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秋高二第一次月考月考语文 第1卷(共36分)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宝藏/埋臧重合/重头戏拓印/落拓不羁 B.标识/识别删削/刀削面着陆/不着痕迹 C.劲旅/干劲发卡/卡脖子抹布/一抹霞光 D.粘贴/粘连胳膊/胳肢窝纤夫/纤尘不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晋升融洽协奏曲德义双馨 B.贸然耐烦势力眼知人论世 C.株连思辨蜡像馆别具只眼 D.就序因缘弹簧秤霄壤之别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任何一个合作项目中,大学、研究机构、不同的政府部门都想要发挥 作用, 这让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彼此间分享数据变得很艰难。例如,中国气象局有2000多个气 象站,其功能之一就是收集信息发布天气预报。而水文局运行着2万多个测量站,也同样收 集天气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 气象局天气预报的空间精准度,但水 文局并没有将数据对气象局 A.引领改进公布B.引领改善公布 C.领导改善公开D.领导改进公开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还赋予了物品特殊的纪念意义, 对于奢侈品收藏家来说更是朝思暮想。 B.以确保质量为目的的全面管理,在丰田公司发挥了酣畅淋漓的作用,而在我国的企业中 却没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C.“风情神州行”,别样风景,万种风情。新的一年,“风情神州行”栏目将继续陪伴您足不 出户,赏遍万水千山。 D.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 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 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 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2015 秋高二第一次月考月考 语文 第 1 卷(共 36 分) 一、(15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宝藏./埋藏. 重.合/重.头戏 拓.印/落拓.不羁 B.标识./识.别 删削./刀削.面 着.陆/不着.痕迹 C.劲.旅/干劲. 发卡./卡.脖子 抹.布/一抹.霞光 D.粘.贴/粘.连 胳.膊/胳.肢窝 纤.夫/纤.尘不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晋升 融洽 协奏曲 德义双馨 B.贸然 耐烦 势力眼 知人论世 C.株连 思辨 蜡像馆 别具只眼 D.就序 因缘 弹簧秤 霄壤之别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中国任何一个合作项目中,大学、研究机构、不同的政府部门都想要发挥 ___作用, 这让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彼此间分享数据变得很艰难。例如,中国气象局有 2000 多个气 象站,其功能之一就是收集信息发布天气预报。而水文局运行着 2 万多个测量站,也同样收 集天气数据,使用这些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________气象局天气预报的空间精准度,但水 文局并没有将数据对气象局________。 A.引领 改进 公布 B.引领 改善 公布 C.领导 改善 公开 D.领导 改进 公开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限量版大牌精品既浓缩了品牌最受欢迎的经典元素,还赋予了物品特殊的纪念意义, 对于奢侈品收藏家来说更是朝思暮想 ....。 B.以确保质量为目的的全面管理,在丰田公司发挥了酣畅淋漓 ....的作用,而在我国的企业中 却没能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是为什么呢? C.“风情神州行”,别样风景,万种风情。新的一年,“风情神州行”栏目将继续陪伴您足不 出户,赏遍万水千山 ....。 D.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种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 了了..,代办中介服务便应运而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 5A 级景区标 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 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来评 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 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D.对于多数“90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 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存档”和“传说”而已。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 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 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 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 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 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 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 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 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 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 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 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 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 “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 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 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 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 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
C.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 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D.对于多数“90 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 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存档”和“传说”而已。[来源:学科网 ZX X K]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 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 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 “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 哉! 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 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 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 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 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 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传,中国 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 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 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 16 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 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 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 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 “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 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 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 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 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
