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现代文学类阅读汇编 一)2009年2月浙江六校联考 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用心灵走近蒲松龄 韩青 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坐定。那苍海波涛,翩飞 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 想。想到自己离开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精神之 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我直面,让我汘颜。我知道,他 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呆就是三十余年。一旦在 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 庄蒲松龄故居访问。岁月不居,前尘如海。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便深深地 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 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那时墓园没有围 墙,老远就能见到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 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 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迹大白于天下。先生《聊 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1688年题写了那首著名的《戏书蒲生卷后》的绝句:“姑 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年,蒲松龄48 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27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 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我想,在写 作上,或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既然要去另一世 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 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蒲松龄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 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这就让我们真真切 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鞭笞。这与《聊斋志异》 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 明作者是有所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隔开。当我被留守故居 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 破败的样子。蒲松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雀从窗 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 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但当我听到蒲玉 水介绍说,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我不仅感到这 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
- 1 - 2009 年浙江高考权威模拟试题现代文学类阅读汇编 (一)2009 年 2 月浙 江 六 校 联 考 语 文 试 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用心灵走近蒲松龄 韩青 一个人沿崂山古径攀援,直至崂顶。在这与天穹比邻的天界,择石坐定。那苍海波涛,翩飞 鸥鸟,尽收眼底;那阵阵经声,缭绕烟雾,也随罡同一起遁入云端。一个人的世界,最易浮 想。想到自己离开生我的这片海边热土已近三十余载了,而这些年来,我苦苦求索的精神之 旅中,每每徘徊不定时,冥冥中不时有一面容清癯的老者与我直面,让我汗颜。我知道,他 就是清代伟大的布衣作家蒲松龄。 我似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从海边起飞,降落在鲁中的孝妇洞畔,一呆就是三十余年。一旦在 这儿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挪窝起飞了。在淄博,我经常以地主的身份带领外地客人去蒲家 庄蒲松龄故居访问。岁月不居,前尘如海。蒲松龄既平凡近人又崇峻旷远的形象,便深深地 烙印在我的心灵深处。记不清去蒲家庄多少次,但给我印象刻骨铭心的还是我一人前往的第 一次。 第一次去拜谒蒲松龄先生正是“文革”动乱年代,当我听说蒲松龄的墓椁被挖开了时,我的 心震颤了,便乘公共汽车到洪山,再沿乡间泥路磕磕绊绊地去了蒲氏墓园。那时墓园没有围 墙,老远就能见到几丛高大的古柏下新挖的黄土堆积如丘。走近了,看清墓穴洞开着,只见 些许朽木、碎骨、发丝,墓地周遭纸灰飘零,据附近一老者言,这是墓中一部书的残迹。这 是一部从未面世的书,是作者临终前叮嘱家人务必与其合葬的一部书。 果真如此,这太可悲了。日后若以现代高科技摄像技术,必将全真迹大白于天下。先生《聊 斋志异》成书后,王渔洋 1688 年题写了那首著名的《戏书蒲生卷后》的绝句:“姑 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一年,蒲松龄 48 岁,离他驾鹤西去,还有 27 年的人生旅程,作为一生勤奋笔耕的蒲留仙,决不会坐等时光, 我想坟前这部“飞天”之作,很可能就是他继《聊斋志异》之后,又一部力作。我想,在写 作上,或许会丢掉他惯用的狐鬼花妖的表现形式,而选择直抒胸臆的笔触,既然要去另一世 界阅读,就不必再讳避文字狱的加害了。 上述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却 忽略了作者创作此书的“孤愤”襟怀。蒲松龄在《次韵答王司寇阮亭先生见赠》言道:“《志 异》书成共笑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州意,冷雨寒灯夜话时。”这就让我们真真切 切地看清楚寒夜灯下,一个受难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灵魂的拷问和鞭笞。这与《聊斋志异》 所言:“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正说 明作者是有所寄托的,而并非仅为“姑妄言之”。 “文革”期间,蒲松龄故居的大门被一把锈锁将其与外边疯狂的喧嚣隔开。当我被留守故居 的蒲玉水老人从一个便门带进院内时,顿觉寂静异常,满院荒草离离,墙壁、屋宇都露出些 破败的样子。蒲松龄居住过的正房那纸糊着的窗棂,被风当作口哨不时吹响,几只麻雀从窗 棂间飞进飞出,我们步入屋内,见几样破旧物件随便地堆在地上,正面悬挂“聊斋”匾额的 背后,已被一对麻雀夫妇选作生儿育女的暖巢,破败至此,令人不免心寒。但当我听到蒲玉 水介绍说,蒲松龄墓穴中出土的印章、灯台、酒盅等什物,还都保存完好时,我不仅感到这 个死后不得安宁的灵魂,日后必将还有重修墓园之日。我相信:泯灭的是肉体,而不死的是
