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探究法 【知识链接】 巴金简介: 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逝世于2005年10月17日,享年101岁。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 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于二零零三年(九十九岁高龄)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 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 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笔名来源: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 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 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 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 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 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
1 《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巴金和他的作品。 2、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 3、了解过去那个充满苦难、激情与理想追求的时代,感受现代文学经典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学习重点】了解《家》中塑造的主要人物的形象。 【学习难点】理解作品的内涵。 【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 讨论法 探究法 【知识链接】 巴金简介: 出生于 1904 年 11 月 25 日,逝世于 2005 年 10 月 17 日,享年 101 岁。原名李尧棠,字芾(fei,第四声, 取“蔽芾甘棠”)甘,笔名巴金。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汉族。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 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 于二零零三年(九十九岁高龄)获选《感动中国》人物。 (感动中国 2003 颁奖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 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 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笔名来源: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 年 3 月, 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 中有个“巴”字。 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得再加一个字,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 见李尧棠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 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半真半假地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巴金爽快一点头:“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 部曲”《火》(共三部,第二部又名《冯文淑》,第三部又名《田惠世》),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
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 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创作阶段及作品内容 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小说以在北洋军阀统治 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 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 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 而英勇献身。 从1929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这个时期的作品从题材和主题看,主要可以分为两 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反映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生活,通过歌颂他们的 献身精神表达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如《新生》及《爱情三部曲》。前者叙述李冷李静淑兄妹在杜大心牺牲的 激发下先后走向革命的故事。后者既写革命,又写爱情,写了革命与爱情的冲突,还写了死亡,而作者的总 体构想却是写“信仰”。“信仰是主,用死来证实信仰,用友情来鼓舞信仰”,作品中周若水、吴仁民等一群青 年的热情献身精神,原来都是由“信仰”支持着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 《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 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 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 说《寒夜》是最能体现巴金这个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 、整体感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2、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2 园》和《第四病室》《寒夜》,短篇小说《神》《鬼》《人》,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五 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创作阶段及作品内容: 1927 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使用笔名“巴金”。小说以在北洋军阀统治 下沾满了“腥红的血”的上海为背景,描写一些受到五四新思潮鼓舞,因而寻求社会解放道路的知识青年的苦 闷和抗争。响彻全书的是这样的呼声:“凡是曾经把自己的幸福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面的人都应该灭亡。”这 也是小说的主题。主人公杜大心怀有“为了我至爱的被压迫的同胞,我甘愿灭亡”的决心,最后,他为“信仰” 而英勇献身。 从 1929 到 1937 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这个时期的作品从题材和主题看,主要可以分为两 种类型:一种类型是反映大革命时期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青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生活,通过歌颂他们的 献身精神表达作者对光明的追求,如《新生》及《爱情三部曲》。前者叙述李冷李静淑兄妹在杜大心牺牲的 激发下先后走向革命的故事。后者既写革命,又写爱情,写了革命与爱情的冲突,还写了死亡,而作者的总 体构想却是写“信仰”。“信仰是主,用死来证实信仰,用友情来鼓舞信仰”,作品中周若水、吴仁民等一群青 年的热情献身精神,原来都是由“信仰”支持着的。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编辑《呐喊》、《救亡日报》等报刊,创作有 《家》的续集《春》和《秋》。长篇小说《抗战三部曲》(又名《火》),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还魂草》、 散文集《控诉》和《龙、虎、狗》等。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 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 说《寒夜》是最能体现巴金这个时期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2、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品读赏析,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要分析《家》中的觉慧形象 2、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3、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4、请简要分析《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三、讨论探究 1、《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 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2、《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
3 二、品读赏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要分析《家》中的觉慧形象。 2、你认为《家》中哪个人物性格最复杂,请简述理由。 3、简述《家》中一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4、请简要分析《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三、讨论探究: 1、《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觉 慧为什么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2、《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
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 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家》导学案答案 1、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2、《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 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 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 崩溃。 1、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形象。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他充满朝气,敢 于对抗髙老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编写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 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 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他又毅然从这罪恶的家庭出走。当然,他也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避 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影响。 2、觉新。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 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 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3、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 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 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 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4、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 历史命运。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1、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 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 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2、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 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学习反思 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 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
4 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 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家》导学案答案 一、 1、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2、《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 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 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 崩溃。 二、 1、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形象。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他充满朝气,敢 于对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编写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 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 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他又毅然从这罪恶的家庭出走。当然,他也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避 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影响。 2、觉新。他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物,性格上具有较突出的两重性:一方面,他受到了五四新思想的熏陶,同 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又使他怯弱忍让、逆来顺受,客观上扮演了 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3、梅:觉新两小无猜的情人,因为两家母亲之间的小小过节而劳燕分飞,被迫远嫁宜宾。出嫁后不久,又成 了寡妇,最后抑郁而死。鸣凤:高家的丫鬟。由于出身低微,她被剥夺了青春与爱的权力,高老太爷要将她 给自己的朋友孔教会会长冯乐山做妾,鸣凤在绝望中投湖自尽。珏:觉新明媒正娶的妻子,在即将生产时被 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由赶到郊外生产,懦弱的丈夫却不敢反对,最后因照顾不周,难产而死。 4、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 历史命运。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三、 1、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 致反对。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 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2、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 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学习反思 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 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