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地区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未校对版) 考试时间:2013年1月26日7:409:4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 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语言文字运用(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栏檐(shun)梵文(fan)软着陆(zhao)迫本溯源(su) 濒临(bin)剽窃(piao)槲寄生(hu)勇冠三军(guan) C.龟裂(jun)攒射( chuan)老草生(jian)殒身不恤(yun) D.棱角(Iing)当真(dang)沁园春(qin)逸兴遄飞( chua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箭拔弩张、依 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B.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座落在冷竣的沙漠。可以 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 C.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 时更能奏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D.岁月磋砣,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流沙滚石,洗涩出几许清静,试问又 有谁能跳出红尘而逍遥自在呢?
2012 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地区七县(市、区)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卷(未校对版) 考试时间:2013 年 1 月 26 日 7:40—9:40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 l00 分,考试时间 l20 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 应。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8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栏檐(shun) 梵文(fan) 软着陆(zhao) 迫本溯源(su) B.濒临(bin) 剽窃(piao) 槲寄生(hu) 勇冠三军(guan) c.龟裂(jun) 攒射(chuan) 老草生(jian) 殒身不恤(yun) D.棱角(Iing) 当真(dang) 沁园春(qin) 逸兴遄飞(chua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箭拔弩张、依 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B.真正的阅读,可以发生在喧嚣的人海,也可以座落在冷竣的沙漠。可以 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 C.一条幽径.曲折迂回中总会激起心旷神怡的向往;一波巨澜,潮起潮落 时更能奏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种人生.跌宕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 D.岁月磋砣,时光荏苒,历史的长河流沙滚石,洗涩出几许清静,试问又 有谁能跳出红尘而逍遥自在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学者正是通过对历代“庄子”学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对其版本传承、 价值和特点 了然于心.因而着手编撰起来也就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B.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 现代高科技手段 的甚嚣尘上而消失,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 C.近年来,对于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呼吁之声,一直耳译 单零。但这个 老生常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D.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 母华犁葶 “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 技术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新校车的油箱采用特殊铝合金抑爆材料制作.可以防止油箱不爆炸:校 车有自动计 数上车人员数量的功能,还可以防超载。 c.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 目前我国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D..美丽的非洲好望角,她仍然坚守着湛蓝的海水,坚守着古朴的大地, 始终默默地注视 着往来于身边的每一艘船只、每一位游客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些学者正是通过对历代“庄子”学深入细致的研究,才对其版本传承、 价值和特点 了然于心.因而着手编撰起来也就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B.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今天,它们并没有因为 现代高科技手段 的甚嚣尘上而消失,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 动。 C.近年来,对于中小学生减负问题的热烈讨论和强烈呼吁之声,一直耳译 单零。但这个 老生常谈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D.