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时间是1月19日8:00——9:40,共100 分钟;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 (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隽永(judn) 敛裾(j) 妖童媛女(yun) B.恣意(zi) 摭拾(zh) 安土重迁( zhong) C.发轫(ren) 湔雪(jian) 锣鼓喧阗(tian) D.戕害( qiang) 田凫(j) 跌宕而起(da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暄 匀调 昊天 沸返盈天 B.狙击 甲胄 缘份 步履蹒跚 C.泅水 熨贴 拮据 威风凛凛 D.桌帏 坐落 静谧 概莫能外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 ,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 的推崇。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 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 作效益。 ③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的 A.器重 不止 不同凡响 B.器重 不只 不同凡响 C.倚重 不止 不可估量 D.倚重 不只 不可估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 5000人次以 上 B.俄国作家巴别尔的战地文学作品,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的真实以及特殊环 境下人的真 实心理,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 聆听讲座, 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为了表现这种血肉相连的内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和强化,使不可 感的主体的 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适逢深秋时节, 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浙江省杭州 2013-2014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考试时间是 1 月 19 日 8:00——9:40,共 100 分钟;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 一(21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隽永(juàn) 敛裾(jù) 妖童媛女(yuàn) B.恣意(zī) 摭拾(zhí) 安土重迁(zhònɡ) C.发轫(rèn) 湔雪(jiān) 锣鼓喧阗(tián) D.戕害(qiāng) 田凫(jī) 跌宕而起(dà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寒暄 匀调 昊天 沸返盈天 B.狙击 甲胄 缘份 步履蹒跚 C.泅水 熨贴 拮据 威风凛凛 D.桌帏 坐落 静谧 概莫能外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_____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 的推崇。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_____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 作效益。 ③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_______的。 A.器重 不止 不同凡响 B.器重 不只 不同凡响 C.倚重 不止 不可估量 D.倚重 不只 不可估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 分) A.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 5000 人次以 上。 B.俄国作家巴别尔的战地文学作品,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的真实以及特殊环 境下人的真 实心理,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C. 今年 4 月 23 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 聆听讲座, 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为了表现这种血肉相连的内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和强化,使不可 感的主体的 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适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_________ 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40 个字。3分) ①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②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 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③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 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④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 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⑤过端午节时南方 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3分)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2)苟以天下之大, (苏洵《六国论》) (3)廊腰缦回 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 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 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 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 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 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 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 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 40 个字。3 分) ①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②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 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③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 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④ 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 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⑤ 过端午节时南方 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3 分)。 (1) ,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 泽东《沁园春·长沙》) (2)苟以天下之大, _ __ , ____ 。 (苏洵《六国论》) (3)廊腰缦回,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 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 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 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 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 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 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 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 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 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招致 C.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 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也”的道理。 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 素简劲,富有表 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 人深思,令人警 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6分) 柳梢育·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2.“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13.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分) 三(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20题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 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 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A.暴秦之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以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 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于秦 青,取之于蓝而 青于蓝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 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 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 素简劲,富有表 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 人深思,令人警 醒。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2~13 题。(6 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 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2.“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 分) 13.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4 分) 三(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20 题 (一)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 特征。围棋极可能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 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围棋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围 棋不仅对个人修身养性,而且对民族社会的群体心理产生深刻影响。 