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铜梁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I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 错。”确为不易之论。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只 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 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行 家眼中,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 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 会适得其反。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发达,还能容忍如此行为。再往前看 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 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 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 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 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 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 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 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 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被资本主义精妙地胁迫与改造,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 论文越来越八股,成为一套规训体系。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从这个角度 看,论文已经被普遍异化了,它本为寻求真理驱逐黑暗,但现实中大多数论文写作者却不得 不将它与生存、待遇挂钩,变成不折不扣的干禄文字
重庆市铜梁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 6 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石遗先生曾谓:“论诗必须诗人,知此中甘苦者,方能不中不远,否则附庸风雅,开口便 错。”确为不易之论。从形式上审查,普里查特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规范且近乎完美,将只 能意会难以言传的审美体悟做成可视化的数学模型,既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但这改变不 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严格说,悟诗比解诗更重要。南宋严羽借禅喻诗:“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民国时期有教授讲诗,一堂课下来,只一首一首朗诵,顶多在精妙之处停顿,连声感叹。行 家眼中,这种做法或者更贴近诗的本质:诗歌往往只表现情绪,传达情感,能触摸这种情感, 感受语言的体温,也就够了。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 会适得其反。民国时期,学术体制化与管理表格化尚不发达,还能容忍如此行为。再往前看, 释迦、孔子来教现代大学怕也难适应。释迦说法,多以色相示人,游戏神通,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孔子亦多喜怒不测,言行每出其门人意料之外,有时极正经,有时却只开开玩笑。 如此新鲜活泼,春光烂漫,很难保证不被习惯于标准化的管理者说成调笑宴宴。 全世界的学术圈越来越迷恋于自我发明的一套言说方式,甚至将这种言说方式视作身份 证明,尽管经不起推敲与追问。对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的迷恋折射出论文价值的真 实来源。工业革命后,人类文明加速,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在 众多文体中,论文的优先地位得以彰显并逐渐巩固,科学研究范式获得众星捧月般的尊崇。 一个明显的标志是,人文社会学往往被冠以人文社会科学之名,因为,不加上“科学”两字, 很难在学科分类日益细琐的现代知识体系里占据一席之地。“五四”以来,科学与民主深入 人心。崇尚科学放之四海而皆准,怕的是将崇尚科学偷换成崇尚论文。 更可怕的是将论文变成一种变相的控制技术。但很不幸,本来代表着人类探索未知世界 勇气与热情的论文正逐渐被资本主义精妙地胁迫与改造,变成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 论文越来越八股,成为一套规训体系。因此,论文已经变成了一种标准化产品。从这个角度 看,论文已经被普遍异化了,它本为寻求真理驱逐黑暗,但现实中大多数论文写作者却不得 不将它与生存、待遇挂钩,变成不折不扣的干禄文字
对平庸论文泛滥及所谓“学术规范”的诟病不可谓不多,董桥的评说直击要害:“又长 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 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只 是,标准化造成才情与灵气流失,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 (摘编自陈建华《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国时代有教授讲诗,淡化妙语连珠的理性分析,更注重通过感悟语言去触摸情感。 B.工业革命后论文更加得到重视,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 C.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论文更易得到青睐,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论文越来越被异化了 论文已变成标准化产品,就像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愈加偏离它追寻真理的本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普里査特将审美体悟做成数字模型,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 B.石遗先生认为:论诗必须是知此中甘苦的诗人,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C.南宋严羽借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直接指出诗、禅相通 D.董桥认为平庸论文如“半老女人”,受所谓“学术规范”的影响,论文变得了然无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迦强调用自身体悟去感召信徒,孔子寓教于乐。他们如果在当下教学很难不被调笑。 B.标准化时代下的论文越来越痴迷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使得论文越来越模式化。 C.诗歌是生命的体验,需人们用感性、理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方式去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D.在这标准化时代,可能人们无法理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传达的春光易逝的无奈。 【答案】1.B2.A3.C 【解析】 1.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表 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且“凸显了论文 的科学性”于文无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对平庸论文泛滥及所谓“学术规范”的诟病不可谓不多,董桥的评说直击要害:“又长 又深的学术著作是半老的女人,非打点十二分精神不足以深解;有的当然还有点风韵,最要 命的是后头还有一大串注文,不肯罢休!”