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制卷人:黄蔚 第I卷阅读题(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 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 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 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 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 字相对浅近。 令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 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 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 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 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 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 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 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 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 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 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 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 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 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 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 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 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 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 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 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 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 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省衡阳县 2018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总分:150 分 时量:150 分钟 制卷人:黄蔚 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华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国文化之心。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有三部礼学 经典,习称“三礼”,一部是《仪礼》,记述周代冠、婚、丧、祭诸礼的仪式; 另一部是《周礼》,记载理想国的官制体系;还有一部就是《礼记》,是孔门七 十子后学阐发礼义的文集,凡四十九篇,虽以思想隽永、说理宏通见长,但亦不 乏细节描述。《礼记》全书主要有语录、条记、议论等形式,内容贴近生活,文 字相对浅近。 令人读《礼记》,至少可以收获礼仪规范。礼在社会生活层面属于行为规范,因 而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的特点。《礼记》记载了许多言谈举止方面的细节,尽管 时代不同了,但其中不少内容依然可以继承。例如《礼记》提到礼仪场合中的仪 容仪态时说,“足容重”,步履要稳重;“手容恭”,拱手要高而端正;“目容 端”,目光不可睇视;“口容止”,嘴形静止不妄动;“声容静”,不咳嗽、打 喷嚏,哕咳;“头容直”,头部正直,不左右倾斜;“气容肃”,不喘大气;“色 容庄”,神色庄重。《礼记》还提及各种礼仪禁忌,如“毋嗷应”,不要用号呼 之声回应对方的呼唤;“毋怠荒”,体态要整肃,不可懈怠;“坐毋箕”,坐着, 不可将双腿向两侧张开;“暑毋褰裳”,即使是暑天,也不要将裳的下摆向上撩 起。这些都是文明时代民众必备的知识。 如何得体地访客、与尊长相处,也是《礼记》多次谈到的内容。《礼记》说:“将 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拜访他人,即将上堂 时,要抬高说话声,旨在使室内的主人知道客人已到,而有所准备。如果房门口 有两双鞋,房内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就可以进去;如果说话声听不到,说明他们 的谈论比较私密,此时不可贸然进入。《礼记》还说“毋侧听”,就是不要耳朵 贴墙偷听别人谈话,这样做很不道德,可见古人把尊重他人隐私作为做人的原则。 《礼记》还屡屡谈及在尊长身旁陪坐时的注意事项,如:“长者不及,毋儳言”, 长者还没有谈及的话题,不要插嘴;“正尔容,听必恭”,听长者说话,要端正 容貌,虚心恭听;“毋剿说,毋雷同”,自己发言时,要表达主见,不要总是袭 用别人的说法,处处与人雷同。《礼记》还说,在先生身旁陪坐,“先生问焉, 终则对”,先生有所询问,要等先生说完后再回话,抢答是失礼的行为。“请业 则起,请益则起”,向先生请教学业,或者没听懂,希望先生再说一遍(请益), 都要起身,不能坐着,以示尊师重道。 《礼记》中有许多格言,立意深刻,堪称人生准则,是引领人们修身进德、勉为 君子的指南,而又朗朗上口,读之令人眼睛一亮,足以铭之左右,终身拳拳服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内涵最大的概念,相当于西方人所说的“文化”, 体系相当庞大,许多人对此不能理解,如果你读过《礼记》,就不会再有疑虑。 若逐篇细读,如网在纲,有条不紊,有助于从源头上把握中国文化体系。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 改) 1.下列关于《礼记》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 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D.《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泂的议论,其中 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 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 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 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 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 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 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晩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硏究中国绘画
