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等重点中学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综析】 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 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査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 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 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 准确率较高。 第10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 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3.作文 作文材料的中心是“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根据这些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这则材料,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 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题文】M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严格的 距离。散文发展史,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 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兖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 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文界 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 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 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 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 “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 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
黑龙江省佳木斯一中等重点中学 2015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他答案标号。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综析】 从试卷卷面来看,难度适中,以高考考试题型为模式,结合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 情况来进行考核,对今后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语段出题巧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押题、猜题,四个小题综合考查 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目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四道主 观题。学生对文章的阅读没有什么障碍,但要想全面的作答,并不容易。 2.语言知识运用 语言知识运用基本上涵盖了语文主要的基础知识点,从辨析病句到成语运用,均 紧扣高考知识点。成语运用小题的几个成语比较常见,区分度较大,学生答题的 准确率较高。 第 10 题默写名句,全是课本的名句,要求默写的都是耳熟能详的诗文名句,难 度不大。此题用于测试学生的识记能力,平时只要认真背诵的学生都能拿满分, 但有的学生读书不认字,写错别字的不少。 3.作文 作文材料的中心是“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 起。”根据这些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这则材料,能很好的考查学生立意、布 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能力,体裁不限,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题文】M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严格的 距离。散文发展史,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 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 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兖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 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文界 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 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 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 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 “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 “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 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
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 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 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 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 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 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 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 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 分也。”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 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 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 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 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 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 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 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 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 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 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年第十二期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 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 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 B.《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 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 C.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 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用白话文代替古文 D.同为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更为犀利,一针见血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C项混淆了时间,《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民国, 不是晚清时期。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 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 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范围失当等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 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 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将古文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 了它隐退的步伐
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 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 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 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 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 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 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 一分也。”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 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 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 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 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 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 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 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 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 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 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 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 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 (节选自《文史知识》2013 年第十二期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 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 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 B.《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 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 C.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 一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用白话文代替古文。 D.同为白话文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更为犀利,一针见血。 【知识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C 项混淆了时间,《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民国, 不是晚清时期。 【思路点拨】论述类文章往往围绕某一新知识、新理论展开,因此文中出现贯穿 全篇的重要概念(词语)也就顺理成章了。通读全文后,要对该词语(概念)的内涵、 外延准确把握,与原文有关语句逐项比对备选项,以免出现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范围失当等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 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 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将古文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 了它隐退的步伐
