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东区2018年高考一模考试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除11题,其他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睥睨(ni) 懵(meng)懂 闭门羹(geng) 畏葸(si)不前 B.冠(guan)冕忸怩(nie)杀手锏(jian)虚无缥渺(mido) C.针灸(ji) 忖度(duo) 吊(diao)书袋 铤(ting)而 走险 D.摈(bin)弃 奔(ben)命 紧箍(gu)咒 焚膏继晷(gui)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韵一组是 现代人如陶渊明那般热爱阅读,但却继承了“不求甚解”的这个阅 读习惯。这是一个标题党的年代,但在对标题党大肆批判之前,如果你仔细 研究一下网络新闻下面的评论,你就会意识到,标题党的产生是因为有太多人阅 读新闻时,只看到了标题。不求甚解,的阅读,正在削弱我们的判断力。我 们急着发表观点,却 了事实本身。 A.未必 大行其道 囫囵吞枣 忽视 B.未免 自行其是 园囵吞枣 忽略 C.未免 大行其道 得过且过 忽视 D.未必 自行其是 得过且过 忽略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将针对春节前后的旅游市场秩序重点规范导游执业行为,严厉 打击黑导非法执业和强迫消费等各种严重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 B.“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解决营业税重 复征收问题、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近日,我国国内首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它的长度仅有30厘米,相当于一个鞋盒的大小。 D.髙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接触,列车的悬浮、 驱动、导向和制动靠的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下列古诗词中记载的中华传统节日,按照农历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②“日暮汉富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韩翃《寒食》)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 岁》)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语言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层面,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和工具。在
天津市河东区 2018 年高考一模考试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2.本试卷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除 11 题,其他每题列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睥睨(nì) 懵(měng)懂 闭门羹(gēng) 畏葸(sī)不前 B.冠(guān)冕 忸怩(niè) 杀手锏(jiǎn) 虚无缥渺(miǎo) C.针灸(jiǔ) 忖度(duó) 吊(diào)书袋 铤(tǐng)而 走险 D.摈(bìn)弃 奔(bèn)命 紧箍(gū)咒 焚膏继晷(guǐ)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韵一组是 现代人____如陶渊明那般热爱阅读,但却继承了“不求甚解”的这个阅 读习惯。这是一个标题党____的年代,但在对标题党大肆批判之前,如果你仔细 研究一下网络新闻下面的评论,你就会意识到,标题党的产生是因为有太多人阅 读新闻时,只看到了标题。不求甚解,____的阅读,正在削弱我们的判断力。我 们急着发表观点,却 了事实本身。 A.未必 大行其道 囫囵吞枣 忽视 B.未免 自行其是 园囵吞枣 忽略 C.未免 大行其道 得过且过 忽视 D.未必 自行其是 得过且过 忽略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旅游局将针对春节前后的旅游市场秩序重点规范导游执业行为,严厉 打击黑导非法执业和强迫消费等各种严重侵害游客的合法权益。 B.“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解决营业税重 复征收问题、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C.近日,我国国内首颗私人卫星“风马牛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 射。它的长度仅有 30 厘米,相当于一个鞋盒的大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接触,列车的悬浮、 驱动、导向和制动靠的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4.下列古诗词中记载的中华传统节日,按照农历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②“日暮汉富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韩翃《寒食》)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 岁》)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 东兄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 当我们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到的是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 语言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层面,不能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和工具。在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选择、运用和创造,表明了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 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仅就其内向性的特点来讨论一 下 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因此,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文学从本来 的意义上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叙述,它是作家创作出来 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这种创造物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 活实践的立场上看,完全是一种幻觉。