过度重视论文,造就了一个空前无趣的时代。只 是,标准化造成才情与灵气流失,这样下去,只怕人们最后会分不出“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与“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的区别。 (摘编自陈建华《标准化时代的文化乡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国时代有教授讲诗,淡化妙语连珠的理性分析,更注重通过感悟语言去触摸情感。 B. 工业革命后论文更加得到重视,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凸显了论文的科学性。 C. 符合科学研究范式的论文更易得到青睐,人们为了求取功名利禄,论文越来越被异化了。 D. 论文已变成标准化产品,就像大工业生产线上的流水产品,愈加偏离它追寻真理的本质。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普里查特将审美体悟做成数字模型,易于理解又具有操作性,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 B. 石遗先生认为:论诗必须是知此中甘苦的诗人,即使没有达到目的,也离目标不远了。 C. 南宋严羽借禅喻诗,认为论诗如论禅。把禅学融合于诗学之中,直接指出诗、禅相通。 D. 董桥认为平庸论文如“半老女人”,受所谓“学术规范”的影响,论文变得了然无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迦强调用自身体悟去感召信徒,孔子寓教于乐。他们如果在当下教学很难不被调笑。 B. 标准化时代下的论文越来越痴迷数字、公式、模型等理性语言,使得论文越来越模式化。 C. 诗歌是生命的体验,需人们用感性、理性和直觉的艺术思维方式去感受她的美丽与哀愁。 D. 在这标准化时代,可能人们无法理解“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所传达的春光易逝的无奈。 【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B 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都以论文呈现”表 述错误,原文说的是“划时代的科学发现差不多都是以论文为呈现形式”。且“凸显了论文 的科学性”于文无据。 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 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分析错误, 原文说的是“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3.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C项,“理性”说法错误 原文表述为“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 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 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 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 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 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 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 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 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 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使诗歌鉴赏迈上新台阶”分析错误, 原文说的是“但这改变不了标准化时代精致的平庸的本质”。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 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理性”说法错误, 原文表述为“用分析、归纳与综合的理性思维去规训感性、直觉的艺术思维会适得其反”。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鱼的故事 张炜 父亲也被叫到海上拉鱼了。我沿着父亲的足迹,去海上看那些拉大网的人。 海上没有浪,几个人把小船摇进去。随着小船往海里驶,船上的人就抛下一张大网,水 面上留下一串白色网漂。小船兜一个圈子靠岸,剩下的事儿就是拽住大网往上拖,费劲地拖。 这就是拉大网。 网一动,渔老大就呼喊起来,嗓门吓死人。所有的拉网人随号子嗨呀嗨呀叫,一边后退 一边用力。 大网慢慢上来了,岸边的人全都狂呼起来。我这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活蹦乱跳的鱼一齐 离水。各种鱼都有,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 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 岸边早排好了长队,都是赶来买鱼的人。他们有的推车,有的担筐。鱼不值钱,买鱼的 扔下一块钱就可以随便背鱼。 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拉黎明网,这网最重要。这时也是海上老大最 精神的时候。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 海上老大就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 父亲学会了做一种毒鱼。这种鱼肉最鲜,可偏偏有毒,毒死的人数不完。母亲一见它就 吓得叫起来,说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冒这个险。父亲把衣袖绾起,用一把小刀剖开鱼肚,然 后分离出什么,把鱼头扔掉。用清水反复冲洗,又将鱼脊背上那两根白线抽掉,说:没事了。 母亲喘着把鱼做好。 一种奇特的鲜味飘出,真好吃。这才叫好吃。 父亲从酒葫芦里倒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
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 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 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 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 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 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 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 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 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 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 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 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 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 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衫。我胆子大了,伏到父亲背上,脊背热得像炕。 父亲常把海上的欢乐带回,又差点全部抵销。这次父亲又捎回几条毒鱼,扔在地上就睡 去了。母亲仿照父亲上次那样把鱼剖开,从头全做一遍。还是鲜气逼人,又美吃一顿。 一个多钟头过去,我有点晕,真的晕了。