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衢十二校2009学年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慰藉/杯盘狼藉 禅让/箪食壶浆谥号/恃才傲物 B、裨将/大有裨益 蹊跷/休戚相关骠勇/虚无缥缈 C、扛枪/力能扛鼎 轶事/卷帙浩繁皴裂/怙恶不悛 D、角色/矫枉过正 绯闻/蜚短流长 创伤/悲怆欲绝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溶,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 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涣发出勃勃生机 B、1月20日,临海市创建全国白内瘴无障碍市工作顺利通过台州市检査 组的验收,下阶段将迎来省级验收。检查组一行还走访了三名术后白内瘴患 者 C、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 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缥逸中不失稳 重 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 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是往往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 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60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 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 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金丽衢十二校 2009 学年第二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慰藉∕杯盘狼藉 禅让∕箪食壶浆 谥号∕恃才傲物 B、裨将∕大有裨益 蹊跷∕休戚相关 骠勇∕虚无缥缈 C、扛枪∕力能扛鼎 轶事∕卷帙浩繁 皴裂∕怙恶不悛 D、角色∕矫枉过正 绯闻∕蜚短流长 创伤∕悲怆欲绝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春暖花开,冰雪消溶,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 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涣发出勃勃生机。 B、1 月 20 日,临海市创建全国白内瘴无障碍市工作顺利通过台州市检查 组的验收,下阶段将迎来省级验收。检查组一行还走访了三名术后白内瘴患 者。 C、2010 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设计,是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 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结合,在灵动、缥逸中不失稳 重。 D、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 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是往往捉襟见肘。 3、下列各句成语或熟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A、10 月 1 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深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 门广场。这是新中国成立 60 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 注。 B、已故科学家钱学森生前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并身体力行,保持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的大德操守。 C、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言从楼起,但意在楼外,写景抒情曲尽其妙,炼词造 句独具匠心,字字珠玑,脍炙人口,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 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对高地价及髙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 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 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兽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80 多名中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律师团”本月9日向法国佳士得 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 C、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査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D、“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 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 让人信服。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主要的信息。(不超过10字)(3分) 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300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万外国人正 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 练“中国画”。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100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 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 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60字。(4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 106人,都是在7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 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 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 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 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应,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7、下面是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底色为红色,内图为黄色)标志,请对 其内容(数字、图案、颜色)进行解说。