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八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 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基础知识运用(1-5每题3分,第6-7共9分,共2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愤懑(men) 恫吓(he) 越俎代庖 弱不禁风(jn) B.斑驳(b6) 渲染(xuan) 梦寐以求 殷红一片(yin) C.宿怨(s) 诓骗( kuang) 塞翁失马(sai) 高 屋建瓴(lng) D戕害( qIang) 绮(qi)丽 偃仰啸歌(yan) 然兀坐(wi)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他历经坎坷,饱经沧桑,70多年的酸甜苦辣,大致反映在他等身的著作中, 可惜,直到晚年,他的一系列煌煌巨著才相继问世。 B.一支弯曲的木櫓,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 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 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C.我瘦削的手指刚刚抵住磨砂玻璃光滑的表面,就听到楼下传来熟稔的咳嗽和 喷嚏声,父亲能够把他的咳嗽和喷嚏弄得震耳欲聋,这曾经是我们一家人谈笑的 话题。 《生命中的那个夏天》没有长篇累牍、谍谍不休的说教,却让少年幡然醒悟 意识到只有努力创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生命中的那个夏天,少年铭记于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一些技术落伍、管理理念落后的中小企业,要以目前的实力,去和跨国大公 司争夺有限的国内市场,简直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B.张大妈对着那个刚来的人撇了撇嘴:“一看这个年轻人穿得那么稀奇古怪, 就知道是个不三不四的人。”(不伦不类) C.借给他钱,只是扬汤止沸罢了,钱花光了,他一样会面临生活危机,要想帮 助他真正摆脱困境,只有让他彻底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行。(釜底抽薪) D.王道长为人沉默寡言,神情慈祥温和,只求能栖息道观,虽箪食瓢饮,却能 安之若素。(箪食壶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 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奧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 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 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 嬴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 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浙江宁波八校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 题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1-5 每题 3 分,第 6-7 共 9 分,共 2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愤懑(mèn) 恫吓(hè) 越俎代庖 (zǔ) 弱不禁风(jīn) B.斑驳(bó) 渲染(xuàn) 梦寐以求 (mèi) 殷红一片(yīn) C. 宿怨(sù) 诓骗(kuāng) 塞翁失马(sài) 高 屋建瓴(líng) D.戕害(qiāng) 绮(qǐ)丽 偃仰啸歌(yǎn) 冥 然兀坐(w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历经坎坷,饱经沧桑,70 多年的酸甜苦辣,大致反映在他等身的著作中, 可惜,直到晚年,他的一系列煌煌巨著才相继问世。 B.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都被这不 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 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C.我瘦削的手指刚刚抵住磨砂玻璃光滑的表面,就听到楼下传来熟稔的咳嗽和 喷嚏声,父亲能够把他的咳嗽和喷嚏弄得震耳欲聋,这曾经是我们一家人谈笑的 话题。 D.《生命中的那个夏天》没有长篇累牍、谍谍不休的说教,却让少年幡然醒悟, 意识到只有努力创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生命中的那个夏天,少年铭记于心。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一些技术落伍、管理理念落后的中小企业,要以目前的实力,去和跨国大公 司争夺有限的国内市场,简直是蚍蜉撼树。(螳臂当车) B.张大妈对着那个刚来的人撇了撇嘴:“一看这个年轻人穿得那么稀奇古怪, 就知道是个不三不四的人。”(不伦不类) C.借给他钱,只是扬汤止沸罢了,钱花光了,他一样会面临生活危机,要想帮 助他真正摆脱困境,只有让他彻底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行。(釜底抽薪) D.王道长为人沉默寡言,神情慈祥温和,只求能栖息道观,虽箪食瓢饮,却能 安之若素。(箪食壶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 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B.如果说奥运会开幕式上击缶倒计时的独特创意给世界留下耐人寻味的惊喜, 那么闭幕式上采用烟花技术在天空“画”的从“10”到“1”的倒计时数字,将 给世人再一次留下不可思议的神话。 C.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 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 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沿着甬路缓缓前行, ,正是这 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用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曰 A.③⑥⑤④①② B.④②①③⑤⑥ ④①⑤②③⑥D.③⑤⑥④②① 6.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 个阶段。(每点不超过6个字)(3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髙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 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35℃到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 细菌的DNA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 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1) (2) (3) 7.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 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50字。(6分) 主持人甲:1970年的12月7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 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 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600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 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 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 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 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 乙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 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 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 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 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 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 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 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 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 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沿着甬路缓缓前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这 平淡的桂花奉献给人们诱人的芬芳。 ①桂树如同一把撑起的伞,在细细绿叶中隐藏着一簇簇米黄色的小桂花 ②沿着鹅卵石铺成的用道踏入桂园,香味更加浓烈 ③两边的法国梧桐像欢迎首长的士兵一样挺立着,高大雄伟 ④迎面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郁的奇香,循香寻找其源,方知有桂园 ⑤树干粗壮,孔武有力,树叶迎风起舞 ⑥树冠像一把巨大的伞,遮天蔽曰 A.③⑥⑤④①② B. ④②①③⑤⑥ C. ④①⑤②③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6.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等离子体杀死细菌的过程,请依次概括这个过程的三 个阶段。