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上)10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总分:150分 说明:本试卷由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组成,请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 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斤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 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舂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 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本溪县高级中学 2010---2011 学年度(上)10 月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总分:150 分 说明:本试卷由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组成,请按要求答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 上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中秋的中国含义 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除夕吃饺子、 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 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由中国新闻网、 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 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 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 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 破碎了。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 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 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 界文化遗产。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 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 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 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孑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 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 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 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 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 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 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中秋文化在我看来, 就是“和文化”。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 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中 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 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 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 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 “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 色。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 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 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 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 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 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囻,端 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 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 误的是(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 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 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 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 的。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 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 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 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 误的是( ) 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 击 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 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 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 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 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日:“此人素 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 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 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 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 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 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 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 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 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
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 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 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 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刘行本,沛人也。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 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及践 祚,征拜谏议大夫。未几,迁黄门侍郎。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行本进日:“此人素 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上不顾。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日:“陛下不以臣不肖, 置臣左右。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 顾也!臣所言非私。”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 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 请加徒一年。”行本驳之曰:“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 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 大笑,声闻于外。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殿下宽容,赐汝颜色。汝 何物小人,敢为亵慢!”因付执法者治之。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太子尝得良马, 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至尊置臣于庶 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太子惭而止。复以本官领大兴令
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 惜之。及太子废,上日:“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晏如:安然,平静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假之 宽假: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数:计算、查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 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 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去。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未几,卒官,上甚伤 惜之。及太子废,上曰:“嗟乎!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安然,平静 B.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夺:使之改变 C.愿陛不少宽假之 宽假: 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 数:计算、查点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 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引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 D.①②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 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 臣之理。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夜泊牛渚①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液,青天无片去。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②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 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 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 大著 8.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 为意蕴丰富,请简析。(6分) 9.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2)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岁寒, 。(《论语.子罕》) (5)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 大题兴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 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 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 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①牛渚:今安徽当涂西北紧靠长江的一座山。北段突入江中,即著名的采石矶(此地 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②谢将军:东晋谢尚,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乘月泛 舟,听到袁宏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 大著。 8.清代汪士缜评价这首诗“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对颔联的一个“空”字极为赞赏,认 为意蕴丰富,请简析。(6 分) 9.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逍遥游》) (2)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东船西舫悄无言, 。(《琵琶行》) (4)岁寒, 。(《论语.子罕》) (5)所欲有甚于生者, 。(《鱼我所欲也》) (6) ,雪上空留马行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乙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 大题兴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 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 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 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青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
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 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孑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 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盆热水,大张旗 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 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 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 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 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 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 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 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 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 出顾客麻稣稣的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 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
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青人来店 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 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 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 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 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 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 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 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 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工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 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 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 出顾客麻稣稣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 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
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 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 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 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 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杄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 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 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 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 等不到—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 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 了,他晩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 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 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 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 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
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叱 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 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 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 五腑六脏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 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 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需眼 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 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 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 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 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 人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 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 字,三明爹也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 子,不免起了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 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
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岀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孑抓泥捧土,脚 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 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 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 爆炸工,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 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 出何爹思想意识中也有着落后,守旧的一面,使这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剃头匠形象更加鲜活和 丰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神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 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 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 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 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分)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4)怎样看待何爹“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的这种坚持?面对传统技艺的衰落,你 对当今逐渐失势的传统文化有何思考?(8分)
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 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 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 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A.第一段中说“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 爆炸工,就打道去了镇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在的年轻人不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而是一味 追求时髦、崇洋媚外的不满。 B.“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等语言反映 出何爹思想意识中也有着落后,守旧的一面,使这个有着精湛技艺的剃头匠形象更加鲜活和 丰满。 C.文章中间部分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神乎其神的青龙偃月刀法。作者用了刮、 弹、铲、削、剔等一系列的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 一样出神入化。 D.在小说最后一部分里,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 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 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传统文化中值得发扬的优秀面,并且表现了作者 对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所处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 (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6 分) (3)文章最后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6 分) (4)怎样看待何爹“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的这种坚持?面对传统技艺的衰落,你 对当今逐渐失势的传统文化有何思考?(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 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 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 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 存着一缕希望。但自1810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 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1810年5月2日致韦格勒书中有 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 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 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 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 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 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 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 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 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 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 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高贵的灵魂 ①贝多芬——世界上无数的人被他的音乐所感动,所震撼,不仅仅是他的音乐,还有 他的高贵的灵魂。 ②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 阴影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 乐》与《第五交响乐》。然而白日的清纯之气尚未受到损害。欢乐依然是欢乐,悲哀永远保 存着一缕希望。但自 1810 年后,心灵的均衡丧失了。即使快乐本身也蒙上苦涩与犷野的性 质。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和着一种热病,一种毒素。贝多芬 1810 年 5 月 2 日致韦格勒书中有 言:“噢,人生多美,但我是永远受着毒害……。”黄昏来临,雷雨也随着酝酿。尔后是沉重的 云,饱蓄着闪电,把黑夜染成乌黑,夹带着大风雨,那是《第九交响乐》的开始。——突 然,当风狂雨骤之际,黑暗裂了缝,夜在天空被赶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重又还给 了我们。 ③罗曼·罗兰曾这样赞美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什么样的征服可与之相媲美?波 拿巴的哪一次战役、奥斯特利茨娜哪一天的阳光达到了这种超凡努力的光荣?获得这种心灵 从未获得的最辉煌的胜利?一个贫困、残疾、孤独、痛苦造就的不幸的人,一个世界不给他 欢乐的人,竟创了欢乐带给人间!正像他用一句豪言壮语所说的那样,他以自己的苦难在铸 就欢乐。在那句豪言壮语中,浓缩了他的人生,并成为一切勇敢的心灵的箴言:“用苦痛换 来欢乐。” ④一心向善,爱自由高于一切。就是面对御座,也决不背叛真理。贝多芬说:“君王们 和亲王们完全可以造就一些教授和机要参议;他们可以给后者以各种各样的头衔和勋章;但 是他们无法造就伟大的人物,无法造就超脱于庸俗社会的心灵;——而当像我和歌德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