围棋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这种地位 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是人们在反复实践和比 较中认识到的,是随着社会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深化和升华的。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各种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中确立起来的。最早有文献记 载的围棋活动是在春秋时期。从春秋到西汉,社会风气浮躁、趋利,具有运气性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 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 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 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 即礼、乐、射 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 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 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 相配。 (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4.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 等都饱含着文明 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 然、社会和人生 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 汉时已深受人们 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围棋登入“国 艺”的殿堂。 15.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 族社会的群体心 里产生深刻影响。 B.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 中,在社会实践 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和刺激性、宜于赌博的博累棋流行甚广,围棋处于受挤压的位置,但始终保持着 顽强的生命力。东汉中期后,社会风气转变,文明程度提高,思想更为自由,人 们不满足于掷彩行棋的非公平的竞智斗巧,围棋更加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而 曾经盛极一时的博累棋逐步走向衰弱,到唐代时完全消亡了。博累棋消亡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它们不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不能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而围棋在与他们的比较中表现出了本质上的优势。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传统礼教观念斗争中确立起来的。围棋作为反映和体现 人们心灵自由的智力博弈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认为不符合传统伦理观念。 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这些观念都是不对的。从东汉中后期到魏晋时期,人们开 始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就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和精神宣寄的工 具,并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艺技。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从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实践对比中确立起来的。人们在围棋活 动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围棋本身具有娱乐、教育、竞技、交际等功能。弈棋活 动的负面作用不能归咎于围棋本身,而是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的。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普遍肯定了围棋的功能和价值,确立了围棋在民族文化中 的精髓和瑰宝地位。 对围棋,不能神化,也不能矮化。正确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应当是“国艺价 值观”。所谓“国艺”,就是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上升到国家层面,能够反 映民族精神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儒家开始只承认“六艺”,即礼、乐、射、 御、书、数,其中没有围棋。到魏晋时人们对“艺”有了崭新的认识,突破了儒 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统,把围棋纳入“艺”的范围,围棋登入“国艺”的殿 堂。事实证明,围棋在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和瑰宝地位,也只有“国艺”一词才能 相配。 (选自林建超《围棋与国家》,有删改) 14.关于围棋的起源和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围棋发源于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 等都饱含着文明 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B.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始终与弈者对自 然、社会和人生 的思考感悟联系在一起。 C.围棋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西汉时受社会环境影响而广泛流行,东 汉时已深受人们 的喜爱和重视。 D.魏晋时人们对“艺”产生了新的看法,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一步的认 识,围棋登入“国 艺”的殿堂。 15.对围棋价值和地位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围棋作为民族文化的瑰宝、高度智慧的结晶,对个人修身养性,对民 族社会的群体心 里产生深刻影响。 B. 围棋的价值和地位是在与掷彩博累活动的比较、传统礼教观念的斗争 中,在社会实践 的对比中确立起来
C.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 围棋就成为儒士 必备的艺技。 D.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 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1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分 A.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 是随着人们对其 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在东汉中期 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 负面作用也与围 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 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 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 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 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 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 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 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 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晩,买菜的人熙煕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 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C. 自人们从生命意义上认识围棋的价值,把它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后, 围棋就成为儒士 必备的艺技。 D. 围棋作为“国艺”,是一种与国家民族有深厚渊源、从国家层 面上能够反映民族精神 需求的艺术和技能形式。 1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2 分) A. 围棋的地位不是任何人封赐的,也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结论,而 是随着人们对其 功能和价值认识的深入逐步确定的。 B. 围棋因为符合我们民族的思想特征,能够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真正需 求,在东汉中期 就凭借着其本质上的优势而盛极一时。 C. 人们自己对“度”的把握不好造成了围棋活动的负面作用,其实这些 负面作用也与围 棋的娱乐、交际等功能性弱点有直接关系。 D. 对围棋进行神化和矮化都是不对的,只要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 围棋价值的出发 点,就能正确认识围棋的“国艺”地位。 (二)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 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 Q 梦寐以求的那种 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 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 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 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 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 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 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 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 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 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一一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7.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 请简要加以概括。(4分) 18.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大家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 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 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 20.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 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4分) 四(4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以《门与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套作。 