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短缺类型: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2、环境污染类型: (1)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4)噪声污染 (5)放射性污染 (6)海洋污染 3、生态破坏类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 荒漠化: 1、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 b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且受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C.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d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e.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c.鼠害,蝗灾,使草场退化。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3、治理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控制载畜量 (2)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3)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用水量 (4)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营造“三北”防护林) (5)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 石漠化 定义: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 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10cm),地表呈现类似 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5、红漠化: 定义: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 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三、水土流失: 1、我国的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b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C.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无轮耕、休耕) c开矿,不注意环境保护 3、治理措施
一、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短缺类型: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2、环境污染类型: (1)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2)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3)固体废弃物污染 (4)噪声污染 (5)放射性污染 (6)海洋污染 3、生态破坏类型: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 二、荒漠化: 1、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西北地区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气候异常,使生态环境失衡 b.地处内陆,远离海洋,且受地形阻挡,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 c.土质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d.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e.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c.鼠害,蝗灾,使草场退化。 (2)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3、治理措施: (1)控制人口增长,控制载畜量 (2)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3)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的用水量 (4)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营造“三北”防护林) (5)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 4、石漠化: 定义: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 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土层厚度薄(多数不足 10cm),地表呈现类似 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5、红漠化: 定义: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 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它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 三、水土流失: 1、我国的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2、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 b.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c.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 a.植被的破坏 b.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无轮耕、休耕) c.开矿,不注意环境保护 3、治理措施:
(1)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地和草地面积 (2)植树造林 (3)小流域综合治理 4、黄土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级坡修筑水平梯田, 工程措 平整土地,增 发展林果基地 加水流下渗, 坡 封坡育林育草,拦 削减地表径流 生物措施截、涵蓄坡面径流 营造护田林 生网,造林以 .保物用材林、果 林为主,形 塬措成林粮、果 施粮间作的生 态农业体系 /工程措施主要沟道打坝建库,采用先进的灌 拦泥蓄水 技溉技术,节约 沟生物措施在各支沟分段营造 述和充分利用水 防护林 资源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 1、定义:也称“次生盐渍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的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2、我国的典型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半湿润区 3、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频繁的旱涝灾害(华北地区) b.地势低洼,使地下水位高 C大气降水少,以人为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 a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升髙 b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渠道渗漏或水库蓄水不当,导致周围地下水位升高) 治理措施: 1、合理灌溉,健全灌排系统,提高灌溉效率,控制地下水位 2、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3、农田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4、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五、森林资源相关内容 1、森林资源的作用: (1)含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上游)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沙漠绿洲周围) (3)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降低噪声(城市) (4)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原始森林) (5)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1)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影响地球的大气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3)促进全球水平衡,是巨大的储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 (4)维护生物多样性,被称为“生物基因宝库” 、世界主要森林资源的分布地区:
(1)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地和草地面积 (2)植树造林 (3)小流域综合治理 4、黄土高原的小流域综合治理: 四、土壤次生盐碱化: 1、定义:也称“次生盐渍化”,由于不合理的人为措施而引起的耕作土壤盐渍化的过程。 2、我国的典型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半湿润区 3、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a.频繁的旱涝灾害(华北地区) b.地势低洼,使地下水位高 c.大气降水少,以人为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 a.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或只灌不排),使地下水位升高 b.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渠道渗漏或水库蓄水不当,导致周围地下水位升高) 4、治理措施: 1、合理灌溉,健全灌排系统,提高灌溉效率,控制地下水位 2、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3、农田覆盖,减少水分蒸发 4、生物措施:植树种草 五、森林资源相关内容: 1、森林资源的作用: (1)含养水源,保持水土(河流上游)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沙漠绿洲周围) (3)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吸烟除尘,降低噪声(城市) (4)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原始森林) (5)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2、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 (1)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 (2)影响地球的大气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 (3)促进全球水平衡,是巨大的储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 (4)维护生物多样性,被称为“生物基因宝库” 3、世界主要森林资源的分布地区:
1)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北极圈附近的俄罗斯和加拿大 (2)热带雨林: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焚耕开垦;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 (1)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3)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4)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人民从管理和保护雨林中获益 (6)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六、湿地的相关内容 1、湿地的作用: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多种农产品 2、沼泽湿地形成原因: 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 若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若是近十几、几十年的变化 则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若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1)外流湖缩小问题 a成因:「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人口增多-围湖造田 b.危害 湖泊面积减小,调洪蓄水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航道断流 措施 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2)内流河断流、内流湖缩小的 a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流经地区下渗多;人类大量引水 b危害: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盐度升髙;湖底裸露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4、湖泊的类型(按成因) (1)构造湖:内力作用形成,水深较大。如:贝加尔湖、东非大裂谷沿线的湖泊 (2)火山口湖:火山口休眠后积水形成。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3)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 水流,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 (4)河成湖(牛轭湖):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 是弯月或牛轭形,水深较浅。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冰川湖(冰蚀湖、冰碛湖):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 五大湖、芬兰的湖泊。 (6)海成湖(潟湖)ε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 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如:杭州的西湖。 7)溶蚀湖: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水深较浅。如:贵州的草海。 (8)风成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早地区,湖水较浅,矿化度较高。如
