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令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 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 。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 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 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 年南宋亡
❖ 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 ❖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 此后20年间,宋王朝先后平定了南方的后蜀、南唐 和北方的北汉等割据政权,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统 一。但宋王朝从北宋开国到南宋灭亡,始终处在强 敌的威胁之下,一直积弱不振。公元1127年的“靖 康之变”,宋室南迁,偏安于江南一隅。公元1279 年南宋亡
北宋南宋南宋亡 冷(960)(1127)(1279) 319年
❖北宋 南宋 南宋亡 ❖(960) (1127) (1279) ❖ 319年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 影响
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 影响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 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 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 束作用。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 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厚舒适。而 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1、宋朝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 ❖ 军权与行政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和中 央集权空前强化。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对于 文学的自由精神气质,又起着相当强大的约 束作用。 ❖ 重文轻武,扩大科举名额,大量吸收下层文 士参政,士大夫生活待遇颇为优厚舒适。而 对军事将领深加忌防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令理学的建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信家 经典。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 陆九渊
❖理学的建构: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 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 理学兴盛,科举考试内容自真宗以后由诗赋、 策论转变为集中于儒学,立论必须依据儒家 经典。 ❖ 理学家代表:周敦颐、张载、二程、朱熹、 陆九渊。 2、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 养的提高 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 泛传播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 3、文以载道说的盛行; ❖ 4、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 养的提高;造纸与雕版印刷技术的巨大进步,使得书籍广泛流通,文化知识更加快速 广泛传播 ❖ 5、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今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 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 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 已渡河”。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忧患意识与爱国主题的弘扬 ❖ 1、民族矛盾激化的历史背景; ❖ 积贫积弱,官僚机构庞大,冗官;“守内虚外”政 策,兵员众多,冗兵。朝廷财政负担沉重,致使国 力虚弱,对外战争一败再败,“宋人议论未定而兵 已渡河”。 ❖ 内忧外患不断,民族矛盾尖锐。 ❖ 2、忧患意识对文学家的影响; ❖ 3、诗文中爱国主题的弘扬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
宋代作家的性格特征和审美 情趣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 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 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在晚唐五代曾受到打 击的各种佛教宗派重新兴盛起来,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在宋 代非常流行。 今禅宗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力求适应中国的传统 伦理观念。因此士大夫在接受禅学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今由于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 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 到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
1、儒释道三家思想的有机融合; ❖ 北宋建立以后,一反前代后周的灭佛政策,对佛教采取了保 护、鼓励的措施。僧尼人数迅速增加,中断已久的译经重又 开始,并先后五次大规模地刻印佛经。在晚唐五代曾受到打 击的各种佛教宗派重新兴盛起来,尤其是禅宗与净土宗在宋 代非常流行。 ❖ 禅宗又主动吸收儒、道两家的思想,并力求适应中国的传统 伦理观念。因此士大夫在接受禅学时,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 ❖ 由于宋代的儒、道、释三种思想都从注重外部事功向注重内 心修养转变,因而更容易在思想的层面上有机地融合起来。 到北宋中叶,三教合一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