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6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 钟,第Ⅰ卷1页至6页,第Ⅱ卷7页至12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 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烘焙(bei) 徇(xun)私 绮(q1)丽铩(sha)羽而归 B.矫(jio)情 酩(ming)酊通缉(j) 屡见不鲜(xian) C.懵(meng)懂脑髓(sui) 聒(guo)噪提纲挈(qie)领 D.粗犷( guang)晕(yun)眩折(zhe)耗咄咄(duo)逼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 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 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徇(xm)私,B.酩(ming)酊,D.折(sh的)耗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戳穿毕竟金刚钻掎角之势 B.告罄凋蔽亲和力至高无尚 瞑目骠勇掉书袋砾石流金 D.殉职熨贴暴冷门溘然长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査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 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B凋敝,至高无上:C铄石流金。故正确选项是A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 钟,第Ⅰ卷 1 页至 6 页,第Ⅱ卷 7 页至 12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 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 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 12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 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烘焙.(bèi) 徇.(xún)私 绮.(qǐ)丽 铩.(shā)羽而归 B.矫.(jiáo)情 酩.(míng)酊 通缉.(jī) 屡见不鲜.(xiān) C.懵.(měng)懂 脑髓.(suǐ) 聒.(guō)噪 提纲挈.(qiè)领 D.粗犷.(guǎng) 晕.(yūn)眩 折.(zhé)耗 咄咄.(duō)逼人 【答案】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戳穿 毕竟 金刚钻 掎角之势 B.告罄 凋蔽 亲和力 至高无尚 C.瞑目 骠勇 掉书袋 砾石流金 D.殉职 熨贴 暴冷门 溘然长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 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B 凋敝,至高无上;C 铄石流金。故正确选项是 A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每年出版的专著 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 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 ,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心智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心志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心志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心智湮没无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 的解释来判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心智:心思智慧。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4月18 日正式成为24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12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 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査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 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4月15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 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 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项,语序不当,“京城首家”调整至24小时之前:B项 介词缺失,继续后加介词“就”:D项,表意不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 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 《书》《易》《礼》《春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一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每年出版的专著 ,但不少传播有限,特别是那些蕴含真知灼见、启人 、 极具现实意义的论著,并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和传播,以致 ,这是非常可惜的。 A.汗牛充栋 心智 默默无闻 B.叠床架屋 心志 默默无闻 C.叠床架屋 心志 湮没无闻 D.汗牛充栋 心智 湮没无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词语使用判断的题目,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情况下,根据语境,结合着成语 的解释来判断。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心智:心思智慧。湮没无闻:名声被埋没,没人知 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十天试运营后,三联韬奋书店将于 4 月 18 日正式成为 24 小时不打烊的京城首家书店。 B.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和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工作人员 12 日在吉隆坡与马方举行联合工 作会议,继续处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客机失联事件磋商协调。 C.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 约,于 3 月 31 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以任何名义捕鲸。 D.今年首次月全食出现在北京时间 4 月 15 日下午,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看到 月全食的全过程,但中国大部分地区无缘目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 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A 项,语序不当,“京城首家”调整至 24 小时之前;B 项, 介词缺失,继续后加介词“就”;D 项,表意不明。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其散文平易晓畅,委婉多姿,其中一组有连续性的八篇游记, 称为“永州八记”,是山水散文的精品。 B.《草堂诗余》《东坡乐府》《稼轩长短句》都是词集。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D.“四书”“五经”中“四书”是指《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是指《诗》 《书》《易》《礼》《春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欧阳修应为柳宗元。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而且因为以前没有把它列入考试范围,考生并没有 多少有意识的积累,现在它“不期而遇”,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1.粗读原著 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 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輒。正确的做法应该昰在珍恉时间的原则下,粗略 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吕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寳稍作了解,这祥有助于加深记忆。2.以课本 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 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如《中国文学的鉴 赏》《20世纪中囯文学概述》《古代小说鉴赏》《现当代戏剧鉴赏》《中囯古代文学概述》《鲁迅的生平 和创作》《唐诗简介》等等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 拓展。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 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 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 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 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 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 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 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 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 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 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 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 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 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 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 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 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 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 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