在政府严禁大面积拆迁的情况下,某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商偷换概念, 母华犁葶, “小片小片拆”,“小片小片建”,到最后再连成一个整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世纪以来,国内出版业遭受了以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化阅读 技术为代表的 信息技术,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博弈局面,传媒结构发生了微妙变化。 B.新校车的油箱采用特殊铝合金抑爆材料制作.可以防止油箱不爆炸;校 车有自动计 数上车人员数量的功能,还可以防超载。 c.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 目前我国中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 D..美丽的非洲好望角,她仍然坚守着湛蓝的海水,坚守着古朴的大地, 始终默默地注视 着往来于身边的每一艘船只、每一位游客。 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 富了。 ①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镌 发生交流 ②其中,“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③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景色都不尽相同,于是引发人 们不同的 联想 ④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⑤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即便是“居”,也同样要“望” ⑥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 感受 A.⑤⑥①③④②B.②⑤③④⑥①c.‘⑤⑥④③①②D.②敏醐) 6.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内容,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4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清新柔和的早晨,睁开眼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 力嗅嗅阳 光的味道 ▲-—;幸福就是小雨浙沥的午后,望望在 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 幸福就是繁星满天的夜晚,坐在田野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 霓虹闪烁 7.有资料显示,每当临近元旦、春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各类社 会人员“扎堆”涌向 儿童福利院来奉献爱心,有的福利院要先后接待数千人次造访。因为频繁接 待外面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 。——。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 富了。 ①在园林建筑艺术中,窗子起着“望”的重要作用.有了窗子,内外就镌 发生交流 ②其中,“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 ③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景色都不尽相同,于是引发人 们不同的 联想 ④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⑤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即便是“居”,也同样要“望” ⑥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 感受 A.⑤⑥①③④② B.②⑤③④⑥① c.‘⑤⑥④③①② D.②敏醐) 运)③ 6.读下面的文字,仔细揣摩内容,补写出其中空缺的句子。(4 分)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清新柔和的早晨,睁开眼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 力嗅嗅阳 光的味道 ▲——;幸福就是小雨浙沥的午后,望望在 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 .叁 ; 幸福就是繁星满天的夜晚,坐在田野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 霓虹闪烁。 7.有资料显示,每当临近元旦、春节、“六一”儿童节等重要节日,各类社 会人员“扎堆”涌向 儿童福利院来奉献爱心,有的福利院要先后接待数千人次造访。因为频繁接 待外面团
队,与陌生人零距离互动,福利院的很多儿童感到不适.有的福利院甚至还 出现了大面 积感染疾病的现象。 请你就上述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练、准确、得体。 (4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甲】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元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 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却々,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旱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虽趣 令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垄 甚堑圭堕垡。监堕 主堡,盛选垂兰盘。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 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