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 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 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 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 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 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 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 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 7.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 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 丰富 8.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 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 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 来文化,丰富自我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日‘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 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 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 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 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6.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 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 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 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 “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 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7.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子学说 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 丰富。 8.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 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 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 来文化,丰富自我。 三、(12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孟子见粱惠王①。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 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粱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 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 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 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 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 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 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 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挞:打击 D.汤放桀 放:流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无后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然后乃入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 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⑤仁者无敌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粱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 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 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魏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 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为死者一洗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 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 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见齐宣王。王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 是其大乎?”答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答曰: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 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乃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 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 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独夫。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 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有删改) 【注】①梁惠王,即魏惠王,曾迁都大梁,所以魏国又称梁国。②梃,木棒。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 餍:满足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修:治理 C.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挞:打击 D.汤放.桀 放:流放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其.无后乎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 ②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①然后乃.入 ②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11.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孟子仁政思想的一组是[来源:学# 科#网Z# X#X #K ] 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②以刃与政,有以异乎③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④省刑罚,薄税敛 ⑤仁者无敌 ⑥闻诛独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 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入和用政治害死入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 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 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卷(11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4分 (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 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 析。(4分)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鹏之背 ,怒而飞 (2)天之苍苍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一个国家如果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就危险了,并通过利害分析,进一 步劝诫梁惠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不必谈利益。 B.孟子询问梁惠王用刀子杀死入和用政治害死入有什么不同,是要借此提醒梁惠王施行仁 政,不要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 C.梁惠王想洗雪魏国的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建议梁惠王对百姓施行仁政,并明确 指出他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必难以抵挡入侵之敌。 D.文王方圆七十里的狩猎场,老百姓觉得小;宣王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百姓却认为大。 孟子将两者对比,意在阐述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Ⅱ卷(114 分) 四、(24 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 分) (2)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4 分) (3)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3 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 分)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阙,指长安。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 的中条山。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1)“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 析。(4 分) (2)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 (2)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五、(12分,每小题4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5个字) 吉林省日前下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吉 林省将尝试推出“以房养老”的新模式。现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己经达到了让很多人不得不 有危机感的程度了,最近这次人口普查就显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 人口为1亿7千多万,占总数的13.26%,而随着2015年前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 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吉林省政府在《意见》中表示,将 尝试“以房养老”的融资模式,利用老年人已有住房资源,将房屋作价并抵押给银行、保险 公司等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作为养老资金,每月领取一定金额,也可以在紧急时 次性贷款较大的金额,从而拓宽老年人养老的资金筹措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养老过程 中遇到的现实难题。这种全新的做法尚在试点阶段 17.