接着我看见父亲全身抖动,手指像按在一根琴 弦上,又颤又挪,嘴里吐出了白沫。母亲比我们好一点,脸也黄了。 母亲摇晃过来,我们扶在一起。母亲说:到外面采一点木槿叶,采一点解毒草。 我往外连爬带跑。草地上全是一样的草稞,根本分辨不出有什么不同。这些草稞像是向 我伸来,抚摸我。我低下头,它们就像火焰一样烧我的脸。 母亲已经采到了一株解毒草,她先嚼碎一些,吐在我嘴里。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 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 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我想起了妈妈,睁大眼找,四周一个人也 没有。我喊,不知喊了多久,才听到一阵脚步声。 我躺在小茅屋里,旁边是父亲。母亲坐在那儿,旁边的碗里是捣成稀汁的解毒草。她说: “孩子,你说胡话……” 吃毒鱼后一个多月的晚上,外面起了大风。风很大,搅弄得整个荒滩不得安宁,各种大 声使我害怕。我睡着了,接着就梦见一条小鱼,好俊的小鱼。它打扮得像一个小姑娘一样走 进了茅屋。母亲把她抱到怀里,给她梳理透明的头发。真漂亮,除了有两个鱼鳍,到处和人 一样。我扯着她的手在院里玩,一起逮蝉。 后来我才知道,母亲想让她做我的媳妇。我不好意思。不过,幸福啊。 她说她要走了,但是还会常来小屋。走前她告诉我:她的爷爷、奶奶、哥哥、弟弟,所 有的亲戚都给海上老大逮来了,他们死得惨。她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如果他 们做得到,她就可以嫁到岸上来。 我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母亲答应了。 小鱼姑娘又来了。她哭着,告诉我,他们还在捕鱼,海里那么多姐妹再也看不到了。她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所以刚才路过鱼铺的时候,给好多睡觉的拉网人腿上胳膊上都扎了红头 绳:我把他们扎住了,他们就不能下海了。 梦做到这儿就醒了。我觉得像失掉了一个真正的朋友,竟然哭了。 母亲赶紧把我抱到怀里,问怎么了?我就告诉了这个梦。天亮后父亲要到海上去,母亲让 他小心一点。她把我的梦告诉了他,说:孩子梦见好多拉网人都给扎上了红头绳。 父亲瞥了母亲一眼,走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 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年11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A.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 只是为了表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 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 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 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5.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4.B5.①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 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②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 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③目光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 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会做毒鱼,能解毒 6.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 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 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 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 伏笔。③丰富人物形象。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 了“我”的善良、单纯。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 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解析】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 那天傍晚风息涛平,老大就让小船出海。想不到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 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父亲跑回来嘴唇都紫了,双手抖着跟母亲讲了风暴。 母亲一句话也没说,只直眼盯着我。 这就是鱼的故事。我再也忘不掉,一直没忘。尽管许多人说那只是一次巧合…… (选编自《上海文学》2003 年 11 期,有删改) 4.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是:( )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写拉网时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写岸边人面对活蹦乱跳的鱼的狂呼,都 只是为了表 现人们丰收的欢乐,表现自然可以给人们丰厚的馈赠。 B. “我”一家三口因吃大海中的毒鱼而中了毒,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 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 C.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母亲因此提醒父亲, 但父亲却毫不在意,结果一些人发生了意外,情节出人意料。 D. 小说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 惩罚,最终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 5. 小说中“我”的父亲作为捕鱼人的代表,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小说的后半部分详细地描绘了“我”做的一个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赏析。 【答案】4. B 5. ①勤劳纯朴。靠捕鱼维生,每天很早起来拉黎明网,一天都要拉好多次 的网,每一次都得费劲地拖。②坚忍乐观。拉网捕鱼的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 而非常享受劳动的快乐。③目光短浅。对捕捞不知节制,没有意识到人与自然是一种对等的 关系,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④充满智慧,生活经验丰富。会做毒鱼,能解毒。 6. ①借梦突出小说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这寓意捕鱼给人 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 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 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 伏笔。③丰富人物形象。在梦中“我”同情小鱼姑娘的遭遇并哀求母亲去找海上老大,表现 了“我”的善良、单纯。④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儿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 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解析】