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 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就像历史性小说或是描写某一地区风貌的小说可以令人回 忆起往事一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创造出来的幻想却是一种不受真实事 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的自由创造物。”(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这样,普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是不同的。艺木世界尽管 最终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又完全不同于客观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种幻象,它的 逻辑另是一样。在艺术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反之,在 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艺术世界未必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两个世界的叉道上,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也就分道扬镳了。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语言是 “内指性”的。普通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现实生 活的逻辑,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譬如,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见面时问你:“你现在住哪?”你必须回答说:“我住在北京 西长安街甲40号”之类,你不能回答说:“我住在天堂”或“我住在地狱”。 文学语言则是具有“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 生活的逻辑,而只须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例如,“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这里的花和鸟,不是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鸟,自然界中的花不会“溅 泪”,鸟也不会“惊心”,这里的花和鸟属于杜甫的诗的世界,它在这诗的世界 中合乎情感逻辑就可以了,不必经过动物学家去检验。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 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为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 因此在诗的世界里它不但说得通,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思念故乡的真实感情。 概而言之,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 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 “自主符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是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的真实表现。 B.文学作品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来看,那完全是一种幻觉。 C.文学作品创造的幻象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又可以令 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有的还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 D.自然的真实在文学的真实里不一定合乎逻辑。 6.下列对“外指住”“内指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外指性”语言必须遵守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B.“外指性”语言强调语言的单纯媒介和工具作用,因为艺术世界来源于客 观世界。 C.“内指性”的文学语言只表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不表现客观世界。 D.“内指性”的文学语言,无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它在艺术世界里未 必合乎逻辑。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选择、运用和创造,表明了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 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仅就其内向性的特点来讨论一 下。 文学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因此,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文学从本来 的意义上并不是对一件真实事件或一个真实人物的真实叙述,它是作家创作出来 的作用于人的知觉、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这种创造物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 活实践的立场上看,完全是一种幻觉。这种创造出来的幻象可以令人联想到真实 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就像历史性小说或是描写某一地区风貌的小说可以令人回 忆起往事一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创造出来的幻想却是一种不受真实事 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的自由创造物。”