(5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对高地价及高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 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 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针对法国佳士得拍卖执意拍卖中国流失文物兽首和兔首铜像的行为,由 80 多名中国律师组成的“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律师团”本月 9 日向法国佳士得 拍卖行和收藏人正式发出律师函和律师声明,表明了反对拍卖的立场。 C、据报道,黑龙江新兴煤矿发生“11-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的原因,是由于 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隐患排查不认真、不彻底造成的。 D、“躲猫猫事件”在一片质疑的喧嚣声中成为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实验性标 本,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保证调查程序的公正性、信息的透明化, 让人信服。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话主要的信息。(不超过 10 字)(3 分) 目前,全球已有 85 个国家的 2300 余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3000 万外国人正 在学习中文。许多外国人为留学、就业、投资、贸易等,苦学“方块字”。苦 练“中国画”。英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拨款 100 万英镑普及中文学习,美国将 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韩国不少企业都开设中文学习班。 ▲ 6、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加以评论。请自选角度评价下面的 一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 60 字。(4 分) 南京交管首曝醉驾者 从今天开始,南京正式通过媒体曝光醉酒驾车者,首批公布的名单共有 106 人,都是在 7 月份被警方查获并实施拘留的。交管部门介绍,曝光还将不 定期发布。有人提出醉驾者拘留后还要被曝光是不是过于严厉一说,交管部门 认为,曝光可以使醉驾者得到震撼,以后不敢再有类似行为,同时给其他司机 以警示。被曝光者感到“很震惊,认为这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无法预计的影响。 社会各界对此事反应不应,而交管则认为曝光不侵权。 ▲ 7、下面是首都国庆 60 周年庆祝活动(底色为红色,内图为黄色)标志,请对 其内容(数字、图案、颜色)进行解说。(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孔夫子需要标准像吗 现代人要为孔夫子制作标准塑像了。由于海内外出现儒学热,人们对 塑造一代圣贤的形象有一种需要,并不奇怪,毕竟现在是一个流行形象代言人 的年代。但是,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仳意味,并不是中国 文化的风度。 孔夫子生于春秋时代,离今天已经有二十五个世纪之久了。除了有一些 身材高大这类简略的文字记载以外,一代圣贤究竟长得什么样,并没有留下可 供后人复制的真实蓝本。专门记载孔夫子言行的《论语》,其中有一章名叫 《乡党》,全部内容是细细地不厌其烦地描述孔夫子如何在乡在朝,如何衣食 起卧,如何言谈举止,记述了一个在任何场合都以礼守身的谦谦君子的形象 但是,通篇没有一个字去描写孔夫子的身形或长相。没有真实蓝本,艺术家们 获得了自由。可以说,有一千个艺术家就有一千个孔夫子的形象。从西汉开 始,唐宋元明清,都不断有孔夫子画像或塑像出现。每一种孔夫子形象都不相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创作的那些孔夫子肖像,并不好看,有的甚至可以 说是一种丑化。但实际上,这是古人神化圣贤的一种方式。因为圣贤不同于常 人,面貌也与常人不同。在传说中,孔夫子相貌就很奇特:眼露睛,鼻露孔 唇露齿,耳露轮。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一种对孔夫子身貌更加神奇的描述,根 据这种描述,孔夫子头手脚背身体每一部分都与天上星宿地上山川万物相对 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神化人物的经典方式,显示出中国人并不太看重人的 外在形象这样一种意识。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一种非偶像崇拜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不能说没有偶像崇拜因素,但它们大多受外来文化影 响,从来不是主流。在北京天坛,人们可以看到过去由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祭祀对象就只用了一块上面写着“吴天上帝,,四个大字的牌位来代表,而没 有用什么偶像之类。北京还有一座帝王庙,过去里面供奉着历代帝王,全都是 用牌位来代表,而不是一些偶像 作为中国文化的伟大阐释者,孔夫子自然显示出对形貌一类东西很淡然的风 度。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夫子到郑 国,与弟子走散了,一个人立在东城门外。学生子贡四处打听老师的下落,有 郑国人告诉他说:“东门外有一个人,额头像唐尧,颈项像皋陶,但腰以下比 大禹短三寸,疲乏劳累活像一条丧家之狗。”在见面后,子贡把郑国人的话照 实告诉了老师。孔夫子听后笑了,说:“样子,一点不重要,但他说我像丧家 之狗,说得对啊!说得对啊!
▲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孔夫子需要标准像吗 现代人要为孔夫子制作标准塑像了。由于海内外出现儒学热,人们对 塑造一代圣贤的形象有一种需要,并不奇怪,毕竟现在是一个流行形象代言人 的年代。但是,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化意味,并不是中国 文化的风度。 孔夫子生于春秋时代,离今天已经有二十五个世纪之久了。除了有一些 身材高大这类简略的文字记载以外,一代圣贤究竟长得什么样,并没有留下可 供后人复制的真实蓝本。专门记载孔夫子言行的《论语》,其中有一章名叫 《乡党》,全部内容是细细地不厌其烦地描述孔夫子如何在乡在朝,如何衣食 起卧,如何言谈举止,记述了一个在任何场合都以礼守身的谦谦君子的形象。 但是,通篇没有一个字去描写孔夫子的身形或长相。没有真实蓝本,艺术家们 获得了自由。可以说,有一千个艺术家就有一千个孔夫子的形象。从西汉开 始,唐宋元明清,都不断有孔夫子画像或塑像出现。每一种孔夫子形象都不相 同。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古人创作的那些孔夫子肖像,并不好看,有的甚至可以 说是一种丑化。但实际上,这是古人神化圣贤的一种方式。