A.《礼记》是流传至今的儒家“十三经”中的三部礼学经典之一,另外两部, 分别是《仪礼》和《周礼》。 B.《礼记》是一部阐发礼义的文集,总共有四十九篇,并非一人创作,而是孔 门七十子后学的集体创作。 C.《礼记》全书都采用分条记述的语录体形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内容 贴近生活,语言相对浅近。 D.《礼记》一书思想内容隽永,说理宏通但不都是抽象枯燥空洞的议论,其中 亦不乏具体的细节描述。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对人们的手、足、目、口、头、声等各方面的仪容仪态都有详细而 严格的要求,要求人们在礼仪场合要做到言行举止端庄文明。 B.按《礼记》的要求,拜访客人要有礼貌,不能贸然进屋,不能偷听别人的谈 话,要尊重他人的隐私,这些做人的原则在当今仍有指导意义。 C.《礼记》要求对尊长要谦恭尊重,听师长讲话要有耐心,不要随意插话,而 且还要神态恭敬,请教尊长问题要起身,以示尊师重道。 D.《礼记》鼓励人们发言要有主见,“毋剿说,毋雷同”,意即不要袭用别人 的说法,观点不能与人雷同,提倡独立思考,发扬创新精神。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时代不同了,我们读《礼记》仍可学到一些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具有鲜明的可操作性。 B.读过《礼记》,就会发现“礼”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内涵最大的概念, 就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 C.读《礼记》可以学到许多让人受益终生的格言,这些格言立意深刻,引领人 们修身进德,勉为君子,堪称人生准则。 D.读《礼记》我们可学到许多为人处世之道,以及待人接物应注意的事项,例 如怎样在尊长旁陪坐,如何得体访客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在“散步”中体验美 宗白华与朱光潜、蔡仪、李泽厚、高尔泰并称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但宗白 华是从研究哲学、文学艺术尤其是诗学而转到美学研究中来的。他在诗歌创作上 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心的萌动在童年时期就已有之。宗白华自认为他后来写 诗同年幼时的性情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少年时的宗白华耽于幻想,对于山水风景 的酷爱为一般人所不及。1914 年年初,宗白华在浙江上虞姨父家度寒假。浙东 的山水秀丽清奇,如梦似烟,湖光山色的美让他心中的诗情犹如泉涌。但他开始 诗歌创作是移居上海之后,当时他住在外祖父家中,外祖父是一位诗人,每天早 晨在家中小花园里高声吟唱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等唐人的绝句,宗白 华深受感染,他说:“我爱写小诗、短诗,可以说是承受唐人绝句的影响。” 宗白华的美学理论和思想集中在他的《美学散步》一书里,以这部经典著作为标 志,宗白华成为我国美学界“散步美学”的代表人物。这是一种不做严格的逻辑 分析的方法,是一种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的方法。宗白华认为艺术意象是完整 的,不可破坏,这种从总体上把握的方法更符合艺术自身的规律,符合美感把握 的内在规律。他徜徉于中国古典艺术优美的意境之中,显得是那样自由自在,游 刃有余,如同他晚年在繁花似锦的未名湖畔悠然散步一样。他是从研究中国绘画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世纪30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40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晢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与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有一定关系,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艺术品开始自己的“散步”的,20 世纪 30 年代就写了《徐悲鸿与中国绘画》《介 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等美文。如果说这几篇文章属于宗白 华美学研究的试笔之作,那么《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西画法所表现的 空间意识》则是他在西方与东方两种大文化背景下圆融的比较之作,表明他已从 研究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上升到研究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并开始辐射到中国书 法、建筑、园林等艺术领域。到 40 年代,宗白华发表了《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 标志着他的美学理论日趋成熟。这种“散步”方法决定了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不是 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因为,自然和 艺术品本身是多样的、独特的,要以自然和艺术品为研究的中心,就需要认真地 一一体验其真美所在。 宗白华“散步”式体验的研究方法在中国美学研究中独树一帜。这种“散步式” 研究方法与那些重逻辑统一的美学研究方法明显不同,使得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与 各种各样以逻辑为基点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建国以后, 中国的美学研究形成了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 光潜为代表的主客统一派;后来又形成了以李泽厚、蒋孔阳为代表的实践派,以 周来祥为代表的和谐美学派。这些成熟于当代的各种美学流派虽观点各异,但都 是以逻辑统一去建构美学体系。他们与宗白华的以生命美学为内蕴的“散步派美 学”相互争鸣。 宗白华从感性的视角去观照中国艺术精神,与他深厚的精神底蕴有关。青年时代 的宗白华醉心于德国古典哲学,康德哲学的时空观、叔本华对现象世界本体的思 考,构成了宗白华意境学说的理论和思维基础。同时,宗白华把老庄思想以及禅 宗学说等结合起来,从具体的艺术品出发,运用精密的思辨,拓开了中国艺术中 的时空境界,阐发了关于中国艺术意境的绝妙思想。 (摘编自邹士方《宗白华传略》、李剑清《被遗忘的宗白华》等) 【相关链接】 ①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 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 却唤作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宗白华《美学散步》) ②与西欧古代以来的美学相较而言,中国古代美学是零散的,不够体系化,也不 够哲学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美学就没有自己的特色,而是意味着凭借某种特 殊方式的介入才能将其挖掘出来而不至于隔靴挠痒,这种特殊方式其实正是一种 召唤:生命的灵光。宗白华的“美学散步”也许正是这种“生命对学术的感应”。 (邹其昌《散步者的灵光》)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 A.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之路与其他美学家有不同之处,他最初研究的是哲学和文 学艺术,在此基础上转而从事美学研究。 B.早年的成长经历和性情特点与宗白华走上诗歌创作之路有一定关系,而他的 诗歌多为短诗,则是受到了唐人绝句的影响。 C.宗白华的美学研究从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品起步,并最终发展到以东方和西方 两种不同的文化为背景来比较中西绘画技艺的差异。 D.