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林业推广》讲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21,文件大小:213KB,团购合买
一、林业推广的概念 “推广”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推动”;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扩大事物的使用范围或 者起作用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之中,“推广”泛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某种新知识或者新技术广为传播并 且使大家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林业推广 绪论 林业推广的概念 “推广”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推动”: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扩大事物的使用范围或 者起作用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之中,“推广”泛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某种新知识或者新技术广为传播并 且使大家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推广的对象不同则赋予的意义不一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林业推广可以分为两种概念: 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把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林农,以达到推动林业生产提高的目的。 二是广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根据林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向林农传授新的科学技术知 识,提供改善生产、经营和生活所必须的综合服务,以达到培训新型林农、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生 产综合效益的目的。从工作范围看,除传授生产技术外,还包括提高林农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进行综合服务 从工作内容看,除产中技术指导为主外,扩展到产前的物资和信息提供、产后的储藏一加工一销售一整套服 务。从工作方式看,除行政指导为主外,扩展到试验示范、教育培训、技术承包、经营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多 种形式的综合服务。 因此,狭义的林业推广已经转向广义的林业推广。 二、林业推广的性质和目的 林业推广的基本性质是教育性,是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林业推广的教育性决定林业推广工作必须坚持启发群众积极性原则,激发群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要 激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的热情,使其自觉自愿接受、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条件 林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林农检查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在其技能和资金允许范围内利用林业 技术和知识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者使之得到缓解。其根本目的不是提供一个替当地人的办事机构,而 是帮助他们自己动手、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 林业推广的作用和任务 林业推广工作的作用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求 林业推广的主要任务是把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 开发、推广生态林业的综合技术为重点,面向山区、林区和广大农村传授兴林致富技术,为林业技术上山入 林、进乡落户、为技术扶贫和振兴林业作好技术和综合服务。具体任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订和执 行林业科技发展和推广计划:二是开展中间试验和示范:三是进行林业推广培训:四是组织林业推广综合服 四、林业推广的功能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据1999年1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率仅二成左右,而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5%。其中,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30%,科研成果在适用地区 的覆盖率只有20%。因此,加强林业推广工作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林业推广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联接科研机构和广大林农的桥梁: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 三是科研的继续和成果的再创新:四是林农进行继续教育。 五、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 般而言,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二是引导群众根据时间、技术和物资,确定推广计划的工作目标和形式:三是确定推广计划的援助性 质和正确投入量:四是认真考虑实施推广计划的当地政府政策。 康普顿 Compton提出了“颠倒过来”的方法,即查明原有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现状,利用科研机构的知识 体系,使之改善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以便提高生产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六、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 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很多,如当地人对接受与传统方法和技术不太一致尤其是相抵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存在畏惧感,缺少资金和物质的配套,难以保证的义务教育和身体保健等。此外,还有林业本身方面的限制 因素:一是从事林业活动得到报酬的间隔时间过长;二是由于林木种植时间过长导致土地被占有:三是办理

