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1》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211604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1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中文专业学生学 好其他各门课的基础,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2.课程任务 学好这门课,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掌握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 赏、分析评论能力,重点掌握先秦两汉魏晋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学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代 表作家,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将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课时:64课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认识各时代文学的 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规律。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 问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总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
《中国古代文学 1》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212116604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 1 学时/学分:64/4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 开课教研室:古代文学教研室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中国古代文学》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是中文专业学生学 好其他各门课的基础,它在中文专业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 2.课程任务: 学好这门课,对于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概况和成就,掌握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 赏、分析评论能力,重点掌握先秦两汉魏晋隋唐时期中国古代文学重要文学现象、流派、代 表作家,对于全面提高文学素养,将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这一职业,对于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民族自信心、加强爱国主义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论课时:64 课时。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认识各时代文学的 基本特征、熟悉各时期重要的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认识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 规律。熟悉各时期一些重要作家的创作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 成绩考核形式:课程成绩=期终成绩(70%)+平时成绩(期中考试、作业、课堂提 问等)(30%)。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 分为及格。 三.课程教学内容 总绪论 1. 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对文学史这门学科有初步的认识,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有总体的了解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4.教学内容: 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二节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三节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第一编先秦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面 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 好中国古代文学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 第三节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 第四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上古神话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国文学的分期及各阶段文学的特点 难点:中国文学演进的内外因素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先秦文学的形态、作者的流变,先秦文学的发展轨迹及其性质、特征的全面 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并从宏观上对先秦文学有总体的认识,以助其进一步学 好中国古代文学。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诗乐舞一体;文史哲不分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先秦文化及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在不同的阶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难点: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使文学在体裁、题材、风格等方面显出了异彩纷呈的特性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演变 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 第一章 上古神话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神话: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第二章《诗经》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诗经》六义;《诗经》分类依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第二节《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神话在我国文学宝库中占有的重要位置。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神话;中国神话蕴涵的民族精神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神话内容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难点: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第二章 《诗经》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掌握其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诗经》六义;《诗经》分类依据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诗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难点:赋、比、兴三种不同艺术手法的运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诗经》的编订和体制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旨在通过对先秦叙事散文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 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记事;记言:编年体;国别体:先秦民本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第三节《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先秦说理散文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 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先秦儒家基本思想;道家基本思想;墨家基本思想;法家基本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孟子》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诗意表现 第四节《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旨在通过对先秦叙事散文简介及对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历史散文的发展概况及掌 握共主要文学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记事;记言;编年体;国别体;先秦民本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左传》、《国语》、《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难点:《左传》、《国语》、《战国策》语言特色之比较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 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对先秦说理散文的简介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诸子散文的主要流派和发展过 程及其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先秦儒家基本思想;道家基本思想;墨家基本思想;法家基本思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的文学成就 难点:《庄子》的创作手法和文学价值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第二节 《孟子》的艺术成就 第三节 《庄子》的哲学思想和诗意表现 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 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香草美人比兴系统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节《离骚》 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第二编秦汉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时代精神:经学;大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代作家群的形成 第二节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1.教学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有关楚辞的基本知识及其重点篇章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认识《楚辞》在 诗歌史上的发展与创新意义。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楚辞;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香草美人比兴系统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骚》、《九歌》、《九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难点:《离骚》的思想意义,《楚辞》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 第三节 《离骚》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时代精神;经学;大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难点: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的形成 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第三节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论散文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4.教学内容: 节《吕氏春秋》 第二节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劝百讽一”;七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从贾谊赋到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 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秦及西汉的散文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政论散文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谏逐客书》、《过秦论》 难点:西汉政论散文的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吕氏春秋》 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 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他散文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汉赋的流变,汉赋的内容及特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劝百讽一”;七体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贾谊赋、枚乘《七发》、司马相如的赋 难点:汉赋的流变。汉大赋如何艺术地显现盛世景象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的《七发》 第二节 司马相如时代的赋家 第三节 《子虚赋》和《上林赋》
第四节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 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发愤著书”:“立言不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乐府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第四节 西汉其他赋家的创作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司马迁的发愤著书与立言不朽,了解《史记》的人物刻画, 以及叙事艺术及风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发愤著书”;“立言不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3.重点与难点: 重点:《史记》的人物刻画 难点:《史记》的叙事艺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第二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 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 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内容及突出的艺术成就。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乐府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难点:娴熟巧妙的叙事方法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
第三节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 第四节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东汉醉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两汉京都赋:抒情小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4.教学内容 节京都赋的崛起 第二节抒情赋的勃兴 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断代史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书》 第二节《吴越春秋》 第三节《论衡》和《潜夫论》
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艺术手法 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 第五章 东汉辞赋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辞赋特点以及演变。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两汉京都赋;抒情小赋 3.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都赋》、纪行赋与述志赋 难点:赋的演变,赋的不同特点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第二节 抒情赋的勃兴 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散文在西汉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断代史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书》、《论衡》 难点:《汉书》的文学价值,《论衡》的积极参与现实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汉书》 第二节 《吴越春秋》 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
第七章东汉文人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生命意识的觉醒:文人五言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十九首》 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第三节《古诗十九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 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玄学;自然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范 第三节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文人的创作 第四节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产生到兴盛的情况。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生命意识的觉醒;文人五言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班固等人的诗、《古诗十九首》 难点:东汉文人五、七言诗从稚拙到成熟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 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本时期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新思潮的形成,时代动乱、门阀政治及玄学、 佛学对文学的影响,掌握此期文 学发展历程及承前启后的关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玄学;自然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 难点:玄学的有关理论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第二节 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范 第三节 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文人的创作 第四节 玄学对文学的渗透 第五节 佛教与佛经翻译对文学的影响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了解“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 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三曹”;“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教学内容: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曹植 第三节王粲、刘祯及蔡琰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两晋诗坛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陆机、潘岳、左思、刘琨、郭璞诗歌创作成熟,认识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 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了解兰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太康诗风;玄言诗:咏史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 难点:玄言诗产生的背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
第六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1.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了解“三曹”、“七子”、蔡琰、阮籍、嵇康的诗歌创作成就和艺术风格,认识建安 诗歌的时代特征以及从建安到正始诗风转变的轨迹。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三曹”;“七子”;建安风骨;正始之音 3.重点与难点: 重点:曹操、曹植、阮籍的诗歌创作成就 难点: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 第二节 曹植 第三节 王粲、刘祯及蔡琰 第四节 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第五节 阮籍嵇康与正始诗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1.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陆机、潘岳、左思、刘琨、郭璞 诗歌创作成熟,认识太康诗风的特征以及咏史诗、 游仙诗、玄诗的产生背景和源流。了解兰亭集序和兰亭诗的审美价值及影响。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太康诗风;玄言诗;咏史诗 3.重点与难点: 重点:陆机、左思的诗歌创作 难点:玄言诗产生的背景 4.教学内容: 第一节 陆机潘岳与太康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