以自然和艺术品为中心进行美学研究,需要认真地体验每一个研究对象的真 美所在,这是因为自然和艺术品本身是多样和独特的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硏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 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 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 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 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 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 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 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 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 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 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 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 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 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 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 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 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 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 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
E.中国古代美学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也缺乏上升到哲学层面的研究,因而人 们很难把握其特色,而宗白华的研究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美学散步》一书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宗白华的美学思想,集中展示了“散 步美学”的研究成果,渗透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意趣。 B.宗白华的美学研究涉及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不同的艺术领域,他沉浸 在优美的意境之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感悟美。 C.宗白华认为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不相容的,在长期的美学论争中,“散步美 学”也注意吸纳以逻辑统一来建构美学体系的美学流派的研究成果。 D.宗白华深受德国古典哲学、庄子思想和禅宗学说的影响,积淀了深厚的精神 底蕴,使得他能够用感性的眼光去观察、审视中国艺术精神。 6.宗白华的“散步美学”具有哪些独到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奖状 杜秋平 到西部贫困的山区后,我的脾气变得越发的坏了。其实早先我已经意识到这里条 件的恶劣了,但未曾想到竟是如此之差。要不是来西部支教对我们这些大学生来 说有许多优惠政策,我想我是不会来的。 总算熬过了多半年的时间,再没多久就可以回去了,离开这里的艰难与困苦。寒 风吹着四面透风的破旧教室,我的心冰凉冰凉的;但是看到学生们天真的小脸、 单薄的衣衫、带着冻疮的手指,我的心突然有些愧疚。我是有些对不起他们的, 他们是多么希望我能多呆些时间,甚至希望我能长久地留下来。可我呢,却一直 想着回到大城市去。我鼻子酸酸的。我想起夏日里学生们给我带来家里舍不得吃 的瓜果,他们真诚地捧到我的面前微笑着说,老师,你吃你吃嘛。我想起冬日里 他们还用带着冻疮的小手捧起我的大手给我往手上哈暖气,把温暖一直送到我的 心里。 可我终究没有太高的觉悟,我还是盼着回去。我强打着精神,继续一日日给孩子 们上课,心里却在盘算着回去的日程。 学生们都很听话,特别是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事实上这里多半是贫困的学 生。学生们成绩还不错,他们也很上进,每每考试,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可以获 得奖状。是的,奖状,他们拿回家后会得到父母的夸奖,把奖状小心翼翼地、庄 重地贴在墙上,这就是全家的荣誉啊。虽然学校连奖品都买不起,但小小的、单 薄的一张奖状就足以让他们感觉无上的光荣。小强子得到过奖状,他高兴地跳过; 小霞也得到过,她高兴得连流出的鼻涕也忘了擦。小娜得到的最多,她有一双天 真而智慧的眼睛,不怎么爱说话,笑得也很少,但领到奖状的那刻她总是微笑着 的,冲着我微笑。 我组织完考试,决定过几天就离开。学生们提前知道我要离开的消息,都显得闷 闷不乐,他们用祈求的眼神看着我,轻轻牵着我的衣角嘟囔着小嘴舍不得离开我。 上完最后一节课,我认真注视着每个学生,希望能记住他们每张可爱的面孔。可
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 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 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 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 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 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 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 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 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一一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 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 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己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 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 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 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 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一一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 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 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 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 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 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 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是因为“我” 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是我却发现小娜没有来。我一下子心里怪怪的,紧接着是焦虑和担忧,莫不是山 路艰难出什么事了?今天连学校的领导都在教室里,村民也拥挤在窗子外面。他 们都不希望我离开,但今天他们又是诚心来为我送行的。我的脸开始有些涨红, 应该是羞愧。你看,连小娜都不愿意来给我送行了。 我正疑惑间,校长已经走到我的面前,他手里捧着一张很大的鲜红的奖状:“杜 老师,你看,你要走。我们也没什么好送的,这张奖状是我们送给您的。感谢您 给我们山区做出的贡献!”老校长面带皱纹的脸上写满真诚。 我深深向他们鞠了一躬,眼里止不住落下泪来。我手捧奖状,看着上面“支教模 范”的字样,又一阵愧疚之情涌上来。我突然想到了什么,我于是问校长,小娜 为啥没来啊?校长居然说小娜可能以后不来上学了。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再念下去 了。 我的心被重重地一击——这么刻苦、学习又很好的学生怎么能不上学呢! 