1 林业推广 绪 论 一、林业推广的概念 “推广”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推动”;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就是“扩大事物的使用范围或 者起作用的范围”。在日常生活之中,“推广”泛指采用一定的方法、使用某种新知识或者新技术广为传播并 且使大家实施、取得一定的效果。 推广的对象不同则赋予的意义不一样,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林业推广可以分为两种概念: 一是狭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把新的科学技术传授给林农,以达到推动林业生产提高的目的。 二是广义的概念,主要指推广人员根据林业现代化建设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向林农传授新的科学技术知 识,提供改善生产、经营和生活所必须的综合服务,以达到培训新型林农、促进林业经济发展、提高林业生 产综合效益的目的。从工作范围看,除传授生产技术外,还包括提高林农的文化科技素质和进行综合服务。 从工作内容看,除产中技术指导为主外,扩展到产前的物资和信息提供、产后的储藏—加工—销售一整套服 务。从工作方式看,除行政指导为主外,扩展到试验示范、教育培训、技术承包、经营指导和信息咨询等多 种形式的综合服务。 因此,狭义的林业推广已经转向广义的林业推广。 二、林业推广的性质和目的 林业推广的基本性质是教育性,是多种内容与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农村社会教育。 林业推广的教育性决定林业推广工作必须坚持启发群众积极性原则,激发群众对科学技术知识的需要, 激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的热情,使其自觉自愿接受、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生活条件。 林业推广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林农检查影响其生产生活的问题,在其技能和资金允许范围内利用林业 技术和知识来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者使之得到缓解。其根本目的不是提供一个替当地人的办事机构,而 是帮助他们自己动手、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问题。 三、林业推广的作用和任务 林业推广工作的作用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作出决定、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满足自己的需求。 林业推广的主要任务是把先进的林业科学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以生态经济理论为指导,以 开发、推广生态林业的综合技术为重点,面向山区、林区和广大农村传授兴林致富技术,为林业技术上山入 林、进乡落户、为技术扶贫和振兴林业作好技术和综合服务。具体任务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制订和执 行林业科技发展和推广计划;二是开展中间试验和示范;三是进行林业推广培训;四是组织林业推广综合服 务。 四、林业推广的功能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很低。据 1999 年 1 月 4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我国科技成果转化 率仅二成左右,而形成产业规模的大约只有 5%。其中,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 30%,科研成果在适用地区 的覆盖率只有 20%。因此,加强林业推广工作显得既重要又迫切。 林业推广的功能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联接科研机构和广大林农的桥梁;二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 三是科研的继续和成果的再创新;四是林农进行继续教育。 五、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 一般而言,制订林业推广计划的步骤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林农开展讨论,找出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二是引导群众根据时间、技术和物资,确定推广计划的工作目标和形式;三是确定推广计划的援助性 质和正确投入量;四是认真考虑实施推广计划的当地政府政策。 康普顿 Compton 提出了“颠倒过来”的方法,即查明原有的文化知识和技术现状,利用科研机构的知识 体系,使之改善现有的方法和技术,以便提高生产力、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六、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 林业推广的限制因素很多,如当地人对接受与传统方法和技术不太一致尤其是相抵触的先进方法和技术 存在畏惧感,缺少资金和物质的配套,难以保证的义务教育和身体保健等。此外,还有林业本身方面的限制 因素:一是从事林业活动得到报酬的间隔时间过长;二是由于林木种植时间过长导致土地被占有;三是办理

砍伐、运输和销售林产品的官僚主义程序:四是产量超过当地或者国内的需求而没有安排好销售环节和可接 受的价格,使之妨碍推广继续进行:五是缺乏合理的价格或信贷条件使之购买种苗、化肥和农药等必需的物 七、林业推广计划的效益 林业推广计划的根本效益就是满足林农确认且非常重要、足以使其花费时间和资源去实现的需要,如木 材、燃料、饲料、药材等等 八、林业推广学的任务和内容与方法 林业推广学的任务:一是研究科学技术与林业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二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 于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三是完善和设计林业推广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林业推广学的内容:一是林业推广学的行为学、系统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理论:二是林业推广学的组 织学和管理学理论;三是林业推广的方法学体系:四是林业推广学的评估与监督学理论 林业推广学的方法:一是深入调査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理论探讨 和科学实验。 第一章林业推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林业推广的行为学基础 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行为等内容。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能力、促进团结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林业推 广实质上就是人的一种活动,包括推广人员、被推广的人员(林农和群众),通过研究这些人的活动的行为特 征及其规律,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途径,最终提高林业推广工作效率 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 )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的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行为具备三个要素构成:1、行为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 发出的,行为是人的基本功能:2、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 预见性和能动性;3、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与其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构成行为的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称其为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环境是 行为活动的范围和作用对象,行为既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对环境具有能动作用。