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一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1 浙江杭州萧山区三校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 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 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 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 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 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 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 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 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 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 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 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 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 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 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 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 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 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 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 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 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 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 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 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 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 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 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 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2012 届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社科类文本阅读训练 1 浙江杭州萧山区三校 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中国文化的内涵 季羡林 我曾经把文化分为两类:狭义的文化和广义的文化。狭义指的是哲学、宗教、文 学、艺术、政治、经济、伦理、道德等等。广义指的是包括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所创造的一切东西,连汽车、飞机等等当然都包括在内。 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的、深义的。对于深义的文化, 周先生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在狭义文化的某几个不同领域,或者在狭义和广 义文化的某些互不相干的领域中,进一步综合、概括、集中、提炼、抽象、升华, 得出一种较普遍地存在于这许多领域中的共同东西。这种东西可以称为深义的文 化,亦即一个民族文化中最为本质或最具特征的东西。”他举日本文化为例,他 认为日本深义的文化的特质是“苦涩”、“闲寂”。具体表现是简单、质朴、纤 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 我不想从民族心态上来探索,我想换一个角度,同样也能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 结构或者内涵。 中国哲学同外国哲学不同之处极多,其中最主要的差别之一就是,中国哲学喜欢 谈论知行问题。我想按照知和行两个范畴,把中国文化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认 识、理解、欣赏等等,这属于知的范畴;一部分是纲纪伦常、社会道德等等,这 属于行的范畴。在这两部分的后面存在着一个最为本质、最具有特征的深义的中 华文化。 寅恪先生论中国思想史时指出:“南北朝时,即有儒释道三教之目。故自晋至今, 言中国之思想,可以儒释道三教代表之。此虽通俗之谈,然稽之旧史之事实,验 以今世之人情,则三教之说,要为不易之论。故两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 之影响,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 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对中国思想史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在行的方面产生影响的主要是儒家,而在 知的方面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佛道二家。潜存于这二者背后那一个最具中国特色的 深义文化是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的东西。 专就佛教而言,它的学说与实践也有知行两个方面。原始佛教最根本的教义,如 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都属于知的方面。八正道、四圣谛等,则介 于知行之间,其中既有知的因素,也有行的成分。与知密切联系的行,比如修行、 膜拜,以及涅槃、跳出轮回,则完全没有伦理的色彩。传到中国以后,它那种无 父无君的主张,与中国的三纲六纪等等,完全是对立的东西。在与中国文化的剧 烈冲击中,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 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 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由此也可见中国深义文 化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了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 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 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 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 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 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 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 的东西。 9.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 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 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 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 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这一点,中国的学者是感觉到了的。 冯友兰先生说:“基督教文化重的是天,讲的是‘天学’;佛教讲的大部分是人 死后的事。如地狱、轮回等。这是‘鬼学’,讲的是鬼;中国的文化讲的是‘人 学’,注重的是人。” 事实上,孔子就是这种意见的代表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就是证明。 他自己还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特性最明显地表现在或者可以称为深义的文化上,这就是它 的伦理色彩,它所张扬的三纲六纪以及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精神。 (节选自季羡林《陈寅恪先生的道德文章》)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 是 ( ) A.狭义的文化包含于广义的文化中,深义的文化则是普遍地存在于狭义和广义 文化的领域中的共同的东西。 B.简单、质朴、纤细、含蓄、古雅、引而不发、不事雕饰等民族文化中最本质 的东西,正是日本深义文化的特质。 C.中国文化的内涵可以从民族心态或哲学范畴去探究,作者认为深义的中华文 化存在于“知”与“行”两部分文化的后面。 D.最具中国特色的深义文化是潜存于佛道二家背后的三纲六纪等伦理道德方面 的东西。 9.下列对佛教文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 ( ) A.佛教文化中也有“知”与“行”两个方面,其中“修行、膜拜,以及涅槃、 跳出轮回”等是与“知”密切联系的“行”,这些“行”不带伦理色彩。 B.佛教虽然讲的大多是地狱、轮回等所谓的“鬼学”,但自古以来对中国百姓 日常生活的影响绝不亚于传统的儒学。 C.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为求生存而做出某些伪装,披上伦理的外衣,这显示了 中国纲纪伦常等传统道德的力量之大,之不可抗御。 D.原始佛教并不强调“孝”,而是特别强调无常、无我、苦以及十二因缘等等 教义,而后在中国纲纪文化冲击下,不得不歪曲原义以求得生存