4.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结构,BC项考核情节,D项 考核视角,其中A项,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不只是因为丰收快乐,还是为了喊口号一起 用力把网拉上来。C项,“父亲却亳不在意”说法不当,他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说明他 是在意的。D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说法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 没有劝告捕鱼人。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神 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从文中的重点句子入手:“父亲真辛苦,每天要拉好多网。早晨还要 拉黎明网”拴网绳了,喊号子了,领头喊的人两手伸得像大猩猩一样长,一举一举大喊。海上老大就 高兴这样。父亲也跟上喊,额头冒着汗珠”,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勤劳和纯朴;“父亲从酒葫芦里倒 出一点酒,让我和母亲都尝了一小口。这天晚上很愉快,父亲还唱起了一首拉网的歌,母亲为他缝补衣 衫”,写出了父亲生活的艰辛,但是仍然乐观隐忍的性格;小说中写到的我和母亲吃到毒鱼的情节和最 后鱼姑娘托梦的情节,写出了作为渔民的父亲的无知、见识短浅,不懂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 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 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做“鱼梦” 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把握“鱼梦”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出发,分析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鱼梦”的主要内容是,鱼姑娘求我帮忙阻止鱼老大无休止地捕鱼,救救它的兄弟姐妹们。 然后它用红线把捕鱼人都绑上,期望他们不能够下海捕鱼;然后它就能嫁给我。从结构上, 为下文捕鱼人不听劝告出海捕鱼,最后命丧大海埋下伏笔:从内容上,塑造“我”善良的形 象,也为突出表现捕鱼人的无知和不知敬畏自然,而最后自食其果:用托梦的情节,增添了 故事的神秘色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遥望费孝通 ①他的身上,凝结了三四十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 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 项考核结构,BC 项考核情节,D 项 考核视角,其中 A 项,渔老大和拉网人的呼喊,不只是因为丰收快乐,还是为了喊口号一起 用力把网拉上来。C 项,“父亲却毫不在意”说法不当,他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说明他 是在意的。D 项,“捕鱼人因拒听鱼姑娘的劝告”说法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 没有劝告捕鱼人。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 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 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 6.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分析做“鱼梦” 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把握“鱼梦”的内容,然后从内容出发,分析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鱼梦”的主要内容是,鱼姑娘求我帮忙阻止鱼老大无休止地捕鱼,救救它的兄弟姐妹们。 然后它用红线把捕鱼人都绑上,期望他们不能够下海捕鱼;然后它就能嫁给我。从结构上, 为下文捕鱼人不听劝告出海捕鱼,最后命丧大海埋下伏笔;从内容上,塑造“我”善良的形 象,也为突出表现捕鱼人的无知和不知敬畏自然,而最后自食其果;用托梦的情节,增添了 故事的神秘色彩。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遥望费孝通 ①他的身上,凝结了三四十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
②29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一一《江村经济》。整整四十二年之后, 这本薄薄的小书,令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③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一九一零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二十世纪中国种种磨 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气。在《江村经 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不 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 挺立起来。” ④二九三八年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 人与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中国,来到昆明的大后方在空袭的警报 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刻。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忆那段时光时说:“这一段时间 的生活,是我的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时隔越久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 作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战时内地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 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思的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 有抱负。那种一往深情,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 ⑤费孝通晚年,在“行行重行行”的忙碌生活中陆续写了不少忆师念友的文章。深入其中 我们不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当年洋溢着的“兢兢业业的学风”的神往,对“当时那种使 人神往的气氛”的眷恋。更可以听出他对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事的隐忧。 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新时代,历经磨难,已错过最旺盛的创造年华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 开创自己的社会学。他先后担任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曾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但在众多 的光环面前,费孝通始终认为自己“老来依然一书生”,没有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 让他兴奋的了 ⑦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 ⑧他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志在富民” ⑨在北京大学,费孝通自称旧燕归来,未名湖周围很安静,适合回忆和展望一点什么,这里 有他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二十岁那年,他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就是现在这个校园,后来燕京 大学被北京大学兼并了。七十岁以后,他回归“旧址”重建社会学,到了这个年龄,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别人以为他就是上上课而已,可是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1998年前辞去所有职务,只保留北京大学教授一职,想不干 什么就不干什么,大可以放下一切。他没有停止行走,还保持手拿纸笔记事的习惯,依旧