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 互作用的表现并由此而产生的,离开了环境就谈不上人的行为,因此,在研究人的行为时,要重视对人所处 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研究,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的行为对环境的改变作用。 二)行为的特征 1、目的性,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包括适应、利用和改变环境条件,以满足人们发展生产、改变生 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受意志的支配性,人能思维、有意志、会判断,可以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来支 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活动,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3、差异性,受个性心理和环境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年代、不同 文化与精神素质的人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差异。 4、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条件下熏陶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和实践会形成人的不同道 德行为和职业行为,环境改变则人的行为也会改变,从而使人适应变化的条件。 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一)动机论 动机论是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着重从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方面来研究动机、行 为、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起动机的原因 1、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和 外界刺激引起的,如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图

2 砍伐、运输和销售林产品的官僚主义程序;四是产量超过当地或者国内的需求而没有安排好销售环节和可接 受的价格,使之妨碍推广继续进行;五是缺乏合理的价格或信贷条件使之购买种苗、化肥和农药等必需的物 资。 七、林业推广计划的效益 林业推广计划的根本效益就是满足林农确认且非常重要、足以使其花费时间和资源去实现的需要,如木 材、燃料、饲料、药材等等。 八、林业推广学的任务和内容与方法 林业推广学的任务:一是研究科学技术与林业生产相结合的形式、特点和规律;二是研究科学技术应用 于林业生产过程中的人的行为规律;三是完善和设计林业推广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林业推广学的内容:一是林业推广学的行为学、系统学、传播学和教育学等理论;二是林业推广学的组 织学和管理学理论;三是林业推广的方法学体系;四是林业推广学的评估与监督学理论。 林业推广学的方法:一是深入调查和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二是对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理论探讨 和科学实验。 第一章 林业推广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林业推广的行为学基础 行为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领导行为等内容。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改善人际关系、提高领导能力、促进团结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林业推 广实质上就是人的一种活动,包括推广人员、被推广的人员(林农和群众),通过研究这些人的活动的行为特 征及其规律,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途径,最终提高林业推广工作效率。 一、行为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行为的概念 行为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的并取得一定结果的客观活动。 由此,可以看出行为具备三个要素构成:1、行为的主体是人,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组织行为都是由具体的人 发出的,行为是人的基本功能;2、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 预见性和能动性;3、行为会产生一定的结果,这个结果与其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构成行为的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称其为行为,人是行为的主体,环境是 行为活动的范围和作用对象,行为既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有对环境具有能动作用。人的行为是人和环境相 互作用的表现并由此而产生的,离开了环境就谈不上人的行为,因此,在研究人的行为时,要重视对人所处 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研究,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以及人的行为对环境的改变作用。 (二)行为的特征 1、目的性,人的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包括适应、利用和改变环境条件,以满足人们发展生产、改变生 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2、受意志的支配性,人能思维、有意志、会判断,可以用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来支 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以便按照自己的意图进行活动,达到所期望的目的。 3、差异性,受个性心理和环境特征的影响,不同民族、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区域、不同年代、不同 文化与精神素质的人的行为都有很大的差异。 4、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条件下熏陶形成的,不同的教育和实践会形成人的不同道 德行为和职业行为,环境改变则人的行为也会改变,从而使人适应变化的条件。 二、行为的产生和发展 (一)动机论 动机论是研究人的行为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着重从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方面来研究动机、行 为、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引起动机的原因。 1、 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行为科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则是由人的内在需要和 外界刺激引起的,如个体行为的基本模式图:

环境 行x 目标 新的需要和刺激 2、动机、需要和行为,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引起动机的原因包括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 人的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界刺激是通过内在需要而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 因,又是行为过程的推动力量 动机的性质不同,对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力量强度,最迫 切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优势动机,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与林农最迫切的需要有机结合,才 能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目标清晰度,人们追求的目标预见性越清晰则推动行为的动机力量越大,因此, 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给林农讲得很透彻,增强推广目标实现的信心。三是目标的远近,近期见效的推广 计划比远期见效的推广计划更加容易引起林农的动机,因此,推广人员应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二)激励论 激励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某种因素的激励后引起的,主要有两种理论 1、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H. Maslom)于1943年提出的层次需要论,人的需要可分为5个层次:最基本是 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社交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见下图 亻层最高层 自我实现的需要 次第四 尊重的嚮要 社交的需要 安全的卿要 基本层 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命、延续种族的最原始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指人身安全、职业保障、财产安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是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成员和平共处,有归宿感。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的需要,如希望学习知识、发挥能力、胜任工作、受到尊重的需要,更希望得 到荣誉、地位和社会的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2、期望论 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Ⅴ H. Vroom)在《工作与激励》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励理论即期望论 如下公式表示 激励强度(MF)=期望率(E)×目标效价(V) 激励强度是指一个人受到激发的程度,或者指一个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期望率是指一个人 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的估计;目标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价值大小的评价 公式表明,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于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以及对目标效价的重 视程度。当目标效价越大,实现目标的概率(可能性)越高时,则行为动机越强烈(激励强度),实现目标的 积极性就越高:反之依然。 三、林农的需要 林业推广的对象是林农,其需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需要:满足家庭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经济安全的需要如宁愿保持低收入水平也不愿 意冒险获得高收入,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加入某些组织或团体的需要。 2、地区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林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 差异很大,因此引起的需要是不同的,如山区、干旱区、水土流失区、平原区等需要绝然不一样 3、经营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如土地占有的数量、质量和占有方式(承包、租赁等)等的差异;家 庭劳力和家庭成员的数量、强弱、类型(专营、兼营、业余)或者雇佣劳力的数量及其方式(长工、季工、 临时工)以及这些成员的文化程度、生产经验、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地位等等的差异: 生产资料(耕畜、农机具)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金的来源(农林业收入、非农林业收入、信贷条件)等的差

3 环 境 动 机 行 为 目 标 新的需要和刺激 2、动机、需要和行为,动机是推动人们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引起动机的原因包括内在需要和外界刺激, 人的内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外界刺激是通过内在需要而起作用的环境条件。动机是行为产生的原 因,又是行为过程的推动力量。 动机的性质不同,对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主要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力量强度,最迫 切需要引起的动机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优势动机,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与林农最迫切的需要有机结合,才 能使推广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目标清晰度,人们追求的目标预见性越清晰则推动行为的动机力量越大,因此, 推广人员应该把推广目标给林农讲得很透彻,增强推广目标实现的信心。三是目标的远近,近期见效的推广 计划比远期见效的推广计划更加容易引起林农的动机,因此,推广人员应该把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结合起来。 (二)激励论 激励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受某种因素的激励后引起的,主要有两种理论: 1、需要层次论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m)于 1943 年提出的层次需要论,人的需要可分为 5 个层次:最基本是 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再次是社交需要,第四是尊重的需要,最高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见下图: 层 最高层 自我实现的需要 次 第四层 尊重的需要 提 第三层 社交的需要 升 第二层 安全的需要 基本层 生理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是指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的需要,是人类维持生命、延续种族的最原始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是指人身安全、职业保障、财产安全、医疗保险等方面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是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成员和平共处,有归宿感。