(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这样,普通生活中的客观世界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世界是不同的。艺木世界尽管 最终来源于客观世界,但又完全不同于客观世界。艺术世界作为一种幻象,它的 逻辑另是一样。在艺术世界中说得通的东西,在客观世界未必说得通。反之,在 客观世界说得通的东西,在艺术世界未必是合乎逻辑的。在这两个世界的叉道上, 文学语言与普通语言也就分道扬镳了。普通语言是“外指性”的,而文学语言是 “内指性”的。普通语言指向语言符号以外的现实环境,因此它必须符合现实生 活的逻辑,必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必须遵守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譬如, 如果你的一个朋友见面时问你:“你现在住哪?”你必须回答说:“我住在北京 西长安街甲 40 号”之类,你不能回答说:“我住在天堂”或“我住在地狱”。 文学语言则是具有“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界,它不必符合现实 生活的逻辑,而只须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例如,“感时花溅泪,恨 别鸟惊心”,这里的花和鸟,不是指自然界中的花和鸟,自然界中的花不会“溅 泪”,鸟也不会“惊心”,这里的花和鸟属于杜甫的诗的世界,它在这诗的世界 中合乎情感逻辑就可以了,不必经过动物学家去检验。杜甫的名句“月是故乡 明”,明显地违反客观真实,但因为它不是“外指性”的,而是“内指性”的, 因此在诗的世界里它不但说得通,而且深刻地表现了思念故乡的真实感情。 概而言之,文学语言的“内指性”特征,只要求它符合作品的艺术世界 的诗意逻辑,而不必经过客观生活的验证。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 “自主符号”,是有一定道理的。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学的真不属于自然的真,是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的真实表现。 B.文学作品从科学的立场和从生活实践的立场来看,那完全是一种幻觉。 C.文学作品创造的幻象不受真实事件、地区、行为和人物的约束,又可以令 人联想到真实的事件和真实的地方,有的还可以令人回忆起往事。 D.自然的真实在文学的真实里不一定合乎逻辑。 6.下列对“外指住”“内指性”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A.“外指性”语言必须遵守现实环境中的各种形式逻辑的原则。 B.“外指性”语言强调语言的单纯媒介和工具作用,因为艺术世界来源于客 观世界。 C.“内指性”的文学语言只表现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不表现客观世界。 D.“内指性”的文学语言,无须经得起客观生活的检验。它在艺术世界里未 必合乎逻辑。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家住天堂”或“家住地狱”的表述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 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是诗人的自我代入 花”和“鸟”把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相衔接了 月是故乡明”表述的是诗人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它不是指向实际 的外部世界的 D.文学语言是“自主符号”,作家运用它时,只要能符合文学作品自身的情 感逻辑即可。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 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 事去?增劝羽杀沛公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 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 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 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①也, 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 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 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 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 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有删节)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卿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冠军”是他的称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疏楚君臣 疏:疏远 B.增之去善矣 善:正确的,好的事 C.如彼雨雪 雨:降下,落下 D.独恨其不早耳 恨:遗憾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增之去善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青,取之于蓝 C.以立楚怀王孙心 王好战,请以战喻 D.增为谋主矣 如今人方为刀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C.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D.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11.文中哪些内容表露出范增不是一个“见微知著”的人?(3分)
