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 全校通选课 中国图书出版 主讲教师:肖东发
主讲教师:肖东发 编辑出版专业基础课 全校通选课
第二讲编辑出版的萌芽 时期(上古至西周) 文字的产生 图书的起源 早期的文字载体
第二讲 编辑出版的萌芽 时期(上古至西周) 一 文字的产生 二 图书的起源 三 早期的文字载体
、文字的产生 两个基础 三个阶段, 语 结绳记事、 实物; 契刻记事 图画符号
一、文字的产生 两个基础 语言 实物; 三个阶段, 结绳记事、 契刻记事 图画符号
汉字的演进及规律 六书之法 甲骨文、金文、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 大篆本名“籀文”)「 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文字 “书同文”对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传承具 有深远的影响
汉字的演进及规律 六书之法 甲骨文、金文、篆书 (有大篆、小篆之分。 大篆本名“籀文” ) 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统一文字. “书同文”对于民族的统一,文明的传承具 有深远的影响
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 的《说文解字》,有9353字,首创部首 法,也被称作第一部字典。 古代收字最多的是清《康熙字典》,有 47035个字。 (现在收字最多的是《汉语大字典》,有 56000个字。实际常用字也就在六七千个
古代记录汉字的字书 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著作是东汉许慎 的《说文解字》,有9353字,首创部首 法,也被称作第一部字典。 古代收字最多的是清《康熙字典》,有 47035个字。 (现在收字最多的是《汉语大字典》,有 56000个字。实际常用字也就在六七千个
二、图书的起源 构成图书的要素 文字 载体材料 要传播的知识信息 掌书之人一一史官
二 、图书的起源 构成图书的要素 文字 载体材料 要传播的知识信息 掌书之人--史官
大胆假设一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末期 1)《竹书纪年》中之《夏记》“凡夏自禹 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 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 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 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 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
大胆假设-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末期 1)《竹书纪年》中之《夏记》 “凡夏自禹 以至于桀,十七王”、“四百七十一年”的帝 王世系,迁都八次,建都城七座,先后为阳 城、斟、商丘、斟灌、原、老丘、西河《史 记》与《竹书纪年》的记载大同小异。《史 记》中《三代世表》是“信史
(2)《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殷革夏 (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 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 人走’”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 《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 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 时作《五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 等
(2)《尚书·多士》 “惟殷先人,有册有 典,殷革夏命。” (3)《左传·昭公十七年》载“故《夏书》 曰:‘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 人走’” 保留了我国最早的日食记载, 《左传·昭公六年》记“夏有乱政而作 《禹刑》”。《史记·夏本记》记:夏禹 时作乐《箫韶》,启时作《甘誓》,太康 时作《五子之歌》,仲康时作《胤征》 等
(4)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 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 (5)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的文字记录 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 有“夏发七年,泰山振”, “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 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
(4)夏代已总结出天文历法和农业知识。 春秋时,孔子曾主张“行夏之时 .” (5) 有关夏末地震和陨石的文字记录 在《竹书纪年》和《世本》中, 有“夏发七年,泰山振”, “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 可作为夏代末年有文献记录的旁证
(6)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有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 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 《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 夏商之制典……樊仲之官守焉
(6)夏末有太史和典籍等有文献记载。 《吕氏春秋·先识览》载:“夏太史令出 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 甚。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 《国语·晋语》载:晋文公时,“阳人有 夏商之嗣典……樊仲之官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