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 2009届高三年级十校联考 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卷上 、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禁受/衣襟落枕/烙印讥诮/翘首诠释/得鱼忘筌 B.膘肥/剽悍档次/当真靓妆/强劲 辅弼/刚愎自用 C.社稷/觊觎楔子/携带恐吓/荷重 矍铄/横槊赋诗 D.攻讦/桀骜胼胝/栀子奢靡/羁縻蹒跚/心宽体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 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一些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 震带上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大地震的导火 线 C.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创业的福地,7000年的悠久文明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宁波人 民,辉煌的历史文化,发祥了经世致用的东方哲学。坚韧不拔、务实创新,成就了 今天的辉煌。 D.温家宝总理以即将在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蓝本,敬请大家在危机 时刻不失信心,共赴时坚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A.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光风霁月,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B.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光明磊落、求全 责备的。 C.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D.他反应敏捷,听风就是雨,教练在场外作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俄乌天然气纠纷事件暴露出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 家开始认真反思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如果人们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 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心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浙江省宁波市 2009 届高三年级十校联考 语 文 试 题 说明: 1、本试卷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将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 2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 A.禁.受/衣襟. 落.枕/烙.印 讥诮./翘.首 诠.释/得鱼忘筌. B.膘.肥/剽.悍 档.次/当.真 靓.妆/强劲. 辅弼./刚愎.自用 C.社稷./觊.觎 楔.子/携.带 恐吓./荷.重 矍铄./横槊.赋诗 D.攻讦./桀.骜 胼胝./栀.子 奢靡./羁縻. 蹒.跚/心宽体胖.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最令人焦灼的莫过于腐败的大肆蔓延,时刻都在消蚀着社会公正的根基,蚕食着 人的良知,使人陷进对是非善恶的无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 四川省汶川八级特大地震过去了,一些地质学家经过现场勘查,再次对龙门山地 震带上岷江上游修建众多水电站置疑,同时也怀疑紫坪铺水坝是诱发大地震的导火 线。 C. 这是一块创新的热土,创业的福地,7000 年的悠久文明养育了勤劳善良的宁波人 民,辉煌的历史文化,发祥了经世致用的东方哲学。坚韧不拔、务实创新,成就了 今天的辉煌。 D. 温家宝总理以即将在人大二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蓝本,敬请大家在危机 时刻不失信心,共赴时坚。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的是 ( ) A.清朝初年,几代皇帝励精图治,终于光风霁月 ....,出现了康雍乾盛世。 B.有的人生前尽量为自己树碑立传,文过饰非,很少像秋白同志这样光明磊落、求全.. 责备..的。 C.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廉政勤政,率先垂范,才能上行下效 ....,使整个社会风气好转。 D.他反应敏捷,听风就是雨 .....,教练在场外作个手势,他就能迅速组织球队转换阵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俄乌天然气纠纷事件暴露出欧盟能源严重依赖进口,且供应途径过于单一,欧盟国 家开始认真反思能源安全这一重大问题。 B.包括中国雪灾在内的一系列气候异常事件提醒世人:如果人们还停留于坐而论道的 阶段,将饱尝“不预则废”的恶果。 C.中国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有着益人心智、怡人 心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同样不可小视