C.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 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桐城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称他 们为“妖魔”。 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可能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 等人的挑战,并没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进行反击。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分 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解析:A项原文第一段是说“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 言文发展史”,并未明确“一个角度”就是“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 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 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 B.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 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 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顺其自然。 D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 进步的表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B项张冠李戴,由第二段“所骂对象更加接近当 代”一句可知,钱玄同所骂对象应该是人,即“桐城派”人物,而非古文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 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题文】J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髙等 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 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 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 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 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 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 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 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 干主讨奷。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 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 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C.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 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桐城派的三位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称他 们为“妖魔”。 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可能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 等人的挑战,并没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进行反击。 【知识点】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分 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A 解析:A 项原文第一段是说“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 言文发展史”,并未明确“一个角度”就是“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 【思路点拨】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联系全文作者的基本倾向性,检查选项的解 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注意选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 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 B.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 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 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顺其自然。 D.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 进步的表现。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B 项张冠李戴,由第二段“所骂对象更加接近当 代”一句可知,钱玄同所骂对象应该是人,即“桐城派”人物,而非古文。 【思路点拨】解答时要注意:①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 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题文】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题文】J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蔡茂字子礼,河内怀人也。哀、平间以儒学显,征试博士,对策陈灾异,以高等 擢拜议郎,迁侍中。遇王莽居摄,以病自免,不仕莽朝。 会天下扰乱,茂素与窦融善,因避难归之。融欲以为张掖太守,固辞不就;每所 饷给,计口取足而已。后与融俱征,复拜议郎,再迁广汉太守,有政绩称。时阴 氏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茂辄纠案,无所回避。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帝 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 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命,即位以来, 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 禁,杀人不死,伤人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奴杀 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报。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 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 下拭目。今者,外戚骄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之吏永申其用, 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 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 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 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 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后与融俱征征:征召。 B.茂辄纠案案:案件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干:触犯,冒犯。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 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解析:动词,追究,査办。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 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 助推断等方法。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 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两处,句末虚词“之”“也”断开其它地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 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 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 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 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 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 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 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建武二十年,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二十三年薨于位,时年七十二。赐 东园梓棺,赙赠甚厚。 茂初在广汉,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 主簿郭贺,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 中台之位也于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衮职有阙,君其补之。"旬月 而茂征焉,乃辟贺为掾。 (节选自《后汉书•蔡茂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与融俱征 征:征召。 B.茂辄纠案 案:案件。 C.会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 举:检举,揭发。 D.干犯吏禁 干:触犯,冒犯。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 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B 解析:动词,追究,查办。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试题时可采用联想(联想课文语句)推断、语言结构推断、 辨析词性推断、语法分析推断、语境分析推断、邻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帮 助推断等方法。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禾 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B.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C.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D.大殿者/宫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 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E 级(运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D 解析:根据固定句式“者……也”断开两处,句末虚词“之”“也”断开其它地 方。 【思路点拨】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 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 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 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茂凭借儒学在汉哀帝、平帝年间有着显耀的名声,在应对皇帝策问时陈述灾 变,以优异的成绩被提升为议郎。 B.蔡茂为官刚正不阿。迁任广汉太守时,阴氏的门客在郡中多有触犯吏禁的,他 毫不避讳,进行调查审理。之后还上书光武帝,劝其早起晚睡,要勤于治国。 C.蔡茂为人刚正,不畏权贵。在董宣因为湖阳公主一案被抓又被赦免一事上,他 上书进谏,希望光武帝下令责成有关部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以便让执法公正 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仼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 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一一东园梓棺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 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解析: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不仅仅审理湖阳 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査,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 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 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5分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B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 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 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解析:(1)采分点①“兴化”,振兴教化;②“善”、“恶”均为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分别译为“善言”、“恶人恶事”;③“康”、“宁”均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安康”、“使……安宁”。以上每点1分,句意信达 2分。 (2)采分点:①“直道不顾”为省略句,省略宾语“权贵”;②讨奸,讨除奸 凶。③箠,刑杖,杖刑。以上每点1分,句意信达2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 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 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 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 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 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 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 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 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 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 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陛下圣德隆兴