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写给某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的自荐信(节选),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得 体,请指出序号并改正 ①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 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取得过校运动会400米第一名的骄人成绩。④希望贵 校能慧眼识金,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序号 修改内容 18.高三(1)班要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蛋 壳心理”的班会。请你结合漫画内容,为 不要碰我! 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能够简要阐 释“蛋壳心理”的内涵;语言流畅;不少 于100字。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 蛋壳心理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_______________,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______. 五、(12 分,每小题 4 分) 16.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 25 个字) 吉林省日前下发《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吉 林省将尝试推出“以房养老”的新模式。现在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达到了让很多人不得不 有危机感的程度了,最近这次人口普查就显示我国大陆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0 岁及以上 人口为 l 亿 7 千多万,占总数的 13.26%,而随着 2015 年前后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 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并赶超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吉林省政府在《意见》中表示,将 尝试“以房养老”的融资模式,利用老年人已有住房资源,将房屋作价并抵押给银行、保险 公司等金融机构,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作为养老资金,每月领取一定金额,也可以在紧急时 一次性贷款较大的金额,从而拓宽老年人养老的资金筹措渠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养老过程 中遇到的现实难题。这种全新的做法尚在试点阶段. 17.下面是一位高三学生写给某大学自主招生办公室的自荐信(节选),其中有四处表述不得 体,请指出序号并改正。 ①我玩命儿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②我爱好广泛,在文学、体育方面均有建树, ③曾获市“五四”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取得过校运动会 400 米第一名的骄人成绩。④希望贵 校能慧眼识金,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 序号 修改内容 18.高三(1)班要举行一次主题为“远离蛋 壳心理”的班会。请你结合漫画内容,为 主持人写一段开场白。要求:能够简要阐 释“蛋壳心理”的内涵;语言流畅;不少 于 100 字。 六、(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9~22 题。(18
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 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 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 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 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 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 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 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 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 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35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 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眀灴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 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 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因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 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 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并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 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 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 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 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 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 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 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 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
分) 只取千灯一盏灯 乔忠延 江南水乡的众多古镇,我独钟千灯。于是,坐飞机,乘汽车,赶去寻访。 千灯果然有灯。清水滋润的河边是一条古旧的石板街,就在那石板街边的店铺中间,有 一座古屋,里面陈列着很多的灯,据说,真够上千盏了。那些灯有陶捏的,有瓷质的,有铁 铸的,有铜制的。品类众多,造型各异,几乎每一盏灯都闪射着人们心灵中智慧的光芒。 无疑,千灯在江南水乡里是亮 色独具的。然而,我追溯的却不是这聚合起来的文物拼 盘。流动的河水,飞翘的屋檐,都能够标示本土文化的辉泽。流动的河水名为尚书浦,因为 曾经疏浚河道的是明朝尚书夏元吉,尚书名气就不小了,可他手下主事的一位官员竟然是比 他名气还要大的海瑞。这河流岂可小瞧!凝固的屋檐也不弱,他的羽翼下名人辈出,有江南 丝竹的首创者、陶渊明的后裔陶岘,有世人尊为昆曲鼻祖的顾坚,有明代的抗倭英雄陈先锋, 还有昆山市出自南宋的第一位状元卫泾……一个小镇,孕育出这么多的人杰精英,实属罕见。 更罕见的是,明清以来考中的进士居然多达 35 人! 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令人陶醉,也令人叩问:是否千灯这方水土当真不凡?当真有千盏 明灯辉映着人们的心智?我远道造访,莫非就是奔这智慧的明灯来的?其实不然。我倾心的是 石板街最南端的一座院落.屋舍不能算阔大,花园不能算精巧,陈设不能算豪华,不要说和 山西的乔家、常家等大院相比,即使和周庄的沈园,同里的退思因相比也有差距.然而,就 是这个院落令我顶礼膜拜,因为这里走出了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士.他就是大名鼎鼎的 顾炎武。 顾炎武原来叫继坤,改名炎武是因为清兵南下,社稷将倾,为了抵御外侵,他决心投笔 从戎,抗击敌寇.只是,寡难敌众,失败后他不得不背并离乡,远走北国。然而,他立定志 向,誓不叛明,决不屈膝为官。顾炎武四处游走,严谨治学,撰出《日知录》、《亭林诗文集》 等著作,成为名声显赫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在明末清初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作 三位大儒。 在我眼里,一位思想家不在于他的著作有多么繁富,学说有多么缜密,如果缺少了独具 慧眼的发现,缺少了照亮心灵的光色,那只能是平庸的再造或翻 版。不要说他笔下那浩瀚 的论著,就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便具有晴天霹雳的震惊效应,它照亮了我愚暗的心 扉,给了我新的启迪。我知道这不是他的原话,这话是梁启超为之合成的。他的原话是:“有 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 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 有责焉耳矣!” 时光逝去数百年了,我坐在书斋轻轻掀动《日知录》,当字行里跳出这段话时,眼睛竟
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 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 华光进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 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 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 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 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目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 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 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9.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4分) 20.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1.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22.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6分) 七、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 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亮得如电光闪射,神魂竟震撼得如惊雷炸响!我把顾炎武尊为补天者,他要补的天是仁爱的 苍穹,道德的星空。诚如那个阴沉沉的午后,我走进尚书浦畔的顾家宅第,顿觉阴霾四散, 华光迸射,心胸亮堂得少见。是的,仁爱是天,一旦失去仁爱,人和兽还有何种差别?若是 世道真的沦为“率兽食人,人将相食”,那可是最为恐怖的灾难啊!这灾难不是天塌,其危 害甚于天塌;不是地陷,其危害甚于地陷。要免除这人为的天塌地陷有何良策?顾炎武已明 确指出:“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是的,匹夫有责,匹夫履责,才会民风和洽,才会其乐 融融,才会重现尧天舜目的美景。 