D.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 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 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 对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曝露他人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6.根据提示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 答)(4分) (1)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在空格内补写下句 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 (2)相传明代文学家解缙幼时在江边洗澡,将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适逢学使路过,见 此景吟道:千年老树作衣架。小解缙随口答道 (请根据彼时情境,写出解缙的应对之语) 7.去年秋季北京新版语文教材及扩展读物中,《许三观卖血记》、《秦腔》、《雪山飞狐等 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竞相“上岗”,《六国论》、《石钟山记》、《伶官传序》、《阿Q正 传》等传统篇目屡遭“解聘”……经典名篇被流行通俗作品大量替换。对这种现象,你 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理由。(7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2分) 贫困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社会学家与研究人员偏爱两种不同的研究贫困的方法:绝 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的概念以生存观念为基础,指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存在而必须 满足的基本条件。缺少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例如充足的食物、住房以及衣服的人就 生活在贫困之中。绝对贫困的概念被视为是普遍适用的。人们认为所有年龄和体格相冋的人,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人类生存的标准基本上应该是一样的。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如果他(她)的生活低于这个普遍标准的话,就可以说是生活在贫困之中。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这个标准。他们提出使用相对贫困这个概念更加合适,也就
D.防止考生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录像监控设备等 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 分) 人肉搜索是网民自发的行为, ,这样做已经涉嫌侵害隐私权。 ①网友也就无需对发布的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这样很容易造成“误伤” ②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属于一种民间的调查行为,无人予以监督 ③此外,网友往往先入为主,以道德而不是法律为标准衡量事情的是非,并通过互联网 对 事件中的当事人大加声讨,肆无忌惮地曝露他人信息 ④从整体上看,体现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 ⑤然而,人肉搜索的背后也有隐忧 6.根据提示写出下句,要求:与上句字数相等;结构大致相同。(从以下二题中任选一题作 答) (4 分) (1)根据你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在空格内补写下句。 杜子美居茅屋胸怀天下寒士: (2)相传明代文学家解缙幼时在江边洗澡,将衣服挂在一棵老树上。适逢学使路过,见 此景吟道:千年老树作衣架。小解缙随口答道: (请根据彼时情境,写出解缙的应对之语) 7. 去年秋季北京新版语文教材及扩展读物中, 《许三观卖血记》、《秦腔》、《雪山飞狐等 中外现当代文学作品竞相“上岗”, 《六国论》、《石钟山记》、《伶官传序》、《阿 Q 正 传》等传统篇目屡遭“解聘”……经典名篇被流行通俗作品大量替换。对这种现象,你 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理由。(70 字以内)(5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32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12 分) 贫困是什么,应该如何定义?社会学家与研究人员偏爱两种不同的研究贫困的方法:绝 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的概念以生存观念为基础,指为了维持身体的健康存在而必须 满足的基本条件。缺少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需品,例如充足的食物、住房以及衣服的人就 生活在贫困之中。绝对贫困的概念被视为是普遍适用的。人们认为所有年龄和体格相同的人, 无论生活在什么地方,人类生存的标准基本上应该是一样的。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 如果他(她)的生活低于这个普遍标准的话,就可以说是生活在贫困之中。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接受这个标准。他们提出使用相对贫困这个概念更加合适,也就
是把贫因与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占主流的一般生活水平相联系。相对贫困概念的倡导者认为贫 困要从文化上来定义,而不应该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来测度。假设每个地方的人类需要 都是完全相同的是错误的。事实上,它们在同一个社会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都会不同。在 个社会被看做是必需品的东西,在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奢侈品。例如,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 自来水、抽水马桶以及水果和蔬菜等日常消费品被看做是健康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在生活中 没有它们的人可能被认为是贫困的。然而,在许多发展中社会,大多数人并不普遍拥有这些 条件,因而根据具备或不具备这些条件来测量贫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确定也存在一些困难。测量绝对贫困的一种具有共性的技术就是 根据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产品的价格确定一条贫困线。