因为圣贤不同于常 人,面貌也与常人不同。在传说中,孔夫子相貌就很奇特:眼露睛,鼻露孔, 唇露齿,耳露轮。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一种对孔夫子身貌更加神奇的描述,根 据这种描述,孔夫子头手脚背身体每一部分都与天上星宿地上山川万物相对 应。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神化人物的经典方式,显示出中国人并不太看重人的 外在形象这样一种意识。这使中国文化具有一种非偶像崇拜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不能说没有偶像崇拜因素,但它们大多受外来文化影 响,从来不是主流。在北京天坛,人们可以看到过去由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祭祀对象就只用了一块上面写着“昊天上帝,,四个大字的牌位来代表,而没 有用什么偶像之类。北京还有一座帝王庙,过去里面供奉着历代帝王,全都是 用牌位来代表,而不是一些偶像。 作为中国文化的伟大阐释者,孔夫子自然显示出对形貌一类东西很淡然的风 度。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夫子到郑 国,与弟子走散了,一个人立在东城门外。学生子贡四处打听老师的下落,有 郑国人告诉他说:“东门外有一个人,额头像唐尧,颈项像皋陶,但腰以下比 大禹短三寸,疲乏劳累活像一条丧家之狗。”在见面后,子贡把郑国人的话照 实告诉了老师。孔夫子听后笑了,说:“样子,一点不重要,但他说我像丧家 之狗,说得对啊!说得对啊!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个以貌取人的故事。有一位年轻人 叫子羽,相貌长得很丑恶。他想做孔夫子的学生而跟随他,但孔夫子认为他不 会有什么出息。在做了一阵学生后,子羽回到家里,自己修学,他走路从不走 小路,没有公事从不去找公卿大夫,行事做人公正大方。后来子羽到江南,有 数百名学生跟随他,他在诸侯中也很有声望。孔夫子听说后,感叹道:我以貌 取人,就看错了子羽啊。 亚圣孟子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也很有趣。孔夫子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大 约是不想离散吧,看到同学有若长得很像孔夫子,就主张把有若当做老师一样 供起来伺候,他们要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曾子也同意这么做。曾子反对说 “不可以这样。圣人德行,好像江汉之水荡涤过一样,好像秋天大太阳暴晒过 样,非常髙洁,没办法去模仿啊。”于是,这找特型演员扮演圣人的行为 就宣告失败了。 正如曾子所说,孔夫子最光辉的,不在于他的形象,而在于他的德行。现代人 可以将一个人的真实形象很方便地保存下来流传下去,后人将来也可以很方便 地一睹先人的真容。但是,对于孔夫子这样的先人而言,本来就没有一个真实 的蓝本流传下来,今人就不必非要去塑造一个标准像,试图让人们相信这就是 历史上存在过的形象。何况,大象无形,孔夫子的伟大是无法用有形的东西来 描述的,因此,在那些与孔夫子相关的地方,没有偶像,只有书香,只有经 典、思想与对话,才是中国文化应有的风度,才是先人孔夫子所期许的风度。 8、结合文意,下列各项对“孔子形象”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孔子在崇尚儒学的人心中是一代圣贤。 B.孔夫子是一个在任何场合都以礼守身的谦谦君子 C.孔子的额头像唐尧,颈项像皋陶,但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可见孔子十一个 外貌丑陋的人。 D.孔子在有些郑国人眼中就像是一条丧家之狗。 9、下列不属于作者反对孔子制作标准像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史料中对孔子的相貌没有清晰的记载,使孔子的形象没有一个真实的蓝本。 B.为孔子制作标准像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外来文化从来不是主流。 C.大象无形,孔夫子的伟大是无法用有形的东西来描述的。 D.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化意味,并不是中国文化的风度 10、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还记载了一个以貌取人的故事。有一位年轻人 叫子羽,相貌长得很丑恶。他想做孔夫子的学生而跟随他,但孔夫子认为他不 会有什么出息。在做了一阵学生后,子羽回到家里,自己修学,他走路从不走 小路,没有公事从不去找公卿大夫,行事做人公正大方。后来子羽到江南,有 数百名学生跟随他,他在诸侯中也很有声望。孔夫子听说后,感叹道:我以貌 取人,就看错了子羽啊。 亚圣孟子讲述的另外一个故事也很有趣。孔夫子去世以后,他的学生大 约是不想离散吧,看到同学有若长得很像孔夫子,就主张把有若当做老师一样 供起来伺候,他们要求孔夫子的得意门生曾子也同意这么做。曾子反对说: “不可以这样。圣人德行,好像江汉之水荡涤过一样,好像秋天大太阳暴晒过 一样,非常高洁,没办法去模仿啊。”于是,这找特型演员扮演圣人的行为, 就宣告失败了。 正如曾子所说,孔夫子最光辉的,不在于他的形象,而在于他的德行。现代人 可以将一个人的真实形象很方便地保存下来流传下去,后人将来也可以很方便 地一睹先人的真容。但是,对于孔夫子这样的先人而言,本来就没有一个真实 的蓝本流传下来,今人就不必非要去塑造一个标准像,试图让人们相信这就是 历史上存在过的形象。何况,大象无形,孔夫子的伟大是无法用有形的东西来 描述的,因此,在那些与孔夫子相关的地方,没有偶像,只有书香,只有经 典、思想与对话,才是中国文化应有的风度,才是先人孔夫子所期许的风度。 8、结合文意,下列各项对“孔子形象”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在崇尚儒学的人心中是一代圣贤。 B.孔夫子是一个在任何场合都以礼守身的谦谦君子。 C.孔子的额头像唐尧,颈项像皋陶,但腰以下比大禹短三寸,可见孔子十一个 外貌丑陋的人。 D.孔子在有些郑国人眼中就像是一条丧家之狗。 9、下列不属于作者反对孔子制作标准像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史料中对孔子的相貌没有清晰的记载,使孔子的形象没有一个真实的蓝本。 B.为孔子制作标准像受外来文化影响,而外来文化从来不是主流。 C.大象无形,孔夫子的伟大是无法用有形的东西来描述的。 D.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化意味,并不是中国文化的风度 10、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为孔子制作标准像,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人们都把孔子当作偶像来崇拜的心 理 B.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祭祀对象就只用了一块上面写着“吴天上帝”四个大 字的牌位来代表,而没有用什么偶像之类,可见皇帝没有偶像崇拜的心理。 C.孔子在人们心中虽然是一个圣贤,但每一个人心中的孔子形象是不完全相同 的 D.孔子是一个不注重相貌,只注重品德修养的圣人。 11、联系全文,说说画线句“但是,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 化意味,并不是中国文化的风度”中“中国文化的风度”的特征。(不超过30 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好望角 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的眼里就燃起了希望之火。