灵魂 12.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分) 13.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请结 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4.作者认为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并非仅为‘姑妄言之’”,理由是什么?(4分) 15.标题为什么说“用心灵”走近蒲松龄?(4分) 16.文革动乱时期,蒲松龄的墓椁被挖,与蒲松龄合葬的一部力作遭到破坏。关于这部书风格 的推断,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6分) (二)2009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上帝创造母亲时 托马斯·沃特曼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6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 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仼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180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 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 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6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6双手……这怎么可能?…‘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 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3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 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 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
- 2 - 灵魂。 12.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3 分) 13.王渔洋“戏书”的绝句,肯定了《聊斋志异》源于民间生活的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请结 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3 分) 14.作者认为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并非仅为‘姑妄言之’”,理由是什么?(4 分) 15.标题为什么说“用心灵”走近蒲松龄?(4 分) 16.文革动乱时期,蒲松龄的墓椁被挖,与蒲松龄合葬的一部力作遭到破坏。关于这部书风格 的推断,你是否赞成作者的观点,请谈谈自己的看法。(6 分) (二)2009 年杭州市第一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上帝创造母亲时 托马斯·沃特曼 仁慈的上帝一直在为创造母亲而加班工作着。在进入第 6 天时,天使来到主面前,提醒他说: “您在这上面已经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时间啦。” 主对天使说:“你看过有关这份订货的技术要求吗?” 她必须能够经受任何荡涤,但不是塑料制品;有 180 个活动零件,可以任意更换;靠不加奶 和糖的浓咖啡及残羹剩饭运行;具有站立起来就不会弯曲的膝部关节;拥有一种能够迅速医 治创伤和疾病的亲吻,从骨折到失恋都能治愈;此外,她必须有 6 双手…… 天使缓缓地摇了摇头说:“6 双手……这怎么可能?…‘令我感到困难的却不是这些手,”上 帝回答说,“而是她所必须具有的那 3 双眼睛。” “可是,”天使说,“订货单上没提出这个标准……” “是的,可她需要。”主点了点头说,“她需要一双能透过紧闭的房门洞察一切的眼睛,然后 她才可以胸有成竹地问:‘孩子们,你们在里面干什么?’另一双眼睛将长在她的后脑勺上, 用来专门看她不该看到而又必须了解的事情。当然,在前额下面她也有一双眼睛,当孩子们
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岀‘我理解你并 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 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6口人的胃 口……把一个9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岀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岀她有多大的 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 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 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1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3分) 13.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对待孩子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3分) 14.上帝为什么说“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3分) 15.小说最后写到“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你是怎样理解“主”的“忧郁”的?它对表达主 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阐述。(6分) 16.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5分)