收入低于贫 困线的个体或家庭被认为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然而,只使用一个单独的贫困判断标准可能有 问题,因为这种定义没有考虑到在同一个社会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人类需要的变化。例如 在同一个国家内一些地区的生活开支要比其他地区昂贵基本必需品的费用也因地区而异。 另一个例子,在室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营养需求可能要多于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单一的判 断贫困的标准往往意味着把一些实际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估计在贫困线之上 然而,相对贫困的概念显示出自身的复杂性。最主要的一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相 对贫困的理解也必须改变。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相对贫困的标准逐渐向上调整。例如 从前被看做是奢侈品的汽车、冰箱、中央供暖系统以及电话,今天在大多数工业化社会被看 做是享受富足、积极生活的必需品。一些批评家已经提醒相对贫困概念的使用经常偏窝这样 个事实,也就是,现在甚至那些社会中最不富裕的成员也要比以前富有多了。他们怀疑在 社会中是否存在“真正的”贫困。比如目前的英国,几乎每家都有像电视机与洗衣机这样的 消费品。 确实,现在甚至那些最低收入的家庭也享有比20年前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如果
是把贫因与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占主流的一般生活水平相联系。相对贫困概念的倡导者认为贫 困要从文化上来定义,而不应该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来测度。假设每个地方的人类需要 都是完全相同的是错误的。事实上,它们在同一个社会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都会不同。在一 个社会被看做是必需品的东西,在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奢侈品。例如,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 自来水、抽水马桶以及水果和蔬菜等日常消费品被看做是健康生活的基本必需品。在生活中 没有它们的人可能被认为是贫困的。然而,在许多发展中社会,大多数人并不普遍拥有这些 条件,因而根据具备或不具备这些条件来测量贫困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确定也存在一些困难。测量绝对贫困的一种具有共性的技术就是 根据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产品的价格确定一条贫困线。收入低于贫 困线的个体或家庭被认为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然而,只使用一个单独的贫困判断标准可能有 问题,因为这种定义没有考虑到在同一个社会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人类需要的变化。例如, 在同一个国家内,一些地区的生活开支要比其他地区昂贵,基本必需品的费用也因地区而异。 另一个例子,在室外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的营养需求可能要多于整天坐办公室的人。单一的判 断贫困的标准往往意味着把一些实际收入不能满足基本生存需求的人估计在贫困线之上。 然而,相对贫困的概念显示出自身的复杂性。最主要的一点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相 对贫困的理解也必须改变。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相对贫困的标准逐渐向上调整。例如, 从前被看做是奢侈品的汽车、冰箱、中央供暖系统以及电话,今天在大多数工业化社会被看 做是享受富足、积极生活的必需品。一些批评家已经提醒相对贫困概念的使用经常偏离这样 一个事实,也就是,现在甚至那些社会中最不富裕的成员也要比以前富有多了。他们怀疑在 社会中是否存在“真正的”贫困。比如目前的英国,几乎每家都有像电视机与洗衣机这样的 消费品。 确实,现在甚至那些最低收入的家庭也享有比 20 年前更多的商品和服务。然而,如果
据此提出贫困不再存在也是错误的。当整个英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的时候,社会中最富裕 的成员与最贫困的成员之间的差别变得日趋明显。收入分配中处于最低水平的家庭,比如卡 罗尔家保持收支平衡仍然有困难。通过一个剥夺指标测度是否具备抚养孩子所必需的条件 社会学家发现许多家庭还在努力为儿童提供“基本条件”,例如毎天至少吃一次新鲜水果, 有一件防水外套,或者有享受爱好或闲暇活动的机会。在低收入家庭中,仍然广泛存在着营 养不良、健康不佳、接受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机会有限以及居住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这些指标 表明从有关方面来看,贫困仍然深深地植根于英国社会之中。 8.对文中所提到的“绝对贫困”的理解,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如果生活低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存在而必须满足的 标准,即生活在贫困之中 B.所有年龄和体格相同的人如果缺少食物、住房以及农服这些维持人类健康生活的基 本必需品,即生活在贫困之中 C.根据一个特定社会中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产品的价格可以确定一条贫困线 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个体或家庭,就是生活在贫困之中。 D.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如缺少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需品就可以测度个体或家庭 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 9.