D.蔡茂在代替戴涉担任司徒一职时,在职任之上清廉俭朴,毫不懈怠。建武二十 三年死于位上,死后享有皇帝赐予的荣耀——东园梓棺。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对原文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 能力,能力层次为 C 级(分析综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C 解析:错在“审理湖阳公主的罪行”,不仅仅审理湖阳 公主,还包括其他骄逸的外戚和放纵的门客。 【思路点拨】这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顺序,依次对内容进 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 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 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 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 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臣闻兴化致教,必由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5 分) (2)洛阳令董宣,直道不顾,干主讨奸。陛下不先澄审,召欲加箠。(5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B 级(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1)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的; 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 (2)洛阳令董宣,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 澄清审明案件,就把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 解析:(1)采分点①“兴化”,振兴教化;②“善”、“恶”均为形容词活用 为名词,分别译为“善言”、“恶人恶事”;③“康”、“宁”均为形容词的使 动用法,分别译为“使……安康”、“使……安宁”。以上每点 1 分,句意信达 2 分。 (2)采分点:①“直道不顾”为省略句,省略宾语“权贵”;②讨奸,讨除奸 凶。③箠,刑杖,杖刑。以上每点 1 分,句意信达 2 分。 【思路点拨】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 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 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 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 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 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 蔡茂字子礼,是河内怀人。汉哀帝、平帝年间因儒学闻名,被征试博士,在皇帝策 问时陈述灾变,以优异成绩被提升为议郎,又迁为侍中。后来遇到王莽居位摄政, 蔡茂便告病辞官,不肯在王莽朝中任职。 恰逢天下动乱,蔡茂素来与窦融关系很好,便到他那里去避难。窦融想让他担任张 掖太守,蔡茂坚决推辞。窦融每次给他粮饷,蔡茂仅取家人所需而已。后来蔡茂与 窦融一起被征召,又被拜为议郎,再迁为广汉太守,颇有政绩。当时阴氏宾客在郡 中多犯官禁,蔡茂全部纠举案察,无所回避。恰逢洛阳令董宣举纠湖阳公主,光武 帝开始发怒逮捕了董宣,后来又赦免了。蔡茂喜爱董宣刚正,想让朝廷禁止、制约 贵戚的非法行为,就上书说“: 我听说,必须经过进善言才能达到振兴教化的目 的;要想使国家安康人民安宁,没有比治理恶人恶事更重要的了。陛下圣德隆兴
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 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 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 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洛阳令董宣, 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 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 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 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光武采纳了此议。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 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 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 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 ‘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 你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题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题文】K0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8.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査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 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 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②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 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 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④借古 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 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 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⑤对比。“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全曲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 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 我们可以看作者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的概括。 解析:本题属于技巧层面的问题,“简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 “技巧”的思维过程。“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 “当时奢侈今何处”是反问;“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是对比
再承大命,即位以来,四海安定。也应当早起迟睡,该休息时也不休息。然而近来 贵戚帝室之家,多次倚仗皇恩帝势,触犯吏禁,杀了人不处死刑,伤了人不予论处。 我恐怕这样会导致法律失效,刑戮废而不举。最近湖阳公主的奴仆在西市杀了人, 却与公主共乘马车,出入宫廷,多日逍遥法外,受害者含冤不得报仇。洛阳令董宣, 按正道办案不顾权贵,触犯湖阳公主而讨除奸凶。陛下不先澄清审明案件,就把 他召来想对他施行杖刑。当董宣开始受您怒责时,京师之人都非常关心此事;到 后来董宣承蒙您宽宥,天下人都拭目观看。现在外戚骄逸,宾客放纵,应命令有关 部门审理他们的奸罪,让执法公平的官吏永远发挥作用,以平远近不服之情。” 光武采纳了此议。 建武二十年(44),代替戴涉担任司徒,在职任上清明俭朴毫无懈怠。二十三年(47) 在职位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光武帝赐其东园梓棺,丧金赠赐很厚。 当初蔡茂在广汉时,梦见自己坐在大殿中,见殿内梁上有一株三个穗的禾苗。蔡 茂去取它,得到正中的一个穗,接着又丢失了。他拿这个梦去询问主簿郭贺,郭 贺说:“大殿,是官府的象征;屋梁上有禾苗,这代表着人臣中的上等俸禄。取 得正中的一个穗,象征着取得中台之位。从字来看,‘禾’字‘失’字合起来是 ‘秩’字,虽说有‘失’字,还是表示俸禄官职的意思。皇帝有未尽职的地方, 你去弥补它。”一个月后,蔡茂得到任命。于是征召郭贺为掾吏。 【题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题文】K0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骊山怀古 【元】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8.请简析这首小令的艺术表现手法。(5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用典。前两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 赋》中的典故,回顾骊山的历史,曾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 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②反问。“当时奢侈今何处”一句中,作 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并 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③借景抒情。“只见草萧疏, 水萦纡”两句是说再不见昔日豪华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 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④借古 讽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 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国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 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 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 ⑤对比。“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全曲两句在对比中鲜明地表 达了作者的观点:无论输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 我们可以看作者这是对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的概括。 解析:本题属于技巧层面的问题,“简析”则需经由“文字”到“内容”再到 “技巧”的思维过程。“骊山四顾,阿房一炬,”用了《阿房宫赋》中的典故; “当时奢侈今何处”是反问;“赢,都变做了土; 输,都变做了土。”是对比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 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 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 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 考虑:表达方式一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 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 景交融);结构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9.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小令是 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把握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 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 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 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 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解析:诗中写到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 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 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 训。所以,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思路点拨】把握诗歌主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诗歌题目入手。有些诗 歌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歌的主旨。二、联系写作背景、作者时代等。读诗歌,就和 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作 品风格也不一样。三、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古人以诗言志,往往会借助特定意象 表情达意。四、从关键词句着眼。一首诗歌中的诗眼,有时是一个字或一个词 有时是一句话,找准这些笼罩全诗的关键词句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极为重要。另外, 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把握主旨。当然,答题时,不能拘泥于某 种方法,一定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力求准确、快速把握 诗歌主旨。 【诗词鉴赏】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 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项羽 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儿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 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 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 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 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 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 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 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己遗
