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公司一中2009年—210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第I卷(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鼓瑟(se)虾(ha)蟆崩摧(cui)自牧归(gui)荑 B、槌(chu1)床哽咽(ye)踯(zhi)躅创( chuang)伤 C、祠(c1)堂钟磬(qing)窈(yao)然长歌当(dang)哭 D、庐冢( zhong)歆(xin)羡纶(ln)巾 铿(keng)然有声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噩耗流言蜚语臆断深思慎取B.豆蔻消声匿迹溺爱余韵徐歇 C.姽垣殒身不恤坍弛虔诚祈祷D.暮霭备尝艰辛谬误舞榭歌台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 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的骄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 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金川公司一中 2009 年—2100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鼓瑟.( sè) 虾.(há)蟆 崩摧.(cuī) 自牧归.(guī)荑 B、槌.(chuí)床 哽咽.(yè) 踯.(zhí) 躅 创.(chuàng) 伤 C、祠.(cí) 堂 钟磬.(qìng) 窈.(yǎo)然 长歌当.(dàng)哭 D、庐冢.(zhǒng) 歆.(xīn) 羡 纶.(lún)巾 铿.(kēng)然有声 2、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噩耗 流言蜚语 臆断 深思慎取 B. 豆蔻 消声匿迹 溺爱 余韵徐歇 C. 垝垣 殒身不恤 坍弛 虔诚祈祷 D. 暮霭 备尝艰辛 谬误 舞榭歌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考取了北京大学,李阳被上海交大录取,从上幼儿园起就一直没有分开过的一 对要好的同学就这样劳燕分飞 ....。 B、无论是司马迁“苟活”,还是屈原“赴死”,后人谈到他们,都充满溢美之词 ....。 C、刘和珍等青年在反动政府门前表现出来的沉勇友爱、无所不为 ....的精神,令人敬佩。 D、我厌恶那些号称铁石心肠的强者,蔑视他们一路旗开得胜 ....的骄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王维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创造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意境,丰富和提高了山水诗 的表现技巧,对诗歌发展做出了贡献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 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 C、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 味无穷,不忍释手。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 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 义即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 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 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 第2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 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 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 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 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 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
B、文学经典是历史的回声,是审美体验的延伸,也是后代作家超越自我的精神刻度, 作家只有在与经典大师的竞争中,才能拓展文学的想象空间,为未来提供崭新的审美体 验。 C、读完李煜的《虞美人》,读者就会被词作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 味无穷,不忍释手。 D、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看,国民阅读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比 阅读率较高的国家可以发现,主要是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曹操《短歌行》(其一)中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四句。 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多数人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 下一时无所适从。笔者认为,诗中的乌鹊当偏指乌鸦,《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 义即指“乌鸦”。“乌”与王业有关,曹操这里所慨叹的当指统一全国的王业未能成就。 清代的王尧衢阐释这首诗说:“以‘明明如月’而恨不能拾取,遂忧之不忘,则其 暗奸天位之心久矣。……月明则星稀,非乌鹊飞之时也,以故绕树三匝而无所依托,则 英雄无用武之地矣。……孟德以倾汉为心,其借口周公,不异王莽。”(《三曹资料汇编》 第 28 页,中华书局 1980 年版)这说明了曹操以乌鹊南飞而无所依托来比喻自己不能完 全夺取占有汉家的王业。 苏轼《赤壁赋》有意引用《短歌行》的诗句并云:“‘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 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舢 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故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受苏轼的影 响,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便有意安排曹操横槊赋诗的故事情节,并借小说中人物 刘馥之口阐释这四句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此不吉之言 也。”罗贯中显然以“乌鹊南飞”等句象征曹操南征失败,未能实现统一大业。毛宗岗
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 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 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 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 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5、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6、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 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 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对这一节加以评论道:“苏子瞻《赤壁赋》亦引此四句,以为孟德之困于周郎,盖南飞 而无可依,正应其南征而无所得耳。”结合毛氏的评语可以看出罗贯中有意把“乌”意 象与王业联系起来。再如清赵翼《赤壁》诗云:“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短歌行》究竟写于何时,因乏史料佐证,目前难以确定。《赤壁赋》、《三国演义》、 《赤壁》诗说它写于赤壁之战时,尽管是出于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但他们都有将“乌 鹊”与统一全国的王业联系起来的倾向,将“乌鹊南飞”等句视为曹操王业未能成就的 征兆的意图是明显的。 5、对文中“历来对此四句的理解不甚相同”一句的作用,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为下文的议论树立批驳的靶子。 B、表明下面议论的必要性。 C、提示议论这个问题的背景。 D、引出作者所持的观点。 6、以下不属于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 A、历来多认为,这是比喻犹豫不定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 B、《汉语大词典》释“乌鹊”,其一义即指“乌鸦”。 C、古代文学中乌鸦的出现可以预示王业的归属。 D、王尧衢、苏轼、罗贯中和赵翼对这几句诗的阐释和引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三国演义》、《赤壁》诗把《短歌行》的写作时间定为赤壁之战时,这是 文学家的想像和推测。 B、毛宗岗的评论旨在揭示《赤壁赋》中引用《短歌行》的意图和罗贯中有意安排曹操 横槊赋诗这一情节的目的。 C、作者对《短歌行》“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与苏轼、罗贯中、赵翼的观点完全一致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 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 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 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个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 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 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 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 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一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辞:辞别
