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课程教学资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DF,文档页数:23,文件大小:475.86KB,团购合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

苏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究爷古法羞天也巴 A FULL GROWN MAN 大效鲜 UNTO 2017年7月27日

苏州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 2017 年 7 月 27 日

目录 一、中心概况..... 1 二、定位与目标.. 2 (一)办学定位 2 (二)培养目标...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5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5 三、教师队伍.. 5 (一)队伍结构 5 1.职称结构 5 2.年龄结构 6 3.学缘结构 6 4.学历结构 6 (二)教育教学水平.... 7 1.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7 2.师德师风建设.. 7 (三)教师教学投入... 8 1.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 8 2。教学投入.... 8 (四)教师发展与服务 8

目 录 一、中心概况 .................................................. 1 二、定位与目标 ................................................ 2 (一)办学定位 ............................................. 2 (二)培养目标 ............................................. 4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4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 5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 5 三、教师队伍 .................................................. 5 (一)队伍结构 ............................................. 5 1. 职称结构 ............................................. 5 2. 年龄结构 ............................................. 6 3. 学缘结构 ............................................. 6 4. 学历结构 ............................................. 6 (二)教育教学水平 ......................................... 7 1.实践教学能力与水平 .................................... 7 2. 师德师风建设 ......................................... 7 (三)教师教学投入 ......................................... 8 1.高级职称教师为本科生开课 ............................. 8 2.教学投入 ............................................. 8 (四)教师发展与服务 ....................................... 8

1.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创新交流和企业培训.· 8 2.积极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9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9 1.主要存在问题 9 2.改进措施 9 四、教学资源 9 (一)教学经费 9 (二)教学设施... 10 (三)课程资源.· 10 (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11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1 1.主要存在问题.. 11 2.改进措施 12 五、培养过程 12 (一)实践教学 12 1.修订课程救学大纲,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2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13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13 (二)举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13 (三)实践教学改革.. 14 1.创新教学模式.... 14 2.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型” 14

1.积极推进教师参加创新交流和企业培训 ................... 8 2.积极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 9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9 1. 主要存在问题 ......................................... 9 2. 改进措施 ............................................. 9 四、教学资源 .................................................. 9 (一)教学经费 ............................................. 9 (二)教学设施 ............................................ 10 (三)课程资源 ............................................ 10 (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 .................................. 11 (五)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11 1. 主要存在问题 ........................................ 11 2. 改进措施 ............................................ 12 五、培养过程 ................................................. 12 (一)实践教学 ............................................ 12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系统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 12 2.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 ............ 13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 13 (二)举办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 13 (三)实践教学改革 ........................................ 14 1.创新教学模式 ........................................ 14 2.更新教学观念,实现“三个转型” ...................... 14

(四)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15 1.主要存在问题... 15 2.改进措施.… 15 六、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 15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16 1.救学质量管理体系 16 2.课程负责人组织体系.. 16 3.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听课体系 16 4.示讲示演教学比赛体系 17 (二)质量监测... 17 1.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 17 2.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 17 3.教学质量监测的效果 17 (三)质量改进..... 18 (四)问题分析与改正措施 18 1.主要存在问题.. 18 2.改正措施 18 七、中心特色 19

(四)问题分析与改进措施 .................................. 15 1. 主要存在问题 ........................................ 15 2.改进措施 ............................................ 15 六、质量保障和监测体系 ....................................... 15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6 1.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 16 2. 课程负责人组织体系 .................................. 16 3.学术分委员会成员听课体系 ............................ 16 4. 示讲示演教学比赛体系 ................................ 17 (二)质量监测 ............................................ 17 1. 教学质量监测的内容 .................................. 17 2. 教学质量监测的方式 .................................. 17 3.教学质量监测的效果 ................................... 17 (三)质量改进 ............................................ 18 (四)问题分析与改正措施 .................................. 18 1. 主要存在问题 ........................................ 18 2. 改正措施 ............................................ 18 七、中心特色 ................................................. 19