【答案】A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手机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实际上,它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手机似乎长在 人们的身体上面。它长在人们的手上,就如同手是长在人们的身体上面一样。手机是另一个 说话器官,是一个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因为有了手机,人的语言能力增加了, 人们可以将语言传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同样,人们的听觉也增加了,耳朵居然能神奇般地 听到千里之外的声音。我们看到了人体身上的新的四位一体:手,嘴巴,耳朵和一个金属铁 盒----手机。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手机深深地植根于人体,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离开了人体,离开了手,它就找 不到自己的意义。正如人们对它的称呼“手机”那样,它只有依附于手,才能获得它的存在 性。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交流。手机这一最基本的无限延展的交 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举地克服时空间距离而超越孤立的状态。这是人们使用手机的最根本 和最初的原因。一个危机时刻的人,如果有手机相伴,就可能会迅速地解除这种危机。 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事实上,如果 一个人从来不用手机,他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但是,一旦他使用了手机,他会发现, 没有手机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也就是说,人已经进化到手机人的状态。社会越是被手机 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的普及化。事实是,手 机确实越来越普及了。 手机在多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也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手机抑制了人体的某些官 能:它抑制了行动能力,人们尽可能减少身体运动;抑制了书写能力,人们越来越借助机器 通话;抑制了记忆能力,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储存消息。有时候,手会无意识地去寻找手机, 去摸索手机,去把玩手机。人们偶然丢失了手机,他就会变得烦躁不安。正是因为人们如此 地依赖于手机,反过来,人们又被它所折磨和打扰。手机成为每天要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
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一一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 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一一手机变 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 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 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 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 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 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 上的号码逐个地翻阅一遍,你真正想拨打的号码一个都不存在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 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 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 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 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 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 的普及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 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 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手机?这是每个人的日常性的自我技术――开机还是关机?静音还是震动?短信还是会话? 是将这个器官暂行性地关闭,还是让它随时随地警觉地待命?总是要反复地抉择――手机变 成了日常生活的难题。焦急地等待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或者惧怕某个特定的手机铃声,常 常会令人不安。 手机融合了文字和声音的双重交流功能,它将书信和电话融为一体,而且更为便捷。不 过,同书信姗姗来迟相比,手机将等待的美好期望一扫而空。等待和期盼趋于消失。手机在 扫荡了书信的同时,也扫荡了书信的特有抒情,扫荡了埋伏在书信中的品味和生活风格。手 机让人通向一个公共空间,它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因为手机上储存着如此之多的名字和 号码,你能够随时迅速地跟他讲话,但是,夜深人静之际,你想要跟一个人说说话,将手机 上 的 号 码 逐 个 地 翻 阅 一 遍 , 你 真 正 想 拨 打 的 号 码 一 个 都 不 存 在 。 (摘编自汪民安《论家用电器》)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机不仅仅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事实上,手机已经变成了人的一个器官,好像长在 人们的身体上面。 B.手机已经成为说话器官,是针对着远距离的人而说话的器官,借助这一器官人们可以 将语言传送到距离非常远的地方。 C.手机的运用,不但人们的语言能力增加了,而且我们的听觉能力也增加了,千里之外 的声音居然能够听到。 D.手,嘴巴,耳朵和手机构成了人们身体上的新的四位一体,它们共同组成了身体上的 一个新的说话机器。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手机已经并成为人体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离开了人体和手,手机也就找不到自己的 意义。 B.手机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空间同另一个人进行无限延展的交流能力,能使人轻而易 举地克服时空距离超越孤立的状态。 C.如果某个手机人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那么保持手机的沉默是一种必然,此时手机的 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出来。 D.社会越是被手机所充斥,手机越是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从另一个方面要求了手机 的普及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手机的确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行动能力、书写 能力、记忆能力,甚至会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难题。 B.过分依赖手机的人们也备受手机的折磨和打扰,如何处理手机?每天面对的两难选择 问题经常令人们心绪难宁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 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 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 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 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A项,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或然变已然。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 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 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 出来。”说法也太绝对,应“他就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所以选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 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项, 不一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所 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 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 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 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人们这 样对书信特有的情怀在手机充斥的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D.古人“乘兴而行,兴尽而返”的生活情形与文中夜深人静之际想给别人打电话而最终 没有拨出的情形是一致的。 