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 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給祖国囯防事业的崇高情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 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 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 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氬弹的 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 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 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 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藉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 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
1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 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3.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 怀。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 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 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 1 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 整体感知课文 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 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 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 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 年 9 月 18 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 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 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 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 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1945 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 大毕业,他于 1947 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 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 10 月, 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 年 9 月 22 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 恒理论,共获 1957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
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j先 元勋 至死不懈xie 鞠j0躬尽瘁 选聘pin 无垠yfng 殷红ya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 穷:穷尽。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囯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囯 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 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囯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奧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桯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 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 传统文化所孕有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囯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冋时也指岀了从事这项伟大工 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罘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 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2 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 邓稼 jià先 元勋 xūn 至死不懈 xiè 鞠 jū躬尽瘁 cuì 选聘 pìn 无垠 yíng 殷红 yān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歌:歌颂,赞叹;泣:流泪。 元勋:立大功的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 己的一切。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瘁:辛劳。已: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分明地,显然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层:重迭,重复; 穷:穷尽。 二:整体感知 1.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小组合作讨论, 全班讨论交流。 3. 教师评议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本文共有六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 通过列举 1898 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而~个世纪后,中国 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迷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 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 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草、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 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 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 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 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 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給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2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 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 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四人合作小组讨论2-3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贊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 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氬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 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一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 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 稼先的贡献之大。 ③.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 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淸楚”这句话
3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本文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三、作业: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二课时(总第 2 课时) 教学要点: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明确本节课教学要点 二:整体感知 1.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语句。 (浏览课文,找语句,圈出词语。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找出的语句。) 第一部分最后一小节; 第二部分最后两小节; 第三部分第九、第十小节; 第四部分最 后一小节; 第五部分引用的“五四”时代的歌;第六部分。 三:研读欣赏 1.以第三部分为范例,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 a.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因而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在表达作者的“至情”方 面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们通过第三部分的探究来认识这一点。] 找出第三部分第九、第十两小节中的关键词语,说明这些词语各自概括了这一部分的那些内容,说一说这 样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好处。 b .四人合作小组讨论 2—3 分钟,然后组织全班讨论交流。 c.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评议、肯定: 中国“传统文化”孕育的——概括并赞美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 “奉献精神”,“理想党员”——概括并赞美邓稼先“最不要引人注目,没有私心”。 品格使人们绝对相信 他: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制成氢弹;说服工宣队、军宣队队员。 2.默读第一部分。说说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文章开头列举中国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 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 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 稼先的贡献之大。 3.默读第三部分。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并说说邓稼先 性格特点。 作者将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对比的目的:他们是从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中成 长起来的科学家,作者的意图显然不是要褒贬某人,而是通过对比,使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呼之欲出。 4.默读第四部分。说说你对“事后我连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 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 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 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見 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镨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 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 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 学习?3.