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注释:翠微,原指青绿的山色,泛指 青山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 注释:翠微,原指青绿的山色,泛指 青山
阅读思路 1、改写成白话 ·2、写了哪些景物? 3、你认为那一句是全诗的精 神所在 ·4、诗人的情感?
阅读思路 •1、改写成白话 •2、写了哪些景物? •3、你认为那一句是全诗的精 神所在? •4、诗人的情感?
改写成白话 春山里很多优美的事物,欣赏玩味 夜来了也没想回家。我兴致勃勃忘 记走了多远,想回去却舍不得花草 捧起一捧水,月亮就在水中。摆弄 山间的花,花香沾满了衣服。向南 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隐约看到青山 丛中的楼台
改写成白话 • 春山里很多优美的事物,欣赏玩味 夜来了也没想回家。我兴致勃勃忘 记走了多远,想回去却舍不得花草。 捧起一捧水,月亮就在水中。摆弄 山间的花,花香沾满了衣服。向南 望钟声响起的地方,隐约看到青山 丛中的楼台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1、照应“赏玩夜忘”。是 原因 2、水清月明後静花香 3、童心不泯兴味悠长 4、物我交融浑然一体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1、照应“赏玩夜忘归”。是 原因 •2、水清 月明 夜静 花香 •3、童心不泯 兴味悠长 •4、物我交融 浑然一体
评论家说三、四句是全诗的精神所 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分析 同意。这两句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人景和谐神韵十足。表现出山中水 清,夜静,月白,花香的自然美景 呼应了题目,显示出人物童心不泯, 逸兴悠长的主观情态。同时也解释 了“赏玩夜忘归”的原因。给读者 以遐想品味的广阔空间
评论家说三、四句是全诗的精神所 在,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分析。 • 同意。这两句物我两忘,浑然一体。 人景和谐神韵十足。表现出山中水 清,夜静,月白,花香的自然美景。 呼应了题目,显示出人物童心不泯, 逸兴悠长的主观情态。同时也解释 了“赏玩夜忘归”的原因。给读者 以遐想品味的广阔空间
诗人的情感 对春山夜月宁静,清净的自 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隐隐透漏出作者归隐的愿望
诗人的情感 • 对春山夜月宁静,清净的自 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隐隐透漏出作者归隐的愿望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类: 抒情主体的形象(作者的 形象)一 2、诗中人物的形象 3、意境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包括三类: •1、抒情主体的形象(作者的 形象) •2、诗中人物的形象 •3、意境形象(景物形象)
阅读思路 1、那些写静景,那些写动景? 2、写景有什么特点? 3、第四句中“时”的运用之 妙
阅读思路 •1、那些写静景,那些写动景? •2、写景有什么特点? •3、第四句中“时”的运用之 妙
意境形象(景物形象) 这首诗描写了春夜月鸟鸣 景象,表现春山之夜悠远宇 静,山鸟时鸣时,是 不时的意墨表现鸟呜断续 停顿有间隔。形成有声和 声的巨大反差更显春山之 夜的静谧
意境形象(景物形象) • 这首诗描写了春山夜月鸟鸣 景象,表现春山之夜悠远宁 静,山鸟“时鸣”,时,是 不时的意思。表现鸟鸣断续 停顿有间隔。形成有声和无 声的巨大反差,更显春山之 夜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