D、在本文中,作者不仅对《短歌行》中“乌鹊南飞”等句的理解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而且阐明“乌”作为王业的意象由来已久。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 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 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 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 赖续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 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天宝初,白往见贺 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 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 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时白已醉。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 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 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 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节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贫不自振. 振:振作 B、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 辞:辞别
C、李邕奇其材奇:感到惊奇 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激:激怒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 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 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 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 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 竞“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 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第Ⅱ卷(120分) 四、(3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 答
C、李邕奇.其材 奇:感到惊奇 D、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激:激怒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①召入,而.时白已醉 ②出污泥而.不染 C、①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①遂擿其诗以.激杨贵妃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年少时生活贫困,但是很有才能。他客居在吴越等地,李邕很看重他的才能, 第一个去看望他。后来他参加进士考试没有中,滞留在了长安。 B、李白诗名远扬,被贺知章称为“神仙下凡”。后李白得到玄宗的厚爱,被授予官职, 可是他狂骜不驯,常常和酒友到闹市上喝得烂醉。 C、杜甫为了摆脱贫困,一心想“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而“数上赋颂”,一方 面这是古代文人欲就功名事业、积极进取的表现,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杜甫郁郁不得志的 愁苦思想。 D、李白文采出众,志向高远,然而政治头脑过于简单,壮志终至成空。在宫中,李白 竟“使高力士脱靴”,表现出他性格的天真、孤傲。后来他云游四方,还经常旁若无人 地身穿宫廷的锦袍坐在船中。 第Ⅱ卷(120 分) 四、(33 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扬雄、枚皋, 可企及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雨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此句“神”在何处?(4 13、名言名句默写(15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无数经典的诗句值得后人流连,如《迢迢牵牛星》中的“河汉 清且浅 ,脉脉不得语”《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的“世间行乐亦如此, 别君去兮何时 ,须行即骑访名山”:《锦瑟》中的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己 惘然”;《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 分)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 分) (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此句“神”在何处?(4 分) 13、名言名句默写(15 分) (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无数经典的诗句值得后人流连,如《迢迢牵牛星》中的“河汉 清且浅, ? ,脉脉不得语”;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中 的 “ 世 间 行 乐 亦 如 此 , 。 别 君 去 兮 何 时 还 ? ,须 行 即 骑 访 名山 ”: 《 锦瑟 》 中 的 “ ,蓝田日暖玉生烟。 ,只是当时已 惘然”; 《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
风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阐明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的三个条件一一 “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可以无悔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8分) 美意朦胧 (1)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 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 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 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 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 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 非凡了。他之后的诗韵格律,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 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 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戴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 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 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 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 辉
风, ” 。 (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阐明了达到目的所需要的三个条件—— “志”“力”“物”三者的关系,即“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可以无悔矣。”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18 分) 美意朦胧 (1)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为此,过去的许多好时光在浏览唐诗中流去了。 因为唐诗很美,而且美意朦胧,就像久久笼罩在朦胧中的一抹天光。 (2)唐诗的朦胧美,先是朦胧在它的形式美。唐代的律诗、绝句,每句字数相等, 且求对仗、平仄、音律,讲究字面的整齐性和音调的明亮感。唐代英才辈出的诗人们, 几乎每一个都能在清纯的诗情和几近桎梏的格律的碰撞中,吟成几首流传后世的好诗。 然而,既然格律已近于桎梏,纵是最伟大的天才,也无法把所有的诗篇都写得那么完美。 杜甫是使唐诗的形式美最终迷失在层峦叠嶂中的伟大的诗人,杜甫让世间如梦如幻地领 略到唐诗的形式无与伦比的朦胧美意。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他是 非凡了。他之后的诗韵格律 ,最终都以他的诗篇为金科玉律。然而,历史自有静观的 明眸,杜甫赖以名垂千古的最终是他的新乐府“三吏”、“三别”,他的《兵车行》《丽人 行》《北征》。他的律诗千秋无匹。然而,戴着镣铐,怎么能跳好所有的舞蹈?一首被誉 为“千古七律压轴之作”的《登高》,终因他追求四联对仗而不免“气竭意尽”。这是唐 诗失之于完美的悲哀,但这并非是伟大诗人的悲哀。晚年入蜀后的杜甫写出的打破了韵 律的如《春水生》《江畔独步寻花》那些诗篇,至少与他许多真气弥漫的杰出律诗相映 成辉