(每点不超过 6 个字)(3 分) 等离子体是一种离子化气体,一般温度高达数千摄氏度。科学家在一个大气压环 境下让等离子体的温度平稳保持在 35℃到 40℃之间;再利用低温等离子体破坏 细菌的 DNA 结构,杀死生长在伤口处的由生物膜保护的细菌。由于低温等离子体 直接瞄准了小面积的特定感染区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周围组织不会受损。 (1) (2) (3) 7. 下面是一场主题为“勿忘国耻”的晚会上两名主持人的串台词,请根据语境, 填出横线处的内容。要求不得少于 50 字。(6 分) 主持人甲:1970 年的 12 月 7 日上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第四位总理维利• 勃兰特来到了位于华沙老城内的原犹太人聚居区。站在这片还残存着战争创伤的 土地上,作为一个曾经屠杀了 600 万犹太人的国家的代表,面对着周围眼中饱含 愤怒的大屠杀的幸存者们,这位德国总理无言以对。于是,他默默地屈身,面色 凝重,低垂着头,双膝跪倒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这一惊人之举不禁令在场 许多人感动落泪。前西德总理维利·勃兰特,非但没有因为下跪而丢丝毫脸面, 反而使德国人赢得了世界的谅解和尊重。 主持人 乙: 面对日本政府对亚洲人民的 态度,一位韩国老妇人愤恨地喊道:“50 多年前你们污辱了我的身体,今天你 们还要污辱我的灵魂吗?”。 二、现代文阅读(共 29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9 分) 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 550 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有得到 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这一时期, 即可称为第一次“文化断层”时期。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比春秋时更为激烈和频繁,规模也更大。到公元前 222 年,秦 攻辽东,灭齐,中国统一,这期间又是两百多年,孔孟思想虽没有灭迹,但也少 有人传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对这些思想的传承无疑是一个很大的 打击。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到宋朝,公元后 1150 年左右,朱熹拜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为师,发现了儒、道、 佛之学的“破绽”,于是专心儒学,继承二程,又独立发挥,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 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 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 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 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 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 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 1919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 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 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 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 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一一每一个地球生 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 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 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 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 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 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 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 “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 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 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 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 好的未来。 (节选自武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 8.关于四次“文化断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西周幽、历时代的大混乱后三百多年,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 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直接导致第一次“文化断层”。 B.春秋战国激烈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孔孟思想 基本灭迹,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C.宋朝“程朱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发展至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意识 形态的更趋完备,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出现了第三次“文化断层”。 D.“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 国历史上的四次“文化断层”。 9.对老百姓们在文化出现“断层”后的表现,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多数中国人对“文化断层”不知所措,他们只知道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 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B.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 当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一旦出现断层就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C.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 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
后人称为程朱理学。他在董仲舒阴阳五行理论的基础上,糅释、道入儒,是“理” 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 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 趋完备。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把朱学巩固起来,作为在上层建筑领域实行政治文 化专制的理论依据,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 “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对孔孟思 想起了变异的作用,这便是第三次“文化断层”。 1919 年的“五四运动”,乃是反对封建文化的新文化运动,一方面是企盼与要 求自由、理性、法治与民主的实现与发展,另一方面则是全盘性反传统的兴起与 泛滥。直到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破四旧、立四新”,仍然有全盘西化 的思想在蠢蠢欲动。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学为封建糟粕,以为只有“科学” 才能强国、才能救国。这便是第四次“文化断层”。 “文化断层”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于是人——每一个地球生 物,就只会用对“神灵”(未知领域里的神秘现象)的崇拜(宗教的说理体系), 就只会用有限的解释先把自己封闭起来,自造一个心灵的“堡垒”,然后利用有 限的知识和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对整个世界, 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面对着现实生活中吉凶祸 福等一系列生死攸关的问题,人们自然地以村落、地域和风俗习惯、特定的文化 氛围等形成多种多样的解释法则。而由周文王、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建立起 来的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崩溃,使历代的中国统治者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 “私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在这“文化断层”中,大多数中国人就 因为“儒家”思想的被改毁、被窜造而不知所措,于是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 立的生产单位中,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自己狭小的自我中 心基点上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 好的未来。 (节选自武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断层》) 8.关于四次“文化断层”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后三百多年,人民没有得到很好的休养生息,也没有 真正地得到安居乐业,一直生活在战乱中,直接导致第一次“文化断层”。 B.春秋战国激烈频繁的大规模的战争,还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使孔孟思想 基本灭迹,这便是第二次“文化断层”。 C.宋朝“程朱理学”,强化了“三纲五常”,发展至元明清三代,封建社会意识 形态的更趋完备,对孔孟思想起了变异的作用,出现了第三次“文化断层”。 D.“五四”新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中 国历史上的四次“文化断层”。 9.对老百姓们在文化出现“断层”后的表现,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大多数中国人对“文化断层”不知所措,他们只知道建构着自己狭隘的以自我 为中心的说理体系和生活方式以及梦想着美好的未来。 B.以孔孟思想为核心的标志着人类社会公理解释系统的传统文化在老百姓心目 当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一旦出现断层就让他们感到难以接受。 C.老百姓们在一家一户的独立的生产单位中,对其他人、其它事物、未知事物, 对整个世界,对庞大而复杂的人类社会进行种种的自我猜测和解释