②29 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经济》。整整四十二年之后, 这本薄薄的小书,令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③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一九一零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二十世纪中国种种磨 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气。在《江村经 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不 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 挺立起来。” ④一九三八年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 人与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中国,来到昆明的大后方,在空袭的警报 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刻。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忆那段时光时说:“这一段时间 的生活,是我的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时隔越久,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 作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战时内地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 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思的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 有抱负。那种一往深情,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 ⑤费孝通晚年,在“行行重行行”的忙碌生活中陆续写了不少忆师念友的文章。深入其中, 我们不仅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对当年洋溢着的“兢兢业业的学风”的神往,对“当时那种使 人神往的气氛”的眷恋。更可以听出他对当今学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事的隐忧。 ⑥当历史的车轮驶进新时代,历经磨难,已错过最旺盛的创造年华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 开创自己的社会学。他先后担任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曾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但在众多 的光环面前,费孝通始终认为自己“老来依然一书生”,没有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 让他兴奋的了。 ⑦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好事、做实事”。 ⑧他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志在富民”。 ⑨在北京大学,费孝通自称旧燕归来,未名湖周围很安静,适合回忆和展望一点什么,这里 有他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二十岁那年,他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就是现在这个校园,后来燕京 大学被北京大学兼并了。七十岁以后,他回归“旧址”重建社会学,到了这个年龄,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别人以为他就是上上课而已,可是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 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1998 年前辞去所有职务,只保留北京大学教授一职,想不干 什么就不干什么,大可以放下一切。他没有停止行走,还保持手拿纸笔记事的习惯,依旧
说:“我是来学习的。”一位接待过费孝通的定西市领导石晶说:“这是一种消失了的文人气 度,老而好礼,模样可爱。 ⑩当时中国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甚至 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相应的激情,孕育 一代文章。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一直到90岁时,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他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的《重温派克学派》系列笔记,借助对芝加哥大学派克学派的描 述,他似乎又重回年轻时代,生气勃勃地探索社会的秘密,充满想象力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 我总是忘不了那一幕场景:二十七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闹哄哄的街头闲逛;躲在 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们的各种口音的英语发音,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儿抽烟。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 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遥想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这位书生心中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伟大的中国 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从此以后,他实践自己的诺言,留下了标记为费氏的一行足 迹,一门学问,一个思想,一种精神。时间无多了,生命可曾有永恒?费孝通回答说:“生命如他 所言,‘但愿我这滴乡土水,融归大海中 相关链接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 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7.对原文画线语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江村经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费孝通饱 含深情地写道:"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 B.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时代的原因,让费孝通历经磨难,错过了创作的黄金时 期 C.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他后来回忆说,战时生活虽然严酷,但和几个年轻 朋友一起工作,心怀国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一片真情,永生难忘 D.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 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费孝通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当今学