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的需要,如希望学习知识、发挥能力、胜任工作、受到尊重的需要,更希望得 到荣誉、地位和社会的认可。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完善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作用,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2、期望论 1964 年美国心理学家佛鲁姆(V.H.Vroom)在《工作与激励》著作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激励理论即期望论, 如下公式表示: 激励强度(MF)=期望率(E)╳目标效价(V) 激励强度是指一个人受到激发的程度,或者指一个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期望率是指一个人 对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概率的估计;目标效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所追求目标的价值大小的评价。 公式表明,一个人追求某一目标的行为动机的强度决定于他对可能达到目标的信心以及对目标效价的重 视程度。当目标效价越大,实现目标的概率(可能性)越高时,则行为动机越强烈(激励强度),实现目标的 积极性就越高;反之依然。 三、林农的需要 林业推广的对象是林农,其需要包括五个方面: 1、一般需要:满足家庭物质生活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经济安全的需要如宁愿保持低收入水平也不愿 意冒险获得高收入,学习基本文化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加入某些组织或团体的需要。 2、地区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林业生产的地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发展方向不同, 差异很大,因此引起的需要是不同的,如山区、干旱区、水土流失区、平原区等需要绝然不一样。 3、经营条件差异引起的不同需要:如土地占有的数量、质量和占有方式(承包、租赁等)等的差异;家 庭劳力和家庭成员的数量、强弱、类型(专营、兼营、业余)或者雇佣劳力的数量及其方式(长工、季工、 临时工)以及这些成员的文化程度、生产经验、技术水平、经营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社会地位等等的差异; 生产资料(耕畜、农机具)占有方式以及生产资金的来源(农林业收入、非农林业收入、信贷条件)等的差 异

4、青年的需要:青年的文化基础比较好,有强烈的发展生产和追求富裕生活的愿望,但是他们缺乏生产 经验和技术,不安心林业生产,因此,最需要给青年提供生产技术、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热爱山区和林 业等个人素质和公民责任感、培养领导组织能力等 5、妇女的需要:由于妇女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地位也比较低,所以,妇女有些特殊的需要,如学习文 化知识、培训生产技术、参加试验示范以及经验交流等 总之,开展林业推广活动时,必须尽量了解林农的需要,然后选择推广项目,制定好推广目标,确定其 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林农行为的改变 (-)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 农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的改变、技能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个体行为的改变和团体行为的 改受等,查尔德( Blan Chard)提出如下图式: 难|团体行为 技 改变时间:短一 一长 (二)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 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前者是促进林农行为途径改变的因素即接受新知识 和新技术的因素,后者是阻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即阻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因素 动力因素:发展经济的要求,现代技术的效应,先进的推广服务,正确的方针政策,扩大生产的可能机 阻碍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落后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及来自推广人员和技术 本身的阻力(前者有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操作不规范、推广方法不恰当:后者新技术所需的费用大、 技术操作难度大、需要的劳力多、对土地要求高)。 (三)林农行为改变的途径和策略 l、行为改变的基本途径 新的平衡 生产佇滞 新的平衡 新的行为 生产停滯 动力大于阻力 打破平衡 平衡状态 2、改变行为的基本策略 改变林农行为的基本策略是从改变林农个人素质和生产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工作,也可称之为“互补策略”。 以林农为中心的策略: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培训帮助林农更新观念、转变态度、获得新知识和新技 能,鼓动林农大力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以生产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是指在农村建立和健全各种新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向 林农提供良种、化肥、机具、水利、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信贷、保险以及推广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以 诱导和增强林农进行技术革新。实施这种策略,需要相当的物资、资金作为保障,需要相当数量的推广人员 牵线搭桥,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和管理,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节林业推广的系统学基础 、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一)系统的概念