【思路点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 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 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 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 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 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 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9.张养浩在另一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从百姓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换,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请分析这首小令是 从什么角度来表现了什么样的主旨的?(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对诗句意义内涵的比较辨析把握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 D(鉴 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 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作者辛辣地批判了封建统治者为争夺政 权而进行的残酷厮杀、焚烧及夺得政权后大兴土木的奢侈无度。伴随着各个王朝 的兴亡交替,是无休无止的破坏,无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财富都化为灰烬。 解析:诗中写到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烟树之间了。而这种 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哪个不抱有败亡的 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忘了前朝败亡的教 训。所以,这首小令是从王朝的统治者的角度来谈的。 【思路点拨】把握诗歌主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从诗歌题目入手。有些诗 歌的题目就揭示了诗歌的主旨。二、联系写作背景、作者时代等。读诗歌,就和 读其他文学作品一样,要放在特定的背景中去理解。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时期作 品风格也不一样。三、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古人以诗言志,往往会借助特定意象 表情达意。四、从关键词句着眼。一首诗歌中的诗眼,有时是一个字或一个词, 有时是一句话,找准这些笼罩全诗的关键词句对把握诗歌的主旨极为重要。另外, 还可以从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现手法上把握主旨。当然,答题时,不能拘泥于某 一种方法,一定要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力求准确、快速把握 诗歌主旨。 【诗词鉴赏】骊山在今西安市的东北,阿房宫的西面,现有当初的宫殿台基残存。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从骊山建起, 再向西直达南阳,规模极其宏大,设施极其奢华。公元前 206 年秦朝灭亡,项羽 攻入咸阳后阿房宫焚毁。张养浩途经骊山有所感儿创作了这首“骊山怀古”小 令。开头三句“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回顾骊山的历史,曾 是秦朝宫殿的所在,被大火焚烧之后,当时的歌台舞榭、金块珠砾都已不复存在, 作者用“今何处”一个问句,强调了对从古到今历史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的感慨, 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 只见 草 萧 疏, 水 萦纡。”,再不见昔日豪华 的宫殿,只有野草稀疏地铺在地上,河水在那里迂回的流淌。草的萧索,水的萦 纡更加重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分量。紧接着六七句说:“至今遗恨 迷 烟 树。 列 国 周 齐 秦 汉楚。”到如今,秦王朝因奢侈、残暴而亡国的遗恨已消失在 烟树之间了。而这种亡国的遗恨不只有秦朝才有,周朝、战国列强直到汉楚之争, 哪个不抱有败亡的遗恨呢?实际上作者在这里寄托了一种讽刺是说后人都已遗
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 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 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 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 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变做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 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 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 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 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 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题文】(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题文】L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 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 (2)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 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2)饨郁邑余 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注意“摧”“鳞”“郁邑”“鉴”“哀”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 不得分 【思路点拨】三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 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査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 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题文】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鸽 【美国】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 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 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 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 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 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 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 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 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 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 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
忘了前朝败亡的教训。元朝统治者在夺得政权之后更奢侈挥霍无度,全然不顾国 库空虚社会经济急待调整。张养浩对当时的状况心怀不满,但想到列国的历史, 又觉得从夺得政权,到奢侈暴戾,到最终败亡,乃是历代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杜牧说阿旁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作者正是由此引申开来写道:“赢,都 变 做 了 土; 输, 都 变 做 了 土。”这句结尾句式相同的两句是说无论输 赢,奢侈的宫殿最后都会归于死亡,“都 变 做 了土”,我们可以看作这是对 封建王朝的一种诅咒,更是对封建王朝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概括。张养浩在另一 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的结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是从百姓 的角度看封建王朝的更迭,带给人民的全是苦难。而这首小令则是从王朝的统治 者的角度来谈的,封建统治者无论输赢成败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它虽不 及“潼关怀古”思想深刻,但也提示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比较有意义的。 【题文】(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题文】L0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李贺《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 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的一句是: , 。 (2)在《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屈原感到烦闷忧郁,潦倒 失意,孤独走投无路,他发出了痛苦而无奈的浩叹: ,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名家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 A 级(识记)。 【答案和解析】答案:(1)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2)忳郁邑余 侘傺兮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注意“摧”“鳞”“郁邑”“鉴”“哀”等易错字的书写,漏字、错字均 不得分。 【思路点拨】三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 合上下文准确填写。考查默写,立足于“常见”,难写的、易错的句子很少,整 体难度较低。该类题要提醒考生平时加强背诵,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的正确书写。 【题文】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 不能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题文】N2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鸽 【美国】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 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 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 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 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 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 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 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 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 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 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
