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刘章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 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 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 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 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 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 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 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 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我 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解放后才 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 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 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 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 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 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 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 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 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 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 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 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 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 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
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刘章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 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 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 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 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 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 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 30 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 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 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 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 365 天,有近 200 多天走搭石。我 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解放后才 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人们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 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 1964 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 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 32 道搭石。我是从 1962 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 1975 年到县城工作,13 年间,不超过 3 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 天要走 64 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 1977 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 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 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 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 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 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 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 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 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 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 1980
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 是生活的赐予。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写搭石。我的 文章发表后,在湖北诗人管用和的诗里读到一首同一题材的《踏石》,我想,也 许叫“踏石”更准确。后来査《汉语大辞典》,果然有“踏石”这~词条:“踏 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举例用的是孙犁《自洋淀纪事·吴 召儿》:“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蹬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 背后……”大师的命名.当是无可置疑的 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摆搭 石,在大江大河里则无能为力。 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 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中国正在搞公路村村通工程,许多山 村都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 的溪流里,由于它是~种特殊的道路,人们自觉地摆搭石,人们只能单向行走.要 互相礼让,那种美就会永远存在
年 2 月写了短文《搭石》。 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 是生活的赐予。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写搭石。我的 文章发表后,在湖北诗人管用和的诗里读到一首同一题材的《踏石》,我想,也 许叫“踏石”更准确。后来查《汉语大辞典》,果然有“踏石”这~词条:“踏 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举例用的是孙犁《自洋淀纪事·吴 召儿》:“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蹬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 背后……”大师的命名.当是无可置疑的。 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摆搭 石,在大江大河里则无能为力。 现在,我的家乡十里山村已经贴着山根儿修了公路,人们进进出出。骑自行 车、摩托车,坐汽车,再也不用走搭石了。中国正在搞公路村村通工程,许多山 村都不用走搭石了。可是,搭石是不会消失的,永远会摆在村庄通向田地或山野 的溪流里,由于它是~种特殊的道路,人们自觉地摆搭石,人们只能单向行走.要 互相礼让,那种美就会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