【答案】 6.A 7.C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 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 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A 项,原文是“或许不是人的一个单纯用具”, 或然变已然。所以选 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7. 试题分析: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 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 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C 原文“手机的沉默,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这个人可能处在 一种特殊的状态。”是充分条件,而选项变成了必要条件,“手机的意义和功能也没有体现 出来。”说法也太绝对,应“他就发现不了手机的意义和功能。所以选 C。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 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D 项, 不一致。“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是随心所欲的情怀,文中的情形是失落沮丧的情感。所 以选 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三、(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唐昭宗时,举进 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 乃.入少室山为道士。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 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
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 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 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 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 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 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 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 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 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
益高其行。 其后,遨 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 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 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 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 于屋壁,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 召见,问“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也者,妙 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尸居衽席之间 可以治天地也。”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 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9.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 字:书法 B.遨与李振故善. 善:善良 C.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门徒 D.世目.以为三高士 目:看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 及其所之.既倦 C.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击沛公于坐 D.鼓无一焉.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11.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 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
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 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 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分) 【答案】 11.C (1)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 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分,“省”1分,“高”1分。)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分 不之求”1分,)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 作老师。(“大”1分,“延”1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解析】 试题分析:D.都是语气词:A.于是,就:竟,却:B.代词,他;动词,到,往:C.于 是:趁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而:表转折,但是/表顺承或目的:于:介词,对:因:于是,就/趁机:见: 表被动/相当于“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试题分析: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 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 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 说,他认 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3 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2 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3 分) 【答案】 9.D 10.D 11.C 12.B 13. ⑴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 尊重他的德行。(“得罪”1 分,“省”1 分,“高”1 分。) ⑵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信然”1 分, “不之求”1 分,) ⑶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拜(他) 作老师。(“大”1 分,“延”1 分,“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解析】 9. 试题分析:D.都是语气词;A.于是,就;竟,却;B.代词,他;动词,到,往;C.于 是;趁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0. 试题分析:而:表转折,但是/表顺承或目的;于:介词,对;因:于是,就/趁机;见: 表被动/相当于“我”。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1. 试题分析:①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②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 志坚决;⑥写郑遨的生活情趣。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试题分析: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 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 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査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 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 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 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 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 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 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6分)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冋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 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分)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3分) 【答案】 (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
