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感染或侵染)( infection) ·当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机 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 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引起,可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 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个体的疾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如鼠疫、霍乱、肝炎、淋病、伤寒、 爱滋病、肺结核等,从全球范围看,传染病仍是当今死亡 的首因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一节 传染 •一、传染与传染病 •传染(感染或侵染)( infection ) •当外源或内源性病原体突破其宿主的三道免疫“防线”(机 械防御、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后,在宿主的特定部 位定植、生长繁殖或产生酶及毒素,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 生理的过程。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由活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引起,可从某一宿主个体直接或间 接传播到同种或异种宿主个体的疾病。 •传染病的种类很多,如鼠疫、霍乱、肝炎、淋病、伤寒、 爱滋病、肺结核等,从全球范围看,传染病仍是当今死亡 的首因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pathogen) ◆(二)宿主的免疫力 immunit ◆(三)环境因素( enviroment factor)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pathogen) (二)宿主的免疫力(immunity) (三)环境因素(enviroment factor)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一)病原体 指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 物 其中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病原体的致病特性 病原体的数量 病原体的侵入方式
(一)病原体 – 指能引起传染病的各种微生物和其他生 物。 – 其中决定传染结局的因素: • 病原体的致病特性 • 病原体的数量 • 病原体的侵入方式 二、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
1毒力( virulence)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构成毒力的因素可归纳为侵袭力和毒素两 方面。 (1)侵袭力 invasiveness) 吸附和侵入能力:菌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 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产生一些特殊的酶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 (2)毒素( toxin) 1)外毒素( exotoxin) 是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 质,主要由G细菌产生。 类毒素( toxoid 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 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其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 体(抗毒素)。 外毒素 脱毒 类毒素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极毒抗原)0.3%0.4%甲醛(无毒抗原) (抗毒抗体
1.毒力(virulence) 表示病原体致病能力的强弱。构成毒力的因素可归纳为侵袭力和毒素两 方面。 – (1)侵袭力(invastiveness) • 吸附和侵入能力:菌毛在吸附中起主要作用 • 繁殖与扩散能力:通过产生一些特殊的酶 • 抵抗宿主防御功能的能力:抑制白细胞的趋化性和吞噬 – (2)毒素(toxin) • 1) 外毒素(exotoxin) – 是病原菌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 质,主要由G+细菌产生。 – 类毒素(toxoid) – 用0.3%-0.4%的甲醛溶液对外毒素进行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 毒性但仍保留其原有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 将其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 抗体(抗毒素)。 外毒素 (极毒抗原) 脱毒 0.3%-0.4%甲醛 类毒素 (无毒抗原) 免疫动物 抗毒素 (抗毒抗体
2)内毒素( endotoxin) 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 分是脂多糖(LPS),因在活细胞中不分泌 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 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家兔发热试验法 费时(2-3d)、灵敏度低(~2ng/mL) 鲎试剂法 简便快速(1h)、灵敏度高(10- 20pg/mL)
– 2)内毒素(endotoxin) • 是G-细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 分是脂多糖(LPS),因在活细胞中不分泌 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 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 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 家兔发热试验法 • 费时(2-3d)、灵敏度低(~2ng/mL) – 鲎试剂法 • 简便快速(1h)、灵敏度高(10- 20pg/mL)
水产网
鲎 俗称马蹄蟹,属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全世界现存种3属5种 (如美洲鲎和中国鲎等); 是一种有3亿年历史的活化石,远远早于6500万年前出现的恐龙。 幸运的是,它们并没有像恐龙那样灭绝,而是经受住了一次次灾 难的打击,顽强地活到了今天。他身上流淌着珍贵的蓝色血液 那种淡蓝色的血液中含铜量很高,而且一遇到毒素就会凝固。 鲎的特性 ·具有开放性血管系统 每日可采血100-300ml 鲎血中仅含一种变形细胞,其内含有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与C 因子和B因子等 超声波可破碎其变形细胞得到鲎变形细胞裂解物(LAL LAL可与G细菌的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凝胶化反应。 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的机制
– 鲎 • 俗称马蹄蟹,属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全世界现存种3属5种 (如美洲鲎和中国鲎等); • 是一种有3亿年历史的活化石,远远早于6500万 年前出现的恐龙。 幸运的是,它们并没有像恐龙那样灭绝,而是经受住了一次次灾 难的打击 ,顽强地活到了今天。他身上流淌着珍贵的蓝色血液。 那种淡蓝色的血液中含铜量很高,而且一 遇到毒素就会凝固。 – 鲎的特性 • 具有开放性血管系统 • 每日可采血100-300ml • 鲎血中仅含一种变形细胞,其内含有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与C 因子和B因子等 • 超声波可破碎其变形细胞得到鲎变形细胞裂解物(LAL) • LAL可与G-细菌的内毒素发生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的凝胶化反应。 – 鲎试剂法检测内毒素的机制
作用机制 内毒素 Ca 2+ LAL中的B因子 活化的B因子可溶性蛋白(凝固原)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3)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
作用机制 LAL中的B因子 内毒素 Ca 2+ 活化的B因子 凝固酶原 凝固酶 可溶性蛋白(凝固原) 凝固蛋白(凝固素) 凝胶 3)外毒素和内毒素的比较
◆比较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1产生菌 G 2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3存在状态 细胞外 细胞壁上 ◆4释放时间 随时分泌 死菌溶解后释放 ◆5致病类型 不同 基本相同 ◆6抗原性 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 7毒性 强 弱 类A·8引起宿主发烧不明显 明显 ◆9制成类毒素 ◆10.热稳定性 能差 不强 ◆11举例 白喉毒素 沙门氏菌 肉毒毒素 志贺氏菌 大肠杆菌毒素 奈瑟氏球菌
比较项目 外毒素 内毒素 1.产生菌 G+ G- 2.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3.存在状态 细胞外 细胞壁上 4.释放时间 随时分泌 死菌溶解后释放 5.致病类型 不同 基本相同 6.抗原性 完全抗原 不完全抗原 7.毒性 强 弱 8.引起宿主发烧 不明显 明显 9.制成类毒素 能 不能 10.热稳定性 差 强 11.举例 白喉毒素 沙门氏菌 肉毒毒素 志贺氏菌 大肠杆菌毒素 奈瑟氏球菌
2.入侵病原体的数量( number)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要的数量 salmonella typhi 108-109个/宿主 丿 brio cholerae ·106个/宿主 Shigella dysenteriae 7个/宿主 Yersinia pestis 几个细胞
2.入侵病原体的数量(number) 不同病原体引起宿主致病所需要的数量 – Salmonella typhi • 108-109个/宿主 – Vibrio cholerae • 106个/宿主 – Shigella dysenteriae • 7个/宿主 – Yersinia pestis • 几个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