4 4、青年的需要:青年的文化基础比较好,有强烈的发展生产和追求富裕生活的愿望,但是他们缺乏生产 经验和技术,不安心林业生产,因此,最需要给青年提供生产技术、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培养热爱山区和林 业等个人素质和公民责任感、培养领导组织能力等。 5、妇女的需要:由于妇女受教育机会相对较少,地位也比较低,所以,妇女有些特殊的需要,如学习文 化知识、培训生产技术、参加试验示范以及经验交流等。 总之,开展林业推广活动时,必须尽量了解林农的需要,然后选择推广项目,制定好推广目标,确定其 推广方法,使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四、林农行为的改变 (一)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 林农行为改变的一般内容包括:知识的改变、技能的改变、态度的改变、个体行为的改变和团体行为的 改变等,查尔德(Blan Chard)提出如下图式: 难 易 团体行为 个体行为 态 度 技 能 知 识 改变时间:短─────────→长 (二)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 影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包括动力因素和阻力因素,前者是促进林农行为途径改变的因素即接受新知识 和新技术的因素,后者是阻碍林农行为改变的因素即阻碍接受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因素。 动力因素:发展经济的要求,现代技术的效应,先进的推广服务,正确的方针政策,扩大生产的可能机 会。 阻碍因素:传统观念的影响,落后的教育和技术水平,缺乏必要的生产投入,以及来自推广人员和技术 本身的阻力(前者有推广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操作不规范、推广方法不恰当;后者新技术所需的费用大、 技术操作难度大、需要的劳力多、对土地要求高)。 (三)林农行为改变的途径和策略 1、行为改变的基本途径 新的平衡 生产停滞 新的行为 改 变 新的平衡 生产停滞 动力大于阻力, 打破平衡 平衡状态 2、改变行为的基本策略 改变林农行为的基本策略是从改变林农个人素质和生产环境两个方面进行工作,也可称之为“互补策略”。 以林农为中心的策略: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培训帮助林农更新观念、转变态度、获得新知识和新技 能,鼓动林农大力进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以生产环境为中心的策略:主要是指在农村建立和健全各种新的社会服务体系,通过社会服务体系,向 林农提供良种、化肥、机具、水利、加工、贮藏、运输、销售、信贷、保险以及推广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以 诱导和增强林农进行技术革新。实施这种策略,需要相当的物资、资金作为保障,需要相当数量的推广人员 牵线搭桥,需要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和管理,才能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节 林业推广的系统学基础 一、系统的概念及分类 (一)系统的概念

所谓系统就是一个问题本身及其相关联的部分,因此,一个系统包括许多部分或者要素组成,系统周围 的事物称为“环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环境”把物质、能 量和信息传递给系统称之为对系统的输入,系统对输入经过转换又对“环境”产生输出。因此,可以把系统 理解为“输入、输出的转换机构”,能把输入转换为输出就是系统的功能,如图即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ε 环境 环 系 统 (转换机构) (二)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为组成单元而形成的系统,如生物系统、天体系统、原子结构系统、森 林系统等,是一种无目的的系统。人造系统也叫人工系统,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是一种 有目的的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系统、教育系统、林业推广系统等。此外,还有许多系统是由自 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结合成的复合系统,如林业系统就是一个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的生态一经济复合系 统 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是与环境不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如内部管理体制系统,当然绝对的封闭系统是不存 开放系统是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如自 然界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 3、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所谓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反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就是 静态系统。一般的系统都是动态系统,完全的静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处于相对平衡的 系统就是静态系统 4、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 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当干扰消除后又能恢复其正常状态,这种系统称为稳定系统。 反之,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即使干扰消除后也不能恢复其正常状态,甚至越离越远,这 种系统称为非稳定系统。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森林系统适度采伐,通过天 然更新可以恢复其系统原貌:如果滥采滥伐滥垦,森林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 5、可控系统与不可控系统 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控制其系统的性质、功能和方向并能使系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种系统称之为可 控系统;反之,则为不可控系统。 二、系统的性质 1、整体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具有特定功 能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功能简单的相加,即1+1≠2,包括两种情况:1+1>2 和挥 +1<2,其原因就是各要素的结构良莠不同。系统必有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优化其功能才能充分发 2、有序性(层次性 所谓系统有序性是指系统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为若干层次,或者说任何系统都是由较低级的结构单元组成, 这些较低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的“子系统”,若干子系统构成一个系统,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据此, 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模式。从垂直方向可以区分为相互隶属的各个 层次或等级:从水平方向可以看出同级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应该是上 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因此,优化系统一定是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才能发挥各个子系 统的功能,最终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来看,它们在系统内部是按照一定的渠道有序地进行,正是这种流动