工程训练中心自评报告 一、中心概况 2000年9月,学校顺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整合校内资源,在原 苏州大学实验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 心”)。近几年来,中心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 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2009年成为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 设点。中心现有建筑面积近一万平米,固定资产约2000万元。 中心目前是校级直属学术支撑机构,是校级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由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副处级建制,经费单列,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功能定位为:突出教学、重视科研、加强培训、校企合作。所授对象 为:面向全校学生,重点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按照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着重培养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 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面向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材料与化学 工学部、电子信息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应用 技术学院、文正学院等9个院部27个专业的学生实训。创建了以机电工程 为主要背景,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 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下设行政办公室、传统制造技术教研室、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 电工电子教研室、空调能源实验室、创新实践部、综合培训部。所有实验 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共享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1 工程训练中心自评报告 一、中心概况 2000 年 9 月,学校顺应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趋势,整合校内资源,在原 苏州大学实验总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苏州大学工程训练中心(以下简称“中 心”)。近几年来,中心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有了较快的发展,2006 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2009 年成为江苏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 设点。中心现有建筑面积近一万平米,固定资产约 2000 万元。 中心目前是校级直属学术支撑机构,是校级理工科专业实践教学基地, 由分管副校长直接领导,副处级建制,经费单列,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 中心功能定位为:突出教学、重视科研、加强培训、校企合作。所授对象 为:面向全校学生,重点以理工科学生为主,按照理工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着重培养工程素质和实践技能,致力于打造一个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 需要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 中心面向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轨道交通学院、材料与化学 工学部、电子信息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应用 技术学院、文正学院等 9 个院部 27 个专业的学生实训。创建了以机电工程 为主要背景,集工程基础训练、先进制造技术训练、创新实践训练和综合 素质训练为一体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下设行政办公室、传统制造技术教研室、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 电工电子教研室、空调能源实验室、创新实践部、综合培训部。所有实验 室实行开放式管理,教学资源统筹调配共享并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中心实习设备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由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 负责,实习教学任务由教务部直接下达。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组织实 施。 中心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华东地区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单位,是苏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所 在地并拥有数控应用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苏州市工业园区数控高技能 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还与多家 企业合作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二、定位与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学校定位: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中心定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紧密结合,以教学为主体, 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生产促进教学,以培训服务社会”。 3.中心理念:坚持“文明、优质、求实、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做 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指导工程教育教学。 4.建设目标:构建国内一流的具有工程文化的多功能、开放型工程训 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工 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5.建设思路与发展规划: 以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正常有效运行、以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条件逐步改 善、以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以校企合作凝练打造中心办学特 色。 2

2 中心实习设备及各项规章制度建设由学校国有资产与实验设备管理处 负责,实习教学任务由教务部直接下达。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并组织实 施。 中心目前是江苏省高校金属工艺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华东地区 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秘书长和副理事长单位,是苏州市数控技术协会所 在地并拥有数控应用技能名师工作室成员,是苏州市工业园区数控高技能 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基地,也是苏州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还与多家 企业合作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二、定位与目标 (一)办学定位 1.学校定位: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2.中心定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紧密结合,以教学为主体, 以科研提升教学,以生产促进教学,以培训服务社会”。 3.中心理念:坚持“文明、优质、求实、创新”的服务宗旨,以“做 中学、学中做”的教育思想,指导工程教育教学。 4.建设目标:构建国内一流的具有工程文化的多功能、开放型工程训 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的工程素质养成、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学习、工 程基本技能训练、工程综合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5.建设思路与发展规划: 以制度建设保证教学正常有效运行、以项目建设促进教学条件逐步改 善、以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以校企合作凝练打造中心办学特 色

“十二五”期间,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管理体质、示范辐射作用 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十三五”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 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我校优势转化战略,整合优化基础训练, 提升强化创新训练,从多方位建设实践教学优势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 服务于对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紧抓住工 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中心建设的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 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践条件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心的实践教学 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立足打造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 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发展规划: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学院”的服 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 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为背景,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 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全面提高”的实践教育理念,依据中心功能定 位,把中心建成先进的工程训练基地-一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开放的创 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平台--一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工程文化素质教育 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平台-一发挥 服务、示范辐射作用。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学 示范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 3

3 “十二五”期间,中心以科学发展观思想为指导,以内涵建设为重点, 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管理体质、示范辐射作用 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十三五”中心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三五”建设发展 规划纲要的总体目标,积极贯彻我校优势转化战略,整合优化基础训练, 提升强化创新训练,从多方位建设实践教学优势并转化为人才培养的资源, 服务于对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紧紧抓住工 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新中心建设的契机,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 新能力为宗旨,以实践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实践资源开放共享为基础,以 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和完备的实践条件为保障,全面提升中心的实践教学 水平和绩效管理水平。立足打造具有苏州大学特色的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 学示范中心,并向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的目标迈进。 发展规划:坚持“服务学生,服务学者,服务学术,服务学院”的服 务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综 合性大学多学科知识融合为背景,注重对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 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 促进学生理论、实践和创新全面提高”的实践教育理念,依据中心功能定 位,把中心建成先进的工程训练基地--为卓越工程师培养服务;开放的创 新创业教育的支撑平台---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 工程文化素质教育 基地---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服务;高水平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平台---发挥 服务、示范辐射作用。按照“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级优秀工程训练教学 示范中心),加强两个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三个