A.“家住天堂”或“家住地狱”的表述是作家创造出来的作用于人的知觉、 情感和想象的人类经验。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的“花”和“鸟”是诗人的自我代入, “花”和“鸟”把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相衔接了。 C.“月是故乡明”表述的是诗人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它不是指向实际 的外部世界的。 D.文学语言是“自主符号”,作家运用它时,只要能符合文学作品自身的情 感逻辑即可。 三、(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2 题。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 “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 事去?增劝羽杀沛公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 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 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 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 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 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①也, 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 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 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 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 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有删节)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卿子”为人们对他的尊称,“冠军”是他的称号。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间疏楚君臣 疏:疏远 B.增之去善矣 善:正确的,好的事 C.如彼雨雪 雨:降下,落下 D.独恨其不早耳 恨:遗憾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增之去善矣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青,取之于蓝 C.以立楚怀王孙心 王好战,请以战喻 D.增为谋主矣 如今人方为刀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C.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D.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 11.文中哪些内容表露出范增不是一个“见微知著”的人?(3 分)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义被杀,说明项羽已背叛了义帝,当然也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人 B.早在陈平使用离间计之前,项羽就已经怀疑范增了。 C.义帝的生死不但影响了楚国的兴衰,而且也对范增的命运起了决定的作用。 D.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选择,离开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项羽杀掉宋 义的时候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2.本试卷共10小题,共114分。 四、(21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3分) (2)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3)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送人之常德 萧立之①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②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 【注】①萧立之(1203年~?)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 人。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年)进士,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南宋危急时期, 参与保卫本朝的战争;南宋亡后,对元代的统治极端憎恶,遂而归隐。②海图就 是绘有海水图案的绢幅。出自杜甫的诗《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 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意思说穷得没有布替小孩子裁衣服,只好把绘画海水 的绢幅也剪碎了贴补进去。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赏析。(4分) (2)请结合“请君停篙莫回船”“不用归来说消息”的诗意分析诗人所 表达的情感。(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永远欠一顿饭 刘亮程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宋义被杀,说明项羽已背叛了义帝,当然也不会相信主张立义帝的人。 B.早在陈平使用离间计之前,项羽就已经怀疑范增了。 C.义帝的生死不但影响了楚国的兴衰,而且也对范增的命运起了决定的作用。 D.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选择,离开的最佳时机应该是在项羽杀掉宋 义的时候。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2.本试卷共 10 小题,共 114 分。 四、(21 分) 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3 分) (2)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 分) (3)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3 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 分) 送人之常德 萧立之① 秋风原头桐叶飞,幽篁翠冷山鬼啼。 海图②拆补儿女衣,轻衫笑指秦人溪。 秦人得知晋以前,降唐臣宋谁为言。 忽逢桃花照溪源,请君停篙莫回船。 编蓬便结溪上宅,采桃为薪食桃实。 山林黄尘三百尺,不用归来说消息。 【注】①萧立之(1203 年~?)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 人。宋理宗淳祐十年(1250 年)进士,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南宋危急时期, 参与保卫本朝的战争;南宋亡后,对元代的统治极端憎恶,遂而归隐。②海图就 是绘有海水图案的绢幅。出自杜甫的诗《北征》“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 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意思说穷得没有布替小孩子裁衣服,只好把绘画海水 的绢幅也剪碎了贴补进去。 (1)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赏析。(4 分) (2)请结合“请君停篙莫回船”“不用归来说消息”的诗意分析诗人所 表达的情感。(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2)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3) ,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4)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5)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 永远欠一顿饭 刘亮程