太阳在河面上也播 洒下了同样炽烈的火焰。 老人把船靠在岸边,问:“是去老渡口吧?”我点了点头。老人说:“上来坐 着吧!我得歇会!”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 纹。老人悠然自得地抽了一锅旱烟后,说:“启程吧?”然后他站起身,握住 了两把桨橹。 水波推开了河岸。老人微弓着腰,轻摇双桨,就像轻奏一首舒缓的乐曲 桨声欻乃,船顺流而下。 老人说:“年轻人,你回头看看!”我回过头朝岸边望去。他便问:“岸边像 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我霎时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A.为孔子制作标准像,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人们都把孔子当作偶像来崇拜的心 理。 B.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祭祀对象就只用了一块上面写着“昊天上帝”四个大 字的牌位来代表,而没有用什么偶像之类,可见皇帝没有偶像崇拜的心理。 C.孔子在人们心中虽然是一个圣贤,但每一个人心中的孔子形象是不完全相同 的。 D.孔子是一个不注重相貌,只注重品德修养的圣人。 11、联系全文,说说画线句“但是,为孔夫子塑像这种方式,带有一种偶像文 化意味,并不是中国文化的风度”中“中国文化的风度”的特征。(不超过 30 字)(3 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好望角 连俊超 老人划着船向岸边驶来,我的眼里就燃起了希望之火。太阳在河面上也播 洒下了同样炽烈的火焰。 老人把船靠在岸边,问:“是去老渡口吧?”我点了点头。老人说:“上来坐 着吧!我得歇会!”我踏上船板,船身晃荡了几下,荡出去一层层细密的波 纹。老人悠然自得地抽了一锅旱烟后,说:“启程吧?”然后他站起身,握住 了两把桨橹。 水波推开了河岸。老人微弓着腰,轻摇双桨,就像轻奏一首舒缓的乐曲。 桨声欸乃,船顺流而下。 老人说:“年轻人,你回头看看!”我回过头朝岸边望去。他便问:“岸边像 什么?”我盯着那个凸出的尖端,想给老人一个精当的比喻。 他乐呵呵地说:“非洲南端的好望角!” 我霎时愣住了。老人脸上流露出一丝诡秘的笑:“跟好望角长得一模一样!” 我不解地问:“您到过好望角?” 老人呵呵一笑:“非洲那个我倒是没去过,但我现在不整天都在好望角吗?” 他将目光送到了远处的河岸
河水哗哗地响,船进了芦苇荡。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小船悠然前行。我 看看太阳,说:“大爷,天还早呢!就两三里路,您坐着吧!”老人便答应着 坐了下来。 芦苇丛里不时飞出一群水鸟,在天空中盘旋着,对我们的打扰大呼小叫地抱怨 ·番,又飞了回去。“它们跟我打招呼呢!”老人说,“我给别人说‘好望 角’这地儿,他们都听不明白。” 我微微点了点头。 “我很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那个地名。也不知为啥,我就想,长大 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书都没读完,他娘的日本 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以后也再没见着他 们。后来,我跟着红军打鬼子、打老蒋,几年里差不多把中国山南海北都跑遍 了。那本老地图册我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 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一一中间破了一个圆圆的洞。我 发现其中一页折起了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 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的气息 我问道:“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很亲密似的挤到了一起。他说:“鬼子枪子打的一一 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我命大,没死。解 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 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我干脆不念了,我想我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 命,于是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 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谁也不知道它在哪!”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 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我打断了老人的讲述。这时,一只白色的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 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它,呵呵地笑了起来:“是的,后来我 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 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便叮叮地啄了起来。老人说,这里的水鸟和他很熟,老朋友了。水鸟啄了 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中。那里立刻传来了很多鸟嬉戏 的鸣叫声。 老人把剩下的几颗米粒捏回口袋,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 来恰好到了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 颤动了一下,然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这时,河上起了 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 了,一直没人知道他在哪儿。当时老婆子一听说儿子没信儿就晕了过去。她在 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我今儿说儿子打回来电话了,明天说儿 子寄回来相片了。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 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河水哗哗地响,船进了芦苇荡。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小船悠然前行。我 看看太阳,说:“大爷,天还早呢!就两三里路,您坐着吧!”老人便答应着 坐了下来。 芦苇丛里不时飞出一群水鸟,在天空中盘旋着,对我们的打扰大呼小叫地抱怨 一番,又飞了回去。“它们跟我打招呼呢!”老人说,“我给别人说‘好望 角’这地儿,他们都听不明白。” 我微微点了点头。 “我很小的时候在一本地图册上看到了那个地名。也不知为啥,我就想,长大 后一定到好望角,看看那里到底是个啥样子!可我连书都没读完,他娘的日本 鬼子就扛着枪进村了。人们四处逃难,我和爹娘跑散了,以后也再没见着他 们。后来,我跟着红军打鬼子、打老蒋,几年里差不多把中国山南海北都跑遍 了。那本老地图册我一直揣在怀里,行军或休息时总把手放在胸口上摸一 摸。”老人说着,掏出一本面黄肌瘦的小册子——中间破了一个圆圆的洞。