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童关 谭嗣同 授课人: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王玉丹
潼关 谭嗣同 授课人: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王玉丹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知少年谭嗣同冲破束缚, 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教学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知少年谭嗣同 冲破束缚, 强我中华的壮志豪情
明确目标自主学习 查找资料,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 本文写作背景 2、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 意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1、查找资料,了解谭嗣同的历史事迹和 本文写作背景。 2、结合课下注释和古汉语字典,疏通诗 意。 3、诵读诗歌,体味情感
背景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 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 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 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背景关 谭嗣同写这首诗时才十四岁,当时 随父赴甘肃上任,途径陕西潼关, 被北方的特有的壮阔风景所震撼, 欣然下笔,遂有此诗
师生互动分析诗歌作者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 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 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 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作者关 谭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 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 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 《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 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 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 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 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 “戊戌六君子”之一。 师生互动 分析诗歌
诗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久远簇c:簇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诗意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拘束 久远 簇cù:簇拥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莽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由诗入境 天色苍茫,万古高耸的云山簇拥着这座 古城,秋风起,呼啸而至,吹散了细碎 的马蹄声。莾莽大河冲向山谷,可惜河 谷狭窄,河水似乎也受到了极大的束缚。 秦岭山脉蜿蜒至潼关,只知到巍峨险峻, 不知平坦为何物了,此等桀骜不驯之态 真令我赞叹佩服!
小组合作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小组合作 探究诗歌 1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山水本无情,只不过是大自然的景 观,为何谭嗣同的眼里,山水都似 乎有了壮怀激烈的举动?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修辞关 这首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云 以人的动作“簇拥”,赋予河流以 人的情感“嫌弃拘束”,生动形象 的表现了北方山水的壮阔,表现了 诗人内心的一种冲破罗网,勇往直 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 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 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 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 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 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 诗
情感关 14岁的谭嗣同,当时面临的中国正是一个 软弱无力,被列强随意欺凌的国家,14岁 的谭嗣同对此深感愤慨,在随父上任的途 中已经是满腔热情渴望为民族国家争取光 荣,面对北方的壮阔山水,感觉跟自己的 那种冲破罗网,勇往直前,改造国家命运 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写下这首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