对“使用相对贫困这个概念更加合适”的理由,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贫困要从文化上来定义,而不应该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来测度。 B.在一个社会被看成是身体生存必需品的东西,在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奢侈品。所以 根据具备某些基本必需晶来测量贫困是没有意义的。 C.只使用一个单独的贫困判断标准可能有问题,因为这种定义没有考虑在同一个社会 内部和不同社会之间人类需求的变化 D.有些批评家认为现在甚至那些社会中最不富裕的成员也要比以前富有多了,所以用 单一判断贫困的标准就没有意义 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是有明显矛盾的。 B.随着部分工业化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社会中最富裕的成员与最贫困的成员之间的 差别会日趋明显,贫困仍将继续存在。 C.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准确判断贫困,就是要用动态的标准,把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
据此提出贫困不再存在也是错误的。当整个英国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的时候,社会中最富裕 的成员与最贫困的成员之间的差别变得日趋明显。收入分配中处于最低水平的家庭,比如卡 罗尔家,保持收支平衡仍然有困难。通过一个剥夺指标测度是否具备抚养孩子所必需的条件, 社会学家发现许多家庭还在努力为儿童提供“基本条件”,例如每天至少吃一次新鲜水果, 有一件防水外套,或者有享受爱好或闲暇活动的机会。在低收入家庭中,仍然广泛存在着营 养不良、健康不佳、接受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机会有限以及居住环境不安全等问题。这些指标 表明从有关方面来看,贫困仍然深深地植根于英国社会之中。 8.对文中所提到的“绝对贫困”的理解,表述不准确 ...的一项是 ( ) A 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的任何人,如果生活低于维持身体的健康存在而必须满足的 标准,即生活在贫困之中。 B.所有年龄和体格相同的人如果缺少食物、住房以及农服这些维持人类健康生活的基 本必需品,即生活在贫困之中。 C.根据一个特定社会中维持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基本产品的价格可以确定一条贫困线, 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个体或家庭,就是生活在贫困之中。 D.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如缺少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必需品就可以测度个体或家庭 是否生活在贫困之中。 9.对“使用相对贫困这个概念更加合适”的理由,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贫困要从文化上来定义,而不应该根据某些普遍的剥夺标准来测度。 B.在一个社会被看成是身体生存必需品的东西,在另一个社会可能就是奢侈品。所以 根据具备某些基本必需晶来测量贫困是没有意义的。 C.只使用一个单独的贫困判断标准可能有问题,因为这种定义没有考虑在同一个社会 内部 和不同社会之间人类需求的变化。 D.有些批评家认为现在甚至那些社会中最不富裕的成员也要比以前富有多了,所以用 单一判断贫困的标准就没有意义。 10.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不准确 ...的一项是 ( ) A.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是有明显矛盾的。 B.随着部分工业化社会变得越来越富裕,社会中最富裕的成员与最贫困的成员之间的 差别会日趋明显,贫困仍将继续存在。 C.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准确判断贫困,就是要用动态的标准,把满足人类基本生存需 2 0 0 9 0 4 1 4
求的标准不断向上提高。 D.要消除贫困,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个体或家庭提供享受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机会以及 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 11.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所要表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15个字)(3分) (二)阅读下向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听那立体的多愁 董桥 法国鸿儒罗兰巴尔特谈写作环境和书斋文具,说他不作兴在旅馆客房里写文章,原因 不关气氛,不关装潢,但嫌它格局铺设不得其体,并戏言云:“人家称我是结构主义者,信 口雌黄!”他惯常上午九点半钟到点钟在卧房伏案工作。书桌要木头做的;书桌边还要另 设一张桌子摆放文房杂物;打字机、索引架各得其所。巴尔特爱笔成痴,喜欢买各种笔,写 篇文章总爱新笔旧笔换来换去地写。他连鹅毛笔都用,可是绝对不用圆珠笔,说是这种笔 只配偶尔记记零星杂感,勾画不出惬意飞动的文思 写作原是家庭“手工业”,今昔中外“作坊环境”流露作家生平趣尚不说,纸笔之类的 生产工具作家大半都相当考究。明代屠隆官拜礼部主事,遭小人构陷,归隐之后家境虽然贫 寒,居然念念不忘经营书斋情调,种兰养鳞之外,洗砚池边更沃以饭渖,引出绿褥似的青苔 墙下又葬了薜荔茘,经常洒些鱼腥水,日子久了,藤萝蔓生,月色下浑如水府,别饶佳趣。至 于斋中几榻、琴、剑、书画、鼎研之属,更是制作不俗,铺设得体,入目心神为之一爽,这 些“清规”",正是罗兰.巴尔特所说作家的写作“礼仪”,仿佛中世纪教会寺院抄写经书的人 要默坐一整天才可以动笔一样神圣;巴尔特甚至向往中国古人重视书道,临池专心如僧佀摒 除杂念的毅力。这样的流风,到了机械文明硬体发展撩人魂魄的今天,自然需要重新认识 另作安顿了。 我不断在认真改造自己去适应时代潮流。罗兰·巴尔特说。他买了一架电动打字机, 天天花半个小时练习打字,希望“打”出更有“打字机风味的文稿"。他说他的写作过程通