D.老百姓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 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 0.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哪些原因会造成“文化断层”。(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节选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每个季节, 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 球东西,当岁月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 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 己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 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 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 气温升髙,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 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 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 及美满的姻缘。 (⑦)“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髙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 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 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 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 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 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 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 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 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 参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 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 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 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 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 体,同样牌号的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
D.老百姓按照自然经济封闭模式而“自得自乐”,在维护其利益时,首先是“私 有”的,野蛮的,其次才是说理的。 10.根据全文内容,说说哪些原因会造成“文化断层”。(3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20 分)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节选) (1)一年的日子,仿佛是一条长长的河流,缓缓地、平静地流淌。每个季节, 便是河流上不同的河段。 (2)但这样说未免还是浮泛了些。须知天下的季节都是一样的,赤道南北,半 球东西,当岁月之河从某一片土地上流过时,是什么使得它和其他地方的河流不 同?是船上的风帆,是波涛的颜色,还是飘荡在水面上的歌声? (3)对于这一片古老的、被称为华夏的、我祖先的土地,时光有着许多呈现自 己的方式。其中之一,便是借助一系列独特的民俗节日。 (4)被称为中国人三大节日的春节、端午和中秋,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其他节 日,名气虽然不如它们,但每一个也都有着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5)正月的背影刚刚遁去,煮元宵的香甜糯软尚在回味之中,便走近了又一个 节日:二月二。“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这个时节,阳气萌发, 气温升高,降雨增多,土地变得润泽松软,适宜播种。 (6)当岸边蒲苇繁茂、草木飘香时,我们知道,已经接近了被称为七夕节、又 名乞巧节或女儿节的日子。牛郎织女的传说,将农历七月七这天,装扮得温柔旖 旎。这个晚上,未嫁的女儿家,要向织女乞求赐以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以 及美满的姻缘。 (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吟诵着王维的诗句,菊花的清香在幻觉中徐徐飘拂过来,九九重阳节来临了。遥 想故土山水佳胜之地,定是亲朋团聚,言笑晏晏,唯独自己天涯羁旅,孑然一身, 能不黯然?亲情惘惘,系念依依,这其间的深情厚意,岂是电子邮件、手机短信 能够表达和传递的? (8)继续泛舟漂流,渐渐木叶脱尽,霜雪时作,江天寥廓。然而尽管风景萧索, 空气里却悄悄酝酿着一种欢欣,传递出一种暖意。腊八节,古代庆祝丰收、感谢 祖先和神灵、驱逐瘟疫的祭祀仪式,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这一天,欢快登场。 (9)清明节、中元节、冬至节……古老的民俗节日还有很多,它们的起源,都 和土地、和农耕时代的生活、和先民朴素的梦想有关。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 又渐次衍生出更为丰富的内容,仿佛村口一棵百年的榕树,向四周伸展出众多气 根和分枝,独木成林,几乎遮蔽了数条街巷。 (10)如果说,岁月的累积形成了历史,那么,这样的日子的反复叠加,就是在 参与一个种族、一种文化的构建。当它们千百年来,被这块土地上的一辈辈子民 们,经由文字的或口头的方式代代传递,而逐渐累积成为一种公共记忆时,便也 是在铸造某种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基因,使人产生集体的身份认同和共同的历史 归属感。这是一种不露声色的渗透,润物无声,在我们懵懂无知的童年,已经潜 移默化地进入血脉,左右了我们的思维、行动的方式和路径。 (11)今天,地球已经成为一簇簇的村落,被飞机、轮船、网络紧密地编织为一 体,同样牌号的汽车奔驰在不同大陆的道路上,同样的香水润泽着不同颜色的女
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 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时 却又是多么乏味。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 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 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 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 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 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 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 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 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 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11.分析第2段运用设问的表达效果。(3分) 12.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 这四个节日来写?(3分) 13.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含义。(4分) 14.分析第12段写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故事的意图。(4分) 15.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共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煕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 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 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 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 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
