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本有关贞观年间 社会状况的书,他是为了探索下列哪一位皇帝的功绩(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A.玄奘西行 B.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墓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而取士,士皆争 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 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 此盟约无关的是(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 至淮水一线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A.北宋与西夏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7.下面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于(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瓦子(舍)在城市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出现 A.汉朝 B.唐朝
期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1.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一本有关贞观年间 社会状况的书,他是为了探索下列哪一位皇帝的功绩(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2.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墓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3.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开明君主,下列言论不属于他的治国智慧的是 ( )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C.“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而取士,士皆争 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 A.唐诗影响深远 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 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 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与 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6.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 至淮水一线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7.下面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于( )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 ●瓦子(舍)在城市出现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句子长短不一的新诗歌体裁的出现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8.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岸。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 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 接帮助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 10.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 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11.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影响搭配 正确的是( A.隋文帝一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一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一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维护了主权 12.下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③康乾盛世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魏晋以来,宫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隋场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 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 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 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一摘编自杨静等《中国阅读推广专题研究》
C.宋朝 D.明朝 8.1405 年至 1433 年,郑和率船队先后 7 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 岸。1492 年,哥伦布率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 的航路。为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及哥伦布船队成功横渡大西洋提供重要条件和直 接帮助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9.“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10.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 三、府一”。此处的“府”指( )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11.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下列历史人物与其事迹及影响搭配 正确的是( ) A.隋文帝——开凿大运河,沟通南北 B.玄奘——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文化 C.郑成功——七下西洋,加强中外交流 D.康熙皇帝——雅克萨之战,维护了主权 12.下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曾经出现过的盛世景象,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康乾盛世 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2 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 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 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唐朝时科举考试科目以进 士、明经最重要,武则天又推行了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 试内容。宋朝时考试内容重经义,大幅扩大进士录取名额。明清时科举考试只许 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为八个部分,被称为“八股文”。 ——摘编自杨静等《中国阅读推广专题研究》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 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西方的文官考试吸取了科 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本来 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 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 的手续逮捕和审问官民等。 摘编自朱诚如《中国皇帝制度》 材料四(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 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一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 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4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机构。这个机构直接向谁负责?(4分) (3)指出材料四中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4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 用。(4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生 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省进行有效的统 治,西藏等边疆地区都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 领五世达赖喇嘛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 号。…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乾隆五十七年又制定… 材料四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 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中哪位皇帝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使 他赢得了什么称号?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作用?(8分) (2)请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2分)
材料二 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 方国家在 19 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西方的文官考试吸取了科 举制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材料三 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本来 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 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 的手续逮捕和审问官民等。 ——摘编自朱诚如《中国皇帝制度》 材料四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 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吸取了中国 科举制的哪些“合理内核”。(4 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机构。这个机构直接向谁负责?(4 分) (3)指出材料四中清朝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4 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 用。(4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 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同时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生 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 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省进行有效的统 治,西藏等边疆地区都处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 清朝,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 领五世达赖喇嘛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 号。……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乾隆五十七年又制定…… 材料四 2006 年 7 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 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中哪位皇帝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他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使 他赢得了什么称号?文成公主入藏有何历史作用? (8 分) (2)请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2 分)
(3)根据材料三,写出材料中省略的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统治的另外两项措施。(6 分)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4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 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后汉书》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的:“大秦国… 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 材料二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 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 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80万以上。 —郑师渠、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1405年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 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 门答腊岛等地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28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 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 郑师渠、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汉朝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罗马交往的历史证据。(4 分)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4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历史主题。(4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2.C3.C4.B5.D6D7.C8.C9.A10.B11.D12.B 二、非选择题 13.(1)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 举。 (2)特务机构(或厂卫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直接向皇帝负责。 (3)目的:处理西北军务
(3)根据材料三,写出材料中省略的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统治的另外两项措施。(6 分) (4)读史明智,综合以上四则材料,谈谈你的感想。(4 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地区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 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 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后汉书》是这样描述罗马帝国的:“大秦国…… 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余城。小国役属者数十。” 材料二 贞观、显庆年间,唐朝曾三次派王玄策出访印度。除了官方的使节往来 外,民间自发的商贸、文化交流活动也极为频繁,李勉做广州刺史时,广州每年来 华的外国商人,至少也在 80 万以上。 ——郑师渠、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 材料三 1405 年至 1433 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带去中国的大黄、生姜、肉桂等 药材,并从亚非各国带回乳香、龙涎香等特有的珍贵药材。郑和出使西洋时,从苏 门答腊岛等地带回苏泥、勃青、胭脂石等色种,对明代的瓷器制造艺术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在郑和长达 28 年的航海活动中,还曾到达印度等地。他们带去了中 国的丝绸、布缎、棉布等产品,并从印度购回各种布类。 ——郑师渠、王永平《中国文化通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汉朝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罗马交往的历史证据。(4 分) (2)材料二反映出唐朝中外交流繁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和下西洋在哪些方面与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4 分) (4)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出一个历史主题。(4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D 7.C 8.C 9.A 10.B 11.D 12.B 二、非选择题 13.(1)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 举。 (2)特务机构(或厂卫机构,锦衣卫、东厂、西厂)。直接向皇帝负责。 (3)目的:处理西北军务
(4)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 障:③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14.(1)唐太宗。天可汗。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宣政院(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3)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改革开 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意思相近即可) 15.(1)文献(书籍、史料)、实物(丝织品、钱币、陶器、陶片)以及考古发掘(考古 发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医药学、制瓷业、纺织业。(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4)①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②一定程度上为抵御外国侵略提供了保 障;③在很长时间内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 14.(1)唐太宗。天可汗。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宣政院(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3)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与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改革开 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西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等。(意思相近即可) 15.(1)文献(书籍、史料)、实物(丝织品、钱币、陶器、陶片)以及考古发掘(考古 发现)。(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3)医药学、制瓷业、纺织业。(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4)中国古代对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