- 3 - 有了过失或麻烦时,这双眼睛能够看着他,而不必开口,就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理解你并 且爱你’的意思。” “这太难了,”天使劝道,“主啊,您该歇歇了,明天……” “不行!”主打断了天使的话,“我感到我正在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你看,眼前 的这件母亲模型,已经能够在患病时自我痊愈……能够用一磅汉堡包满足一家 6 口人的胃 口……能把一个 9 岁的男孩弄到莲蓬头下淋浴……” 天使绕着母亲模型细细地看了一遍,不由得赞叹道:“她太柔和了!” “但很坚强!”上帝激动地说,“你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么能干,也根本想像不出她有多大的 忍耐力!” “她会思考吗?” “当然!”主说,“她还会说理,商量,妥协……” 这时,天使用手摸了摸母亲模型的脸颊,忽然说道:“这里有一个地方渗漏了。我早就说过, 您赋予她的东西太多了,您不能忽略她的承受力嘛!” 主上前去仔细看了看,然后用手指轻轻地蘸起了那滴闪闪发光的水珠。“这不是渗漏,”主 说。“这是一滴眼泪。” “眼泪?”天使问,“那有什么用?” 它能表示欢乐、悲哀、失望、怜爱、痛苦、孤独、自豪……”主说。 “您真行!”天使赞道。 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不,”他说,“我并没有赋予她这么多功能。” 12.小说为什么要详写创造母亲的“技术要求”?(3 分) 13.母亲的三双眼睛分别代表了母亲对待孩子应具有的哪三种品质?(3 分) 14.上帝为什么说“我感到我正创造一件十分接近我自己的造物”?(3 分) 15.小说最后写到“主的脸上露出了忧郁”。你是怎样理解“主”的“忧郁”的?它对表达主 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阐述。(6 分) 16.请就本文的写法特点,选一点进行分析。(5 分)
(三)杭高2009年月考6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理想的限度 李书磊 在鲁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检讨中,有一点特别地触动我,即他认为知识者往往缺乏接受 历史真实的能力,往往对理想实现的真实过程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总是由狂热迅速归 于幻灭。这在茅盾等人的小说中也描写过,后来竟至于被定评为“小资产阶级的三分钟热度”: 这说法显然就带点轻蔑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觉得鲁迅的检讨最清醒、最诚恳因而也最彻 骨。在当前社会转轨、世事纷纭之际,鲁迅的论说引发了我们作为知识者对于自身心理不无 痛苦的思想。 鲁迅反复谈及的是苏俄两个诗人叶赛宁和梭波里,说他们在革命前热烈地拥护革命,既 等革命真的到来了,他们又觉得与自己的理想相去太远,难以接受并因此而自杀。“凡有革命 以前的幻想或理想的革命诗人,很可有碰死在自己所讴歌希望的现实上的运命”(《在钟楼 上》)。鲁迅的论断平静而又冷峻,他表现出一种无情的历史主义:“现实的革命倘不粉碎了这 类诗人的幻想与理想,则这革命也还是布告上的空谈”(同上)。他认为诗人的血乃是革命真 料性的必要证据,而同时他对这殉于理想的诗人却又并无轻薄之意,他称赞他们的勇气(《革 命文学》),说“他们有真实”(《在钟楼上》)。鲁迅在这里达到了对历史悲剧性的深刻领悟, 达到了对于矛盾着的悲剧角色的同样的欣赏。他似乎是已经圆满地解决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问题。 然而,前人的解决并不能代替后人的解决,在张扬并且追求自己理想的时候,每一代知 识者都难逃精神磨难。比如说我们面对的这个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变动时代,它的方式和 方向越来越违拗我们的倾向和趣味,它所带来的种种堕落和异化越来越使我们对它生出抵抗 之心,我读许多作家的批判文学常常会生出深切的同感。但是,这个我们今天如此不满的时 代恰恰是我们当初热切盼望的。十多年前看到北京街头第一幅广告画的时候我感到一种由衷 的喜悦,我相信只有这广告画所代表的一切才能真正送走那个满街标语口号的可怕年代;而 当今天满眼广告的时候,我对这种笼罩一切的商业化氛围却又感到一种强烈的不适。正是在 这种心理背景下鲁迅对叶赛宁和梭波里的评说才唤醒了我对于自己的警惕 我想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的书斋生涯和精神生活,往往会对社会的纯粹性有一种苛求,会对现 实变得隔膜而过敏,会要求理想和现实严格的对应。他们常常会否定现实的客观性与自然性, 看不到历史的展开是一个不受人控制的过程。事实上历史从来就不是对理想的模拟,理想只 不过是对既成的历史事实的命名或者意念反动而已。理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活动、一种审美, 人们应把理想限定在精神生活的范围之内:可以把理想作为评判现实的思想尺度,却不可以 将其作为要求现实的实践标准。即使那些通常被认为是某种理想实现过程的现实实践,它与 这种理想也仅仅是相似而已,而且这种相似之中还往往包含着无数的变异和背离,甚至这种 相似本身也不过是一种难以确定的主观认定。历史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充满了曲折、“诡计 和戏剧性,远超出人心和人力的掌握之外 涉及到哲学思辨我们这些常识者也许会词不达意,但有一点我心里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我 们这些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应从理想的专制下解放出来,站在现实的水平上与现实对话。目 前最主要的是认可现实的演进逻辑,对历史的必然过程和必有内容报以会心,怀着坦然的心 态对这堪称异己的早期商业化时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善工作。鲁迅说:“革命有血,有污 秽,但有婴孩,”(《全集》1981年版10卷336页)这“婴孩”乃是我们内心的期待与依恃 如果这也算理想的话,我们仍可自称为理想主义者。 12.第一段中提到“茅盾等人的小说”有什么作用?(3分)
- 4 - (三)杭高 2009 年月考 6 语文试题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理想的限度 李书磊 在鲁迅对知识分子人格的检讨中,有一点特别地触动我,即他认为知识者往往缺乏接受 历史真实的能力,往往对理想实现的真实过程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因而总是由狂热迅速归 于幻灭。这在茅盾等人的小说中也描写过,后来竟至于被定评为“小资产阶级的三分钟热度”: 这说法显然就带点轻蔑了。相比之下,我们还是觉得鲁迅的检讨最清醒、最诚恳因而也最彻 骨。在当前社会转轨、世事纷纭之际,鲁迅的论说引发了我们作为知识者对于自身心理不无 痛苦的思想。 鲁迅反复谈及的是苏俄两个诗人叶赛宁和梭波里,说他们在革命前热烈地拥护革命,既 等革命真的到来了,他们又觉得与自己的理想相去太远,难以接受并因此而自杀。“凡有革命 以前的幻想或理想的革命诗人,很可有碰死在自己所讴歌希望的现实上的运命”(《在钟楼 上》)。鲁迅的论断平静而又冷峻,他表现出一种无情的历史主义:“现实的革命倘不粉碎了这 类诗人的幻想与理想,则这革命也还是布告上的空谈”(同上)。