 居:居处 B.傥.或发其私智 傥:通“党”,同党 C.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 法:效法 D.委.群材,会众工 委:舍弃,丢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者用而.智者谋 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B.皆环立向之.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C.彼执斧者.奔而右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D.则曰:“非我罪也.!” 沛公之参乘攀哙者也.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梓人“建大厦发挥巨大作用”的一组是 ①所职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吾善度材 ③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④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 ⑤画宫于堵,盈尺面曲尽其制 ⑥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A.①③⑤B.②④⑤ C.①②⑥D.③④⑥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通过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合 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B.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笑梓人“床阙足而不能理”,加以贬抑,后 骇梓人“术之工大”,大加赞扬 C.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 同,流露出作者鄙视劳动者的思想倾向 D.文章末段从反面指出违背事物规律办事的后果,让人深思,最后点出作 为灵魂人物的处事原则,值得学习,发人深省。 武清区2011—2012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13小题,共114分。 题号|选择 五 六七总分 得分 四、(21分) 3.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2分) 译文 ②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3分) 译文 ③谴将乐去固而就圮之,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供,独去作江边渔父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梓人“建大厦发挥巨大作用”的一组是 ①所职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吾善度材 ③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④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 ⑤画宫于堵,盈尺面曲尽其制 ⑥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⑥ 1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通过梓人“善度材”、“善用众工”的故事,生动形象而又合 理自然地阐明了当宰相治理国家的道理。 B.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笑梓人“床阙足而不能理”,加以贬抑,后 骇梓人“术之工大”,大加赞扬。 C.文中引用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来说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 同,流露出作者鄙视劳动者的思想倾向。 D.文章末段从反面指出违背事物规律办事的后果,让人深思,最后点出作 为灵魂人物的处事原则,值得学习,发人深省。 武清区 2011—2012 学年度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14 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本卷共 l3 小题,共 ll4 分。 题号 选择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四、(21 分) 13.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①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2 分) 译文: ②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3 分) 译文: ③谴将乐去固而就圮之,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3 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 酒徒一半取封供,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 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 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五个空,5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21分) 大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 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 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 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 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 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 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 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 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 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髙,实 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1978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 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 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萍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注]! [注]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下诏将与镜湖相连通的一个小湖赐给他 以示矜恤。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4 分) (2)请结合对全词的理解,说说“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一句表达 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五个空,5 分。)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3)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6~21 题。(21 分) 大 师 聂鑫森 上午九点钟的时候,八旬著名山水画家黄云山,正坐在画室的大画案前用紫 砂壶啜着茶,目光却移动在一张铺好的四尺宣纸上,于下笔之前,构思着一幅《深 山行旅图》。门铃小心翼翼地响了。过了好一阵,门铃再一次响起,透出一种急 迫的心情。 黄云山重重地放下紫砂壶,他急急地走出画室,穿过客厅,猛一下把门打开 了。 站在门外的是一个五十多岁的陌生汉子,风尘仆仆,右手提着一个旅行袋, 左手拿着一幅折叠着的没有装裱的画。 黄云山问“你找谁?” 来人彬彬有礼地向他鞠了一躬,说:“您是笔樵先生吧?” 黄云山很意外,来人居然知道他名字,便点了点头。 “笔樵先生,我叫秋小峦,是一个乡村教师。我从外省一个偏远小县来到北 京,只是为了了却父亲秋溪谷的一个心愿。他也当了一辈子的乡村教师,也在业 余画了一辈子的山水画。对您又极为倾服。不久前因病辞世时嘱咐我:“无论如 何要携画去京请笔樵先生法眼一鉴,看此生努力可否白费,回来后在坟前转告我, 我也就可以闭目于九泉之下了。” 秋小峦说得极快,为的是怕耽误黄云山的时间。 黄云山有些犹豫,像这样上门求教求画求鉴定的人太多了。他年事已高,实 在是没有精力应付了。 “笔樵先生,十九年前,也就是 l978 年,我父亲行将退休,县教育局组织 老教师进京参观。他多方打听到您的地址并找到这里来拜访,恰好您外出讲学, 便留下一封信交给了尊夫人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 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日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 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 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 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 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 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 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 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 的豁达乐观和波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 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 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 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 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 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 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 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变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 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16.“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黄云山看画还要“净 手”“焚香”,表现出怎样的心理?(2分) 答 17.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3分)