队,与陌生人零距离互动,福利院的很多儿童感到不适.有的福利院甚至还 出现了大面 积感染疾病的现象。 请你就上述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练、准确、得体。 (4 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2 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 8 一 11 题。(12 分) (甲】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 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元丝 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 观宇宙之大.俯察 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却々,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旱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虽趣 令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垄 甚堑圭堕垡。监堕 主堡,盛选垂兰盘。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 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_ 死生为虚诞.齐 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 殊事异.所以兴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乙)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对《兰亭集序》的评价: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希{曼,鲜实效 喳,垫丝量羞坯,堡盟羞查金蕉。 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 但逸少①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注】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其次:那个地方 B.夫人之相与相与:相互帮助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舍:取舍,爱好 D.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或甲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业精于勤荒于嬉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接着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 由远及近.又 由近及远,推向寥廓的宇宙及世界万物。 B.第二段紧承上段,既表达了对眼前光景和相与欢会的留恋珍惜、唯恐稍 纵即逝的心
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乙) 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对《兰亭集序》的评价: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希{曼,鲜实效 喳,垫丝量羞坯,堡盟羞查金蕉。 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 但逸少①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注】①逸少:王羲之,字逸少。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列坐其次 其次:那个地方 B.夫人之相与 相与:相互帮助 C.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趣舍:取舍,爱好 D.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清谈:不切实际的谈论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B.或甲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业精于勤荒于嬉 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目的,接着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 由远及近.又 由近及远,推向寥廓的宇宙及世界万物。 B.第二段紧承上段,既表达了对眼前光景和相与欢会的留恋珍惜、唯恐稍 纵即逝的心
绪,也流露出俯仰一世、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从而使全文基调低沉忧郁。 C.第三段由读古人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 然后指斥“ 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执 着 D.文章是一篇书序,但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 美不胜收 加以结构严谨,语言洒脱流畅,更足以令人深思。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共6分) 12.(1)屈原日:“吾闻之 乎?”(《渔父》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3)垒 叁。遍人间烦恼填胸 (王实甫《长亭送别) 。(庄子《逍遥游》) 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叁 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 乎?(论语》)
