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一单元长 就名 复习重点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 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 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 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 辞:排比、拟人、反复。 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 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 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 第二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 〈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一一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一一副线,推 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一一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 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 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一一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 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丑小鸭》 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 想 第四课《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一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塑 造“多余的人”、“小人物”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一—一美国诗人,被称为“新英格兰 的农民诗人”、“交替性的诗人”。 2、背诵第一首。 3、理解第二首中“路”的含义: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4、诗人为什么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 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己经选择的路。 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1 第一单元 成长 班级 姓名 复习重点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文体(散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题解。 2、第二段要求理解并掌握:A、分层次。B、写景角度:动植物、声色形味、动静 结合、高低、远近、虚实、总分。C、写法:排比、拟人、对偶、比喻。D、作用:流露 喜爱赞美之情,突出乐园 。 3、美女蛇故事的作用:故事虽虚构但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乐园的情趣。 4、捕鸟的细节描写:交代了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一连串动作描写写 出了捕鸟的乐趣,抒发了兴奋喜悦之情。 5、第九段:A、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表达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B、修 辞:排比、拟人、反复。 6、写三味书屋生活:A、肃穆气氛。B、问问题老师不答。C、不允许游玩。D、读 难理解的古文。E、因内容枯燥学生上课搞小动作。这些记叙描写与百草园形成对比, 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学生自由、健康、全面发展的束缚。 7、中心。 第二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 1、 1.文体(小说)、作者(林海音,小名英子、台湾著名女作家)、选自代表作品小说 〈〈城南旧事〉〉、题意双关、主人公(我,英子,不是作者)。 2.课文写作线索:A、-爸爸爱花——主线,起主导作用。B、毕业典礼——副线,推 动情节发展,对主线起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 3.顺叙与插叙相结合的写法:顺叙——写毕业典礼的过程。插叙——A、去医院探望 爸爸的情形。B、六年前因赖床而迟到的情形。C、爸爸爱花的情形。D、爸爸鼓励“我” 闯练学汇款的情形。这些记叙描写突出了爸爸的严厉、关爱,表明了“我”已经长大了。 4、伏笔的作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5、“花”的含义:有象征的意义——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挺旺;爸爸病危时,成为 对子女的关怀、鼓励;爸爸辞世时,花儿落了。 第三课 《丑小鸭》 1、文体(童话故事)、作者(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 2、丑小鸭与作者:两者的遭遇相似,丑小鸭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的写照。 3.丑小鸭的形象意义:成为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4、外貌、心理、环境描写对刻画丑小鸭的作用。 5、故事给人的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 想。 第四课 《诗两首》 1、文体(都是哲理抒情诗)、作者(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塑 造“多余的人”、“小人物”的典型形象。弗罗斯特———美国诗人,被称为“新英格兰 的农民诗人”、“交替性的诗人”。 2、背诵第一首。 3、理解第二首中“路”的含义: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4、诗人为什么重点写未选择的路? 其实未选择也就是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 择的怀恋。所以这首诗中诗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而不是已经选择的路。 这也是人生的真实写照。这样写来给这首诗增加了忧郁的情绪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重点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文出自 先生回忆性散文集 ,他原名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2、(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趣事: 3、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 :;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写蝉、 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 4、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 由植物到 由静景到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 又由动物到 5、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 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 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6、从文中找出运用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 (2)拟人: (3)排比: 7、第二段中可以表述全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8、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9、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10、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 支短棒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 条长绳,人 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 便住了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A.描写记叙B.描写说明C.记叙议论D.记叙说明 3.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2 重点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课文第1-2段,回答问题。 (一)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1、本文出自 先生回忆性散文集 ,他原名 ,是 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 2、(1)第一段中的“似乎”与“确凿”从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你认为矛盾吗?为什 么? (2)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在此发生了的趣事: 3、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景物各自的特点,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____ ___;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和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___ ____;写蝉、 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___ ___;描写覆盆子则突出其_ __。 4、写景物有恰当的顺序,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段也如此。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不必说”“也不必说”是由低处到_______,由植物到________,由静景到___ ;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是由整体到____ ____,又由动物到____ _____。 5、调动所有感官,多角度的写景,加上恰当的用词,能使文章生动、精彩。本段写 景作者便是多角度的写景,根据内容举例填空。