求的标准不断向上提高。 D.要消除贫困,政府有责任为低收入个体或家庭提供享受教育和公共服务的机会以及 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 11.根据文意,概括作者所要表述的基本观点。(不超过 15 个字)(3 分) (二)阅读下向的文字,完成 12—16 题。(20 分) 听那立体的多愁 董桥 法国鸿儒罗兰·巴尔特谈写作环境和书斋文具,说他不作兴在旅馆客房里写文章,原因 不关气氛,不关装潢,但嫌它格局铺设不得其体,并戏言云:“人家称我是结构主义者,信 口雌黄!”他惯常上午九点半钟到一点钟在卧房伏案工作。书桌要木头做的;书桌边还要另 设一张桌子摆放文房杂物;打字机、索引架各得其所。巴尔特爱笔成痴,喜欢买各种笔,写 一篇文章总爱新笔旧笔换来换去地写。他连鹅毛笔都用,可是绝对不用圆珠笔,说是这种笔 只配偶尔记记零星杂感,勾画不出惬意飞动的文思。 写作原是家庭“手工业”,今昔中外“作坊环境”流露作家生平趣尚不说,纸笔之类的 生产工具作家大半都相当考究。明代屠隆官拜礼部主事,遭小人构陷,归隐之后家境虽然贫 寒,居然念念不忘经营书斋情调,种兰养鳞之外,洗砚池边更沃以饭渖,引出绿褥似的青苔; 墙下又葬了薜荔,经常洒些鱼腥水,日子久了,藤萝蔓生,月色下浑如水府,别饶佳趣。至 于斋中几榻、琴、剑、书画、鼎研之属,更是制作不俗,铺设得体,入目心神为之一爽,这 些“清规”,正是罗兰.巴尔特所说作家的写作“礼仪”,仿佛中世纪教会寺院抄写经书的人 要默坐一整天才可以动笔一样神圣;巴尔特甚至向往中国古人重视书道,临池专心如僧侣摒 除杂念的毅力。这样的流风,到了机械文明硬体发展撩人魂魄的今天,自然需要重新认识, 另作安顿了。 “我不断在认真改造自己去适应时代潮流。”罗兰·巴尔特说。他买了一架电动打字机, 天天花半个小时练习打字,希望“打”出更有“打字机风味的文稿”。他说他的写作过程通
常分成手写和打字两个阶段:先是把“情忐”笔之于书,求其心手之相合,变成手写原稿 然后是把手稿誊凊成印刷体的打字原槁准备付梓销售。巴尔特事忙,偶然不得不劳烦别人用 打字机代誊手稿,却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异化现象:打字员受雇主牵制迹近奴隶之受束 缚,而写作的天地其实是最讲求自由抒发情志的天地圩于是,惟一办法就是巴尔特自己练习 打字,希望从此可以不必手写草稿而是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文章,巴尔特毕竟到死都舍不得全 盘放弃“笔”耕的乐趣,宁愿自叹落伍也不轻心冷落案头那笔。 中国旧式读书人之重书道,固然是以书判取土的形势所迫,可也有不少是性之所近;这 里头当有思古幽情在作祟。中国书道之衰微的确影响文人的兴味和文章的风韵;现在中文有 了打字机,慢慢一定普遍于案牍之实际应用,中国作家迟早都要深刻领略“社会关系的异化 现象”。但是,只要作家“情志”未死,写作“礼仪”不衰,尽量在手写原稿和打字原稿上 追求一丝美感,那么,中国丈人的手稿上起码应有应规入矩的馆阁体钢笔字可看,虽然无复 魏晋飘逸之风,六朝碑版之意,到底自成锋棱,心手相舍,文章连带也透岀些远古的幽思来。 机械文明用硬体部件镶起崭新的按钮文化消费市场以精密的资讯系统撒开软体产品的 发展网络;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推广智慧的管道像蔓生的藤萝越缠越密越远;物质的实利主义 给现代生活垫上青苔那么舒服的绿褥,可是,枕在这一床柔波上的梦,到底该是缤纷激光的 幻象还是苍翠田园的倒影,却正是现代人从自释的困惑。生活情趣和文化艺术于是开始在高 雅和通俗的死胡同里兜圈子,始终摆脱不掉消费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美国诗人Fank心 伤世变之余不再太息:“太多诗人都像中年母亲逼孩子吃太多熟肉和士豆。我才不管他们吃 不吃。强迫人家多吃会把人弄瘦。谁都不必吸取自己不需要的经验;他们不需要诗歌就让他 们去吧。我其实也喜欢看电影。”用不惯打字机的人还是可以用圆珠笔、钢笔甚至毛笔;激 光毕竟没有射断历史的细流。钢琴家荷洛维兹可以亲身到衣香槟影的米兰歌剧院演奏可是, 纽约卡内基堂却同时放映他的演奏影片运用现代立体效果数码录音技术捕捉当年肖邦的干
常分成手写和打字两个阶段:先是把“情志”笔之于书,求其心手之相合,变成手写原稿; 然后是把手稿誊清成印刷体的打字原稿准备付梓销售。巴尔特事忙,偶然不得不劳烦别人用 打字机代誊手稿,却觉得这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异化现象:打字员受雇主牵制迹近奴隶之受束 缚,而写作的天地其实是最讲求自由抒发情志的天地!于是,惟一办法就是巴尔特自己练习 打字,希望从此可以不必手写草稿而是直接用打字机打出文章,巴尔特毕竟到死都舍不得全 盘放弃“笔”耕的乐趣,宁愿自叹落伍也不轻心冷落案头那笔。 中国旧式读书人之重书道,固然是以书判取士的形势所迫,可也有不少是性之所近;这 里头当有思古幽情在作祟。中国书道之衰微的确影响文人的兴味和文章的风韵;现在中文有 了打字机,慢慢一定普遍于案牍之实际应用,中国作家迟早都要深刻领略“社会关系的异化 现象”。但是,只要作家“情志”未死,写作“礼仪”不衰,尽量在手写原稿和打字原稿上 追求一丝美感,那么,中国丈人的手稿上起码应有应规入矩的馆阁体钢笔字可看,虽然无复 魏晋飘逸之风,六朝碑版之意,到底自成锋棱,心手相舍,文章连带也透出些远古的幽思来。 机械文明用硬体部件镶起崭新的按钮文化;消费市场以精密的资讯系统撒开软体产品的 发展网络;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推广智慧的管道像蔓生的藤萝越缠越密越远;物质的实利主义 给现代生活垫上青苔那么舒服的绿褥,可是,枕在这一床柔波上的梦,到底该是缤纷激光的 幻象还是苍翠田园的倒影,却正是现代人从自释的困惑。生活情趣和文化艺术于是开始在高 雅和通俗的死胡同里兜圈子,始终摆脱不掉消费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美国诗人 Frank 心 伤世变之余不再太息:“太多诗人都像中年母亲逼孩子吃太多熟肉和土豆。我才不管他们吃 不吃。强迫人家多吃会把人弄瘦。谁都不必吸取自己不需要的经验;他们不需要诗歌就让他 们去吧。我其实也喜欢看电影。”用不惯打字机的人还是可以用圆珠笔、钢笔甚至毛笔;激 光毕竟没有射断历史的细流。钢琴家荷洛维兹可以亲身到衣香槟影的米兰歌剧院演奏,可是, 纽约卡内基堂却同时放映他的演奏影片,运用现代立体效果数码录音技术捕捉当年肖邦的千