10.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2 分) 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 涵”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8.C(A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错在 “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9.B(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10.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 国文化的视角。(2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 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分) 11.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 “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浙江嵊州一中201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 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冖”,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 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年11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 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 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 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
10.大量的引用是本文的特色,请简要说明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所起的作用。(2 分) 11.本文题为《中国文化的内涵》,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关于“中国文化的内 涵”的观点。(4 分) 参考答案: 8.C(A 错在后半句与原意不符,B 错在将“具体表现”等同于“特质”,D 错在 “佛道二家”应是“知”“行”两者) 9.B(不亚于儒学的是学说思想方面) 10.引用周一良的论述,是为了借用“深义的文化”这个概念,引出本文观察中 国文化的视角。(2 分,答“周一良先生曾把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狭义的、广义 的,深义的,作者想换个角度,同样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或者内涵”1 分) 11. 中国文化由“知”和“行”两方面构成,最具有中国文化特性的深义文化是 “知”与“行”背后的伦理道德(三纲六纪)。 浙江嵊州一中 2011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过传统节日 翁敏华 过节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现象,并非中国独有。英语作 holiday,含有神 圣(holi-ness)的意味;日语作“祭ヮ”,突出节日活动;但是这些都不如“节 日”来得形象生动。2005 年 11 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几年来,每到端 午节,我们心里总有一丝隐痛。它让我们认识到: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 间上的领土。 派定哪些日子作为节日?西方每每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无论是圣诞节、万圣节 还是情人节;中国却不是这样。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个冉冉升起
的旭日:三月三上已,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 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 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 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 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 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 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 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 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 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 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 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 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 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 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 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 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 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 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 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 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 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 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 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8.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 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 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 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开始活跃了,让我们亲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虫百脚 需要好好对付,才能平安度夏……原来,中国的节日尽是太阳的、月亮的、星星 的、山的、水的节日,其本质就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我国的岁时节日还非常 强调“节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节物,桃花是三月三的节物,石榴花是端午 的节物,桂花属于中秋,菊花属于重阳。新年的饺子年糕、元宵的汤圆、清明的 青团、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饼、九月九的重阳糕,包括腊月初八 的腊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样是“节物”。 传统节日,历来还是国人和谐人事的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是国人沟通人心的一 个有效的平台。在孔夫子时代,人们过年,就是“乡人傩,一国皆若狂”,举国 狂欢,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们能以什么样的名义凝聚在一起,温习、 积累和增加我们的缘分?在我看来,再也没有比传统节日更好的名义了。“缘”, 大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命题,他国语言中很难有一个对应的译词来与 之匹配了。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缘”字: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共同祭祀。多少年过去,现代人也许早已不再记得传统节日各自的崇拜对象和初 始起源了,但是,一种共同血脉的感觉还在,一种“我们感”在这些日子里显得 格外强烈: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我今天过节。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一年四季中分 布匀称,大小交替,大致一两个月必然有一节,也就是说:“竹筒”有段时日了, 该“竹节”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 江苏省中秋节有一个奇俗叫“摸秋”。这一天晚上,无论男女,都可以到别人家 的田地里偷一个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点,比如说小偷小摸,一味的“堵” 也不成,有的时候,得给它们一点出路。它是民间的一种约定俗成:平时不许偷, 中秋夜允许他们稍稍地去过一下“偷”瘾。注意:只许“偷”别人家地里的东西, 而且是小东西。第二天就不行了。这与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戴着各种可怕 的面具,到各家各户恶作剧,去闹,去讨糖果吃,有异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 方社会是最忌随便打搅别人的。或许,安顿人们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谐人们疲惫 的身心,原本就是节日的一个题中之义。 在一个个自古及今的节日里,我们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许我们又要各 奔东西,但至少今天,借助传统节日,我们可以温暖自己、温暖别人。 8.选出下列对文章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一事件让我们警醒”意味着韩国申遗成功触发我们想到中国许多传统文 化现在已到了危险的时候。 