(每空至少举一个例)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味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触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文中找出运用下列修辞手法的句子。 (1)比喻: 。 (2)拟人: 。 (3)排比: 。 7、第二段中可以表述全段主要内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把百草园景物描写得生机盎然,情景交融,其目的在于 9、作者写吃了像人形的何首乌根便可以成仙,是由于 10、文中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其目的是 (二)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 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 支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 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 便 住了。 …… ②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2.作者写了冬季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在表述上主要运用了( ) A.描写 记叙 B.描写 说明 C.记叙 议论 D.记叙 说明 3.作者写百草园的冬天,先以无味作陪衬,而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种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手法是( A.铺垫B.对比C.欲扬先抑D.象征 4.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 张飞鸟”用引 号的作用是 5.这段文字写捕鸟的 方法和收获,其中写捕鸟方法只有句 6.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8.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爸爸的花儿落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从课文中摘抄语 句)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丑小鸭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 意思)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家赞美丑小 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4)“丑小鸭”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什么新的含义?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3 手法是( ) A.铺垫 B.对比 C.欲扬先抑 D.象征 4.文中括号里的文字的作用是 ,“张飞鸟”用引 号的作用是 。 5.这段文字写捕鸟的 、 、方法和收获,其中写捕鸟方法只有 句。 6.选文第一段对表现文章中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7.指出选文第二段所用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 8.选文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爸爸的花儿落了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文中“爸爸的花儿落了”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与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有什么关系? 2、找出文段中暗示爸爸即将去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请从课文中摘抄语 句) 4、“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来看,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丑小鸭 (1)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释这句话的 意思)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大家赞美丑小 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 (4)“丑小鸭”在现实生活中被赋予什么新的含义?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二单元祖 就名 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 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 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4.写法 A、呼告的手法。B、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5.语言特点。 第七课《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 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第八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土地的音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ong)良,“东北作家群之 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 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重点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一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 我一一我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4 第二单元 祖国 班级 姓名 第六课《黄河颂》 1.作者(光未然)及作品。 2.内容:A、写黄河是摇篮,历史贡献大;B、写黄河是屏障,地理优势;C、写 黄河有肩膀,贡献伟大。 3.主题: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 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4.写法: A、呼告的手法。B、反复、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5.语言特点。 第七课 《最后一课》 1、文体(小说)、作者、主人公(小弗郎士)、主题(爱国精神)。 2、理清故事情节。 3、小弗郎士在小说中的作用:A、既是主人公,又是线索人物。B、起贯串故事 情节的作用。C、起到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4.语言、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5.重点研读的段落:第20、21、24——29段。 6.人物思想性格。 7.写法:A、对比。B、前呼后应。C、以小见大。D、烘托手法。 第八课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文体(抒情散文)。 2、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内容,体味作者的感情,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3、掌握比喻义:(重点) (1)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 (2)用“扬子江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 (3)用“浩浩荡荡”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4)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 (5)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 (6)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 (7)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4、找出“道路”、“境界”、“旅途”、“征人”、“崎岖险阻”的本义、比喻义、引申义。 第九课 《土地的誓言》 1、文体(抒情散文)、作者:端木蕻(hóng)良,“东北作家群之一”。 题意:我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2.主题:爱国。 3.写法:A、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B、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写法。 C、用呼告的手法,变换称呼。D、想象、联想丰富。E、用大量的形容词,生动形象。 重点阅读: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 —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_______“我——我——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学了,一一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祈祷( )惨白( )哽住(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 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7、语段从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的 想感情。 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的原因是什么? l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2、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13、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14、“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5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_______“法 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_______“散 学了,——你们走吧。” 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 祈祷( )( )惨白( )哽住( ) 2.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3.“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什么? 5.