他认为诗人的血乃是革命真 料性的必要证据,而同时他对这殉于理想的诗人却又并无轻薄之意,他称赞他们的勇气(《革 命文学》),说“他们有真实”(《在钟楼上》)。鲁迅在这里达到了对历史悲剧性的深刻领悟, 达到了对于矛盾着的悲剧角色的同样的欣赏。他似乎是已经圆满地解决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 问题。 然而,前人的解决并不能代替后人的解决,在张扬并且追求自己理想的时候,每一代知 识者都难逃精神磨难。比如说我们面对的这个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变动时代,它的方式和 方向越来越违拗我们的倾向和趣味,它所带来的种种堕落和异化越来越使我们对它生出抵抗 之心,我读许多作家的批判文学常常会生出深切的同感。但是,这个我们今天如此不满的时 代恰恰是我们当初热切盼望的。十多年前看到北京街头第一幅广告画的时候我感到一种由衷 的喜悦,我相信只有这广告画所代表的一切才能真正送走那个满街标语口号的可怕年代;而 当今天满眼广告的时候,我对这种笼罩一切的商业化氛围却又感到一种强烈的不适。正是在 这种心理背景下鲁迅对叶赛宁和梭波里的评说才唤醒了我对于自己的警惕。 我想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的书斋生涯和精神生活,往往会对社会的纯粹性有一种苛求,会对现 实变得隔膜而过敏,会要求理想和现实严格的对应。他们常常会否定现实的客观性与自然性, 看不到历史的展开是一个不受人控制的过程。事实上历史从来就不是对理想的模拟,理想只 不过是对既成的历史事实的命名或者意念反动而已。理想更多的是一种心灵活动、一种审美, 人们应把理想限定在精神生活的范围之内;可以把理想作为评判现实的思想尺度,却不可以 将其作为要求现实的实践标准。即使那些通常被认为是某种理想实现过程的现实实践,它与 这种理想也仅仅是相似而已,而且这种相似之中还往往包含着无数的变异和背离,甚至这种 相似本身也不过是一种难以确定的主观认定。历史无比丰富也无比复杂,充满了曲折、“诡计” 和戏剧性,远超出人心和人力的掌握之外。 涉及到哲学思辨我们这些常识者也许会词不达意,但有一点我心里是非常明白的,那就是我 们这些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应从理想的专制下解放出来,站在现实的水平上与现实对话。目 前最主要的是认可现实的演进逻辑,对历史的必然过程和必有内容报以会心,怀着坦然的心 态对这堪称异己的早期商业化时代,做自己力所能及的改善工作。鲁迅说:“革命有血,有污 秽,但有婴孩,”(《全集》1981 年版 10 卷 336 页)这“婴孩”乃是我们内心的期待与依恃。 ——如果这也算理想的话,我们仍可自称为理想主义者。 12.第一段中提到“茅盾等人的小说”有什么作用?(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作者在文中谈到“鲁迅反复谈及的是苏俄两个诗人叶赛宁和梭波里”,是为了说明一个什 么道理?(不超过25字)(3分) 答 14.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指什么?“唤醒了我对于自己的警惕”又是什 么意思?(4分) 15.文章题为“理想的限度”,那么作者认为知识分子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请根据原 文分条简明概述)(4分) 16.在当今“这个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变动时代”里,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坚守理想?结合 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不认同,也可以认同,当然也可以在认同的基础上提出 更好的想法。字数控制在70字以内)(6分 (四)浙江省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2009.0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打不碎的鸡蛋 (意)马莱巴 只帕多瓦种的母鸡,在靠近帕尔玛城的一所农庄里出生长大,它有个毛病:生出的鸡蛋的 蛋壳很容易碎。原因在于其它的母鸡都吃小石块和石灰微粒,所以:它们生下的鸡蛋壳都结 实;而它只吃小麦、高粱和玉米粒,或者吃小虫子,它吃的虫子有玫瑰色的、黑色的和其它 各种颜色的,它从来不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因为它消化不了。要是偶然吃下去一颗石子, 那石子就整天呆在它的胃里了,而且使它整夜合不上眼,所以,它生的鸡蛋壳很容易破碎。 一天,帕多瓦母鸡听到一位卖鸡蛋的商人对农庄的女主人抱怨说,有一只母鸡生的蛋太容易 破了,每次运输途中都得碎。母鸡听了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一旦女主人发现了那些蛋壳 易破碎的鸡蛋都是它生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把它宰了。农庄附近有一家大理石匠铺。一天, 母鸡试着去尝大理石粉末。石粉既不好吃也不难吃,但跟小石子和石灰微粒一样难消化。第 二天,它生下的鸡蛋蛋壳呈大理石的颜色,外表十分好看,但还是很容易破碎。另有一天母 鸡从石匠铺面前走过时,看到有一桶罐子打开着,上面写有“硬化剂”的字样。“但愿这东西 从来没有毒。”可怜的母鸡自言自语道。母鸡在那白色的糊状物上啄了两三下,原来那是石匠
- 5 - 13.作者在文中谈到“鲁迅反复谈及的是苏俄两个诗人叶赛宁和梭波里”,是为了说明一个什 么道理?(不超过 25 字)(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4.第三段画线句中的“在这种心理背景下”指什么?“唤醒了我对于自己的警惕”又是什 么意思?(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章题为“理想的限度”,那么作者认为知识分子的“理想”应该是什么呢?(请根据原 文分条简明概述)(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当今“这个日益市场化和商品化的变动时代”里,知识分子应该如何坚守理想?结合 作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可以不认同,也可以认同,当然也可以在认同的基础上提出 更好的想法。字数控制在 70 字以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浙江省杭州二中 2009 届高三年级第六次月考 语文试卷 2009.03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打不碎的鸡蛋 (意)马莱巴 一只帕多瓦种的母鸡,在靠近帕尔玛城的一所农庄里出生长大,它有个毛病:生出的鸡蛋的 蛋壳很容易碎。原因在于其它的母鸡都吃小石块和石灰微粒,所以:它们生下的鸡蛋壳都结 实;而它只吃小麦、高粱和玉米粒,或者吃小虫子,它吃的虫子有玫瑰色的、黑色的和其它 各种颜色的,它从来不吃小石子和石灰微粒,因为它消化不了。要是偶然吃下去一颗石子, 那石子就整天呆在它的胃里了,而且使它整夜合不上眼,所以,它生的鸡蛋壳很容易破碎。 一天,帕多瓦母鸡听到一位卖鸡蛋的商人对农庄的女主人抱怨说,有一只母鸡生的蛋太容易 破了,每次运输途中都得碎。母鸡听了十分担心,因为它知道,一旦女主人发现了那些蛋壳 易破碎的鸡蛋都是它生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把它宰了。农庄附近有一家大理石匠铺。一天, 母鸡试着去尝大理石粉末。石粉既不好吃也不难吃,但跟小石子和石灰微粒一样难消化。第 二天,它生下的鸡蛋蛋壳呈大理石的颜色,外表十分好看,但还是很容易破碎。另有一天母 鸡从石匠铺面前走过时,看到有一桶罐子打开着,上面写有“硬化剂”的字样。“但愿这东西 从来没有毒。”可怜的母鸡自言自语道。母鸡在那白色的糊状物上啄了两三下,原来那是石匠
