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曹操曾作诗《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 肠。”这首诗歌反映的时代是( A.战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三国鼎立时期D.南北朝时期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C.七王之乱D.淝水之战 3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包括() ①减轻刑罚②征收重税③征兵派役④掠卖为奴婢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6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A.宋 B.齐 C.梁 D.陈 7.东晋至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相对稳定 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方 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口的1/8。这一 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北方人口锐减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D.江南得到开发 9.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 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尚习俗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10.“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联姻。”材料中的措施促 进了() A.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第四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曹操曾作诗《蒿里行》:“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 肠。”这首诗歌反映的时代是( ) A.战国时期 B.东汉末年 C.三国鼎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王之乱 D.淝水之战 3.西晋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包括( ) ①减轻刑罚 ②征收重税 ③征兵派役 ④掠卖为奴婢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八王之乱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使人们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下列事件与八王之乱有因果关系的是 ( )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 C.西晋统一全国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史书所载的“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现象出现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6.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7.东晋至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 ②江南地区战争较少,相对稳定 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 ④大批北方 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宋书·州郡志》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 90 万,约占北方总人口的 1/8。这一 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北方人口锐减 B.政权分立 C.经济重心南移 D.江南得到开发 9.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 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尚习俗变迁的一个标志。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隋文帝 10.“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联姻。”材料中的措施促 进了( ) A.民族交融 B.江南地区的开发 C.北魏政权的建立 D.民族政权并立局面的形成
11.城市是历史的缩影。历史上,建业、建康都是指今天的同一个城市,根据下列图示选出正确的一项 () 建业 建业 建业 建业 南京 北京 洛阳 长安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A B C D 12.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 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6分) 图1 图2 图3 (1)图1是什么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3分) (2)图2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代表作除图2外还有什么?(4分) (3)图3反映的艺术成就与哪一宗教有关?(2分) (4)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方面的艺术成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分) 14.“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将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 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表1内代表措施的序号填写在表2中的相应位置。(6分)》 表1 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表2
11.城市是历史的缩影。历史上,建业、建康都是指今天的同一个城市,根据下列图示选出正确的一项 ( ) 12.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 准确的是( )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交往与民族交融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6 分) (1)图 1 是什么作品?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3 分) (2)图 2 这幅画的名称是什么?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的代表作除图 2 外还有什么?(4 分) (3)图 3 反映的艺术成就与哪一宗教有关?(2 分) (4)以上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方面的艺术成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7 分) 14.“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 (1)某同学搜集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部分措施,请根据所学知识将表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 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将表 1 内代表措施的序号填写在表 2 中的相应位置。(6 分) 表 1 ①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②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③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鲜卑姓为汉姓 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⑥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表 2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4分) 材料二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者们有以下看法。 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与汉族交融。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 入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 族的贡献。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 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族彻底丧失了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8分)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此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灿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8分) 魏 六国 北朝 ② 南朝 图1 迁都长安 改穿汉服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 学说汉话 采用汉姓 (找出错误并修改) 图2 【政治形势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1)。 (1)图1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4分)》 (2)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什么?(3分) (3)根据图1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3分) 【经济状况篇】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注入了新鲜血液。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4分) 【民族关系篇】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2)请选择表中关于商鞅变法内容的两项措施,谈谈改革措施的具体作用。(4 分) 材料二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学者们有以下看法。 观点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鲜卑等民族与汉族交融。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 入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 族的贡献。 观点二:北魏孝文帝这些移风易俗的决策与措施,使鲜卑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没有了自己的姓氏,没有了 自己的服饰,没有了自己纯粹的血统,鲜卑族彻底丧失了作为一个民族的独立性、主体性。 (3)依据材料二,说明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两个观点有什么不同。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北 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8 分) 1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割据,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此时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文化灿烂。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18 分) 图 1 (找出错误并修改) 图 2 【政治形势篇】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 1)。 (1)图 1 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4 分) (2)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什么?(3 分) (3)根据图 1 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3 分) 【经济状况篇】 江南地区的开发,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注入了新鲜血液。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是什么?(4 分) 【民族关系篇】
民族交融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气象焕然一新。 (⑤)图2内容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之间互相攻伐,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再结合题千材 料“曹操”,可知这首诗歌反映的时代是东汉末年。故选B项。 2.A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 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A项。 3.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 奴婢。故选C项。 4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 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所以B项符合题意。 5.B6.A 7B江南地区土地肥沃,且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 南下,大批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故选B项。 8D根据题千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地区,人口大量南迁 不仅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故 选D项。 9.C根据题干材料“变易服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采取一系 列措施,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故选C项。 10.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 联姻”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项。 11A今天的南京,在三国时期称为建业,在东晋南朝时期称为建康,故A项正确。 12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政权:这一时 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接触频繁,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这些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所以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1)《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 (2)《女史箴图》。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 (3)佛教。 (4)图1是书法艺术,图2是绘画艺术,图3是雕塑艺术。启示: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我 们要为此而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14.(1)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①③⑤ ②④⑥
民族交融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气象焕然一新。 (5)图 2 内容存在一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4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 东汉末年,政局混乱,军阀之间互相攻伐,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流离失所。再结合题干材 料“曹操”,可知这首诗歌反映的时代是东汉末年。故选 B 项。 2.A 晋惠帝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 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 A 项。 3.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 奴婢。故选 C 项。 4.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晋惠帝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 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所以 B 项符合题意。 5.B 6.A 7.B 江南地区土地肥沃,且气候条件优越,具有发展农业的条件。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 南下,大批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经济开始得到发展,故选 B 项。 8.D 根据题干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地区,人口大量南迁 不仅为江南开发提供了劳动力,而且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发展。故 选 D 项。 9.C 根据题干材料“变易服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交融的趋势,采取一系 列措施,向汉族学习,其中就有改穿汉服的措施。故选 C 项。 10.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学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 联姻”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B、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 A 项。 11.A 今天的南京,在三国时期称为建业,在东晋南朝时期称为建康,故 A 项正确。 12.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政权;这一时 期,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接触频繁,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这些都促进了民族交融,所以 B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1)《兰亭集序》。王羲之。东晋。 (2)《女史箴图》。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 (3)佛教。 (4)图 1 是书法艺术,图 2 是绘画艺术,图 3 是雕塑艺术。启示:我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我 们要为此而自豪。(言之有理即可) 14.(1) A.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序号 B.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序号 ①③⑤ ②④⑥
(2)作用: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鼓励耕织,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 力。 (3)不同: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 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积极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 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 15.(1)吴。东晋。 (2)赤壁之战。 (3)政权分立。 (4)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 对稳定。 (5)迁都长安”改为迁都洛阳
(2)作用:商鞅变法规定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鼓励耕织,促进了经济发展,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 力。 (3)不同:观点一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观点二指出改革使鲜卑民族丧失了 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积极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改变了北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北方地 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 和精神文化。 15.(1)吴。东晋。 (2)赤壁之战。 (3)政权分立。 (4)原因:北方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相 对稳定。 (5)“迁都长安”改为“迁都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