我 发现其中一页折起了一角,翻到那页,好望角的浪潮就从灰黄粗糙的纸页上拍 打了出来。我似乎闻到了咸腥的海浪的气息。 我问道:“这怎么破了一个洞啊?” 老人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很亲密似的挤到了一起。他说:“鬼子枪子打的—— 还在我肚子上打了一个洞。”老人微笑着摸了摸小肚子,“我命大,没死。解 放后我买了很多书,我想,只要把书念成了,迟早会被国家派到国外学习。可 书没读多少,又是革命什么的。我干脆不念了,我想我这辈子就没有念书的 命,于是那年我托人说了个媳妇成了家。我想,这好望角啊,它就在这张书页 里,世上压根儿就没有!谁也不知道它在哪!”老人向远处望了一眼,“可后 来我儿子非说,好望角就在非洲南端。” “你儿子?”我打断了老人的讲述。这时,一只白色的水鸟从芦苇丛中飞来, 落在了我们的小船上。老人伸手抚摸着它,呵呵地笑了起来:“是的,后来我 有了个儿子。不光我儿子说有,连这家伙也呱呱叫着,一个劲地说‘有’ 呢。”水鸟果真朝他吆喝了起来。老人从口袋里抓出一把米粒,丢在船板上, 水鸟便叮叮地啄了起来。老人说,这里的水鸟和他很熟,老朋友了。水鸟啄了 一阵,在老人头顶飞旋了两圈,飞回了芦苇丛中。那里立刻传来了很多鸟嬉戏 的鸣叫声。 老人把剩下的几颗米粒捏回口袋,激动地说:“儿子很争气,考上了大学,后 来恰好到了非洲工作。那次他差点就把我接过去看好望角了。”老人的手微微 颤动了一下,然后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呼了出来。这时,河上起了一 阵风,吹得芦苇沙沙地响。老人轻轻地摇了摇头,“他在非洲被当地人给绑 了,一直没人知道他在哪儿。当时老婆子一听说儿子没信儿就晕了过去。她在 床上躺了半年,我想了各种办法骗她。我今儿说儿子打回来电话了,明天说儿 子寄回来相片了。可她就是想走了,谁也拦不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老 人的讲述纯净如清澈的河水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胖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 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 一直坐到傍晚。那时候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脱了个精光,跳进了河 里。我一身老骨头好些年没活动了,那天我游了很远。我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 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然后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 回……”老人咯咯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 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 样明净而深远。他像是坐在夕阳在河面上映出的光柱里,涟漪微动,身影渐 长 我跟老人一起笑着,看到即将到达的老渡口,我说:“快到了。” 老人也向前望去:“是啊,一趟就这样快!十年了,我总感觉没怎么划就到 了!” 船靠渡口,我给过老人船费,上了岸。老人摇动双桨,船游到河中央,我和老 人挥手告别。走出几步,我听到老人在芦苇荡里唱了起来:“芦花放、稻谷 香、岸柳成行……”我回头远望,芦苇丛里窜出了无数白鸟,在小船上空给老 人伴奏。芦苇沙沙作响,摇动着一片壮丽的金黄。夕阳正红,老人满身古铜 色 12、小说采用什么叙述视角?这样的叙述视角能够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1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 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 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 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 响。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 合本文阐述理由。(6分) 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坚强、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 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
“老婆子一走我就觉得院子太大了,就像穿了一条胖裤子一样老是那种松松垮 垮的感觉;有时候又觉得院子太小了,压得我胸闷。那天我走到村外,在河边 一直坐到傍晚。那时候日头把整条河照得黄灿灿的。我脱了个精光,跳进了河 里。我一身老骨头好些年没活动了,那天我游了很远。我回头一看,他娘的! 河岸跟地图册上画得一模一样。这不就是好望角吗?我盼了一辈子好望角,竟 在家门口找到它了。我哇哇地叫喊了起来,然后让老鼻涕眼泪也痛快了一 回……”老人咯咯笑了起来,笑声随着波纹微微荡漾,“现在我啥也不想了, 我划划桨、喂喂鸟,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老人的脸庞像天空一 样明净而深远。他像是坐在夕阳在河面上映出的光柱里,涟漪微动,身影渐 长。 我跟老人一起笑着,看到即将到达的老渡口,我说:“快到了。” 老人也向前望去:“是啊,一趟就这样快!十年了,我总感觉没怎么划就到 了!” 船靠渡口,我给过老人船费,上了岸。老人摇动双桨,船游到河中央,我和老 人挥手告别。走出几步,我听到老人在芦苇荡里唱了起来:“芦花放、稻谷 香、岸柳成行……”我回头远望,芦苇丛里窜出了无数白鸟,在小船上空给老 人伴奏。芦苇沙沙作响,摇动着一片壮丽的金黄。夕阳正红,老人满身古铜 色。 12、小说采用什么叙述视角?这样的叙述视角能够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4 分) 13.小说中穿插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1)为人物提供了环境和背景。文中茂密的芦苇、飞翔的水鸟、清澈荡漾的 河水、明净的天空、灿烂的夕阳为传奇老人提供了环境。 (2)映衬出人物的心情。如"河水哗哗地响。河上无风。芦苇丛簇挺立。"静穆的 景物渲染出老人内心的苍凉。 (3)突显人物形象。"夕阳正红,映得老人满身古铜色。"映衬出老人历经磨难后 的坚强。 (4)暗示时间的推移。起初"河上无风","芦苇挺立",后来起风了,芦苇沙沙地 响。 暗示时间的推移和故事的发展。 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可以有多种理解。说说你对这篇小说主题的一种理解,并结 合本文阐述理由。(6 分) 答:小说主题有:(1)歌颂老船夫身上彰显出的坚强、韧性的人格美。(2)当理 想追求无法实现时,要以豁达与超然的心境走出困境。(3)幸福就在身边,要正