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 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交谈、缱绻蜜语,但 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 流露出来。她的相貌并非不动人,所以在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对陶柏蒙是一个 诱惑。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 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 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 出门去了。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 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春阳透过丛 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 乐多着呢!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 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 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 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 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 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 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 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 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 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 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 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 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 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 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 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 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 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 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 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 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 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 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 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 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 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 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交谈、缱绻蜜语,但 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 流露出来。她的相貌并非不动人,所以在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对陶柏蒙是一个 诱惑。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 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 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 出门去了。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 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春阳透过丛 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 乐多着呢!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 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 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 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 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 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 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 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 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 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 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 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 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 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 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 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 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 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 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 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 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 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 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 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 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 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 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 金汤磐石一般。他面对着桌上的日历,衷心喜悦;也许这是一个好预兆。他不应 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 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到南美去,并不就是惟一可行的休养办法 如果能得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 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 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髙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 起来 “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 果腹呀!” (节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任何人都会在自己 陷入困境时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 B.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投资这一情节,既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 蒙这一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也表现了魏尔德小 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 C.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 撑和引导。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羞耻心和责任心。 小说用大景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是为了向读者暗 示陶柏蒙本性并不坏。 E.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构成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特殊的艺术美感, 而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讽刺意味,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识点】本题考査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EC(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 不给分) 解析:A中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即使是有美好德行的人,为了自保,也会做 出有违道义的事情;B中“也表现了魏尔德小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理 解有误。 【思路点拨】作答本题时,要理解全文,掌握文章主旨。同时,梳理文章内容, 分析作者在行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否符合文意。一般而言,命题者在设题时, 在细节上对文章进行错误分析,故意拔高,无中生有,理解失当等等是其惯用思 路。作答时,要找对路,善于分析。 (2)出色的心里描写是这篇小小说的一大亮点,请简要概括主人公陶柏蒙经历 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 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准备逃走时的紧张惶惑。②在公园散步时轻松与沉重的 矛盾。③看到喂鸽子的老人时感到羞愧。④做出正确决定后的坚定与感恩。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变化是在故事情节中体现 出来的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 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 金汤磐石一般。他面对着桌上的日历,衷心喜悦;也许这是一个好预兆。他不应 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 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到南美去,并不就是惟一可行的休养办法; 如果能得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 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 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 起来。 “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 果腹呀!” (节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第一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任何人都会在自己 陷入困境时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 B.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投资这一情节,既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 蒙这一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也表现了魏尔德小 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 C.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 撑和引导。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羞耻心和责任心。 D.小说用大景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是为了向读者暗 示陶柏蒙本性并不坏。 E.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构成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特殊的艺术美感, 而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讽刺意味,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 为 C(综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E C (答 E 给 3 分,答 C 给 2 分,答 D 给 1 分,答 A、B 不给分) 解析:A 中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即使是有美好德行的人,为了自保,也会做 出有违道义的事情;B 中“也表现了魏尔德小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理 解有误。 【思路点拨】作答本题时,要理解全文,掌握文章主旨。同时,梳理文章内容, 分析作者在行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是否符合文意。一般而言,命题者在设题时, 在细节上对文章进行错误分析,故意拔高,无中生有,理解失当等等是其惯用思 路。作答时,要找对路,善于分析。 (2)出色的心里描写是这篇小小说的一大亮点,请简要概括主人公陶柏蒙经历 了怎样的心理变化。(6 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能力层 次为 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准备逃走时的紧张惶惑。②在公园散步时轻松与沉重的 矛盾。③看到喂鸽子的老人时感到羞愧。④做出正确决定后的坚定与感恩。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小说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变化是在故事情节中体现 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