顾炎武点起了一盏灯,一盏照亮人心的明灯!顾炎武就是一盏灯,一盏闪烁在中华大地 的思想明灯! 我在千灯的清流秀水边徘徊,我在千灯的老街故宅里追溯,寻访的就是顾炎武这盏明 灯.我不敢贪婪,若是千灯容许我带走一盏灯,那我就带走顾炎武这一盏! (原载 2011.4.20《人民日报》,有删节) 19.题目中“千灯”一词有什么含义?(4 分) 20.请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 分) 21.第三段中,作者列举千灯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来源:学科网] 22.结合文本内容及现实,谈谈作者为什么在“千灯”中只取顾炎武这一盏明灯。(6 分) 七、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这是当代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集古人名言而成的自勉 联,并作为教育后代的家训。[来源:Zxxk.C o m] 你对此联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分) 1.A(Azang/cang chong/zhong ta/tuo B zhi/shi xue/xiao zhuo C jing/jin qid ma/mo Dzhan 2.C(A.德艺双馨B.势利眼D.就绪) 3.C 4.D(A.形容十分想念,此处应为“梦寐以求”。B.形容非常畅快,改为“淋漓尽致”。C.形 容路途遥远险阻,不合语境。D.不十分清楚明白。) 5.D(A.偷换主语。B.表意不明。C.语序不当。) (9分) 6.B(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7.D({错在“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 同的文化心态。) 8.D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 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9.B(学习) 10.A(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被。C.①连词, 来。②介词,把。D.①副词,才。②副词,乃至,甚至。) 11.C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12.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 惠王自身行为。) 四、(24分) 13.(10分。基本上一句1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分)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4分)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 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义在哪里呢? (3)(3分)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 (8分) (1)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 给人一种清爽感:(2分)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 来。(2分)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5 分) 1.A(A.zàng/cáng chóng/zhòng tà/tuò B.zhì/shí xuē/xiāo zhuó C.jìng/jìn qiǎ mā/mǒ D.zhān gē/gā qiàn/xiān) 2.C(A.德艺双馨 B.势利眼 D.就绪) 3.C 4.D(A.形容十分想念,此处应为“梦寐以求”。B.形容非常畅快,改为“淋漓尽致”。C.形 容路途遥远险阻,不合语境。D.不十分清楚明白。)[来源:Zxxk.C o m] 5.D(A.偷换主语。 B.表意不明。 C.语序不当。) 二、(9 分) 6.B(错在“和”与“同”的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 7.D(错在“两教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中华文化影响”,应为两教的传入体现了中华文化和而不 同的文化心态。) 8.D(错在“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另,其他的表述内容是实现文化自觉到和而不同需要的条 件,而非和而不同的内容。) 三、(12 分) 9.B(学习) 10.A(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被。C.①连词, 来。②介词,把。D.①副词,才。②副词,乃至,甚至。) 11.C(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12.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 惠王自身行为。) 四、(24 分) 13. (10 分。基本上一句 1 分,重点关注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1)(3 分)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4 分)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 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义在哪里呢? (3)(3 分)(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 14.(8 分) (1)远处的云彩渐渐归返太华峰际,残云远去,天将放晴;稀疏的细雨缓缓地路过中条山区, 给人一种清爽感; (2 分)诗人的情绪也从离愁别苦中陡转过来,胸襟也因之开阔起 来。 (2 分)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2分)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 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2分) 15.(任选3个小题,6分,一句1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五、(12分 吉林省将试点“以房养老”,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每句2分。后一句如果答“试图解决 养老难题”得1分) 17.(4分每点1分,只指出序号而改正有误,该点不得分。 序号 修改内容 将“玩命儿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 将“建树”改为“涉猎”或者“一些成绩” “骄人”改为“好” 将“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如有幸到贵校就读”或“如 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18.(4分(准确阐释“蛋壳心理”,2分:话题引入流畅自然,2分) 示例:同学们,看到这幅漫画你一定心有所动吧?如何认识漫画中这种看似蛋壳般坚硬、实 则不堪一击、对批评和挫折采取逃避的心理状态?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远离蛋壳心理”这 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六、(18分 19.(4分)“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2分),也指这 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2分)。 20.(4分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分):承上启下,引出 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2分)。 21.(4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2分):起到铺垫作用, 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分) 22.(6分)①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 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②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我”愚 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 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每 点2分) 23.作文评分标准参考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
(2)诗人赴京应考即将到达目的地,却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2 分)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 己并非热衷功名之人,写出了诗人(动摇于出仕与退隐之间)的矛盾心态。(2 分) 15.(任选 3 个小题,6 分,一句 1 分,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五、(12 分) 16.(4 分) 吉林省将试点“以房养老”,拓宽养老资金筹措渠道。(每句 2 分。后一句如果答“试图解决 养老难题”得 1 分) 17.(4 分)(每点 1 分,只指出序号而改正有误,该点不得分。) 序号 修改内容 ① 将“玩命儿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 ② 将“建树”改为“涉猎”或者“一些成绩” ③ 将“骄人”改为“好” ④ 将“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如有幸到贵校就读”或“如 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18.(4 分)(准确阐释“蛋壳心理”,2 分;话题引入流畅自然,2 分) 示例:同学们,看到这幅漫画你一定心有所动吧?如何认识漫画中这种看似蛋壳般坚硬、实 则不堪一击、对批评和挫折采取逃避的心理状态?今天就让我们围绕“远离蛋壳心理”这一 话题展开讨论,希望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六、(18 分) (一) 19.(4 分)“千灯”一语双关,既指江南水乡陈列千盏明灯的古镇——千灯镇(2 分),也指这 个古镇的独具亮色的文化特点(或:古镇孕育的众多的人物精英)(2 分)。 20.(4 分)连用三个设问,体现了“我”对千灯文化的多重思考(2 分);承上启下,引出 对顾炎武这盏思想明灯的钟爱(2 分)。 21.(4 分)列举千灯镇众多的人物精英,充分体现千灯浓郁的文化氛围(2 分);起到铺垫作用, 以此衬托(突出强调)顾炎武对人们思想的启迪作用(2 分)。 22.(6 分)①顾炎武提出了“匹夫有责”思想是构建仁爱社会的基础。(或:顾炎武提出了“匹 夫有责”思想会带来民风和洽,其乐融融。)②顾炎武用他独具慧眼的发现,照亮“我”愚 暗的心扉,给“我”新的启迪。③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精神世界滑坡,我们需要顾 炎武这样的思想明灯,来照亮愚暗的心扉,带给我们以无穷的力量和莫大的精神鼓舞。 (每 点 2 分) 七、(60 分) 23.作文评分标准参考 2011 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参考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