缕乡愁。 Vanity“英国热"专辑,讨论今日美国人崇拜、模仿英国古龙气派的现象,从中对照英 国人的文雅和美国人的冲劲,英国人的偃蹇和美国人的达观,英国人对过去的眷恋和美国人 对未来的信心。金耀基从谷城海德堡寄来的信上说:“其实我就是喜欢这种现代化与传统结 合在一起的地方: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漂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站在那里了! (本文有删节) 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罗兰·巴尔特的写作环境和书斋文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罗兰·巴尔特一面天天练习打字,希望“打”出更有“打字机风味的文稿”,然而终于 “宁愿自叹落伍也不轻心冷落案头那些笔”,这表明了罗兰·巴尔特怎样的心理变化过 程?(4分) 14.文中第五段中“现代人无从自释的困惑”指什么?简述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4分) 15.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乡愁”应如何理解?(3分) 16.文章结尾作者引用金耀基的原话,作为化解“乡愁”的良方,对此,你如何看待,并简 述理由。(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尚节亭记
缕乡愁。 Vanity“英国热”专辑,讨论今日美国人崇拜、模仿英国古龙气派的现象,从中对照英 国人的文雅和美国人的冲劲,英国人的偃蹇和美国人的达观,英国人对过去的眷恋和美国人 对未来的信心。金耀基从谷城海德堡寄来的信上说:“其实我就是喜欢这种现代化与传统结 合在一起的地方:有历史的通道,就不会漂浮;有时代的气息,则知道你站在那里了! (本文有删节) 12.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罗兰·巴尔特的写作环境和书斋文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 分) 13.罗兰·巴尔特一面天天练习打字,希望“打”出更有“打字机风味的文稿”,然而终于 “宁愿自叹落伍也不轻心冷落案头那些笔”,这表明了罗兰·巴尔特怎样的心理变化过 程?(4 分) 14.文中第五段中“现代人无从自释的困惑”指什么?简述造成这种“困惑”的原因。(4 分) 15.通观全文,说说题目中“乡愁”应如何理解?(3 分) 16.文章结尾作者引用金耀基的原话,作为化解“乡愁”的良方,对此,你如何看待,并简 述理由。(5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7-21 题。(18 分) 尚节亭记
刘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岀污 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 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日“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 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虛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 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孑。信乎有诸中,形于 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 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 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 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 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 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日:“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释: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乎有裨焉 裨:益处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信:相信 是诚有大过人者 过:胜过
刘基 古人植卉本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 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 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 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 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 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 安得不喜之哉! 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 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 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 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 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 传②曰:“行前定则不困。”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 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 注释:①大易:指《易经》②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 1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于是乎有裨.焉 裨:益处 B.信.乎有诸中,形于外 信:相信 C.是诚有大过.人者 过:胜过 2 0 0 9 0 4 1 4