我必须在我离开前去趟小娜家,劝说他的父母,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呀。我望着 蜿蜒曲折的山路,决意要去看看小娜。 走了个把小时的山路才赶到小娜家。真难以想象,她每天那么早就可以赶到学校。 我擦擦脸上的汗,刚要敲门,里面的吵闹声早已传出来,小娜哭喊的声音也传出 来。父母一定在打她。 我急忙推开门,她母亲正一手拿着木棒,一手拉着小娜。我急忙跑过去夺过木棒, 把小娜揽在怀里。“别打了,小娜学习很用功,为什么不让她上学,还要打她!” 我气愤地瞪着她母亲。 “是杜老师啊,你不知道,她这娃以前学习还用功,可这回一定是在学校没好好 学习。你看,你看,”小娜母亲用手指指墙壁——那上面满是鲜红的奖状,“以 前回回都得奖状,可这次呢,居然没得奖状!我们大人辛苦供孩子上学容易吗!” 我的心一颤,一股更大的痛苦涌上来,我似乎感觉天昏地暗。事实上这次是怪我 啊。我只顾早点回家,居然,居然忘记了评三好生,忘记了给孩子们发奖状。小 娜是应该得奖状的! 我流着眼泪对她们说:“都怪我,是我的错……” 第二天,我把买好的火车票退了,我决定在这里多呆一年。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内心矛盾而本性善良 的支教教师的形象。 B.小说写孩子们的小手带着冻疮却给“我”往手上哈暖气,表现了他们的纯真、 善良以及对“我”发自内心的爱。 C.去小娜家的山路远而曲折,而小娜平时每天很早就到学校,她学习刻苦优秀, 说明她想通过学习走出大山。 D.“我”由原来急切地想回城市,到最后决定留下来再呆一年,是因为“我” 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8.简析文中划线句子的作用。(5 分) 9.请结合小说内容,推测“我”能否在山区学校长期呆下去,并谈谈理由。(6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35 分) (—)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清,亦同己亲。宗族 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 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髙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 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 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 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 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 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 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佀冻馁, 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 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 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 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 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 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 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 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B.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 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 等爵位。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 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 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 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卢柔字子刚。少孤,为叔母所养,抚视甚于其子。柔尽心温凊,亦同己亲。宗族 叹重之。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司徒、临淮王彧见而器之,以女妻焉。 及魏孝武与齐神武有隙,诏贺拔胜出牧荆州,柔谓因此可著功绩,遂从胜之荆州。 以柔为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中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加 冠军将军。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 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若北阻鲁阳,南并旧楚,东连衮、豫,西接关 中,带甲十万,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功名 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笑而不应。及孝武西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 败,遂南奔梁。柔亦从之。胜频表梁求归,武帝览表,嘉其辞彩。既知柔所制, 因遣舍人劳问,并遗缣锦。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 轻骑邀之。胜及柔惧,乃弃船山行,赢粮冒险,经数百里。时属秋霖,徒侣冻馁, 死者太半。至丰阳界,柔迷失道,独宿僵木之下,寒雨衣湿,殆至于死。大统二 年,至长安。封容城县男,邑二百户。太祖重其才,引为行台郎中,加平东将军, 除从事中郎,与苏绰对掌机密。时沙苑之后,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 附。书翰往反,日百余牒。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除 中书舍人。迁司农少卿,转郎,兼著作,撰起居注。后拜黄门侍郎。文帝,知其 贫,解衣赐之。魏废帝元年,加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 闵帝践阼,拜小内史,迁内史大夫,进位开府。卒于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 于世者数十篇。 (节选自《周书·卢柔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B.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C.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D.孝武后召胜引兵赴洛/胜以问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公宜席卷赴都 /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之上策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指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或奏章;作为公文,它只能 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用来抒发个人情感。 B.爵即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 等爵位。 C.践阼,指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也指帝王即位。 D.古代对一些特殊地位的人的死有专用词来表示,如天子死叫“崩”,大夫死叫 “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卢柔出身孤苦,却不乏家庭温暖。他幼年被叔母收养,叔母待他很好,他也将 叔母视为自己的母亲,尽心孝顺,被宗族看重。 