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 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 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 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 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 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4 的理解。 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如:“事后我追想自己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动荡,是为了民族而 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一句作者运用两个表选择关系的设问句,充分表 达了自己内心深处引起的感情震荡,它含蓄地告诉读者,作者既为中华民族感到自豪,更为稼先领导国内 学者和技术人员独立地设计出中国的原子弹而感到骄傲,语言简练,蕴含丰富。 四: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和译文。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 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 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五:拓展延伸:1.学生自主选择其他部分,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好处。(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 础上,着重研究两三部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2. 全班讨论: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 学习? 3. 叙述你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加上简要评论,表达你对他的情感。 六:总结课文: (一)、深刻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既不同于一般的记叙文,也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评传,而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 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 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 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 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写作特色 : 1、朴实无华、平白流畅的语言风格,结合长短变化的句式安排,使文章蕴含了深厚的情感,极富表现 力和感染力。 2、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六 个部分各有各的重点,同时又连成一个整体。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教后记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学习 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2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 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村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2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資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3课时) 导入:2001年4月29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 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 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 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 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 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 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 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 作生涯长达8◎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 囯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 《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 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5 2 方法与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 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1。对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的把握。2.本文选材技巧和结构技巧。 3、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教学难点: 难理解的文言词语。 教学课时: 2 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闻一多先生和臧克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3 课时) 导 入:2001 年 4 月 29 日,江泽民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 70 周年大会上讲:“闻一多先生横眉冷对反动派, 宁死不屈,表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高风亮节,这是清华大学的骄傲,也是我们知识分子的 光荣。”江泽民同志为什么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去探寻赞扬的原因。(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目标 2、 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 3.课堂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了解相关知识。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 年 11 月 24 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 第之家。五四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1928 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 年抗日 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 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 年 7 月 15 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 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诗集: 1923 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 1928 年出版第 二部诗集《死水》。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 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 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 《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 入人心的经典。 4.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并思考问题。 (1)文章从那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 (2)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怎样的人? (3)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各写了闻先生“说和做”的什么特点? 学生听读后,感情朗读,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明确: (1)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2)“言论和行动完全一致”或“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分两部分,1——7 自然段为第一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也不“说
的特点 8——20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 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喀安排怎样? (3)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 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第一、二自然段。 (2)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 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 写后两件事。 (3)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表 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 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 (1)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6 的特点; 8——20 自然段为第二部分,记述闻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研讨课文: 我们通过朗读、讨论,认识到闻先生“说和做”是完全一致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值得我们景仰 和学习。那么,作者是怎样表现闻先生这一高贵品格的?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 哪两句话是对闻先生作为学者“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 这部分列举了那些事例?这些事例选材的角度是什么?详略安排怎样? (3) 闻一多先生潜心研究学术的目的是什么?那些语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闻先生潜心研究学术? (4)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怎样理解“群蚁排衙”?这 句话表现出闻先生怎样的治学态度? (5)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闻先生学者形象? 学生默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 (1) 第一、二自然段。 (2) 三个事例: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三本书的情况。写作《唐诗杂论》事例是 从“做”了再“说”这个角度选材的;其他两个事例是从做了也不一定说角度选材的。详写第一件事,略 写后两件事。 (3) 闻先生研究学术的目的是“要给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先让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再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语句(略) (4)“群蚁排衙”,文中指闻先生写字工工整整,十分认真,他的手稿都是蝇头小楷,好象群蚁排衙 。表 现了闻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5)先生是一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 累累硕果的卓越学者,言行一致的爱国者。(意思对即可) 教师小结: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不畏艰辛,这种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共同学习。 第二课时(总第 4 课时) 研讨课文: 研读第二部分: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气势来,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片显示) (1)文中哪一句话是对作为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高度概括? (2)闻一多先生说了,是怎么说的?说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 (3)闻一多先生“说”了就做了,文中写了他做了几件事?反映了闻先生什么精神? 学生朗读后,四人小组开始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明确:(略) 探究学习: (1) 把学者闻一多和革命家闻一多综合起来,概述闻先生的形象。 (2) 文章一、二两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这样衔接有什么好处? (3) 把你认为生动优美的语句或词语划出来,并说说原因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略) (2)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 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 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 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 的东西 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 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啷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咯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 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 布置作业:(1)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1、《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3、《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革命家↑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后 3.回忆鲁迅先生