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 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7、语段从 、 、 三方面描写韩麦尔先生,表现他 的 思 想感情。 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 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 1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 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的原因是什么? 1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 12、语段中最能表现主人公痛苦心情的词语有: 。 13、韩麦尔先生写下“法兰西万岁”两个字,表明了他和法国人民 。 14、“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三单元祖 就名 第十一课《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 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 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l、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一说和做。B、感情线索一一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 《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 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重点阅读:十一邓稼先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家什么事情? 3、从选文来看,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5、邓稼先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所喜欢的“纯”字所代 表的品格是什么?(原文的词语回答。) 6、“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曛()铤()黯( 解释:马革裹尸: 2、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6 第三单元 祖国 班级 姓名 第十一课 《邓稼先》 1.文体(人物传记)。 2.把握各小标题的意思。 3.理解各部分的关系: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 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第四部分从另一个角度突出邓稼先的贡献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 化。具体写邓稼先的才能、意志、信念、精神。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4、写法:A、大处落笔,立体凸现形象。B、对比的手法。C、句式多变,排列整齐。 第十二课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文体(散文)、作者臧克家。 2、线索:A、叙事线索——说和做。B、感情线索——表敬仰赞美之情。 3、文章的中心句:“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 4.闻一多的主要事迹和形象。 5.掌握文中的 比喻句、过渡句与议论句。 6、写法:A、夹叙夹议。B、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 第十三课 《音乐巨人贝多芬》 1.文体(人物传记)。 2.理清记事顺序及内容。 3.掌握肖像描写。 4.认识贝多芬的人格魅力。 5.贝多芬的音乐是灵魂的声响。 第十四课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1.文体(记叙文)。 2.识记各作家的简历(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屠格涅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 《前夜》《父与子》。歌德:德国作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左拉:法国小说家, 代表作有《小酒店》。) 3、掌握不同人物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的写法。 4、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了人物哪些性格特点。 重点阅读:十一 邓稼先 1、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 2、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家什么事情? 3、从选文来看,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4、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 5、邓稼先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所喜欢的“纯”字所代 表的品格是什么?(原文的词语回答。) 6、“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我不能走》片断、回答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曛( ) 铤( ) 黯( ) 解释:马革裹尸: 2、本文段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一句"我不能走"体现出邓稼先什么样的性格和精神?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6、"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7、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引用B、引用排比C、比喻排比D、对比引用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1)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十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6、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7、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看7、8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 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1、简要概括闻一多的形象 12、第七段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成果有哪些? 13、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7 4、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5、结尾部分引"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用是 6、"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 _______ 7、本文段运用的修辞,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 引用 B、引用 排比 C、比喻 排比 D、对比 引用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十二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药方。 2、1930 年到 1932 年,“望闻问切”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3、深霄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打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4、他潜心关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6、解释“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之”指代 7、你知道“目不窥园”的来历么?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看7、8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这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中“这”指代什么?为什么说情 况迥乎不同、一反既往? 10、请找出闻一多的形象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11、简要概括闻一多的形象。 12、第七段以前闻一多先生的成果有哪些? 13、作为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特点是什么?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四单元课内现代文阅读 班级 姓名 第十六课《社戏》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10—14段、第22、23段、第40段 6.中心。 第十七课《安塞腰鼓》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 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 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一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一一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第十八课《竹影》 1、了解并区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 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一一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注意生活积累,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美 第十九课《观舞记》 1.作者(冰心)。 2、掌握生动描写优美的舞蹈艺术的写法(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写)。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 《社戏》课内训练 、根据语境,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照住了。 