B.卢柔参与军务,善于出谋划策。他在贺拔胜手下担任官职,参与了很多军事机 密;他劝说贺拔胜按兵不动,私下与梁国通好。 C.卢柔擅长写作,文笔出众。他替贺拔胜撰写的奏表富有文采,得到梁武帝的赞 许;他所作的几十篇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 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5分) 译文: (2)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 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B.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 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C.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髙远,希望位至宰辅 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D.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 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E.“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 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 ,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 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卢柔尽职尽责,受到重用。沙苑之战后,他每天处理一百多件文书,都非常得 体;他得到太祖赏识,并在多个重要岗位上任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性聪敏,好学,未弱冠,解属文。(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与胜俱还,行至襄阳,齐神武惧胜西入,遣侯景以轻骑邀之。(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独孤及 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本诗主要运用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达意,全诗语言直白浅显,而 其抒发的情感却强烈动人。 B.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 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C.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 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D.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 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E.“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 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15.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 “ , ”,蕴含着新事物层出不 穷,终将战胜旧事物的哲理。 (2)苏轼的《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句子是 “ , ” 。 (3)《离骚》中表现诗人执着追求理想,即使失去生命也心甘情愿的名句是 “ ” 。 第Ⅱ卷 表达题(80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 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B“蹭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 烧烤摊,免费WiFi已成为标配。 C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绿地中央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居高临下 地看到整个南昌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D文化名嘴纪连海受邀做客山东卫视《新杏坛》,他惟妙惟肖地为大家解读了唐 僧为何去印度取经,取经路上一向桃花运极佳的唐僧是否动过一点凡心等问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10月7日宣布,把2016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 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以表彰其为该国历时50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 努力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 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 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 军队不仅铸造就了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 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①是先播种后浇水,②由 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③吸水软化后,种 子④能放进去,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 里铺上一层保鲜膜,。⑥_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 水分流失。 通常 只要 因此 ABCD 一般 但但 只有 才所以 ⑥也就也 ①②③④⑤⑥ 通常 只有才因此也 一般、只要就所以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5分)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时至今日己没有什么争议。但从作品质量 看 ,思想内容也不够深刻,使得网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 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 式 ,网络文学才能走向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那时,人们对 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 21.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 处并做修改。(6分) (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 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热烈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择优发表。(征文启事)