现在我还不知道那顿没吃饱的晚饭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多大影响。人是不 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 能补偿。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存在一生里,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 环节击败我。 那一天我忙了些什么现在一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天黑时又饥又累回到 宿舍,胡乱地啃了几口干馕便躺下了,原想休息一会儿出去好好吃顿饭。谁知 躺下便睡了过去,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 我就这样给自己省了一顿饭钱。这又有什么用呢?即使今天早晨我突然 暴富,腰缠千万,我也只能为自己备一顿像样点的早餐。却永远无法回到昨天下 午,为那个又饿又累的自己买一盘菜一碗汤面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但这笔欠账却永远记在生命中。也许就因为这顿饭 没吃饱,多少年后的一次劫难逃生中,我差半步没有摆脱厄运。正因为这顿没吃 饱的饭,以后多少年我心虚、腿软、步履艰难,因而失去许多机遇,许多好运气, 让别人抢了先。 人们时常埋怨生活,埋怨社会,甚至时代,总认为是这些大环境造成了 自己多舛的命运 其实,生活中那些常被忽视的微小东西对人的作用才是最巨大的。也许 正是它们影响了你,造就或毁掉了你,而你却浑然不觉。 你若住在城市的楼群下面,每个早晨本该照在你身上的那束阳光,被高 楼层层阻隔,你在它的阴影中一个早晨一个早晨地过着没有阳光的日子。你有 个妻子,但她不漂亮;有一个儿子,但你不喜欢他。你工作不顺,事业无成,甚 至没有几个可以来往的朋友。你感觉你欠缺得太多太多,但你从没有认真地去想 想,也许你真正欠缺的,正是每个早晨的那一束阳光,有了这束阳光,也许一切 就都有了。 你的妻子因为每个早晨都能临窗晒会几太阳,所以容颜光彩而亮丽,眉 不萎,脸不皱,目光含情;你的儿子因为每个早晨都不在阴影里走动,所以性情 晴朗可人,发育良好,没有怪僻的毛病:而你,因为每个早晨都面对蓬勃日出, 久而久之,心存大志,向上进取,宏图大展,前途无量。 你若住在城市的高烟囱下面,那些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烟灰煤粒常年 累月侵蚀你,落到皮肤上,吸进肺腑里,吃到肠胃中,于是你年纪不大就得了 种病,进而生出一种怪脾气,见谁都生气,看啥都不顺眼,干啥都不舒服,其实, 是你自己不舒服,你比别人多吃了许多煤沫子,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怪领 导给你穿小鞋,同事对你不尊敬,邻居对你冷眼相看,说三道四。你把这一切最 终归罪于社会,归罪于人心不古,怨自己生不逢时,却不知道抬头骂一句:狗日 的,烟尘 人们总喜欢把自己依赖在强大的社会身上,耗费毕生精力向社会索取, 而忘记了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小环境。其实,得到幸福和满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只要你花一会儿时间,擦净窗玻璃上的尘土,你就会得到一屋子的明媚阳光,享 受很多天的心情舒畅;只要稍动点手。 填平回家路上的那个小坑,整个一年甚至几年你都会平平安安到家,再 不会栽跟头;走在路上尽可以想些高兴的事情,想得入神,而不必担心路不平。 还有吃饭,许多人有这个条件,只要稍加操持便能美美款待自己一番。 但许多人不这样去做,他们用这段时间下馆子去找挨宰,找气受,找传染病,尔 后又把牢骚和坏脾气带到生活中,工作中
现在我还不知道那顿没吃饱的晚饭对我今后的人生有多大影响。人是不 可以敷衍自己的。尤其是吃饭,这顿没吃饱就是没吃饱,不可能下一顿多吃点就 能补偿。没吃饱的这顿饭将作为一种欠缺存在一生里,命运迟早会抓住这个薄弱 环节击败我。 那一天我忙了些什么现在一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天黑时又饥又累回到 宿舍,胡乱地啃了几口干馕便躺下了,原想休息一会儿出去好好吃顿饭。谁知一 躺下便睡了过去,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 我就这样给自己省了一顿饭钱。这又有什么用呢?即使今天早晨我突然 暴富,腰缠千万,我也只能为自己备一顿像样点的早餐。却永远无法回到昨天下 午,为那个又饿又累的自己买一盘菜一碗汤面。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但这笔欠账却永远记在生命中。也许就因为这顿饭 没吃饱,多少年后的一次劫难逃生中,我差半步没有摆脱厄运。正因为这顿没吃 饱的饭,以后多少年我心虚、腿软、步履艰难,因而失去许多机遇,许多好运气, 让别人抢了先。 人们时常埋怨生活,埋怨社会,甚至时代,总认为是这些大环境造成了 自己多舛的命运。 其实,生活中那些常被忽视的微小东西对人的作用才是最巨大的。也许 正是它们影响了你,造就或毁掉了你,而你却浑然不觉。 你若住在城市的楼群下面,每个早晨本该照在你身上的那束阳光,被高 楼层层阻隔,你在它的阴影中一个早晨一个早晨地过着没有阳光的日子。你有一 个妻子,但她不漂亮;有一个儿子,但你不喜欢他。你工作不顺,事业无成,甚 至没有几个可以来往的朋友。你感觉你欠缺得太多太多,但你从没有认真地去想 想,也许你真正欠缺的,正是每个早晨的那一束阳光,有了这束阳光,也许一切 就都有了。 你的妻子因为每个早晨都能临窗晒会几太阳,所以容颜光彩而亮丽,眉 不萎,脸不皱,目光含情;你的儿子因为每个早晨都不在阴影里走动,所以性情 晴朗可人,发育良好,没有怪僻的毛病;而你,因为每个早晨都面对蓬勃日出, 久而久之,心存大志,向上进取,宏图大展,前途无量。 你若住在城市的高烟囱下面,那些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烟灰煤粒常年 累月侵蚀你,落到皮肤上,吸进肺腑里,吃到肠胃中,于是你年纪不大就得了一 种病,进而生出一种怪脾气,见谁都生气,看啥都不顺眼,干啥都不舒服,其实, 是你自己不舒服,你比别人多吃了许多煤沫子,所以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你怪领 导给你穿小鞋,同事对你不尊敬,邻居对你冷眼相看,说三道四。你把这一切最 终归罪于社会,归罪于人心不古,怨自己生不逢时,却不知道抬头骂一句:狗日 的,烟尘。 人们总喜欢把自己依赖在强大的社会身上,耗费毕生精力向社会索取, 而忘记了营造自己的小世界,小环境。其实,得到幸福和满足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只要你花一会儿时间,擦净窗玻璃上的尘土,你就会得到一屋子的明媚阳光,享 受很多天的心情舒畅;只要稍动点手。 填平回家路上的那个小坑,整个一年甚至几年你都会平平安安到家,再 不会栽跟头;走在路上尽可以想些高兴的事情,想得入神,而不必担心路不平。 还有吃饭,许多人有这个条件,只要稍加操持便能美美款待自己一番。 但许多人不这样去做,他们用这段时间下馆子去找挨宰,找气受,找传染病,尔 后又把牢骚和坏脾气带到生活中,工作中