绪,也流露出俯仰一世、人生苦短的深沉感慨,从而使全文基调低沉忧郁。 c.第三段由读古人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 然后指斥“一 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向往和执 着。 D.文章是一篇书序,但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 美不胜收 加以结构严谨,语言洒脱流畅,更足以令人深思。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每小题 3 分)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2)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 (二)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小题。共 6 分) 12.(1)屈原日:“吾闻之 乎?”(《渔父》) ▲ 。 ▲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叁 , (3) 垒 , 叁 。遍人间烦恼填胸 (王实甫《长亭送别)) 。(庄子《逍遥游》) 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4) 叁 , 叁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乎?(论语》)
(5)子之武城,叁。夫子莞尔而笑,曰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13-14题。(6分) ?”(《论语》)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三者何先?”日: “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 一选自《论语》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日:“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 次莫如猛。夫火 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 数月而卒 太叔毋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D人于萑苻吨泽。太叔悔之,日 吾早从夫子,不 压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选自《左传) 【注】①取:同“聚”。②萑苻: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 1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子产的为政观。(2分) 孔子 叁子产 垒 1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一19题 天山雾 孤岛
(5)子之武城, 叁 。夫子莞尔而笑,曰 (三)阅读下列两段文字,完成 13 一 14 题。(6 分) ?”(《论语》) 子贡问政。子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三者何先?”日: “去兵。”子贡日:“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 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郑子产有疾,谓子太叔日:“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 次莫如猛。夫火 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疾 数月而卒。 太叔毋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D 人于萑苻吨泽。太叔悔之,日: “吾早从夫子,不 压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选自《左传) 【注】①取:同“聚”。②萑苻:芦苇丛生的水泽,代指强盗出没的地方。 1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子产的为政观。(2 分) 孔子: 叁 子产: 垒 1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 分) ▲ 三、现代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5 一 19 题。 天山雾 孤岛
(1)我无数次登过天山,也无数次被天山上的大雾所迷住。天山是那么巍 峨壮丽.那么 粗旷超然.那么具有雄性的力量。然而,却也常常被飘来飘去的、阴柔的雾 所遮掩所征服。 (2)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见过升腾的雾 (3)那时.我们一行正坐车行进在路上,细细的雨滴不声不响地从天上落 了下来.轻轻 的、柔柔的。一会儿之后,雨就下大了,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翠绿的远山茏 罩着一层薄薄的 雨雾。将天山泼得空空渺渺、似有似无的.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原变得更加 遥不可及。等雨 停了之后,我们发现无边无际的大天山又露出了真面目:技.着绿色大氅的山 体呼吸着洁净 的空气,在过去和未来中伸展着起伏的躯体 (4)“看!”随着谁的一声呼喊,我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朝着他手指的方向 望……你猜 我们看到了什么了呢?一团团洁白、温柔的白雾从山下升起,云絮般地越飘越 多。浓浓的、柔 柔的,在慢慢的滚动中,一丝丝向山的高处飞去。另有一些则沿着山脊向我们 所在的山冈往 上爬,猫一样悄无声息地往上爬。像烟,却比烟白丽、圣洁:像风,却比风有 形,看得见.摸得 着 (5)这天山上的雾,比都市里的雾白皙、纯洁。因为都市里的雾在不同程 度上受到了污 染,被尘沙和烟雾改变了颜色。 (6)这天山上的雾,似乎在山谷间聚集到了能量。越往上飙升,生长得越 快。扩散得越 快,一团团、一簇簇地越滚越大,一群群向我们所在的山冈扑过来… 只好停了下来.大
(1)我无数次登过天山,也无数次被天山上的大雾所迷住。天山是那么巍 峨壮丽.那么 粗旷超然.那么具有雄性的力量。然而,却也常常被飘来飘去的、阴柔的雾 所遮掩所征服。 (2)我在巴音布鲁克草原,见过升腾的雾。 (3)那时.我们一行正坐车行进在路上,细细的雨滴不声不响地从天上落 了下来.轻轻 的、柔柔的。一会儿之后,雨就下大了,透过车窗玻璃.我看到翠绿的远山茏 罩着一层薄薄的 雨雾。将天山泼得空空渺渺、似有似无的.绿色的森林、绿色的草原变得更加 遥不可及。等雨 停了之后,我们发现无边无际的大天山又露出了真面目:技.着绿色大氅的山 体呼吸着洁净 的空气,在过去和未来中伸展着起伏的躯体。 (4)“看!”随着谁的一声呼喊,我们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朝着他手指的方向 望……你猜. 我们看到了什么了呢?一团团洁白、温柔的白雾从山下升起,云絮般地越飘越 多。浓浓的、柔 柔的,在慢慢的滚动中,一丝丝向山的高处飞去。另有一些则沿着山脊向我们 所在的山冈往 上爬,猫一样悄无声息地往上爬。像烟,却比烟白丽、圣洁;像风,却比风有 形,看得见.摸得 着。 (5)这天山上的雾,比都市里的雾白皙、纯洁。因为都市里的雾在不同程 度上受到了污 染,被尘沙和烟雾改变了颜色。 (6)这天山上的雾,似乎在山谷间聚集到了能量。越往上飙升,生长得越 快。扩散得越 快,一团团、一簇簇地越滚越大,一群群向我们所在的山冈扑过来…..-车 只好停了下来.大