A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筑家梁思成就高瞻远瞩地提出完整保留老北京城的规 划方案,可惜经历大拆大建运动的北京城如今已失去了古城的韵味。 B“蹭网”曾经为人不齿,然而曾几何时,从人均消费好几百的私家菜馆到路边 烧烤摊,免费 WiFi 已成为标配。 C 这个建筑设计事务所设在绿地中央广场的顶层,在这里,员工们可以居高临下 地看到整个南昌城的风景,视野格外开阔。 D 文化名嘴纪连海受邀做客山东卫视《新杏坛》,他惟妙惟肖地为大家解读了唐 僧为何去印度取经,取经路上一向桃花运极佳的唐僧是否动过一点凡心等问题。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 A.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菲弗 10 月 7 日宣布,把 2016 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哥伦 比亚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以表彰其为该国历时 50 多年的内战所作出的 努力。 B.农业部与阿里巴巴在苏州签署了农业电商合作协议,双方实现在信息进村入 户工程、农业电子商务、电商扶贫、电商培训等方面达成合作。 C.如何在继承古代书院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可取部分进行现代化改造,使 之适应当下的教育环境,是当代书院面临的共同课题。 D.“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人民 军队不仅铸造就了无与伦比的长征精神丰碑,而且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英雄史 诗。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在天上播种的方式和地面不同,地面上 ① 是先播种后浇水, ② 由 于我们带入太空的白色单元格是硬质材料, ③ 吸水软化后,种 子 ④ 能放进去, ⑤ 我们是先浇水后播种。播种完后,我们会在装置 里铺上一层保鲜膜, ⑥ 和种庄稼的地膜一样。它的作用是保护植物,防止 水分流失。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通常 \ 只要 就 因此 也 B 一般 但 只有 才 所以 就 C 通常 但 只有 才 因此 也 D 一般 \ 只要 就 所以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 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20 个字。(5 分) 网络文学是不是文学,时至今日已没有什么争议。但从作品质量 看, ① ,思想内容也不够深刻,使得网络文学与有着数千年积 淀的传统文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适当地创新文学形 式, ② ,网络文学才能走向与传统文学的融合。那时,人们对 它的关注将不再是其媒介和载体, ③ 。 21.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 处并做修改。(6 分) (1)校团委会决定 5 月 10 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 学光临惠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 (2)热烈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 择优发表。(征文启事)
(3)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165元、饭票、手机充 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答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某校把奖学金的金额改成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省下” 的金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 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 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 得,早该取消了啊。”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 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 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c 2.d 3.b 4. CE 5.C 6.①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1分 ②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 之美。(2分) ③以生命美学为内蕴,不注重以逻辑为基点来建构美学体系。(2分) 7.C 8.①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的优秀、上进,体现了奖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 ②呼应标题,表现奖状的作用 ③与下文老校长为“我”发奖状使我感到羞愧形成对比 ④为后文“我”忘记发奖状导致小娜没得到奖状,回家挨打并辍学做铺垫。(答 对一条1分,两条3分,3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5分。) 9.观点 我”会长期待下 ①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努力以及祈求的眼神,村民们真诚 的感谢,都使“我”深受感动,而小娜被母亲误解这一事件,也深深触动着“我” 的内心。 ②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我”是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孩子、对事业的 爱会促使他决定留下来。 ③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国家对去西部支教会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影 响 (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观点二:“我”在一年后会选择离开 ①山区的条件太艰苦太恶劣了,远离都市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②“我决定在这里多待一年”,只是当时受到触动后的决定,所以“熬过”这 年后,“我”还是会按计划选择离开
(3)有位同学于 5 月 7 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 165 元、饭票、手机充 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导处找李老师认领。(招领启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近日,某校把奖学金的金额改成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省下” 的金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 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 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就 1 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每年才几个人 得,早该取消了啊。”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 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请你 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E 5.C 6. ①不做严格的逻辑分析,而是从总体上把握艺术意象。(1 分) ②不是从抽象的理论出发,而是从大量具体的、感性的文学艺术品出发体验艺术 之美。(2 分) ③以生命美学为内蕴,不注重以逻辑为基点来建构美学体系。(2 分) 7.C 8.①突出表现了孩子们的优秀、上进,体现了奖状在孩子们心中的分量; ②呼应标题,表现奖状的作用; ③与下文老校长为“我”发奖状使我感到羞愧形成对比; ④为后文“我”忘记发奖状导致小娜没得到奖状,回家挨打并辍学做铺垫。(答 对一条 1 分,两条 3 分,3 条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共 5 分。) 9.观点一:“我”会长期待下去。 ①从感情上来说: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努力以及祈求的眼神,村民们真诚 的感谢,都使“我”深受感动,而小娜被母亲误解这一事件,也深深触动着“我” 的内心。 ②从人物形象上来说:“我”是一个善良而有责任心的教师,对孩子、对事业的 爱会促使他决定留下来。 ③从大环境的角度来说:国家对去西部支教会给予很多优惠政策,也有一定的影 响。 (每条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观点二:“我”在一年后会选择离开。 ①山区的条件太艰苦太恶劣了,远离都市繁华,也不是自己的家乡。 ②“我决定在这里多待一年”,只是当时受到触动后的决定,所以“熬过”这一 年后,“我”还是会按计划选择离开
