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县2019届高三阶段测试语文 命题人:邓骁审校:黄卫红方智育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 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 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 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 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 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 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 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 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 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 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 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 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 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 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 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 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 达方式的文化系统。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 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
岳阳县 2019 届高三阶段测试语文 命题人:邓骁 审校:黄卫红 方智育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 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 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 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 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 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 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 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 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 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 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 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 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 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 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 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 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 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 达方式的文化系统。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 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
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 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 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 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 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 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 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 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冯天瑜《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质素。 B.中华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始终与我们的文化实践共生,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和风俗中 C.汉字造就了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符号的影响深远广大。 D.和世界上其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汉字是由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结合的意音文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诠释概念,阐述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出了其存在方式。 B.第③段以“汉字”这一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以《功夫熊猫》《花木兰》的成功为例,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D.第⑤段紧承上文,指出了当下发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海内外华人所共同信守的。 B.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来看,可以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 C.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离不开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它,就没有当代中华文化 D.《功夫熊猫》《花木兰》是中华文化元素主动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继续推广 【答案】1.D2.C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 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 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 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 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 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 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 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 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冯天瑜《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质素。 B. 中华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始终与我们的文化实践共生,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和风俗中。 C. 汉字造就了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符号的影响深远广大。 D. 和世界上其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汉字是由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结合的意音文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首先诠释概念,阐述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出了其存在方式。 B. 第③段以“汉字”这一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 第④段以《功夫熊猫》《花木兰》的成功为例,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D. 第⑤段紧承上文,指出了当下发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元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海内外华人所共同信守的。 B. 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来看,可以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 C. 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离不开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它,就没有当代中华文化。 D. 《功夫熊猫》《花木兰》是中华文化元素主动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继续推广。 【答案】1. D 2. C 3. C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世界上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能说汉字 的起源和发展与其他文字不同。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项,“……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说法错误,文章以两部影片为例,是为 了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査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 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査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项,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并发育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所以前者不可能决定后者。B项,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不能推出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 文化输出源。D项,《功夫熊猫》《花木兰》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主动走出去的,而是美国人 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非“推广”。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 项,世界上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能说汉字 的起源和发展与其他文字不同。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 析。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 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 项,“……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说法错误,文章以两部影片为例,是为 了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故选 C。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 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 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 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 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 项,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并发育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 式,所以前者不可能决定后者。B 项,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不能推出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 文化输出源。D 项,《功夫熊猫》《花木兰》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主动走出去的,而是美国人 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非“推广”。故选 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 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 “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 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 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 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觅渡,觅渡,渡何处?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 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 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1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 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 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 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 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 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 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 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 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 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 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 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 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 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 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 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 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 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
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 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 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 l990 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 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 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 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 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 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 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 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 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 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 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 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 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 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 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 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 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 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 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
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 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 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 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 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 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 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 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 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 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 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 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 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借。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 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 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 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 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 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4.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 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B.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生 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 C.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 干成了一件事 D.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 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
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 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 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 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 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 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 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 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 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 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 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 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 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 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 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 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 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 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 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⑦秋白不朽。 4.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 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B. 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生 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 C. 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 干成了一件事。 D. 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 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
5.“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 【答案】4.C5.(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 间。(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 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②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③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6.同:①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 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异:②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以自刎维护了自我 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③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 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 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项,“作者认为 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说法错误,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 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 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要把句子放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其含义。本题题 目是“‘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首先里“秋白不朽”这 句话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是说作者纪念评价瞿秋白的,意思是说瞿秋白其人 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所以题目是在问作者说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 人间的原因有哪些。也就是问瞿秋白永存人间精神有哪些。通读文章,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三 段、第四段和第五段三个自然段,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可以从文中筛选出“他是一个书 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 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 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