用来粘大理石的粘胶。它随后跑回到鸡舍去,因为要是吃了那东西要死的话,它情愿死在自 己的窝里也不能死在马路上。它久久地睁着眼睛等着肚子作疼,最后它睡着了,它一夜睡到 大天亮,黎明时它生了蛋 它不像往常那样啼叫以通知女主人来取蛋,它拿了鸡蛋到一片树丛后面去。母鸡先用嘴啄, 然后拿一块石子敲:这一回,它生的蛋可真硬,于是,它就把鸡蛋放回鸡舍去。 帕多瓦母鸡生下的蛋在运输途中没有破碎,它被放在市场的货摊上,让一位工人的妻子煎鸡 蛋吃。女人回到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碗边,她拿起帕多瓦母鸡生的这个鸡蛋在碗边-敲, 但鸡蛋没有打碎,碗却打碎了。"咦,真怪!女人自言自语,她拿起鸡蛋,在大理石做的桌 子角上敲。大理石被敲掉了一角。她拿来了锤子,试着用锤子敲鸡蛋,还是敲不碎。于是她 把那只蛋放在一边,因为她不好意思对丈夫和儿子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 丈夫与儿子吃了用三只鸡蛋煎的蛋,而不是四只。妻子说人家卖给她一只不新鲜的鸡蛋,也 许已经坏了,所以她故意没煎进去 第二天,她那个大学生儿子把几只烂西红柿和那只鸡蛋放进包里,因为那天有部长来参观。 那个部长诡计多端,他想与大学生们见面,让他们鼓掌欢迎。大学生们商议好给予他应有的 欢迎。当那位部长一岀现在学校门口时,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朝他的前额扔过去。只听见“啪”, 像是打过去一块石头似的,部长应声倒地。大家把他抬出去,用冰水袋敷在他的额头上,因 为部长的前额正中长出一个大鼓包。尽管用冰水敷,他那个肿包越来越大,活像犀牛的角 打从那天以后,部长再也不接见大学生了,也不再去参观什么开幕式了,因为不管怎么冷敷 和治疗,部长额头上的那块包怎么也消不下去了。 12.小说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分) 13.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14.本文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任选两点作赏析。(6分) 15.从文章看,你认为作者对这只帕多瓦种的母鸡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小说阐明理由。(5 分)
- 6 - 用来粘大理石的粘胶。它随后跑回到鸡舍去,因为要是吃了那东西要死的话,它情愿死在自 己的窝里也不能死在马路上。它久久地睁着眼睛等着肚子作疼,最后它睡着了,它一夜睡到 大天亮,黎明时它生了蛋。 它不像往常那样啼叫以通知女主人来取蛋,它拿了鸡蛋到一片树丛后面去。母鸡先用嘴啄, 然后拿一块石子敲:这一回,它生的蛋可真硬,于是,它就把鸡蛋放回鸡舍去。 帕多瓦母鸡生下的蛋在运输途中没有破碎,它被放在市场的货摊上,让一位工人的妻子煎鸡 蛋吃。女人回到家,把所有鸡蛋都放在碗边,她拿起帕多瓦母鸡生的这个鸡蛋在碗边一敲, 但鸡蛋没有打碎,碗却打碎了。“咦,真怪!”女人自言自语,她拿起鸡蛋,在大理石做的桌 子角上敲。大理石被敲掉了一角。她拿来了锤子,试着用锤子敲鸡蛋,还是敲不碎。于是她 把那只蛋放在一边,因为她不好意思对丈夫和儿子说自己连一只鸡蛋也敲不碎。 丈夫与儿子吃了用三只鸡蛋煎的蛋,而不是四只。妻子说人家卖给她一只不新鲜的鸡蛋,也 许已经坏了,所以她故意没煎进去。 第二天,她那个大学生儿子把几只烂西红柿和那只鸡蛋放进包里,因为那天有部长来参观。 那个部长诡计多端,他想与大学生们见面,让他们鼓掌欢迎。大学生们商议好给予他应有的 欢迎。当那位部长一出现在学校门口时,烂西红柿和臭鸡蛋朝他的前额扔过去。只听见“啪”, 像是打过去一块石头似的,部长应声倒地。大家把他抬出去,用冰水袋敷在他的额头上,因 为部长的前额正中长出一个大鼓包。尽管用冰水敷,他那个肿包越来越大,活像犀牛的角。 打从那天以后,部长再也不接见大学生了,也不再去参观什么开幕式了,因为不管怎么冷敷 和治疗,部长额头上的那块包怎么也消不下去了。 12.小说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 。(1 分) 13.第二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3 分) 14.本文在情节设置上颇具匠心,请任选两点..作赏析。(6 分) 15.从文章看,你认为作者对这只帕多瓦种的母鸡持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小说阐明理由。(5 分)
16.小说中,这只不碎的鸡蛋给“工人的妻子”与“部长”惹了麻烦,请从小说主题表达的 角度简析这两个情节。(5分) (五)杭州二中2009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泰国掠影(节选) 陈忠实 (1)这就是泰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遗址。 2)断垣残壁,折断的石头立柱,石头铺垫的走道。所有这些残留的建筑物,全都是一种 马蜂窝状的石头,红色上结着黑色的锈斑。据说这东西原本不是石头,是一种泥土,一种奇 异的泥土,垒墙立柱之后,风吹日晒,渐渐地由稀软的泥巴而变为坚硬的石头,有如水泥。 3)这就是800年前鼎盛一时的素可泰王朝的王宫遗址。这儿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楼阙。这儿曾经有过宫女娇娥翩跹的舞姿和欢愉的歌声。这儿曾经发岀过国王征服邻国的军 令。这儿…现在是一片废墟! (4堿城内有城河蜿蜒绕流。近年间,从飞机上鸟瞰,才发现了古河床的踪迹,开始挖凿已 经干涸淤塞的河道,引进流水,才恢复了这一泓清流,立即使荒凉的王宫恢复了生气,恢复 了活力。30年前,国家开始修复古城,毎年逐次拔款,逐渐恢复。现已遍植草皮,绿茸一片 树木已经粗壮,遮下一片绿阴。庞大的恢复工作尚待日后。任何一个民族都珍重自己的历史 遗迹,不惜破费财力物力去重现当年盛况。 (5汽车沿着古城的城墙开行,可以看到城墙坍塌以后所留下的土堆,长满了杂草和藤蔓 城墙平行三道,中间夹两道城河,可谓防备森严。整个古城呈四方形,毎面开城门,就有东 西南北四个大城门,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堆略呈白色的土堆。完全可以想见,古城当年的 雄伟姿态。 (6)当我徜徉在清凊清的水畔,绿茸茸的草地上,残垣断柱的王宫宫殿废址上,我的脑子里 浮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 (⑦)从中国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正有一队队浩浩荡荡的傣族人,大象开路,壮男执矛捉刀