③山里人理解我的处境与选择,不会太过挽留。 ④“我”并没有“太高的觉悟 直向往的是大城市的生活。 (每条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0.C 11.A 13.【解析】(1)关键词:弱冠、解、属文。(2)关键词:还、遣、邀 答案:(1)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弱冠、 解、属文”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 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还、遣、邀”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附【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 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而器重 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 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 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任命卢柔为属官, 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 “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 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 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 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 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 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 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 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 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 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 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 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 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 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 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 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 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 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 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14.AC 15.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6.(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③山里人理解我的处境与选择,不会太过挽留。 ④“我”并没有“太高的觉悟”,一直向往的是大城市的生活。 (每条 2 分,共 6 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给分) 10.C 11.A 12.B 13.【解析】(1)关键词:弱冠、解、属文。(2)关键词:还、遣、邀。 答案:(1)他性格聪明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弱冠、 解、属文”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2)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胜从西进入,派 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还、遣、邀”的翻译各 1 分,大意 2 分) 附【译文】 卢柔字子刚。幼年时父母去世,被叔母收养,叔母抚养看待他比亲生儿子还好。 卢柔尽心孝顺叔母,也同自己的母亲一样。宗族的人都感叹看重他。他性格聪明 机敏,喜爱学习,不到二十岁,懂得撰写文章。司徒、临淮王元彧见到他而器重 他,把女儿嫁给他。等到魏孝武与齐神武有嫌怨,下诏令贺拔胜担任荆州刺史, 卢柔认为可趁此建立功业,于是跟随贺拔胜到荆州去。让卢柔任大行台郎中,掌 书记。军中机密事务,卢柔很多都参与了。等到贺拔胜任太保,任命卢柔为属官, 加授冠军将军。孝武帝后来召贺拔胜领兵赴洛,贺拔胜询问卢柔的意见。卢柔说: “高欢依托晋阳的军队,心思实在难以知道。你应该席卷军力奔赴京都,与他一 决胜负,不顾存亡,这是忠的上策。如果北面阻挡鲁阳,南面并吞旧时楚地,东 面连接衮、豫,西面连接关中,领兵十万,伺机而动,也是中策。拿三荆的土地, 与梁国通好,可以自身免于祸难,但是功名就不存在了,这是下策。”贺拔胜轻 视卢柔年轻,笑着不回答他。到了孝武帝往西迁移,东魏派遣侯景袭击穰城。贺 拔胜被打败了,就往南投奔梁。卢柔也跟随他。贺拔胜多次上表请求回去,梁武 帝看了奏表,称赞他的言辞文采。后来知道是卢柔所撰写,就派遣舍人慰劳存问, 并送给他丝绸锦缎。后来卢柔与贺拔胜一起返回,走到襄阳,齐神武帝害怕贺拔 胜从西进入,派遣侯景率领轻锐的骑兵拦截他。贺拔胜和卢柔很恐惧,就舍弃船 只,爬山而走,带着干粮,冒着危险,行走数百里。当时适逢秋雨连绵,同行之 人又冻又饿,死了一大半。到丰阳地界,卢柔迷失道路,独自在枯树之下过夜, 寒雨打湿了衣服,几乎要冻死。大统二年,到了长安。封为容城县男,食邑二百 户。太祖重视他的才能,推举他为行台郎中,加授平东将军,任从事中郎,与苏 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当时沙苑之战后,大军屡传捷报,汝、颍之间,很多人起 义来归附。文书往返,每日一百多件。卢柔根据情况答复,都符合事宜。晋升为 子爵,增加食邑三百户,授任中书舍人。升司农少卿,转为郎,兼任著作,修撰 起居注。后任黄门侍郎。文帝知道他很贫困,脱下外衣赏赐给他。魏废帝元年, 加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中书监。孝闵帝登位,任小内史,升内 史大夫,晋位开府。在官位上去世。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在世间流传的有几十篇。 14.AC 15.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 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 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 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 (每点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16.(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