12. 试题分析: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 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 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 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 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1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 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 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 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 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 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 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 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 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 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 14.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问题。(6 分)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①刘过作为辛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陈亮等人有着较深的交往,他们“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②南楼,在武昌黄鹤山上,一名安远楼。南宋时“武昌系与敌分争之地”(《蓼 园词选》),很多词人登临黄鹤楼时都留下了深沉的作品。 (1)作者在这首登临之作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3 分) (2)请赏析这首词中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3 分) 【答案】 (1)作者在这首词中含蓄地表达了岁月不再、昔是今非、交游零落、忧国伤时等悲慨感
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 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情感2分,分析1分) (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 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 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 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手法1分,分析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 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 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 情致哀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 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9分) (1)谨庠序之教,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7)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 的惆怅。 【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悟已往之不谏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江间波浪兼天涌 (5)青青子衿 (6)剑阁峥嵘而崔嵬 (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伤之情。二十年过去了,哀叹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壮怀已被磨灭,眼前关系国家存亡 的重镇竟是满目凄凉,“新愁”满怀,难以尽述。(情感 2 分,分析 1 分) (2)作者在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虚实结合(或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实写眼前凄冷的 景象,说自己不过是匆匆经过南楼,马上要回家乡了,满怀的愁绪无法用花酒来消遣,中间 穿插虚写对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将今昔游览的景象与心情进行了对比 描写,曲折含蓄地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浓郁愁绪。(手法 1 分,分析 2 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重游故地的忆旧之作。词人二十年前曾在安远楼与朋友名士聚 会,二十年后重游此地,感慨今昔,因此写了这首词。上阕概括描写秋令时节安元楼的情景。 下阕触动物是人非的感叹。“旧江山浑是新愁”淡语有深情,为全篇之主旨。全词言简意丰, 情致哀婉。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 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15.补写出下列诗文中的空缺部分。(9 分) (1)谨庠序之教, , 。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2) ,知来者之可追。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贾谊《过秦论》) (4) ,塞上风云接地阴。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6)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李白《蜀道难》) (7)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 的惆怅。 【答案】 (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悟已往之不谏 (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4)江间波浪兼天涌 (5)青青子衿 (6)剑阁峥嵘而崔嵬 (7)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 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错误 一一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 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 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 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 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一一想想如果 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 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 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 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 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 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 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 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 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 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 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 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 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 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 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 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五、(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错误 ——中国故事常见的开端 张晓风 在中国,错误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诗人愁予有首诗,题目就叫《错误》,末段那句“我 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四十年来像一枝名笛,不知被多少嘴唇呜然吹响。 《三国志》里记载周瑜雅擅音律,即使酒后也仍然轻易可以辨出乐工的错误。当时民间 有首歌谣唱道:“曲有误,周郎顾”,诗人多事,故意翻写了两句:“欲使周郎顾,时时误 拂弦”,是无限机趣,描述弹琴的女孩贪看周郎的眉目,故意多弹错几个音,害他频频回首, 风流俊赏的周郎哪料到自己竟中了弹琴素手甜蜜的机关。 在中国,故事里的错误也仿佛是那弹琴女子在略施巧计,是善意而美丽的——想想如果 不错它几个音,又焉能赚得你的回眸呢?错误,对中国故事而言有时几乎成为必须了。如果 你看到《花田错》《风筝误》《误入桃源》这样的戏目不要觉得古怪,如果不错它一错,哪 来的故事呢! 我们先来讲《红楼梦》吧,女娲炼石补天,偏偏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本来三万六 千五百是个完整的数目,非常精准正确,可以刚刚补好残天。女娲既是神明,她心里其实是 雪亮的,但她存心要让一向正确的自己错它一次,要把一向精明的手段错它一点。“正确”, 只应是对工作的要求,“错误”,才是她乐于留给自己的一道难题,她要看看那块多余的石 头,究竟会怎么样往返人世,出入虚实,并且历经情劫。 就是这一点点的谬错,于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便有了一块顽石,而由于有了这块 顽石,又牵出了日后的通灵宝玉。 整一部《红楼梦》原来恰恰只是数学上三万六千五百分之一的差误而滑移出来的轨迹, 并且逐步演化出一串荒唐幽渺的情节。世上的错误往往不美丽,而美丽又每每不错误,惟独 运气好碰上“美丽的错误”才可以生发出歌哭交感的故事。 《水浒传》楔子里的铸错则和希腊神话“潘朵拉的盒子”有此类似,都是禁不住好奇, 去窥探人类不该追究的奥秘。但相较之下,洪太尉“揭封”又比潘朵拉“开盒子”复杂得多。 他走完了三清堂的右廊尽头,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建筑:门缝上交叉贴着十几道封纸,上面高 悬着“伏魔之殿”四个字,据说从唐朝以来八九代天师每一代都亲自再贴一层封皮,锁孔里 还灌了铜汁。洪太尉禁不住引诱,竟打烂了锁,撕下封条,踢倒大门,撞进去掘石碣,搬走 石龟,最后又扛起一丈见方的大青石板,这才看到下面原来是万丈深渊。刹那间,黑烟上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