7 (4)文章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学生自读课文,四人小组研讨、探究。 教师巡回指导,集体交流: (1) (略) (2) 文中第七自然段承接上文进行总结,并照应开头;第八、九自然段开启下文。好处:承上启下,前 后呼应,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度自然,把闻先生作为学者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情况用极其简明的语言 并列地提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3)例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字词凝练,句式整齐,音调铿锵,感情浓烈, 给人以强烈的感染。特别是一个“沥”字,深刻地表现了闻先生用心血一滴一滴浇灌学术研究花朵的精神, 精当、凝练。 (4)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例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目不窥园。 又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凡此种种, 能起到具体再现闻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 的东西。 拓展延伸: (1) 这篇文章的原标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哪个 标题更好些?谈谈你的看法。 (2)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受到哪些启迪?请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一谈。 学生思考,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1)(2)题只要言之有理,就予以肯定。 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大家领略了闻一多先生的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 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受益非浅,让我们沿着闻一多先生的足迹,让理想在奋斗中闪 光! 布置作业:(1) 摘抄生动、优美的词句;(2)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试为本文补充一两个事例。 板书设计: 学者和诗人 1、《唐诗杂论》 做了再说 ↓2、《楚辞校补》 做了不说 3、《古典新义》 闻一多先生 ←口的巨人 行的高标 革命家 ↑1、起稿政治传单 说了就做 2、群众大会演说 3、参加游行示威 教后记 3.回忆鲁迅先生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5课时) 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 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 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 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音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 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音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 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 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音迅形象。 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8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浅白质朴、清新隽永的语言和善于生活琐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理解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体会鲁迅日常生活中的爽朗与温情,以及作者由衷的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日常生活点滴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感悟平凡生活中鲁迅之真实而又丰富细腻的心灵世界。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把握细节,沉浸感悟 教学时数: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5 课时) 一、导入: 从回忆学习过的鲁迅作品开始,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藤野先 生》,小说《社戏》《故乡》等,老师经常给我们介绍到鲁迅先生,考试也经常考到鲁迅先生,那么,你 平时对鲁迅是如何认识的,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鲁迅先生。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学生可能因为 阅读鲁迅的文章大都比较深刻,含蓄,因此感到鲁迅是深邃的、沉重的、严厉的。) 教师总结:提起鲁迅,总会想起很多词语:深邃、沉重、严厉、倔强……浓黑的一字须,根根向上 的头发,面目严肃冷峻,这是鲁迅通常留给我们的印象,但在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这样吗?提起鲁迅我 们还会和伟大睿智联系在一起,但日常生活中的鲁迅也是不苟言笑的吗?他有没有平凡的一面?我们经常说 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这句话适用于鲁迅吗?我们是否能从他平凡生活中发掘出他伟大的一面呢?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起探究一下萧红笔下的鲁迅形象。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请同学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迅速浏览课文,进行圈画 1、总结课文共写了几个有关鲁迅的片段并加以概括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啷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 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明朗(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轻捷 “同时”(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细致随和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体贴而真挚 夜谈:“嘱咐”“一定”“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莱合子 第43小节“一提议”“必然”“还是”“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44小节, 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9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善,板书) 明确:笑声 步伐 品评衣着 真诚待友(四处) 与青年们交往 2、这些片段,生活场景,让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鲁迅,作者是通过哪些细节,哪些字词来描写的?让我们 从先生的笑声开始吧 (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品词识人,适时板书) 明确:笑声 明朗 (乐观开朗 平易近人) “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 豁达爽朗的形象跃然纸上 步伐 轻捷 “刚” “一” “同时” (行为描写) 品评衣着 ( 细致 随和 善解人意)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真诚待友 体贴而真挚 之一:夜谈:“嘱咐” “一定” “一定嘱咐” 之二:吃韭菜合子: “笑”——冲 第 43 小节 “一提议” “必然” “还是” “举着筷子问:‘我再吃几个吗?’以及第 44 小节, 流露出鲁迅对对小辈的体恤,还有妻子敬重与依赖。 之三:两次来访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不乏幽默 种冲破忧都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但”“每封”“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6课时) 、回顾上节内容。 、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 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蘊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仿佛不顾一切”“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安頓”“沉思”“谈得热闹”“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寬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 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音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 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
10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不乏幽默 “笑”——一种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之四:冯雪峰来访 与青年人交往:宽容 赤子之心 “深恶痛绝” “但” “每封” “不同角落” “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睛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三、 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总第 6 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二、感悟平凡鲁迅之中蕴含的不平凡: (感悟真人鲁迅) 如果说体贴、明朗的笑、幽默体现了他和我们一样也是拥有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然而在文章的 最后部分似乎品出了异于常人的鲁迅,有些感动,我们仿佛又看到了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请学生们再细细品读挖掘文字背后的鲁迅,在那些看似平凡的言行中是否蕴含着不凡之处。 (同学再次研读课文,回答,教师引导深入,适时补充背景) 明确:“心里的欢喜” “ 仿佛不顾一切” “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的“眼光” “幻想” “安顿” “沉思” “谈得热闹” “校对瞿秋白的《海上述林》”…… (要点)明朗背后的澄澈,轻捷背后的坚定,细致背后的宽厚,体贴背后的原则,以及不是流露的天真、 处逆境而不弃追求,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即真人鲁迅,而“真”恰恰不易做到,尤其在那样的 年代难能可贵,实可谓一字千钧,凡人鲁迅因坚持真实而铸就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