性肌肤,电视荧屏上闪现的面孔,总是那几位走红的国际影视或体育明星。到处 都是一样的东西,固然容易令人产生某种“万物皆备于我”的虚幻感觉,但同时 却又是多么乏味。真希望在习俗、风尚都日趋统一化和标准化的今天,每一片土 地,每一个族群,都能够保持自己的某种特性、某种区别性的特征。 (12)罗密欧手持玫瑰,在朱丽叶的窗下,用歌声呼唤心上人,固然深情款款; 而张生、崔莺莺的绣帕题诗,暗诉倾慕,不也有着一份入骨的缠绵?正是这样的 独特的地方,让我们确立了自身存在的真实感。即使远离家国,置身于不同肤色、 语言的人群中,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对于赛龙舟、包粽子、饮雄黄酒的共同记忆 和理解,都会让我们相视一笑,莫逆于心。 (13)上元节、寒食节、灶神节……泛舟在岁月的河流上,每走过一段距离,船 都要停靠一个景色别致的码头,加入一次风格独特的庆典。它们让旅人得到暂时 的憩息,心中贮满诗意的沉醉,对于天空和大地、山河和岁月、生活和命运,生 发出种种感悟。船在水面上轻轻摇荡,人因此而感到从容、安适,感到一种和这 条河流、这片土地的牢固的维系…… 11.分析第 2 段运用设问的表达效果。(3 分) 12.在众多的民俗节日中,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二月二、七夕节、重阳节和腊八节 这四个节日来写?(3 分) 13.分析第 10 段画线句的含义。(4 分) 14.分析第 12 段写罗密欧、朱丽叶和张生、崔莺莺故事的意图。(4 分) 15.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6 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 37 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 3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16-20 题。(共 19 分) 墨 妙 亭 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 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 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 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 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
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 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 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 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 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 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 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 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 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 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 左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 古代碑刻法帖。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 频繁。 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 句读之不知 D.皆争出谷以佐官 久之,能 以足音辨人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 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 2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分) (2)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 知命也夫。(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7分)
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 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 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 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 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 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 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 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 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 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 左 云。 (选自私刻《古文观止》)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 古代碑刻法帖。 1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 登:登上,到达。 B.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 D.使者旁午 旁午:交错 频繁。 17.下列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 A.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 句读之不知 D.皆争出谷以佐官 久之,能 以足音辨人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3 分) A.文章第一段是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B.文章第二段记述孙莘老在勤政之余,用心搜罗古文碑刻。 C.文章第三段是议论,主要是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D.“物必归于尽”一句,画龙点睛,是全文的主旨。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 分)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 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 20.把文中画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3 分) (2)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 知命也夫。(4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1—22 题。(7 分)
望秦川①[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 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2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这一特点;后 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 等特点。(3分) 2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3-24题。(5分)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 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23.文段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24.请分析文段②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2分) 四、名句填空 25.任选3个句子补写空缺部分(6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苏轼《赤壁赋》 (2)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荀子《劝学》) (4)不愤不 启 则不 复也。(《论语·述而》)
望秦川①[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颀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 平原地带。按此诗中意思指长安一带。 21.诗歌前四句写眼前之秋景,写出了秋的 这一特点;后 四句写心中之秋景,写出了秋 的 、 等特点。(3 分) 22.诗歌后两联采用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23—24 题。(5 分) ①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②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 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23.文段①阐述了儒家什么思想?请分别结合《论语》中的某一相关章句,简要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4.请分析文段②中孔子与子贡之“恶”的不同之处。(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四、名句填空 25.任选 3 个句子补写空缺部分 (6 分) (1)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 之, 。(苏轼《赤壁赋》) (2)冰泉冷涩弦凝绝, 。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 (荀子《劝学》) (4)不愤不 启, ; ,则不 复也。(《论语·述而》)