(1)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于北极圈附近的俄罗斯和加拿大 (2)热带雨林: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区,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东南亚地区 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木材采伐;焚耕开垦;采矿、水利和公路建设 5、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 (1)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2)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3)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 (4)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 (5)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人民从管理和保护雨林中获益 (6)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六、湿地的相关内容: 1、湿地的作用: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多种农产品 2、沼泽湿地形成原因: 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 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 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3、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分析: 若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若是近十几、几十年的变化, 则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若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冰雪融水有关。 (1)外流湖缩小问题: a.成因: 植被破坏----泥沙淤积 人口增多----围湖造田 b.危害: 湖泊面积减小,调洪蓄水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影响生物多样性;航道断流 c.措施: 植树造林、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2)内流河断流、内流湖缩小的: a.原因:降水少,蒸发旺盛,流经地区下渗多;人类大量引水 b.危害: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盐度升高;湖底裸露沙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4、湖泊的类型(按成因): (1)构造湖:内力作用形成,水深较大。如:贝加尔湖、东非大裂谷沿线的湖泊 (2)火山口湖:火山口休眠后积水形成。如:我国的长白山天池 (3)堰塞湖: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和冰川与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截断 水流,其上部河段积水成湖。如:五大连池、镜泊湖 (4)河成湖(牛轭湖):由于河流的改道、截弯取直、淤积等,使原河道变成了湖盆,其外形特点多 是弯月或牛轭形,水深较浅。如:我国江汉平原上的一些湖泊。 (5)冰川湖(冰蚀湖、冰碛湖):由古代冰川或现代冰川的刨蚀或堆积作用形成的湖泊。如:北美的 五大湖、芬兰的湖泊。 (6)海成湖(潟湖):在浅海、海湾及河口三角洲地区,由于沿岸流的沉积,使沙嘴、沙洲不断发展 延伸,最后封闭海湾部分地区形成湖泊。如:杭州的西湖。 (7)溶蚀湖:由于地表水及地下水溶蚀了可溶性岩层所致,水深较浅。如:贵州的草海。 (8)风成湖:由于风蚀洼地积水而成,多分布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湖水较浅,矿化度较高。如:
内蒙古的湖泊 5、河流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 (1)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2)落差大 (3)地形地质条件稳定,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1)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2)径流: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3)结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4)含沙量少,淤堵少,通航能力强 (5)通航里程:流域内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6)经济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6、河流的治理措施 (1)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3)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七、水污染: 1、水污染的类型: (1)水体富营养化:危害一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陆地水体称为“水华”或“水花、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3)海洋石油污染:油污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死亡;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 海底栖息动物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八、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污染环境 (2)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占用大量土地 (3)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1)减量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产品加工深度;改善能源结构 商品减量化包装。 (2)无害化:卫生填埋、焚烧 (3)资源化: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等。 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有三种方法:填埋法、堆肥法、热处理(焚烧)法。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填埋 法,我国主要采用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九、物种灭绝及保护: 1、原因 (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 2、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岀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以保护遗传资源
内蒙古的湖泊。 5、河流水能开发的自然条件: (1)水量: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2)落差大 (3)地形地质条件稳定,有利于水电站的建设 6、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1)地形:平坦,水流平稳 (2)径流: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 (3)结冰期:无结冰期或结冰期短,通航时间长 (4)含沙量少,淤堵少,通航能力强 (5)通航里程:流域内河道宽阔平直,通航里程长 (6)经济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客货运输量大 6、河流的治理措施: (1)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2)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3)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七、水污染: 1、水污染的类型: (1)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陆地水体称为“水华”或“水花、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2)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畜健康 (3)海洋石油污染:油污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死亡;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 海底栖息动物。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全民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3)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污水达标排放 八、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危害: (1)有害成分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污染环境 (2)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占用大量土地 (3)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健康 2、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主要措施: (1)减量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提高产品加工深度;改善能源结构; 商品减量化包装。 (2)无害化:卫生填埋、焚烧 (3)资源化:发电;生产沼气;生产有机复合肥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等。 城市垃圾的处理,一般有三种方法:填埋法、堆肥法、热处理(焚烧)法。目前世界上主要采用填埋 法,我国主要采用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九、物种灭绝及保护: 1、原因: (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2)人为原因: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人类活动 2、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3)建立濒危物种种子库、动物精子库,以保护遗传资源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十、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2、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3、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4、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6、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十一、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 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我国的主要核电站 (1)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 (2)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4、我国核电站多建在沿海的原因 (1)我国沿海人口众多,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 (2)沿海地区缺乏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 (3)海边有海水作为冷却水 (4)核能能量密集,原料运输量小,建电站的地区适应性强 (5)核电站建设投资大,技术难,东部地区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实力强 (6)沿海地区便于处理核废料 5、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乏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6、调整措施: (1)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2)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3)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 (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5)稳妥地发展核电,因地制宜的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 (6)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7)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8)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9)使用乙醇汽油等 7、分析: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 (1)对于哈萨克斯坦 a.可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促进本国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于中国: a可以减少我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b.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
(4)国家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 十、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1、科学方法开采,提高资源利用率 2、开发利用过程中防止环境污染 3、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4、对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 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6、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 十一、能源问题: 1、我国的能源利用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 地热能、海洋能等。 2、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3、我国的主要核电站: (1)广东:大亚湾、岭澳;浙江:秦山;江苏:田湾 (2)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4、我国核电站多建在沿海的原因: (1)我国沿海人口众多,城市集中,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 (2)沿海地区缺乏煤炭、水能等常规能源 (3)海边有海水作为冷却水 (4)核能能量密集,原料运输量小,建电站的地区适应性强 (5)核电站建设投资大,技术难,东部地区技术力量雄厚,经济实力强 (6)沿海地区便于处理核废料 5、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的原因: (1)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2)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3)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4)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5)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6)我国缺乏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 6、调整措施: (1)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2)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体系 (3)加大能源勘探、开采,增加能源产量 (4)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建设 (5)稳妥地发展核电,因地制宜的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海洋能等 (6)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7)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8)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 (9)使用乙醇汽油等 7、分析:中哈输油管道的建设是两国双赢的结果: (1)对于哈萨克斯坦: a.可将石油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b.促进本国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c.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对于中国: a.可以减少我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b.增加石油进口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