说:“我是来学习的。”一位接待过费孝通的定西市领导石晶说:“这是一种消失了的文人气 度,老而好礼,模样可爱。” ⑩当时中国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甚至 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相应的激情,孕育 一代文章。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一直到 90 岁时,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他在《万象》杂志上发表的《重温派克学派》系列笔记,借助对芝加哥大学派克学派的描 述,他似乎又重回年轻时代,生气勃勃地探索社会的秘密,充满想象力地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 系。 我总是忘不了那一幕场景:二十七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闹哄哄的街头闲逛;躲在 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 们的各种口音的英语发音,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儿抽烟。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 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遥想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一年后,这位书生心中保持一个坚定的信念:“一个伟大的中国 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从此以后,他实践自己的诺言,留下了标记为费氏的一行足 迹,一门学问,一个思想,一种精神。时间无多了,生命可曾有永恒?费孝通回答说:“生命如他 所言,‘但愿我这滴乡土水,融归大海中’”。 相关链接 费孝通,1910 年 11 月 2 日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 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7. 对原文画线语段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在《江村经济》出版的一九三九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费孝通饱 含深情地写道:"一个伟大的中国必然会在废墟中重新挺立起来。" B.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文革,时代的原因,让费孝通历经磨难,错过了创作的黄金时 期。 C. 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他后来回忆说,战时生活虽然严酷,但和几个年轻 朋友一起工作,心怀国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一片真情,永生难忘。 D. 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出主意、想办法、做实事"。他人坐在校园里,心里却想着 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农村,投身到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准确的两项是:( ) A. 费孝通忆师念友的文章和谈话,反映出了两代人之间的差距,也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当今学
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世的忧虑。 B.《江村经济》这部皇皇巨著,是费孝通多年心血的结晶,为他贏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书当年 就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C.第12段插叙费孝通咋留学之初语言交流尚有障碍的情况下学习的情形,抓住他″躲在…… 角落里",因为插不上话”只好一个劲儿抽烟"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求知者、探索者、思考者的形 象 D.年青时,费孝通曾在北京大学读社会学,七十岁以后回母校重建社会科学,他延续了自己勤 勉、踏实的工作作风,直到九十岁仍笔耕不辍,留下了大笔的精神财富。 E.本文撷取了费孝通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在治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片段,以点带面 地展示了他对科研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国家对人民无尽的爱 9.费孝通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书生”,晚年也仅保留“教授”一职,请结合文章内容探寻他 给自己这样定位的原因,并说说费孝通这样的人生定位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答案】7.B8.CE 9.①这种定位,表现出费孝通对青年时期在西南联大与师友同甘共苦,为理想,为国家和人民 而努力奋斗的美好岁月的无限怀念。②“书生”“教授”的定位,体现出费孝通淡泊名利、崇 尚自由的天性和其“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志在富民”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希望自 己能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启发:为理想、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从不是一句空话,比起 响亮的口号,我们青年一代更需要学习费孝通先生身上那坚韧乐观、谦逊淡泊的精神品质和刻 苦勤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唯有如此才能走向成功 【解析】 7.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 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只是单纯表述费孝通因时代原因 错过创作的黄金时期,并非如其它选项一样突出表现他的智慧与道德勇气。费孝通的智慧与道 德勇气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爱国情怀,艰苦环境中追求理想,珍惜时间、积极投身学术硏究与写 作故。 8.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 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A项,原文表述是“更可以听出”说明 是言外之意,而非选项中表述的“明确地表达了”;B项,原文的表述是《江村经济》是“薄 薄的小书”非选项中表述的“皇皇巨著”,费孝通是在成书42年后才获奖,并非成书当年;D 项,项表述不准确,费孝通年轻时是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