- 7 - 16.小说中,这只不碎的鸡蛋给“工人的妻子”与“部长”惹了麻烦,请从小说主题表达的 角度简析这两个情节。(5 分) (五)杭州二中 2009 届高三第五次月考 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20 分) 泰国掠影(节选) 陈忠实 (1)这就是泰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素可泰王朝的遗址。 (2)断垣残壁,折断的石头立柱,石头铺垫的走道。所有这些残留的建筑物,全都是一种 马蜂窝状的石头,红色上结着黑色的锈斑。据说这东西原本不是石头,是一种泥土,一种奇 异的泥土,垒墙立柱之后,风吹日晒,渐渐地由稀软的泥巴而变为坚硬的石头,有如水泥。 (3)这就是 800 年前鼎盛一时的素可泰王朝的王宫遗址。这儿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楼阙。这儿曾经有过宫女娇娥翩跹的舞姿和欢愉的歌声。这儿曾经发出过国王征服邻国的军 令。这儿……现在是一片废墟! (4)城内有城河蜿蜒绕流。近年间,从飞机上鸟瞰,才发现了古河床的踪迹,开始挖凿已 经干涸淤塞的河道,引进流水,才恢复了这一泓清流,立即使荒凉的王宫恢复了生气,恢复 了活力。30 年前,国家开始修复古城,每年逐次拨款,逐渐恢复。现已遍植草皮,绿茸一片, 树木已经粗壮,遮下一片绿阴。庞大的恢复工作尚待日后。任何一个民族都珍重自己的历史 遗迹,不惜破费财力物力去重现当年盛况。 (5)汽车沿着古城的城墙开行,可以看到城墙坍塌以后所留下的土堆,长满了杂草和藤蔓。 城墙平行三道,中间夹两道城河,可谓防备森严。整个古城呈四方形,每面开城门,就有东 西南北四个大城门,现在可以看到的只是一堆略呈白色的土堆。完全可以想见,古城当年的 雄伟姿态。 (6)当我徜徉在清清的水畔,绿茸茸的草地上, 残垣断柱的王宫宫殿废址上,我的脑子里 浮现出一幅悲壮的画面: (7)从中国云南的崇山峻岭中,正有一队队浩浩荡荡的傣族人,大象开路,壮男执矛捉刀
杀死侵袭的土著,砍开热带丛莽中的藤萝,辟岀一条路来,保护着妇女和儿童向南前进。这 就是苏联学者柯尔涅夫描述的惊心动魄的傣族南迁的悲壮画面。这种民族大迁徙的行动从中 国的唐朝时期就开始了,一直断断续续延续了几个世纪。这些傣族人在湄南河流域的肥沃土 壤里发展壮大,最初形成了小小的素可泰部落,最后发展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8)泰族是傣族南迁的结果,这种理论,连泰国的历史学家也是这样肯定的。只是到了近 年间,考古学家在西北部的杜赫洞穴里发现了打制的砍伐工具,磨制的矩形石斧、石刀和绳 纹陶器,堆积的植物和播撒的种籽,才证明了泰国境内的杜赫人存在并从中石器时代向新石 器时代发展的历史。现在,泰族即傣族南迁的后裔的构想被怀疑了,动摇了。 ⑨9)素可泰王朝先后12次派使前往中国的元朝政府,可见交往之密切,而中国元朝的统治 只不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元朝的使者于1293年和1295年先后访问了素可泰王国,增进了了 解。 (10素可泰王朝有整整200年的历史,坤南甘亭之后,他的子孙腐败无能,国力大衰, 终于为南方新兴的阿瑜陀耶王国所征服、吞并,泰国的历史便进入第二个阶段——阿瑜陀耶 王朝。 (11)我曾在阿瑜陀耶王朝遗址的废墟上兴叹不已。因为这个王朝的覆灭也是统治者腐败的 结果,招致外族入侵,灭了国。这是一个被许多封建国家的封建统治者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的 教训,无法逆转。郑王在位仅只短短的15年,最终的教训也大此莫属。泰国进入第三个王朝 曼谷王朝——以后,又延续了数百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议会所取代,现在仍然保留着 王朝的形式,进入到九世王时期了。 (12)我从曼谷到阿瑜陀耶,再到素可泰,循着历史的河流溯流而上,终于走过了800年 的历史航道,从那些残留的废墟中,看到了,个民族和国家演进的历史:粗略读完了这个民 族的历史教科书
- 8 - 杀死侵袭的土著,砍开热带丛莽中的藤萝,辟出一条路来,保护着妇女和儿童向南前进。这 就是苏联学者柯尔涅夫描述的惊心动魄的傣族南迁的悲壮画面。这种民族大迁徙的行动从中 国的唐朝时期就开始了,一直断断续续延续了几个世纪。这些傣族人在湄南河流域的肥沃土 壤里发展壮大,最初形成了小小的素可泰部落,最后发展成为泰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 (8)泰族是傣族南迁的结果,这种理论,连泰国的历史学家也是这样肯定的。只是到了近 年间,考古学家在西北部的杜赫洞穴里发现了打制的砍伐工具,磨制的矩形石斧、石刀和绳 纹陶器,堆积的植物和播撒的种籽,才证明了泰国境内的杜赫人存在并从中石器时代向新石 器时代发展的历史。现在,泰族即傣族南迁的后裔的构想被怀疑了,动摇了。 (9)素可泰王朝先后 12 次派使前往中国的元朝政府,可见交往之密切,而中国元朝的统治 只不过百年的历史。中国元朝的使者于 1293 年和 1295 年先后访问了素可泰王国,增进了了 解。 (10)素可泰王朝有整整 200 年的历史,坤南甘亭之后,他的子孙腐败无能,国力大衰, 终于为南方新兴的阿瑜陀耶王国所征服、吞并,泰国的历史便进入第二个阶段——阿瑜陀耶 王朝。 (11)我曾在阿瑜陀耶王朝遗址的废墟上兴叹不已。因为这个王朝的覆灭也是统治者腐败的 结果,招致外族入侵,灭了国。这是一个被许多封建国家的封建统治者重复了不知多少次的 教训,无法逆转。郑王在位仅只短短的 15 年,最终的教训也大此莫属。泰国进入第三个王朝 ——曼谷王朝——以后,又延续了数百年,为新兴的资产阶级议会所取代,现在仍然保留着 王朝的形式,进入到九世王时期了。 (12)我从曼谷到阿瑜陀耶,再到素可泰,循着历史的河流溯流而上 ....,终于走过了 800 年 的历史航道,从那些残留的废墟中,看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演进的历史,粗略读完了这个民 ........................ 族的历史教科书。 ........
12.请指出12段中“溯流而上”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3.指出第三段中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表达作用。(4分) 14.既然现在“泰族即傣族南迁的后裔的构想被怀疑了,动摇了”,作者为什么还是用一段 近200字的文字来描绘脑海中浮现的傣族南迁的悲壮画面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写法 的?(6分) 15.文章在结尾说,“我”“从那些残留的废墟中,看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演进的历史,粗 略读完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教科书。”“我”看到的是怎样的演进历史?(3分)这本历史教科 书又能让你读出什么?(5分) (六)学军中学2008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河流的秘密 苏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岸是河流的桎梏。岸对河流的霸权使它不屑于了解或洞悉河流的内心,岸对于农田、运 输码头、餐厅、房地产业、散步者表示了亲近和友妤,对河流却铁面无情。很明显这是河与 岸的核心关系。岸以为它是河流的管辖者和统治者,但河流并不这么想。