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 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的总体发 展思路,争取进入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行列。 (二)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动手实践,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典型工业产品的结 构、设计、制造)、各种加工方法和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和系统的 认知,获得群体、质量、安全、经济、环保等工程素质的初步养成,获得 市场、创新、大工程系统的初步创立,获得组织、管理能力的初步锻炼。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 的基础学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满足我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工程训 练的需求,为贯穿大学阶段的工程制造能力学习和实践逐步提供全方位的 支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编写《工程认识》、 《工程训练》系列教材、相关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升网站互动功能; (4)加强机电综合性训练项目、完善创新性实践训练。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中心坚持以“文明、优质、求实、创新”为工作宗旨,为全校师生的 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 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视为中心的立身之本,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

4 体系(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网络化教学管理体系,绩效化质量保证体系), 发挥四个功能(教学功能,科研功能,生产功能,培训功能)”的总体发 展思路,争取进入国家级工程训练教学示范中心行列。 (二)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直接动手实践,对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典型工业产品的结 构、设计、制造)、各种加工方法和操作有一个基本的、完整的和系统的 认知,获得群体、质量、安全、经济、环保等工程素质的初步养成,获得 市场、创新、大工程系统的初步创立,获得组织、管理能力的初步锻炼。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确立了课程建设目标: 构建国内一流的多功能、开放型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大平台,满足学生 的基础学习、工程实践能力锻炼和创新实践的需求。 (1)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满足我校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工程训 练的需求,为贯穿大学阶段的工程制造能力学习和实践逐步提供全方位的 支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2)进一步完善教材建设,按照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编写《工程认识》、 《工程训练》系列教材、相关辅助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 (3)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丰富网络资源,提升网站互动功能; (4)加强机电综合性训练项目、完善创新性实践训练。 (三)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中心坚持以“文明、优质、求实、创新”为工作宗旨,为全校师生的 教学、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服务。重视本科生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 和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视为中心的立身之本,并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全

面推动教学资源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 化传承创新”四项使命的重中之重,而强化教学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素质的中心工作。(1)把实践教学作 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首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质量;(2)强化实训室实训基 地等基本建设,努力成为全校学生的技能训练中心和素质教育基地;(3)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训练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工程训 练综合能力竞赛。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关键是更新人 才培养观念。(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工程技术高素质人才;(2)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工程实践能力;(3)树 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 养。 三、教师队伍 (一)队伍结构 1.职称结构 至2017年7月,中心拥有教职工36人,其中专职教师34人(硕士及 以上学位8人,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3人,高级技师2人,技师2 人)。 5

5 面推动教学资源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措施: 1.强化人才素质培养工作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所具有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 化传承创新”四项使命的重中之重,而强化教学环节,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素质的中心工作。(1)把实践教学作 为教师综合考核的首要内容,强化实践教学质量;(2)强化实训室实训基 地等基本建设,努力成为全校学生的技能训练中心和素质教育基地;(3)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积极为学生搭建创新训练平台,指导学生参加工程训 练综合能力竞赛。 2.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其关键是更新人 才培养观念。(1)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工程技术高素质人才;(2) 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工程实践能力;(3)树 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 养。 三、教师队伍 (一)队伍结构 1. 职称结构 至 2017 年 7 月,中心拥有教职工 36 人,其中专职教师 34 人(硕士及 以上学位 8 人,高级职称 10 人,中级职称 13 人,高级技师 2 人,技师 2 人)

2016年度工程训练中心师资职称结构 ■副高■中级■高级技师■技师■其他 25%28% 6% 36% 5% 2.年龄结构 至2016年12月,教学师资队伍中,45周岁(含45岁)以下教师有 14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39%;45周岁以上的教师有22人,占师资队伍总 数的61%,平均年龄48.4岁。 45周岁(含45 周岁)以 下,14 45周岁以 上22 3.学缘结构 至2016年12月,教学师资队伍中,本校毕业的有10人,占师资队伍 总数的28%;国内其他高校毕业的有26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62%。 ■本校毕业 72% ■国内其他学校毕业 4.学历结构 6

6 2. 年龄结构 至 2016 年 12 月,教学师资队伍中, 45 周岁(含 45 岁)以下教师有 14 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 39%;45 周岁以上的教师有 22 人,占师资队伍总 数的 61%,平均年龄 48.4 岁。 3. 学缘结构 至 2016 年 12 月,教学师资队伍中,本校毕业的有 10 人,占师资队伍 总数的 28%;国内其他高校毕业的有 26 人,占师资队伍总数的 62%。 4. 学历结构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DF)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