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城乡规划 人民数育出版社课程数材研究所 地理课程数材研究开发中心 人AAA“函丝出版发行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院1号楼部编:1000 网址:tp://www.pep.com.Cn XXXX印刷厂印装全国断华书店经销 开本:89毫米×1240毫米1/16印张:5.7字数:10000 006年12月第2 年月第次印 印数:00001~000000 SBN978-7-107-20241-4 定价 G·13291(课) 著作权所有·请勿擅用本书制作各类出版物·速者必究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出版社联系调换
总主编:樊杰、韦志榕 本册编制人员 主编:李小建 副主编:胡良民 编写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序): 韩明、胡良民、李小建、乔家君、薛升远、张广花 地图编制:博涛 绘图:李宏庆、张傲冰 责任编辑:覃燕飞 美术编辑:李宏庆 版式设计:李宏庆、张万红 排版:张万红 封面设计:李宏庆 审定:吴履平 学术咨询单位:中国地理学会
目(录 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 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 5639 第三节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三章城乡规划 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节城乡士地利用与功能分区 462 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产业布局 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 第一节城乡人居环境 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 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活环境 的65的时 本册书图例 本书相关网站
第一章 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聚落形态。人类聚居的历史从分散的乡村、更为集中的城市一直到今天 的城市化时代,经历了浸长的过程。了解城乡的形成和发展特点,探讨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以及城市 发展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可以充分认识城乡发展变化规律,更好地改善和保护城市环境,使人居环境 越来越美好。 【本章学习目标】 会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中乡村聚落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理解城市和城市化的概念 ●了解中外城市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 比较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说明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和对策 【关键词点击】 乡村聚落城市城市化城市环境城市环境问题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 市两大类型。由于历史进程和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的城市经历了不同发展阶 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乡村聚落及其分布 乡村聚落是农业环境中的居民聚集地,如 L 我国的集镇和村落。它们大部分包括房屋、道 路、设施和周围的土地。乡村聚落的规模较小 功能简单。居民多从事农、林、牧、副、渔业 及与农业相关的各项生产活动,对土地的依赖 程度高,流动性较小。 田1.1乡村聚落景现 阅读 我国乡村聚落的类型 我囯的乡村聚落有两种类型,即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落(中心村、自 然村)。集镇大多是乡政府所在地,或位于若干中心村的中心,是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 的过渡性聚落。中心村一般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 乡村聚藩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气候、光照、水源、地形、土壤等环境要素无 不影响乡村聚落的形成、分布与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说来,乡村聚落的最初选址都会尽 可能地接近水源地,以便获得足够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同时,人们还要注意防范洪涝灾害的侵 袭。因此,河、湖、泉附近的向阳高地或台地,往往是乡村聚落的理想场所。 2|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还需要有足够的食物来源。在原始的采集、渔猎时期,山林、河湖沿 岸、海滨等地因为接近天然的“食物仓库”,成为早期乡村聚落较理想的场所。进入农耕社会 以后,人们通过农业生产获取食物。因此,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灌溉条件良好的平原地区 因适宜耕作而形成了更多的乡村聚落。并且,耕作方式、耕作水平也会影响乡村聚落的规模与 形态 战争、行政、传统文化等社会因素也会对乡村聚落的分布产生重大影响。例如,两次世界 大战摧毁了许多乡村聚落;一些大型水库工程的建设,使库区的乡村聚落向外迁移;传统的家 族观念,导致我国农村形成许多同姓相聚的乡村聚落等 在从事旱作农业的平原地区,由于农耕条件优越 开发历史悠久,乡村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 屋密集 图1.2平原上密集型的乡村聚落 在丘陵地区,有的聚落沿坡麓地势平缓处延伸成 带状,或若干乡村聚落沿河岸遥相呼应形成串珠 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接近水源,也沿河发展 形成带状乡村聚落。 图1,3带状分布的乡村聚落 在缺水的干旱地区,乡村聚落往往 分布在泉水和河流附近。我国的新 礓地区,乡村聚落多位于沙漠边缘 的地下水出露处,形成绿洲 图1.4沙漠边缭的乡村聚落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3
水稻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对水的要求有所不 同。为了便于排灌,就近管理,在一定面积的稻 田中问地面较高处,就有一户或几户农宅,形成 分散型的乡村聚落 图1.5水居区的分做型乡村聚落 活动 观察下列两组乡村聚落图片并讨论 它们的分布形态各有哪些特征? 2.这两种聚落的形成,与它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农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环境 有什么关系? 图1.6天山牧场的流动聚落 图1.7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区的单户型聚落 !城市与城市的形成》 城市是达到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 为主的居民聚居地。城市具有高度的密集性,人 口、建筑、生产、物资、信息以及经济活动、文 化活动高度集中,拥有谁厚的物质基础和大批高 素质人才,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教育中心。城市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 刻与周围的乡村及其他地域进行着人口、物资 图1.8大城市景观 能源、信息的交流 4|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1.人们的生产活动方式。 2建筑等人文景观。 3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4.其他 根据人口规模大小与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把城市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由于各个国家国情不 同,划分的标准差异很大 表1.1中国与美国不同等级城市人口规模标准 待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小城市(镇) 中国 100万人以上50万~100万人20万~50万人6万~20万人 美国 50万人以上10万~50万人2.5万~10万人2500~2.5万人 注:美国小城市和镇的人口规模差异很小,而中国建制镇的人口规横在2万~6万人之间 思考 表1.1中,中国和美国城市规模划分的标准很不一致,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早期农耕业的发 展,从事农耕生产的人口开始定居下来,出现相对稳定的聚落。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一些聚 落有了提供交换的场所—集市,这是城市的萌芽形态。进入奴隶社会后,商品生产逐渐繁荣 起来,一些集市成了手工业和商业的聚集区。出于军事、政治、宗教等目的,人们在这些聚集 区四周修筑城墙、开凿护城河,具有防护功能的“城”与具有经济功能的“集市”相互融合, 成为兼具行政职能和商贸职能的城市。 我国早期的“村落”和“城市” 我国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距今7000~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 流域出现了较为进步的农业经济,永久性的村落也随之出现。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面 积近30万平方米;陕西西安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住区外还发现了用于防御的 壕沟(图1.9)。它们都是我国早期“村落”的典型遗存。河南郑州发现的商代遗址,距 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5
今已有3600多年。遗址拥有城墙等防御设施、大型宫殿等永久性建筑、宗庙和其他公 共设施,已具备了早期城市的基本要素(图1.10)。 公共地 代制作防 商代夯上墙 汉以后城墙 □作坊遗址 代意作 4文化意址 图1.9半坡原始村落示 夯土台 图1.10郑州商城平面示意 关于城市的形成原因有不同的说法,除了以下几种说法之外,你还能提出更多 的观点吗? 商品经济导致集市贸 城市一般多建有城 易,集市的扩大和发 墙、請楼、护城河等 展形成了城市。 城市的兴建出于防御 的需要 城市多形成于河流交 城市多设有法庭、监 汇或入海处以及交通 狱、政权机关等,是 便利或资源丰富的地 阶级社会的产物。 方。城市的形成是自 然条件决定的 图1.11关于城市起源的不同说法 (此图为古代罗马城的复原模报图 6|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域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