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3分,理由3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 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14、这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 ··》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3分) 15、作者为什么把小说中的河角设成是“好望角”?(3分) 16、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分) 答:(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 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 (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 “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 (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 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意思对即可,每条2 分。其中形象概括1分,分析1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 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 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 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 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 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 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 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 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 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 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 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
视现实,珍惜当前。(主题 3 分,理由 3 分。理由可以结合作品内容、人物命 运、人物言行等阐述) 14、这篇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在描写景物上有什么相同之 处?(3 分) 15、作者为什么把小说中的河角设成是“好望角”?(3 分) 16、老船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6 分) 答:(1)老船夫是个有追求的人。他遭遇战乱、失学,后来又丧子、丧妻,历 经磨难,但始终抱有理想和追求,行军途中他怀揣地图册,不时摸一摸。 (2)老船夫是个开朗豁达的人。小说中他爽朗的笑声,饱经风霜后的顿悟, “整天都能看到好望角,自在得很”等表现出他的开朗和豁达。 (3)老船夫是一个坚毅质朴的人。他矫健、硬朗的身手,诉说自己坎坷经历的 平静,夕阳下的人物特写,无不显示他的刚毅、质朴。(意思对即可,每条 2 分。其中形象概括 1 分,分析 1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 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 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 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 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 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 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 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 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 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 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 熹尝谓圣贤道统之传散在方册,圣经之旨不明,而道统之传始晦。于是竭其精 力,以研究圣贤之经训。所著书皆行于世。熹没,朝廷以其《大学》
《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终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 十卷,别录十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 D 18.A.B.C.D 19.A.B.C.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 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 B.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 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 修了白鹿洞书院。 C.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 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 思想准则。 21、把文言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3分) (2)、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3分) 翻译: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 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 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 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 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 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