D.大易备矣 备:完备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复何以尚之哉 B.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而早以节立志 D.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B.进德修业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D.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好玩、喜好。同 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了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 为极难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时就开始讲究, 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3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乌两三声。霜华重迫驼裘 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22.从上阙看,“啼鸟两三声”一句运用 的手法,营造了一种
D.大易备.矣 备:完备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复何以尚之.哉 B.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 今君乃.亡赵走燕 C.而早以.节立志 D.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9.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B.进德修业.. 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D.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都是为了取其所蕴含的精神,并不只是为了好玩、喜好。同 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 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建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刘基看到了以后很喜欢。 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了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 为极难做列的中和之道。 D.在文末,作者引用古语指出:为人做事,只要未雨绸缪,从平时在家时就开始讲究, 就能做到应对自如。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3 分) (2)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3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22—23 题(6 分) 少年游 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 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22.从上阙看,“啼鸟两三声”一句运用 的手法, 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很好地表现了词题中的“早行”。(2分) 23.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⑦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分) (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个小题)(6分) (1)尔来四万八于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 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 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 许多多事情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 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的氛围,很好地表现了词题中的“早行”。(2 分) 23.词的下阕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 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相关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 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予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⑦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元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 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4.(1)从上文中摘出孔子的名言,来概括“忠”、“恕”的内涵。(1 分) 忠: 恕: (2)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你如何理解孔子的“忠恕”观?试作简要评述。(3 分) (四)古诗文默写。(6 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 3 个小题)(6 分) (1)尔来四万八于岁, 。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 (晏殊《蝶恋花》 (3)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 (4)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 乎?” (《论语》) 四、作文(60 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类要面对自然,个人要面对社会、政府要面对群众。古往今来,诸如成功、荣誉,挫 折、困难,乃至灾祸等等,无一不要人们面对。其时总会有人勇敢,有人怯懦;有人镇定, 有人慌乱:有人理智,有人糊涂。回顾成长历程,瞻望人生前途,我们也已经并必将面对许 许多多事情。 请以“面对”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 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