五、26.作文(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 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 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 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 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愿意出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请结合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 少于800字。 五、作文(60分) 16.A(登:五谷成熟) 17.A(A表并列B定语后置的标志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C放在主 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 提前的标志D连词,来;介词,凭借) 18.C(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 命”的观点) 19.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 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 求助于速坏。 20.①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 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 ②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 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 2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1分) 22.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 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 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文言文参考译文】 煕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 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 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 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 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 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 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 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 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
五、26.作文(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 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 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 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 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愿意出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请结合自 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 少于 800 字。 五、作文(60 分) 16.A (登:五谷成熟) 17.A (A 表并列 B 定语后置的标志 放在分句的句末,引出原因;C 放在主 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 提前的标志 D 连词,来; 介词,凭借) 18.C(第三段,批判孙莘老不是文段的主要意思,主要意思是表达作者要“知 命”的观点) 19.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 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 求助于速坏。 20.①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坡野草当中的, 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 ②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保存 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 21.明净;萧瑟、凄凉(森然、凛冽、寥落)(答出一点给 1 分) 22. 诗人借具体的秋景来作渲染和衬托,抒发了诗人看到秋景想起了官 场上的失意,离别长安的悲凉之情。(手法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衬托都可,要 结合诗句稍作分析,2 分;感情答官场失意,悲凉无奈等【文言文参考译文】 熙宁四年(1071)十一月,江苏高邮的孙莘老(孙觉)从广德军任 上迁任湖州知州(相当于古代的吴兴太守)。第二年二月,建了一座墨妙亭位于 他的府第北面、逍遥堂东边,搜集湖州境内东汉以来的古代诗词文章刻石用以充 实亭中。 浙江吴兴自从东晋以来就是首善之地,号称是山水清秀。当地百姓凭借着打 鱼、种植水稻、收获莲子蒲草生活富足,很少贪欲而又与世无争。宾客不是有急 事非得到此,一般的不到这里来。所以凡是到这里来的吴兴郡太守,大都是悠然 逍遥,平时把题诗作赋、在投壶中游乐饮酒当成正事。 自从孙莘老来到这里,正值当年发大水,连上等良田也没有收成,湖州老百 姓饥饿严重,许多人争相逃亡他乡。孙辛老开仓赈济灾民,劝说有余粮的人家把 粮食分给没粮的百姓,亲自巡视灾情,慰问、安顿回来的灾民,其真情至真至诚
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 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 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 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 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 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 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 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 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 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 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 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 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 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 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 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 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 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 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 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
于是,富裕人家,都争相贡献出自己家的余粮以支持官府,使得灾民免于死亡的 不计其数。正当这时,朝廷推行王安石变法,朝廷派来的使者交错频繁,世人都 认为孙莘老肯定会日夜书写文书,到了进见朝廷使臣的时候,也不可能还像以前 那样仍然保持雍容自得的神态。而孙莘老却更加喜欢前来的宾客,诗饮酒以为欢 乐,又利用剩余时间,大力搜集以往的古代诗文,得到前人的诗赋题咏数百篇, 汇集成《吴兴新集》,对于古代刻石字画凡是还存在或者是倾倒残破被抛弃在荒 坡野草当中的,又都搜集到这座亭子当中。这一年的十二月,我因为办公事来到 湖州,巡视一周,为之惊叹,而孙莘老又请我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有人对我说:凡是事物必有毁灭的时候,而凭借物质形态看似坚固的事物尤 其不能长久。虽然青铜器和历代刻石看起来坚固,但不久也会变坏,至于人们追 求的功名文章,传播给后世,还算比较长久的。如果把可以长久传世的功名文章 借助不多久就变坏的碑刻来保存,实际上是把本来可以长久保存的东西反而借助 于速坏的形态,这是过去人们的一种困惑,而孙莘老又修筑深檐大房子用以严密 保存这些金石碑刻,推测他的意思,好像他不知道事物的这种命运。我认为真正 知道事物命运的人,必定会采取措施,竭尽全力,然后理当如此也就没有可遗憾 的了。事物有生成就必然会有坏的时候,正像人生有生就必然有死,国家有兴旺 也就必然会有灭亡。虽然知道这是必然的规律,但有贤德的人修身养性,对于一 切有助于长生而延缓衰老的方法无不利用;治理国家,凡是能够使得国家长久昌 盛而能够挽救灭亡的方法也无不使用,直到实在没有一点办法时才不得不罢休。 这就是所谓的知道命运。这个亭子的建造过程,没有什么可争议的,而其中的道 理不能不辨析一番。所以列举了这些说法,而列举亭子当中所搜藏的文物于左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