居住在河边的人们 都发现河流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即使是清澈如镜的水,也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脑器官,河流 的力量难以估计,它在夏季与秋季会适时地爆发一场革命,淹没傲慢的不可一世的河岸。这」 时候河与岸的关系发生了倒置,由于这种倒置关系,一切都乱套了,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人心 惶惶,他们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建筑材料来抵挡河水的登门造访,不怪他们慌张失态,他们 习惯了做水的客人,从来没有河水来登堂做客的准备。他们埋怨洪水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 们没有意识到与水共眠或许该是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河水与人的关系被人确立,河水并 没有发表意见,许多人便产生了种种误会,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 释的。试想想,你如果经常去一个地方寻欢作乐,那么这地方的主人必将回访,回访是一种 礼仪,水的性格和清贫决定了它所携带的礼物:水,仍然是水。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 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夭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 的速度和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 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来缚的,你 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 比水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 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 是,河流就去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谁能有锋利如 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 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 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 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 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 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
- 9 - 12.请指出 12 段中“溯流而上”一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 分) 13.指出第三段中画线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表达作用。(4 分) 14.既然现在“泰族即傣族南迁的后裔的构想被怀疑了,动摇了”,作者为什么还是用一段 近 200 字的文字来描绘脑海中浮现的傣族南迁的悲壮画面呢?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写法 的?(6 分) 15.文章在结尾说,“我”“从那些残留的废墟中,看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演进的历史,粗 略读完了这个民族的历史教科书。”“我”看到的是怎样的演进历史?(3 分)这本历史教科 书又能让你读出什么?(5 分) (六)学军中学 2008 学年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 文 试 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6 题。 河流的秘密 苏童 对于居住在河边的人们来说,河流是个秘密。 岸是河流的桎梏。岸对河流的霸权使它不屑于了解或洞悉河流的内心,岸对于农田、运 输码头、餐厅、房地产业、散步者表示了亲近和友好,对河流却铁面无情。很明显这是河与 岸的核心关系。岸以为它是河流的管辖者和统治者,但河流并不这么想。居住在河边的人们 都发现河流的内心是很复杂的,即使是清澈如镜的水,也有一个深不可测的大脑器官,河流 的力量难以估计,它在夏季与秋季会适时地爆发一场革命,淹没傲慢的不可一世的河岸。这 时候河与岸的关系发生了倒置,由于这种倒置关系,一切都乱套了,居住在河边的人们人心 惶惶,他们使用一切可能使用的建筑材料来抵挡河水的登门造访,不怪他们慌张失态,他们 习惯了做水的客人,从来没有河水来登堂做客的准备。他们埋怨洪水破坏了他们的生活,他 们没有意识到与水共眠或许该是他们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河水与人的关系被人确立,河水并 没有发表意见,许多人便产生了种种误会,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 释的。试想想,你如果经常去一个地方寻欢作乐,那么这地方的主人必将回访,回访是一种 礼仪,水的性格和清贫决定了它所携带的礼物:水,仍然是水。 河流在洪水季节中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 然后洪水季节过去了。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大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 的速度和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 篇演讲,那是河流对这个世界的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 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的信仰 比水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纯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 是安全的,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不打造十字架,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于 是,河流就去了。 谁能有柔软之极雄壮之极的文笔为河流谱写四季歌?我不能,你恐怕也不能。谁能有锋利如 篙的文笔直指河流的内心深处?我没有,恐怕你也没有。我说过河流的秘密不与人言说,赞 美河流如何能消解河流与我们日益加剧的敌意和隔阂?一个热爱河流的人常常说他羡慕一条 鱼,鱼属于河流,因此它能够来到河水深处,探访河流的心灵。可是谁能想到如今的鱼与河 流的亲情日益淡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说河流中鱼类在急剧减少,所有水与鱼的事件都归结 为污染,可污染两个字怎么能说出河流深处发生的革命,谁知道是鱼类背叛了河流,还是河 流把鱼类逐出了家门? 现在我突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居所的后窗。后窗面向河流-——请容许我用河流这么庄重的