黄云山“呵”了一声,似乎有点印象,又似乎一点印象也没有。他把一只手 习惯地扶住门框,依日没有请客人进屋的意思。“您放心,我不进您的家,只想 耽误先生几分钟,请您看一看这张画,我也就可以向死去的父亲作个交代了。” 秋小峦的眼圈红了,眼角有泪光闪烁。 “好吧。”黄云山为秋小峦的孝心所感动,脸上有了笑意。 他接过那张折叠好的画,缓缓地打开,是一幅用积墨法画出的《楚山春寒图》, 苍苍茫茫,云烟满纸,繁密处不能多添一笔,却能做到不板、不结、不死;在最 浓墨处也能分辨出草、树、石的层次,称得上是大气磅礴,浑厚华滋。 黄云山激动起来,大声说:“恕老朽怠慢,请进!” 他们一起走进画室。 黄云山问:“除了此画,还有吗?” “旅行袋里还有二十余幅,其他的都在家里。” 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 以为耻!” 黄云山净了手,又擦拭干净,忙给秋小峦沏上一杯茶,再寻出一个铜香炉, 插上一根点着的檀香。 满室芬芳。 黄云山足足看了两个小时,然后长叹一声,说:“能得积墨妙处的有明末清 初的龚贤。现代画家中,就要数黄宾虹和你父亲了。可惜这两位也都先后过世, 悲哉!悲哉!从你父亲的用纸上,可看出他生前生活的窘困,而从画面上又看出他 的豁达乐观和波泊名利,我辈惭愧!” 他们坐下来亲切地交谈。黄云山问的很细,诸如秋溪谷的身世、师承、生活、 读书……秋小峦虔诚地一一回答。 黄云山说:“你一定要进京来为你父亲办一个遗作展,他是一个进入美术史 的人物,是真正的大师。我给你写几封引荐信,让我的老友们开开眼,别高踞北 京以为天下无人。费用、场地新闻发布会,我们来安排,不用你操心。” 然后,他站起来,向秋小峦鞠了一躬,说“一是谢谢你的孝心,为了尊父的 嘱托,不远千里而来;二是请你原谅我的失礼,差点与一位大师的作品失之交 臂。” 秋小峦忍不住大声恸哭起来。 看看壁上的挂钟,十一点了,秋小峦慌忙站起来,揩干泪,说:“笔樵先生, 我该走了!” “不忙,在此午餐!” 两个月后,“秋溪谷先生遗作展”在北京的美术馆举行,观者如堵,好评如 潮。 在众多记者和名流参加的学术讨论会上,黄云山真诚地对秋小峦说:“我愿 以我平生的一幅得意之作,变换你父亲的任何一幅小品,以便时时展读,与他倾 心交谈!” 掌声如雷鸣般响起来。 16.“待我净了手、焚香,我要好好看看你父亲的大手笔”,黄云山看画还要“净 手”“焚香”,表现出怎样的心理?(2 分) 答: 17.结合上下文,请你简要说说“满室芬芳”的意思和作用。(3 分) 答:
18.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3分) 答 19.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 身上学些什么?(4分) 答 20.细节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小说巧妙使用“动作细节”描写, 使得黄云山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请从“动作细节”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 超过100字。(5分)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 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 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 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 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 物形象 六、(12分) 22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定标题。(不超过20字)(4分)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有 关部门将开展主要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 护工程,建设渤海环境监洲、监视、预警,应急系统。总投资估算400亿元人民 币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 专家指出,渤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己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 成“死海”的程度。据2008年2月22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渤 海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的26%,但每年全国40%的直接排海污水排入了渤 23、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 将率先在ⅹ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 饮食车厢”,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 乘客乘车安全。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 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 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20字)(4分)
18.请简要分析黄云山先生给秋小峦鞠躬后秋小峦恸哭的原因。(3 分) 答: 19.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意图,你认为我们应从主人公黄云山先生 身上学些什么?(4 分) 答: 20.细节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小说巧妙使用“动作细节”描写, 使得黄云山这个人物形象丰满感人。请从“动作细节”角度写一段赏析文字。不 超过 100 字。(5 分) 2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小说以“大师”为线索,写了一个已故民间绘画大师被发现,其遗作被 推出的过程。 B、小说开头写门铃小心翼翼地响起,表现秋小峦拜见黄云山时谨慎礼貌的 心理。 C、“国有颜回而不知,我深以为耻!”的意思是说,黄云山先生认为,我们 国内有一个像颜回一样闻名的大师秋溪谷,他竟然不知道,感到很羞耻。 D、小说写黄云山观画时净手焚香的细节,表达他对画作的珍视和对绘画作 者的敬重之情。 E、小说最突出的特点是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 物形象。 六、(12 分) 22 请为下面一则消息拟定标题。(不超过 20 字)(4 分) 据国家海洋局最新公布的《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显示,十一五期间,有 关部门将开展主要包括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综合治理活动,实施渤海生态修复与保 护工程,建设渤海环境监洲、监视、预警,应急系统。总投资估算 400 亿元人民 币。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形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专家指出,渤海水体污染日趋严重,己到了再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在短时间内变 成“死海”的程度。据 2008 年 2 月 22 日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显示,渤 海仅占中国管辖海区面积的 2 6%,但每年全国 4 0%的直接排海污水排入了渤 海。 23、近日,在某市公交公司举行的媒体座谈会上,客运部负责人提出,春节前后, 将率先在 x 公交线路上推行“无饮食车厢”。公交公司客运部说,试点开展“无 饮食车厢”,主要有三个考虑:消除公交车里的异味,保持车厢环境卫生,保证 乘客乘车安全。如果乘客上车时,手里拿着食物,司机看到会劝导,另外,会考 虑在车厢里贴上标语,引导乘客不在车厢进食。请结合公交公司客运部的考虑, 为他们设计一则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 20 字)(4 分)
24、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6 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4分) 写字写守字与子 (1)标题 (1分 2)理由 (3分 七、(60分) 25请以“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为题,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
24、下面的漫画,内涵深刻,丰富。请拟写一个能揭示其内涵的标题(不超过 6 个字,不得以“无题”或“写字”为标题),然后说说理由。(4 分) (1)标题: (1 分) (2)理由: (3 分) 七、(60 分) 25 请以“其实我一直在你身边”为题,写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