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懂得每顿饭对人生的重要性。他们把每顿饭都当 顿饭去吃,把每句话都当一句话去说,把每口气都当了口气去呼吸。他们过得 个比一个好。 我刚来乌市时,有一个月时间借住在同事的宿舍里,对门的两位女孩, 也跟我一样,趁朋友不在,借住几天。 每天下班后,我都看到她们买回好多新鲜蔬菜,有时还买一条鱼,我所 见她们又说又笑地做饭,禁不住凑过去和她们说笑几句。 她们从不请我吃她们做的饭,饭做好便自顾自地吃起来,连句“吃点饭 吧”这样的客气话也不说一句。她们生怕我吃掉一口,她们就会少吃一口,少吸 收一点营养,少增加一点热量,第二天她们在生活和事业上与人竞争时就会少 点体力,缺一点智力 她们生活的认真劲儿真让我感动。虽然只暂住几天,却几乎买齐了所有 作料,瓶瓶罐罐摆了一窗台:把房间和过道扫得干干净浄,住到哪就把哪当成家 而我来乌市都几个月了,还四处漂泊,活得潦倒又潦草。常常用一些简单的饭食 糊弄自己,从不知道扫一扫地,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总抱着一种临时的想法在 生活:住几天就走,工作几年就离开,爱几个月便分手 直到生活几十年就 离世。 我想,即使我不能把举目无亲的城市认作故土,也至少应该把借住的这 间房子当成家,生活再匆忙,工作再辛苦,一天也要挤出点时间来,不慌不忙地 做顿饭,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意,但我可以做一顿如意的饭菜一一为自己。也 许我无法改变命运,但随时改善一下生活,总是可以的,只要一顿好饭,一句好 话,一个美好的想法,便可完全改变人的心情,这件简单易做的事,唾手可得的 幸福,我都不知道去做,还追求什么大幸福呢?(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第四节说也许因为这顿饭,多少年后“心虚、腿软、步履艰难” 逃离劫难差半步,失去许多机遇和好运气,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存在夸大的成分 稍稍影响了文章的认同度。 B.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对比修辞叙述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及说理效果, 从而提升了文章感染力。 C.文章用了三节讲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目的是强调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 东西对人生产生的巨大作用。 D.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散文,叙议结合,语言朴实无华,行文缜密,紧紧围 绕乐观向上,笑对人生这一主旨选材,不蔓不枝。 E.本文作者采取以小及大的手法,从生活中几个微小得甚至可忽略不计的元 素谈起,最终涉及家庭、事业、机遇、命运等人生的大事,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17.文章题目“永远欠一顿饭”中“一顿饭”使用哪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含 义?(4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19.(8分) (1)文中说同事宿舍对门的两位女孩做好饭便自顾自地吃起来,从不让一让作 者。除作者认定的理由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4分) (2)在诸多理由中,作者为什么认定这样一个理由?(4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但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人懂得每顿饭对人生的重要性。他们把每顿饭都当 一顿饭去吃,把每句话都当一句话去说,把每口气都当了口气去呼吸。他们过得 一个比一个好。 我刚来乌市时,有一个月时间借住在同事的宿舍里,对门的两位女孩, 也跟我一样,趁朋友不在,借住几天。 每天下班后,我都看到她们买回好多新鲜蔬菜,有时还买一条鱼,我所 见她们又说又笑地做饭,禁不住凑过去和她们说笑几句。 她们从不请我吃她们做的饭,饭做好便自顾自地吃起来,连句“吃点饭 吧”这样的客气话也不说一句。她们生怕我吃掉一口,她们就会少吃一口,少吸 收一点营养,少增加一点热量,第二天她们在生活和事业上与人竞争时就会少一 点体力,缺一点智力。 她们生活的认真劲儿真让我感动。虽然只暂住几天,却几乎买齐了所有 作料,瓶瓶罐罐摆了一窗台;把房间和过道扫得干干净净,住到哪就把哪当成家。 而我来乌市都几个月了,还四处漂泊,活得潦倒又潦草。常常用一些简单的饭食 糊弄自己,从不知道扫一扫地,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总抱着一种临时的想法在 生活:住几天就走,工作几年就离开,爱几个月便分手……一直到生活几十年就 离世。 我想,即使我不能把举目无亲的城市认作故土,也至少应该把借住的这 间房子当成家,生活再匆忙,工作再辛苦,一天也要挤出点时间来,不慌不忙地 做顿饭,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意,但我可以做一顿如意的饭菜——为自己。也 许我无法改变命运,但随时改善一下生活,总是可以的,只要一顿好饭,一句好 话,一个美好的想法,便可完全改变人的心情,这件简单易做的事,唾手可得的 幸福,我都不知道去做,还追求什么大幸福呢?(有删改)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 分) A.文章第四节说也许因为这顿饭,多少年后“心虚、腿软、步履艰难”, 逃离劫难差半步,失去许多机遇和好运气,这种说法有些牵强,存在夸大的成分, 稍稍影响了文章的认同度。 B.文中多处运用排比、对比修辞叙述议论,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及说理效果, 从而提升了文章感染力。 C.文章用了三节讲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目的是强调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 东西对人生产生的巨大作用。 D.这篇文章是一篇说理散文,叙议结合,语言朴实无华,行文缜密,紧紧围 绕乐观向上,笑对人生这一主旨选材,不蔓不枝。 E.本文作者采取以小及大的手法,从生活中几个微小得甚至可忽略不计的元 素谈起,最终涉及家庭、事业、机遇、命运等人生的大事,引人深思,催人警醒。 17.文章题目“永远欠一顿饭”中“一顿饭”使用哪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何含 义?(4 分) 18.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 分) 19.(8 分) (1)文中说同事宿舍对门的两位女孩做好饭便自顾自地吃起来,从不让一让作 者。除作者认定的理由外,还可能有哪些原因?(4 分) (2)在诸多理由中,作者为什么认定这样一个理由?(4 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 分)