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 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8 第四单元课内现代文阅读 班级 姓名 第十六课 《社戏》 1.文体(小说)、作者(鲁迅)、线索(看社戏)。 2.理清并掌握文中的主要情节。 3.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4.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重点阅读段:第 10——14 段、第 22、23 段、第 40 段。 6.中心。 第十七课 《安塞腰鼓》 1.了解课文。 2.主题(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歌颂阳刚之美)。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 4、理解一些句子的含义(课文后的练习二)。 5、写法:A、短句与长句交错,富有节奏感、音乐美、诗意美。B、语句铿锵,有气势。 C、动静结合。 6、黄土高原人的性格:朴实、粗犷、开朗。安塞腰鼓舞姿的特点:壮阔、豪放、火热。 7、排比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增强句子的语势,使文章气势恢弘,雄浑有力,节奏感强, 充满旋律美,表现出“安塞腰鼓”气吞山河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8.短句的运用。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 “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制的情景。 第十八课 《竹影》 1、了解并区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中国画重神似而不重形似;而西洋画重写实, 和西方文化重实验相关。“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 两种审美体系两种绘画形式的不同。 2、注意生活积累,学会从生活中感受艺术美。 第十九课 《观舞记》 1.作者(冰心)。 2、掌握生动描写优美的舞蹈艺术的写法(从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写)。 3、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是心灵之舞。 《社戏》课内训练 一、根据语境,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 (2)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飘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照住了。 二、课内阅读训练 朗读课文“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到“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汊港,于 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这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 心有何作用?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 “磕”用得好在哪里?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 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安塞腰鼓》课内训练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亢奋了。 2、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 的搏击 3、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捂 4、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对于《安塞腰鼓》你有什么看法,诵读课文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三、阅读《安塞腰鼓》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3、第12自然段中的“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9 1、选文第二段从哪三个方面(感觉的角度)来写看戏途中的景色?这对表现文章中 心有何作用? 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 “磕”用得好在哪里? 3、“但我还以为船慢”一句属于什么描写?写出了“我”的什么感受? 4、“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 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句中的“似乎”和“也许”“料想”能否去掉?为什 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安塞腰鼓》课内训练 一、 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1、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亢奋..了。 2、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 的搏击。 3、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捂 ....。 4、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 二、对于《安塞腰鼓》你有什么看法,诵读课文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三、阅读《安塞腰鼓》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阅读文章“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到“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中的“茂腾腾”一词写出了后生们的什么特点? 2、第七自然段从哪些表演来描写安塞腰鼓的宏伟场面? 3、第12自然段中的“挣脱”“冲破”“撞开”三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文中反复写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声音,其目的是什么?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第单元探险 就名 第二十一课《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荒岛余生》 1.小说、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3、第一人称的作用 4、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有志气、 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二十三课《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论文)。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 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重点阅读(一)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阿蒙森在这 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 极点竞在极短的时间之内一一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 最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 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 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 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 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 热烈追求的 1.“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一句中“这”指 代 “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一句中“这一事业”指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之课内现代文阅读 10 第五单元 探险 班级 姓名 第二十一课 《伟大的悲剧》 1.文体:人物传记。 2.作者:奥地利的茨威格。 3.理清故事情节。 4.关注令人难忘的细节及人物体现的精神。 5、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第二十二课 《荒岛余生》 1.小说、笛福与《鲁滨孙漂流记》。 2、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的作用。 3、第一人称的作用。 4、小说的主题:人只要有志气、 有毅力、爱劳动,就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 第二十三课 《登上地球之巅》 1.文体(通讯)。 2、掌握按时间发展顺序和地点的转移来写人记事的写法。 3、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对刻划人物性格的作用。 4、领会课文所体现的思想精神。 第二十四课 《真正的英雄》 1.文体(演讲词、议论文)。 2.理清课文的感情线索、段落划分及段意的概括、主题。 主题: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 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重点阅读(一)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阿蒙森在这 里扎过营地了。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 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 最不可思议的事……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 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 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 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 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 热烈追求的。 1. “ 人 类 历 史 上 闻 所 未 闻 、 最 不 可 思 议 的 事 ” 一 句 中 “ 这 ” 指 代 ; “ 而 这 一 事 业 正 是 他 自 己 所 热 烈 追 求 的 ” 一 句 中 “ 这 一 事 业 ” 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