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 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 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 发展的房屋、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 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 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它怀有敌意,它 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夭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 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莱、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 儿,我不管!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 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 模糊的夭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夭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 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一一人们喜欢说眼 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 河流最大的秘密。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以忘记我老家一带流传的关于水鬼的故事,我一直相信 那些湿漉漉的浑身发亮的水鬼掌握了河水的秘密。原因简单极了,那些溺死的不幸者最终与 河水交换了灵魂,他们看见了河水的心灵,这就是水鬼们可以自由出入于水中不会再次被溺 的原因,他们拿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够打开河流的秘密之门。 水鬼如果是人类的使者,那他们一定背叛了人类,忠实于水了,他们不再上岸是为了保 持河流的秘密。水鬼已经被水同化,如今他们一定潜伏在河流深处,高昂着绿色的不屈的头 颅,为他们的祖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岸上的人们啊,你们去征服月球,去征服太空吧,但 是请记住,水是不可征服的。 13.作者为什么说“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请联系语境,解说原因。(4分) 14.文章最后写了水鬼的故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河流的秘密”是什么?请分3条概括。(6分) 16.作者说“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解。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奧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家 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是因为 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
- 10 - 词语来命名南方多见的一条瘦小的河。这样的河流终日梦想着与长江黄河的相见,却因为路 途遥远交通不便而抱恨终生,因此它看上去不仅瘦小而且忧郁。这样的河流经年累月地被治 理,负担着过多的衔接城乡水运、水利疏导这样的指令性任务。河岸上堆积了人们快速生产 发展的房屋、工厂、码头、垃圾站,这一切使河流有一种牢骚满腹自暴自弃的表情。当然这 绝不是一种美好的表情——让我难忘的就是这种奇特的河水的表情。从记事起,我从后窗看 见的就是一条压抑的河流,一条被玷污了的河流,一条患了思乡病的河流。它怀有敌意,它 在拒绝作为一条河的责任和道义,看一眼春天肮脏的河面你就知道了,河水对乱七八糟的漂 浮物持有一种多么顽劣的坏孩子的态度:油污、蔬菜、塑料、死猫,你们愿意在哪儿就在哪 儿,我不管!我记得在夏季河水相对洁净的季节里,我曾经和所有河边居民一样在河里洗澡、 游泳。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在水底下睁开眼睛的情境,我看见了河水的内部,看见的是一片 模糊的天空一样的大水,与你仰望天空不同的是,水会冲击你的眼睛,让你的眼睛有一种刺 痛的感觉。这是河流的立场之一,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 ——人们喜欢说眼 睛是心灵的窗户,河流憎恨的也许恰好是这扇窗户。 河流的心灵漂浮在水中,无论你编织出什么样的网,也无法打捞河流的心灵,这是关于 河流最大的秘密。多少年来我一直难以忘记我老家一带流传的关于水鬼的故事,我一直相信 那些湿漉漉的浑身发亮的水鬼掌握了河水的秘密。原因简单极了,那些溺死的不幸者最终与 河水交换了灵魂,他们看见了河水的心灵,这就是水鬼们可以自由出入于水中不会再次被溺 的原因,他们拿到了一把钥匙,这把钥匙能够打开河流的秘密之门。 水鬼如果是人类的使者,那他们一定背叛了人类,忠实于水了,他们不再上岸是为了保 持河流的秘密。水鬼已经被水同化,如今他们一定潜伏在河流深处,高昂着绿色的不屈的头 颅,为他们的祖国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岸上的人们啊,你们去征服月球,去征服太空吧,但 是请记住,水是不可征服的。 13.作者为什么说“它偏爱鱼类的眼睛,却憎恨人的眼睛”,请联系语境,解说原因。(4 分) 14.文章最后写了水鬼的故事,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4 分) 15.结合全文,你认为“河流的秘密”是什么?请分 3 条概括。(6 分) 16.作者说“其实本着公平交易的原则,河流的行为是可以解释的”,你认同他的观点吗? 说说你的理解。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 奥斯卡决胜之前接受采访 张艺谋:得失平常心 《南方都市报》记者 谢晓 记者:《英雄》在国内取得这么大成功,这给你的奥斯卡之行带来了什么压力吗? 张:没有,《英雄》在商业上是空前成功的,不仅在中国,韩国、泰国、所有东南亚国家…… 都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破纪录的数字,我也很好奇为什么这么卖钱,前不久有媒体说是因为 在国内做了特别的炒作,那我想其它地方已经是有游戏规则的,所谓“车走车路马走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