风与世风的失望和对未来时世的忧虑。 B. 《江村经济》这部皇皇巨著,是费孝通多年心血的结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书当年 就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C. 第 12 段插叙费孝通咋留学之初语言交流尚有障碍的情况下学习的情形,抓住他"躲在…… 角落里",因为插不上话"只好一个劲儿抽烟"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求知者、探索者、思考者的形 象。 D. 年青时,费孝通曾在北京大学读社会学,七十岁以后回母校重建社会科学,他延续了自己勤 勉、踏实的工作作风,直到九十岁仍笔耕不辍,留下了大笔的精神财富。 E. 本文撷取了费孝通在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在治学、工作等方面的人生片段,以点带面 地展示了他对科研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国家对人民无尽的爱。 9. 费孝通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书生”,晚年也仅保留“教授”一职,请结合文章内容探寻他 给自己这样定位的原因,并说说费孝通这样的人生定位带给你怎样的启发。 【答案】7. B 8. CE 9. ①这种定位,表现出费孝通对青年时期在西南联大与师友同甘共苦,为理想,为国家和人民 而努力奋斗的美好岁月的无限怀念。②“书生”“教授”的定位,体现出费孝通淡泊名利、崇 尚自由的天性和其“知行合一”“脚踏实地、志在富民”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他希望自 己能投身到祖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启发:为理想、为祖国和人民而奋斗,从不是一句空话,比起 响亮的口号,我们青年一代更需要学习费孝通先生身上那坚韧乐观、谦逊淡泊的精神品质和刻 苦勤勉、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唯有如此才能走向成功。 【解析】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 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B 项,只是单纯表述费孝通因时代原因 错过创作的黄金时期,并非如其它选项一样突出表现他的智慧与道德勇气。费孝通的智慧与道 德勇气主要表现在:强烈的爱国情怀,艰苦环境中追求理想,珍惜时间、积极投身学术研究与写 作故。 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 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原文表述是“更可以听出”说明 是言外之意,而非选项中表述的“明确地表达了”;B 项,原文的表述是《江村经济》是“薄 薄的小书”非选项中表述的“皇皇巨著”,费孝通是在成书 42 年后才获奖,并非成书当年;D 项,项表述不准确,费孝通年轻时是在燕京大学读社会学
9.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要求探究传主给自己“书生”“教授”这样定位的原因和启 ,首先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他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 志在富民’”“在北京大学,费孝通自称旧燕归来,未名湖周围很安静,适合回忆和展望一点 什么,这里有他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概括原因,然后结合现实从理想、坚韧等角度谈启示。 点睛:此题考査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 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 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 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此题在解答时要重点突出费孝通先生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生而奋 斗的品质,探究其坚韧不拔,淡泊名利、刻苦勤勉的人生精神。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鏰甥文选员外郎 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 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 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于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 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 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 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 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 政以选通政司议正语妖志冲我内外原子意条多力为轰忠贤默然餐形无大学 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 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 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 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要求探究传主给自己“书生”“教授”这样定位的原因和启 示,首先根据文章的重点句子“他的工作态度是‘知行合一’”“他的座右铭是‘脚踏实地, 志在富民’”“在北京大学,费孝通自称旧燕归来,未名湖周围很安静,适合回忆和展望一点 什么,这里有他年轻岁月的美好回忆”概括原因,然后结合现实从理想、坚韧等角度谈启示。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 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 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结合文章作深入的探究,即向内挖掘,这种方式一般不 扩展,指结合文章例句事例即可;另一种方式适当结合现实探究,即向外拓展,即适用于结合现 实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此题在解答时要重点突出费孝通先生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生而奋 斗的品质,探究其坚韧不拔,淡泊名利、刻苦勤勉的人生精神。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鑨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 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 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 是时,人务奔竞,苞苴①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于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 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 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 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②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 者,南星不恤也。 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 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 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 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 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 并哀恸而卒。子生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