B.“所谓国家意识,绝不仅仅指空间上的领土”的潜台词是:国家意识在时间 上的体现便是寄予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 C.“相互关联的人们,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共同祭祀”这句话巧妙地将“缘” 字拆分为“丝”“夕”“豕”三个字,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 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9.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 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 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 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 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0.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分) 答 11.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8.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9.B(B项阐述无限夸大) 10.(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 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 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D.“‘竹筒’有段时日了,该‘竹节’一下了”形象地将过节的“节”解释成 竹节的“节”,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 9.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有误的一项 A.我国岁时节日“节物”可以从两个维度分类:实用的与审美的。这二者又是 与人及其种植的植物密切相连的。 B.孔夫子时代举国狂欢的节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有效的时间节点”,真正 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实的论述一下子生动起来;画龙点睛的议论, 有力地升华了节日故事背后的意义。 D.文章由韩围申遗成功引入,从三个方面谈了传统节日的价值,中外比较突出 了我国传统节日的特性。 10.根据文章内容,归纳西方的“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3 分) 答: 11.阅读文章,你认为作者提出“过传统节日”主要意义有哪些?(3 分) 答: 参考答案: 8.D(“暗含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无中生有) 9.B(B 项阐述无限夸大) 10.(1)西方的“节”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国传统节日形象生动;(2)西 方的“节”多同历史上的人事相关,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和谐天人的节日;(3) 中西方节日都有和谐人的身心的特点
11.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 生命的关怀。 月考部分 安徽百校论坛2011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题 城市中的礼与乐 刘士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 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 “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 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 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 “ civita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 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縣》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 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 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 (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 civilization”一词, 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 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 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 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 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 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 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 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 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 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 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 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 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 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
11.①和谐天人,对自然的亲近;②和谐人事,对人情的呼唤;③和谐身心,对 生命的关怀。 月考部分 安徽百校论坛 2011 届高三 11 月联考语文试题 城市中的礼与乐 刘士林 礼、乐与城市文明有密切关系,这可从什么是文明,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以及什 么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等角度加以认识与阐释。 首先,在中国文献中,“文明”最早见于《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一整套 “形式符号系统”,也就是先秦儒家津津乐道的“礼乐制度”,它们的主要功能 是为政治服务,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指“政治文明”。 其次是“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十分密切,这在中西民族是高度一致 的。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 “civitis”(城市)。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 祭祀与礼仪中心,如《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按照礼仪制度组 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实践的意义上,依附于城市 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有“礼乐”即“夏” (文明人),失“礼乐”则为“夷”(野蛮人)。英文的“civilization”一词, 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 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 式上的分界线。从当代语境看,与乡村、城镇及传统城市相比,城市、特别是大 都市的“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均获得了更高的发展,因而,一般性的“物 质文明建设”与基本的“政治、法律制度建设”,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在当代 的发展水平,而作为一个社会更高发展目标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理想追 求”才是其代表或象征。 再次,城市文明的核心在于“礼”与“乐”。《乐记》说:“乐者,天地之和也; 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借别。”引申地说,“礼”的 功能在于划定秩序,“乐”的目的在于生产和谐。没有“序”的人群是野蛮的、 混乱的,而丧失“和”的社会则是僵化的、非人性的,只有这两者的和谐发展, 才能使人既在“礼”的前提下“相敬”,又在“乐”的引导下“相亲”。从当代 的视角看,城市文明的核心即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系统。在表面上,一个城市的 人文精神涉及到它的各个方面,但从“人文学”等相关研究入手,如香港中文大 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说:“人文学主要有两大块,一个是美学,一个是伦理学, 分别讲什么是美的,什么是善的。”由此可知,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的主体是“城