《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终生为文凡一百卷,生徒问答凡八 十卷,别录十卷。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B.C.D. 18.A.B.C.D. 19.A.B.C.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 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 趣。 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 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 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 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认为圣贤思想学说的传授错误很多,于是他竭尽精力,深入探究圣贤的 思想准则。 21、把文言文中的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3 分) (2)、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语》、《孟》、《中庸》训说立于学官。 (3 分) 翻译: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 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 “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 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 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 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 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
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 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 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 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 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 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 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 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 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 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 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 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 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 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 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 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 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 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 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 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 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升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袂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侧帽 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注: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 按“唐制度,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22、词中的“子规”即杜鹃鸟,旧时有( )的传闻,往往用来表 达( )的思想情感 23、简析这首词上阙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三)阅读《论语》中是四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 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 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 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 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 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 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 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 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 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 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 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 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 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 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 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 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 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 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 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 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 一岁。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2—23 题。(6 分) 南柯子·丁酉清明 黄升 天下传新火,人间试裌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侧帽 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注:新火:古代四季用不同的木材钻木取火,季节变换时所取之火便叫新火。 按“唐制度,清明时赐百官新火”。 22、词中的“子规”即杜鹃鸟,旧时有( )的传闻,往往用来表 达( )的思想情感。 23、简析这首词上阙的表现手法及作者的情感。 (三)阅读《论语》中是四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