杭十四中二O一三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C(A敛裾j,B恣意zi,田凫fu) 2D(A沸“反”盈天,B缘“分”,C熨“帖”) 3D(器重:看重,重视,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倚重:依靠,器重 应用范围较广。不止:副词,不停止或不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 数量的词;不只,连词,表递进,不单,不仅。不可估量:难以估计或计算,形 容很大或很多;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 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你 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7.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 请简要加以概括。(4 分) 18.小说第二段(“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大家都叫郑能‘神线’”)对全文情 节展开有什么作用?(2 分) 19.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 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 分) 20.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 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4 分) 四(4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悲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墙。 乐观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有无数的门。 现实主义者说:这个世界是由无数隔膜的墙和沟通的门组成。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以《门与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 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 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得抄袭、套作。 杭十四中二〇一三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1 C(A 敛裾 jū,B 恣意 zì,田凫 fú) 2 D(A 沸“反”盈天,B 缘“分”,C 熨“帖”) 3 D(器重:看重,重视,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倚重:依靠,器重, 应用范围较广。不止:副词,不停止或不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 数量的词;不只,连词,表递进,不单,不仅。不可估量:难以估计或计算,形 容很大或很多;不同凡响:比喻事物不平凡。)
4B(A“逾”和“以上”重复,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改为“几 十家报社”,D缺少宾语,在“强化”后加“的手法”) 5D(第一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字句,且“瞰”与“览”押韵 第二句选④,在内容上与下文风吹树叶而相互致意紧密配合。) 6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 节日。 7(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3)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4)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5)封狼居胥 嬴得仓皇北顾 8D(“当”同“倘”,如果) 9C(连词,表转折。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D介词,与,同/介词,从) 10B(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11(1)那么,秦国最向往的,诸侯最怕的,本来就不在战争上。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 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12“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分)。结构上, 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13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 别之苦(1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分) 14B(A项,原文是说“极有可能源自”。C项,西汉时期围棋还“处于受挤压 的位置”;另外,“东汉”应为“东汉中期后”。D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 步的认识”于文无据,文中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 统”。) 15C(原文中“人们……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 艺技”是并列关系,选项把它们变成了顺承关系。) 16A(B项“盛极一时”的是曾经的“博累棋”。C项“……有直接关系”于文 无据。D项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围棋“国 艺”地位的必要条件,应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17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 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 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 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1分, 两点2分,三点4分。) 18引出下面“神线”下岗,空怀绝技而生活困顿的内容(1分)。为下面写郑 能把“那条绳子”称作“神线”作铺垫(1分) 19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2分);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2分) 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 担忧引发的悲哀。(评分标准:一个要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21分五等评分 等(40—36分):立意较深,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密,语言通
4 B( A“逾”和“以上”重复,C“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改为“几 十家报社”,D 缺少宾语,在“强化”后加“的手法”) 5 D(第一句选②,两个六字句相对,接下来是四字句,且“瞰”与“览”押韵; 第二句选④,在内容上与下文风吹树叶而相互致意紧密配合。) 6 端午节是我国夏历五月初五以吃粽子、赛龙舟等形式纪念屈原的一个民间传统 节日。 7 (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2)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3)檐牙高啄 钩心斗角 (4)羽扇纶巾 强虏灰飞烟灭 (5)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8 D(“当”同“倘”,如果) 9 C(连词,表转折。A 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 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D 介词,与,同/介词,从) 10 B(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11 (1)那么,秦国最向往的,诸侯最怕的,本来就不在战争上。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 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12 “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 分)。结构上, 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 分)。 13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 分)。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 别之苦(1 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 分)。 14 B(A 项,原文是说“极有可能源自”。C 项,西汉时期围棋还“处于受挤压 的位置”;另外,“东汉”应为“东汉中期后”。D 项,“儒家对围棋也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于文无据,文中是说“人们”“突破了儒家历来只重‘六艺’的传 统”。) 15 C(原文中“人们……把围棋作为自觉的艺术追求”与“把它纳入儒士必备的 艺技”是并列关系,选项把它们变成了顺承关系。) 16 A(B 项“盛极一时”的是曾经的“博累棋”。C 项“……有直接关系”于文 无据。D 项把“国艺价值观”作为认识围棋价值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围棋“国 艺”地位的必要条件,应将“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17 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 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 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 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 1 分, 两点 2 分,三点 4 分。) 18 引出下面“神线”下岗,空怀绝技而生活困顿的内容(1 分)。为下面写郑 能把“那条绳子”称作“神线”作铺垫(1 分)。 19 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2 分);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2 分)。 20 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 担忧引发的悲哀。(评分标准:一个要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得 4 分。) 21 分五等评分 一等(40—36 分):立意较深,中心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密,语言通 畅
二等(35-31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30-24分):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16分):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基本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分以下):完全离题,或感情不健康,或文理混乱,或语病严重, 或不足300字,不成篇。 说明:①构思新颖有创造,或语言生动有文采,或书写美观端正、卷面整洁,酌 加2-3分 ②错别字3个扣1分(重出不计),标题不写扣2分。 ③不足600字,降等给分
二等(35—31 分):中心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等(30—24 分):中心尚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等(23—16 分):中心欠明确,内容空泛,结构基本完整,语病较多。 五等(15 分以下):完全离题,或感情不健康,或文理混乱,或语病严重, 或不足 300 字,不成篇。 说明:①构思新颖有创造,或语言生动有文采,或书写美观端正、卷面整洁,酌 加 2—3 分。 ②错别字 3 个扣 1 分(重出不计),标题不写扣 2 分。 ③不足 600 字,降等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