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 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 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 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 神生态。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其核心在于“礼”与“乐”。 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 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 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 要是指“政治文明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3分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 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 “ civitas”(城市)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 《诗经·大雅·縣》记载的“乃立冢土”。 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 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 “ 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代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 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 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
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前者用来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后者用来调节情感, 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礼”与“乐”、“城市的善”与“城市的美”,其 和谐发展对于当代人十分重要。没有“礼”的约束与规范,人口众多而拥挤的城 市必然混乱不堪;而失去“乐”的疏导,则会直接影响到都市人的心理健康与精 神生态。 (选自《光明日报》)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易·乾·文言》和《尚书·舜典》, 其核心在于“礼”与“乐”。 B.“文明”与“城市”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非常密切的,这一点在中西方不同 的民族中都是高度一致的。 C.“文明”是指人们创造的用以区别“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 的一整套“形式符号系统”,其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 D.因为“文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的,所以古代中华民族的“文明”主 要是指“政治文明”。 2.下列各项,不能证明“文明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一项是( )(3 分) A.在起源的意义上,英语中的“文明”(civilization)一词即源于拉丁文的 “civitis”(城市)。 B.在中国周代,建立“城市”的标志是不同于野蛮部落的祭祀与礼仪中心,如 《诗经·大雅·緜》记载的“乃立冢土”。 C.城市文明的出现,第一次从文化模式上区别开“文明人”与“野蛮人”,构 筑了“城市”与“乡村”在生活方式上的分界线。 D.按照礼仪制度组织起来的人类活动,构成了最初的城市生活方式。英文的 “civilization”一词,最初也是指城市居民的风俗、习惯和道德的高贵。 3.下列对原文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当代市,特别是大都市的“物质文明建设”与“政治、法律制度建设”, 已不能体现出城市文明发展水平,应当予以废弃。 B.“礼”与“乐”是城市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人文精神系统的两个重要 组成部分,只有这两者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相敬”“相亲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 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 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 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 参考答案: 1.B(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有误,另外“城市文明”的核 心才是礼与乐;C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D“‘文 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表述不正确) 2.C(说的是城市文明的出现的意义) 3.B(A“应当予以废弃”说法绝对;C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D“只 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表述有误) 安徽荣达高考补习学校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 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 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 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 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盖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 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 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 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 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 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 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 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艰苦岁月,都能保持乐观、 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
C.“城市的善”主要用来维持生产秩序、规范行为;“城市的美”,主要用来 调节情感,旨在使人获得快乐与自由。两者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 D.尽管一个城市的人文精神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研究城市人文精神, 却只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 参考答案: 1. B(A“‘文明’一词最早见于我国古代文献”有误,另外“城市文明”的核 心才是礼与乐;C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夷夏之别”;D “‘文 明’的主要功能是为政治服务”表述不正确) 2. C(说的是城市文明的出现的意义) 3. B(A“应当予以废弃”说法绝对;C 分属“美学”、“伦理学”范畴;D“只 能从“人文学”的研究入手”表述有误) 安徽荣达高考补习学校 2011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软实力”是时下一个热门词汇。软实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要依靠文化产业。 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 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 我们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该向世人展示中 国文化和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 我不是说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没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当然 有。然而,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是美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大创造 力和生命力的民族。我不赞成有的人以偏盖全、以丑为美,把中国历史上和现实 中的阴暗的、丑恶的、血腥的东西,加以放大、渲染,或者把中国人一个一个描 绘成发呆的模样,这样的所谓作品,怎么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 向往,怎么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呢? 我们的文化产品在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文化的时候,要力求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 化的深度认识。 介绍中国文化,当然要讲述中国的历史故事,要介绍各种文化遗产。但同时,更 要展示在这些文化遗产后面的东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例如,从杨 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从青州佛 像的微笑,可以看出中国人无论是在太平岁月,还是在艰苦岁月,都能保持乐观、 从容的气度;从江南园林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位和美感世界。这样展示
