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安徽科技学院:《生态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种内与种间关系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PPT,文档页数:139,文件大小:9.4MB,团购合买
7.0 概述 7.1 种内关系 7.1.1密度效应 – 7.1.1.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 7.1.1.2-3/2自疏法则 7.1.2 性别生态学 7.1.3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7.1.4 他感作用 7.2 种间关系 7.2.1种间竞争 – 7.2.1.1高斯假说 – 7.2.1.2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 7.2.1.3Lotka-Volterra模型 – 7.2.1.4生态位理论 – 7.2.1.5 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 7.2.1.6 种间竞争与时空异质性 7.2.2 捕食作用 7.2.3寄生与共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

7种内与种间关系 7.0 概述 ■7.1种内关系 17.2 种间关系 e 思者题

7 种内与种间关系 7.0 概述 7.1 种内关系 7.2 种间关系 ⚫ 思考题

7.0概述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关系。种内关系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及性 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等;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拟寄生)和偏害

7.0 概述 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存在于各个生物种群内部的个体与个体之间的 关系。种内关系的主要形式有竞争、自相残杀和利他及性 别关系、领域性和社会等级等等; 种间关系:生活于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种间关系的形式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 ➢正相互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负相互作用:竞争、捕食、寄生(拟寄生)和偏害

表7-1种内个体间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分类 具体链接关系 种间相互作用 种内相互作用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 度降低 竞争 竞争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捕食 自相残杀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互惠 利益 互利共生 利他主义 或互利共生 个体关联紧密生活,宿主付出 代价 寄生 寄生 注:种内寄生稀少,与互利共生难以区别

表7-1 种内个体间与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分类 注:种内寄生稀少,与互利共生难以区别。 具体链接关系 种间相互作用 种内相互作用 利用同样有限资源,导致适合 度降低 竞争 竞争 摄食另一个体的全部或部分 捕食 自相残杀 个体紧密关联生活,具有互惠 利益 互利共生 利他主义 或互利共生 个体关联紧密生活,宿主付出 代价 寄生 寄生

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 类型 种1种2 特征 1.偏利共生 种群1偏利者,种群2无影响 2.原始合作 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 3.互利共生 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 4.中性作用 两物种彼此无影响 5竞争:直接干涉型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 6.竞争:资源利用型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7.偏害作用 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8.寄生作用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9.捕食作用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注:O表示没有有意义的相关影响;+表示对生长、存活或其他种 群特征有利;一表示种群生长或其他特征受抑制

生物种间相互关系基本类型 类型 种1 种2 特征 1.偏利共生 + O 种群1偏利者,种群2无影响 2.原始合作 + + 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 3.互利共生 + + 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 4.中性作用 O O 两物种彼此无影响 5.竞争:直接干涉型 — — 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 6.竞争:资源利用型 — —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7.偏害作用 — O 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 8.寄生作用 + — 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 9.捕食作用 + — 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 注:O表示没有有意义的相关影响; + 表示对生长、存活或其他种 群特征有利; — 表示种群生长或其他特征受抑制

偏害作用 偏害作用:如异种抑制作用和抗生作用等。 一异种抑制作用是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 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即他感作用,如胡 桃树分泌胡桃醌; 抗生作用是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过程。如青霉素就是点青 霉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

偏害作用 偏害作用:如异种抑制作用和抗生作用等。 –异种抑制作用是指植物分泌一种能抑制其他植 物生长的化学物质的现象,即他感作用,如胡 桃树分泌胡桃醌; –抗生作用是指一种微生物产生一种化学物质来 抑制另一种微生物的过程。如青霉素就是点青 霉所产生的一种细菌抑制剂

中性作用 中性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 间不发生任何关系,即互相无利也无害,这是一种特殊 的种间关系。 当群落中的一种资源高度集中在某一地点时,常同时吸 引很多种动物前来利用,在这些动物之间常表现为中性 作用。如一个水源总是同时吸引某些种动物前来饮水, 这些动物虽然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无利也无害。再如, 在热带地区,食虫鸟类、捕食性昆虫和啮齿动物常常伴 随着大群觅食的军蚁出现,它们不是以军蚁为食,而是 以被军蚁惊扰的各种动物为食。这些捕食动物彼此之间 是一种中性关系

中性作用 中性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种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 间不发生任何关系,即互相无利也无害,这是—种特殊 的种间关系。 当群落中的一种资源高度集中在某一地点时,常同时吸 引很多种动物前来利用,在这些动物之间常表现为中性 作用。如一个水源总是同时吸引某些种动物前来饮水, 这些动物虽然经常一起出现,但彼此无利也无害。再如, 在热带地区.食虫鸟类、捕食性昆虫和啮齿动物常常伴 随着大群觅食的军蚁出现,它们不是以军蚁为食,而是 以被军蚁惊扰的各种动物为食。这些捕食动物彼此之间 是一种中性关系

7.1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存 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种内竞争(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同种个 体间发生的竞争。原因:分享共同资源。有利:优 胜劣汰,促进种群进化和繁荣。有害:对弱势个体 有害;耗能。 领域性(territoriality)和扩散:通过降低拥挤种 群个体的适合度,既可影响基础过程(如繁殖力和 死亡率)调节种群大小,又可使个体行为适应来克 服或应付竞争

7.1种内关系 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存 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 种内竞争(intraspecific competition) :同种个 体间发生的竞争。原因:分享共同资源。有利:优 胜劣汰,促进种群进化和繁荣。有害:对弱势个体 有害;耗能。 – 领域性(territoriality)和扩散:通过降低拥挤种 群个体的适合度,既可影响基础过程(如繁殖力和 死亡率)调节种群大小,又可使个体行为适应来克 服或应付竞争

7.1种内关系 ■7.1.1密度效应 -7.1.1.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7.1.1.2-32自疏法则 ☐7.1.2性别生态学 ■7.1.3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7.1.4他感作用

7.1种内关系 7.1.1密度效应 – 7.1.1.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 7.1.1.2-3/2自疏法则 7.1.2 性别生态学 7.1.3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7.1.4 他感作用

7.1.1密度效应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 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称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密度效应是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各 种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表现。根据影 响因素的种类,可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前者如生物种间的捕食、寄生、食物、竞争;后 者如气候因素

7.1.1密度效应 密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 加时,就必定会出现邻接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 称密度效应或邻接效应。 密度效应是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各 种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综合作用的表现。根据影 响因素的种类,可分为密度制约和非密度制约。 前者如生物种间的捕食、寄生、食物、竞争;后 者如气候因素

7.1.1.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 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 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差 不多总是一样的。 Y-W-d=Kj W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为密度;Y为单位面积产量;K为常数

7.1.1.1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不管初始播种密度如 何,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 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植物的最后产量差 不多总是一样的。 Y=W·d=Ki W为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为密度;Y为单位面积产量;Ki为常数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PPT)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139页,可试读3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