家都站到绿绿的草坡上嘹望。一会儿.雾就一点点吞没我们,先是淡淡的、薄 薄的.一层层包 围我们,绕着我们飘游,像一群顽皮的白色精灵.一会儿牵牵我们的衣服.揉 揉我们的头发 会儿又逗逗我们的鼻子,然后,悄然飘走。 (⑦)接着.紧跟着上来的雾愈加厚了、浓了,将我们的视野全部遮住一一 我们的眼里 片空白。这雾筑成了白色的墙,矗立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我伸手向空中一抓 却什么也没有 抓住。我的四周全是白白的.我不能动,也不敢动,脑袋里一片空白。我们只 有站在原地等 待.等着这雾慢慢散去……r (8)我在天山也见过游逛的雾。有一次,我到新疆最高的火车站鸟斯特车 站去采访.枕 着高山的夜风睡去。当我早晨睁眼醒来时.看到的是天山的奇景:山雾在幽幽 的峡谷里游过 来荡过去。犹如龙蛇般神出鬼没。一会儿出现在东面,一会儿又全部涌到西面 会儿聚集 处,浓浓厚厚的。犹如愁肠百结.又似花团锦簇:一会儿又悄悄分开,四散 而去。一缕缕 丝丝。似有似无.形断而意连。 (9)这样的雾是悠闲的雾,时时在天山里漫游,在森林里穿行,在草原上 漫步.悠然而惬 意。对天山来说。仿佛是它在风中舞动的纱巾,在若隐若现中展现苍茫天山的 永恒魅力。 (10)在天山,在这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我还见过迅遁的雾。那 是在我穿越独 库公路的时候。雨后的清晨.莽莽苍苍的天山一派绿色,犹如无数条巨龙向四 处蜿蜒而去
家都站到绿绿的草坡上嘹望。一会儿.雾就一点点吞没我们,先是淡淡的、薄 薄的.一层层包 围我们,绕着我们飘游,像一群顽皮的白色精灵.一会儿牵牵我们的衣服.揉 揉我们的头发. 一会儿又逗逗我们的鼻子,然后.悄然飘走。 (7)接着.紧跟着上来的雾愈加厚了、浓了,将我们的视野全部遮住—— 我们的眼里一 片空白。这雾筑成了白色的墙,矗立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我伸手向空中一抓。 却什么也没有 抓住。我的四周全是白白的.我不能动,也不敢动,脑袋里一片空白。我们只 有站在原地等 待.等着这雾慢慢散去…… r (8)我在天山也见过游逛的雾。有一次,我到新疆最高的火车站鸟斯特车 站去采访.枕 着高山的夜风睡去。当我早晨睁眼醒来时.看到的是天山的奇景:山雾在幽幽 的峡谷里游过 来荡过去。犹如龙蛇般神出鬼没。一会儿出现在东面,一会儿又全部涌到西面; 一会儿聚集 一处,浓浓厚厚的。犹如愁肠百结.又似花团锦簇;一会儿又悄悄分开,四散 而去。一缕缕.一 丝丝。似有似无.形断而意连。 (9)这样的雾是悠闲的雾,时时在天山里漫游,在森林里穿行,在草原上 漫步.悠然而惬 意。对天山来说。仿佛是它在风中舞动的纱巾,在若隐若现中展现苍茫天山的 永恒魅力。 (10)在天山,在这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崇山峻岭中。我还见过迅遁的雾。那 是在我穿越独 库公路的时候。雨后的清晨.莽莽苍苍的天山一派绿色,犹如无数条巨龙向四 处蜿蜒而去
当我们出发的时候,低处的雾正在向高处腾升,向我们目光难以到达的天空飞 去。而等我们 坐车沿盘旋而上的公路升到高山顶上时,我发现大雾在纷纷进遁。如一群白色 的乌向白云 更白处逃遁……刚刚还有许多雾在车前车后捉着迷藏,怎么一会儿就跑远了呢? 我感到十 分奇怪,便四处张望,寻找其中的奥秘,我看到东方白色的云空上.冒出了 点似有似无的 红色光晕。哦,那是太阳的摇篮.阳光的温床。我终于知道了:雾是美丽的, 但这美丽却是脆 弱的.她害怕太阳,害怕阳光的照射。雾是温柔的,温柔得不能受到太大的刺 激,哪怕是光的 刺激:雾是空灵的,空灵得如夜。却又与黑夜有着相反的颜色,往往出现在白 昼。雾使一切变 得神秘。也使所有变得缥缈。 (11)天山的雾,像是天山温柔的呼吸。 (选自201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副刊,略有改动) 15.第(2)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16.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升腾的雾”、“游逛的雾”和“逃遁的雾”,这 些“天山雾”有哪些特 点?(3分) 17.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以第(3)(4)(5)(6)节为例.从词语运用、旬式选 择、修辞方法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分) 18.文章以“天山的雾,像是天山温柔的呼吸”作结,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
当我们出发的时候,低处的雾正在向高处腾升,向我们目光难以到达的天空飞 去。而等我们 坐车沿盘旋而上的公路升到高山顶上时,我发现大雾在纷纷进遁。如一群白色 的乌向白云 更白处逃遁……刚刚还有许多雾在车前车后捉着迷藏,怎么一会儿就跑远了呢? 我感到十 分奇怪,便四处张望,寻找其中的奥秘,我看到东方白色的云空上.冒出了一 点似有似无的 红色光晕。哦,那是太阳的摇篮.阳光的温床。我终于知道了:雾是美丽的, 但这美丽却是脆 弱的.她害怕太阳,害怕阳光的照射。雾是温柔的,温柔得不能受到太大的刺 激,哪怕是光的 刺激:雾是空灵的,空灵得如夜。却又与黑夜有着相反的颜色,往往出现在白 昼。雾使一切变 得神秘。也使所有变得缥缈。 (11)天山的雾,像是天山温柔的呼吸。 (选自 2011 年 lO 月 12 日《人民日报)副刊,略有改动) 15.第(2)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分) ▲ 16.综观全文,作者描写了“升腾的雾”、“游逛的雾”和“逃遁的雾”,这 些“天山雾”有哪些特 点?(3 分) ▲—— 17.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请以第(3)(4)(5)(6)节为例.从词语运用、旬式选 择、修辞方法三 个方面加以简要赏析。(6 分) 18.文章以“天山的雾,像是天山温柔的呼吸”作结,有什么深层含义?(4 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