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 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 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20世 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 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 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 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 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 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选自2009年7月19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 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 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C.某些以偏盖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 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D.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 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 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出来的中国文化,有活的灵魂,才有深的认识,才能照亮中国文化的本来面貌, 并释放出无穷的意味。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而 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人们常常说的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比 如,我们从孔子《论语》和天坛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 心境;从万里长城到郑和下西洋,可以看出中国人对和平的永恒祈求;从 20 世 纪老上海的开放活力,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等等。这些都是中 国传统文化所体现的普世价值,需要着重展示、照亮。 我们的文化产品要特别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要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 度、生命情调、人生愿望和追求。例如,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 种快乐的气氛,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和谐生活的满足;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 饮酒、喝茶时的诗意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的审美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 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中华民族历经磨难,但都能承受,这和老百姓的内在心态密切相关。 总之,我们要提升软实力,就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引导整个社会, 同时,能向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 (选自 2009 年 7 月 19 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文化其实也有不健康的东西,负面的东西,不美的东西,然而, 中国文化从总体上是健康的,美的。 B.电影、电视等受众面广的文化产品,应担负起向世人展示中国文化和 历史中健康的东西,正面的东西,美的东西的责任。 C.某些以偏盖全、以丑为美的作品,不是不可能得到国际社会对中国文 化的认同和向往,不是不可能增强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的。 D.我们的文化产品要向世人展示中国各种文化遗产后面体现了中国文化 的精神与价值的东西,特别要注意展示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的内容。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软实力的提升之所以要依靠文化产业,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消费过程, 就是价值认同的过程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 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 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 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文化要能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 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 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 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D.我们仅仅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 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参考答案 1.C(此句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表意恰与原文相反。) 2.D(与原文“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 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不相符。) 3.D(此说法太绝对。提升软实力靠的不仅仅是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 精神内涵、价值内涵,还有其他方面。) 安徽野寨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兴起背后的基本论点是:在过去五年间,曾经存在着集中 的市场激励的奇特结合,导致了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 的技术进步,并已开始孕育经济组织和政府按未来将要据以行使其职能的方式发 生巨大的变化。的确,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高技术和高技能服务以及 由它们创造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里的突然和不断加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 自19世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产生某些更为深远和出乎意料的影响
B.从杨柳青年画的欢乐喜庆中,从青州佛像的微笑中,……我们可以看 到中国文化的精神与价值。 C.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实践,展示老百姓的生活态度、生命情调、人 生愿望和追求是中国文化产品的重要任务。 D.中国文化中那些体现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的,是中国 文化中体现全人类普遍价值的东西。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中国文化要能向全世界显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优雅的精神趣味,就 要使文化产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要能引导整个社会。 B.如果我们的文化产品能够向国际社会提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 识,就可以让中国文化释放出无穷的魅力。 C.普世价值并非就是西方价值,我们的文化产品应当力求向国际社会提 供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度认识,展示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 D.我们仅仅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精神内涵、价值内涵,就能 提升我们的软实力。 参考答案: 1.C (此句是双重否定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其表意恰与原文相反。) 2.D (与原文“那些最有中国特色的东西,往往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独特的价值 观和思想体系,而且也最能体现全人类的普遍价值”不相符。) 3.D (此说法太绝对。提升软实力靠的不仅仅是高度重视文化产品的文化内涵、 精神内涵、价值内涵,还有其他方面。) 安徽野寨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3 题。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兴起背后的基本论点是:在过去五年间,曾经存在着集中 的市场激励的奇特结合,导致了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 的技术进步,并已开始孕育经济组织和政府按未来将要据以行使其职能的方式发 生巨大的变化。的确,有大量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高技术和高技能服务以及 由它们创造的新的产品和服务结构里的突然和不断加速的爆发式增长,可能会对 自 19 世纪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以来、我们亲身经历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产生某些更为深远和出乎意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