20.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关于春节的关键词有“守 岁”“迎新”“团圆”“年夜饭”“年味”“拜年”“红包”“春晚”“仪式 感”“禁炮”“文明”“压岁钱”等 请从中选择2-3个关键词,写一写你的春节生活或者你倡导的春节形式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字数不少于80字。(6分) 21.阅读以下材料,提炼主要信息。(6分) 材料: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 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 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10本,并且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 子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 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后和00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 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子“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 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 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 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 诗词类图书。 从材料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的原因有: 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22.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 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也有人说,优良的家风并不是“老古董”“旧风尚”,它背后恰恰是家 族或者父母一代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 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 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其实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 每个家族都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家风”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人过春节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关于春节的关键词有“守 岁”“迎新”“团圆”“年夜饭”“年味”“拜年”“红包”“春晚”“仪式 感”“禁炮”“文明”“压岁钱”等。 请从中选择 2-3 个关键词,写一写你的春节生活或者你倡导的春节形式。 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字数不少于 80 字。(6 分) 21.阅读以下材料,提炼主要信息。(6 分) 材料:亚马逊中国发布“2017 全民阅读报告”。从阅读报告整体来看.全民阅 读发展趋势良好,受众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阅读内容及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调 查显示,56%的受访者年度阅读数量超 10 本,并且 85%的受访者同时使用纸、电 子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电子书作为阅读的重要形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读者接受, 而年轻一代更成为了电子阅读的生力军。其中,90 后和 00 后对于电子书的接受 程度高于其他各年龄段,纸、电子“一起读”成为主流。同时,78%的受访者选 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有关的内容,与网友“一起读”成为数字阅读时代的独 特行为。亚马逊中国的大数据显示,热门影视剧原著依然是畅销书榜的常客,《人 民的名义》《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持续畅销,诗词类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带火 诗词类图书。 从材料看,全民阅读发展趋势良好的原因有: 七、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 分) 22.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岁月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地,这传承也 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也有人说,优良的家风并不是“老古董”“旧风尚”,它背后恰恰是家 族或者父母一代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渗到家族每一个后代的 骨血中,成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精神纽带,甚至成为他们的性格乃至命运的一部分。 从《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钱氏家训》,这些优 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其实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 每个家族都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家风”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