5. “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 6. 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 【答案】4. C 5. (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 间。(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 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②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③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6. 同:①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 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 异:②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以自刎维护了自我 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③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 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 ,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 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 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 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C 项,“作者认为 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说法错误,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 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 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 合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理解句子含义,要把句子放置于具体的语境中去理解其含义。本题题 目是“‘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首先里“秋白不朽”这 句话的含义,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句话是说作者纪念评价瞿秋白的,意思是说瞿秋白其人 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所以题目是在问作者说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 人间的原因有哪些。也就是问瞿秋白永存人间精神有哪些。通读文章,答题区域在文章第三 段、第四段和第五段三个自然段,仔细阅读这三个自然段,可以从文中筛选出“他是一个书 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 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 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
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 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 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 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如 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宋 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 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 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 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 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 一点死的畏惧”“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 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 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 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 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 张白纸的人”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归纳分析作者评价瞿秋白“秋白不朽”的理由 【6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査。探究类 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 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挖掘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 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本题题目是: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 究二者之异同。本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 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 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 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 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 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 值又推上了一层”根据这些信息探究瞿秋白与项羽二者之异同。 【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 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
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 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 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 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如 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宋 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 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 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 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 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 一点死的畏惧”“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 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 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 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 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 一张白纸的人”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归纳分析作者评价瞿秋白“秋白不朽”的理由。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属于探究能力考查。探究类 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内 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向外挖掘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 法或对自己的启示。本题题目是: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 究二者之异同。本题属于向内挖掘类探究。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 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 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 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 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 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 值又推上了一层”根据这些信息探究瞿秋白与项羽二者之异同。 【点睛】探究类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 是针对文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
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 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 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本题属于向内挖掘 类探究题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 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 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 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 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 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 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 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 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 “共享经济”金句NO.1:“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 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说: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地产行业,共享的还是地产行 业的一些物料。我们共享了各种办公资源,这远远不只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从优客工场成立 到现在估值近20亿人民币,我们影响了190家企业、将近2000人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金句NO.2:“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说:“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双十一的时候,我把自己 卖了,我作为投资人,把自己放在微信上,将见我一次标价为99元。我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 候,只是为了新鲜,我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发现,长成这个样子的我也可以分享……共 享经济共享的是什么?共享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 思考,如何把产品做好 “共享经济”金句N.3:“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
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 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 单明了。此题属于向内挖掘的类型,答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分析透彻。本题属于向内挖掘 类探究题目。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 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 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 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 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 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 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 示,平均一辆车只有 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 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 化的资源。 (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 “共享经济”金句 NO.1:“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 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说: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地产行业,共享的还是地产行 业的一些物料。我们共享了各种办公资源,这远远不只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从优客工场成立 到现在估值近 20 亿人民币,我们影响了 190 家企业、将近 2000 人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金句 NO.2:“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 CEO 王胜江说:“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双十一的时候,我把自己 卖了,我作为投资人,把自己放在微信上,将见我一次标价为 99 元。我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 候,只是为了新鲜,我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发现,长成这个样子的我也可以分享……共 享经济共享的是什么?共享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 思考,如何把产品做好。” “共享经济”金句 NO.3:“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
在共享经济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誉才是最重 要的。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誉,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共享经济的 个比较准确的概括。共享经济导致有些产品的销售量降低,但是社会公共总福利会提高,让 好多根本就买不起某个东西的人,能用得起。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系到经济意义,还可能 会增加审美意义上、伦理意义上的东西。” (摘自央视财经《三句话让你读懂“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材料三: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 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 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 “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 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 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 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四 诚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第 ,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质 量,重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 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 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给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冲 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 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相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摘自金碚和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共享经济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可供优化的闲置资源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平台。 B.材料三反映了年轻人是共享单车的主要使用者,中老年人则更了解它带来的利弊
在共享经济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誉才是最重 要的。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誉,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1 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共享经济的一 个比较准确的概括。共享经济导致有些产品的销售量降低,但是社会公共总福利会提高,让 好多根本就买不起某个东西的人,能用得起。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系到经济意义,还可能 会增加审美意义上、伦理意义上的东西。” (摘自央视财经《三句话让你读懂“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材料三: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也有 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 29.3%的市 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 限社会资源”,20.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 14.7%的市民认为 “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 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 岁人 群使用最多,其次是 25 岁以下人群。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 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 岁以 上人群为 39.3%,30 岁以下仅为 21.6%。 (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 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四: 诚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第 一,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质 量,重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 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 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给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冲 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 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相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 (摘自金碚和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可供优化的闲置资源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平台。 B. 材料三反映了年轻人是共享单车的主要使用者,中老年人则更了解它带来的利弊
C.第三方平台保障供需双方的交易,故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和对用户的信任措施必须可靠。 D.从材料四看,原有商业模式中的既得利益者,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互联网将大量闲置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实现供需双赢,为共 享经济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B.材料二的前两个金句反映了共享经济的灵活性、共享性,第三个金句强调在共享经济模式 中没人在意供需双方的身份,只在意其产品和信誉。 C.从材料三来看,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 晰的认识。 D.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 解决,共享经济将逐步走向完善。 9.材料二中,毛大庆、王胜江和吴伯凡谈话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7.D8.C 9.①毛大庆:共享经济让供需双方更便捷地实现了双赢。②王胜江:共享经济共享的是有价 值的东西。③吴伯凡:共享经济不仅能提高社会公共总福利,而且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选项表述时将原文的主宾倒置,原文认为,共享经济对原有 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 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人 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晰的认识”说法中“普遍”一词错误,文中是指 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涉题段落仔细阅读,筛选关键性信息,把握文章
C. 第三方平台保障供需双方的交易,故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和对用户的信任措施必须可靠。 D. 从材料四看,原有商业模式中的既得利益者,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互联网将大量闲置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实现供需双赢,为共 享经济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B. 材料二的前两个金句反映了共享经济的灵活性、共享性,第三个金句强调在共享经济模式 中没人在意供需双方的身份,只在意其产品和信誉。 C. 从材料三来看,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 晰的认识。 D. 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 解决,共享经济将逐步走向完善。 9. 材料二中,毛大庆、王胜江和吴伯凡谈话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C 9. ①毛大庆:共享经济让供需双方更便捷地实现了双赢。②王胜江:共享经济共享的是有价 值的东西。③吴伯凡:共享经济不仅能提高社会公共总福利,而且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对材料相关内容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 项,选项表述时将原文的主宾倒置,原文认为,共享经济对原有 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 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 项,“人 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晰的认识”说法中“普遍”一词错误,文中是指 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故选 C。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 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找到涉题段落仔细阅读,筛选关键性信息,把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