(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 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 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 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是灵犀一点 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 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 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 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 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秋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 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 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妍妍 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春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 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 孤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 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 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 秋人之未歌。这一妍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3)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数以万计的唐人诗篇,真正流传于口碑的, 不过三百。后世家喻户晓的,更多的是唐人瑰丽多姿的零落诗句。如“大漠孤烟直,长 河落日圆”,“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旧时王谢堂前 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因为谋篇之难能,往往是先成句,尔后凑合成篇,也因此唐诗 佳句多于佳篇。一如雾中之星光,朦胧间,只见斑斑点点,隐隐绰绰。 (4)唐诗的形式美在朦胧中迷失,而唐诗秀色可餐、光可鉴人的字面美,则在朦 胧中生成。中国传统文化最神秘的源头,恐怕是它独特的汉字。独特的汉字是灵犀一点, 只可意会。由它直接产生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真可说是上溯远古,下接千载。以至 当代抽象为其精灵的现代艺术,似乎也是滥觞于它,而似乎最美的书法艺术又多是书录 唐诗的作品。这不难让人想到,汉字甚至不须阅读,便有一种让人在视觉上获得愉悦的 字面美。汉字经过富有灵性的选择、组合,能让人望而生情,可歌可泣。而唐诗的字面 美,达到的是几乎空前绝后、出神入化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秋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清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 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信手拈来这两首诗,不须细读,不求甚解,单从字面所洋溢 出来的朦胧美意,便是千盅酒,万朵花。 (5)红尘无涯,万象朦胧,蒙蒙迷雾中偶现得一线天光,自然更见娇妍。而妍妍 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春竹林间的一个浣沙女,它 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 一叶孤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 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 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 秋人之未歌。这一妍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
(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 已沐浴过无尽妍妍的万斛天光。 14、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4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1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4分) 16、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 们是(6分) (1) (2)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彻底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六、语言综合运用(9分) 18、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5分) 要求:扩展这个句子的谓语,扩展后的语句要有体现苏轼人生历程的内容,并要运用比
(6)我喜欢一个人在雾中散步,在流去的许多好时光里,我想我的肩头和心中, 已沐浴过无尽妍妍的万斛天光。 14、应该怎样理解“杜甫写‘绝’了唐诗,也写‘完’了唐诗”这句话?(4 分) (1)“杜甫写‘绝’了唐诗”的意思是 (2)“也写‘完’了唐诗”的意思是 15、“形式精美的唐诗,迷失在朦胧中”是什么意思?请结合二、三段分两点加以说明。 (4 分) 16、除了形式美与字面美外,第五段中,作者还形象地赞美了唐诗的另外两个特点。它 们是(6 分) (1) (2)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4 分) A.这篇文章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作者浏览唐诗时获得的朦胧美。 B.作者对于打破了韵律的诗篇加以肯定,而对近于桎梏的格律给以彻底否定。 C.对唐诗的广泛传播与流传,我国的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功不可没。 D.本文构思精巧,语言清新,首尾照应,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的朦胧美情有独钟。 E.本文是一篇美学随笔,概括了唐诗具有“朦胧美”的共同特征。 六、语言综合运用(9 分) 18、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5 分) 要求:扩展这个句子的谓语,扩展后的语句要有体现苏轼人生历程的内容,并要运用比
喻、排比、比拟三种修辞中的一种,30字以上 19、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 微笑着的人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 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 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 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 以决定生命的高度! 请以“生命的高度”为中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或记叙文
喻、排比、比拟三种修辞中的一种,30 字以上。 19、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话,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4 分) 给生命一个微笑。无论你是伫立在成功的顶峰,还是 , 无论你是在为爱而陶醉,还是 。 给生命一个微笑。微笑着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们把痛苦锤炼成绚丽的诗行; 微笑着的人 , 。 给生命一个微笑,我们便拥有了人生中无可比拟的美丽和洒脱。 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 分) 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身;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 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 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选择容貌,但你 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心;你不能延伸生命的长度,但你可 以决定生命的高度! 请以“生命的高度”为中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 ... 或记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