5 所谓系统就是一个问题本身及其相关联的部分,因此,一个系统包括许多部分或者要素组成,系统周围 的事物称为“环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与“环境”存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相互交换,“环境”把物质、能 量和信息传递给系统称之为对系统的输入,系统对输入经过转换又对“环境”产生输出。因此,可以把系统 理解为“输入、输出的转换机构”,能把输入转换为输出就是系统的功能,如图即是系统与环境的关系: 输 ──── 入 环 ───→ 境 环 境 环 ──── 境 输 ───→ 出 系 统 (转换机构) 环 境 (二)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由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为组成单元而形成的系统,如生物系统、天体系统、原子结构系统、森 林系统等,是一种无目的的系统。人造系统也叫人工系统,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是一种 有目的的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科学研究系统、教育系统、林业推广系统等。此外,还有许多系统是由自 然系统和人工系统结合成的复合系统,如林业系统就是一个由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构成的生态—经济复合系 统。 2、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是与环境不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如内部管理体制系统,当然绝对的封闭系统是不存 在的。 开放系统是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影响着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发展,如自 然界存在的系统都是开放系统。 3、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 所谓动态系统是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反之,如果系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就是 静态系统。一般的系统都是动态系统,完全的静态系统是不存在的,如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处于相对平衡的 系统就是静态系统。 4、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 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当干扰消除后又能恢复其正常状态,这种系统称为稳定系统。 反之,如果系统受到某种干扰则偏离正常状态,即使干扰消除后也不能恢复其正常状态,甚至越离越远,这 种系统称为非稳定系统。稳定系统与非稳定系统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如森林系统适度采伐,通过天 然更新可以恢复其系统原貌;如果滥采滥伐滥垦,森林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就很难恢复。 5、可控系统与不可控系统 通过一定的措施可以控制其系统的性质、功能和方向并能使系统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这种系统称之为可 控系统;反之,则为不可控系统。 二、系统的性质 1、整体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分或要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之具有特定功 能的整体结构。也就是说,一个系统的功能不是各个要素的功能简单的相加,即 1+1≠2,包括两种情况:1+1>2 和 1+1<2,其原因就是各要素的结构良莠不同。系统必有结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优化其功能才能充分发 挥。 2、有序性(层次性) 所谓系统有序性是指系统的结构可以划分为为若干层次,或者说任何系统都是由较低级的结构单元组成, 这些较低的结构单元称为系统的“子系统”,若干子系统构成一个系统,系统又是更大系统的子系统。据此, 任何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都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模式。从垂直方向可以区分为相互隶属的各个 层次或等级;从水平方向可以看出同级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一个稳定的系统结构,应该是上 下相通、左右相连、内外结合的有机整体。因此,优化系统一定是优化系统的网络结构,才能发挥各个子系 统的功能,最终提高系统的整体功能。 从系统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来看,它们在系统内部是按照一定的渠道有序地进行,正是这种流动

才使系统的运行具有活力,从而促进系统功能的发挥。 3、相关性 在一个系统里,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 会对其他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发生变化 4、动态性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都是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状态称之为系统的动态性。各 个要素间的稳定联系称之为状态,它反映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状态的变化性称之为过程,它反映系统的变化 性。 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和动态性可以看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 定秩序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薹体 5、反馈性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和环境发生信息交换,即从环境输入信息、经过系统的处理、再输出到环境中 反馈性就是指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再引向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输入信息 系统|输出信息 反馈信息 从上图看出,反馈是一个由信息输出、结果返回、再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过程。反馈包括正反馈和 负反馈两种,前者是指反馈的信息不能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甚至还可能使偏差加剧:后者是指反 馈的信息能够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 三、林业推广的几个系统模式 (一)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 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包括基本自然资源投入、劳力投入、物质投入、知识投入和服务投入等几个方面 如图: 基本自然资源投入 (土地和自然条件) 物质投入 劳力投入 林业开发 服务投入 (教育、科研、推广) (销售、运输、管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是林业开发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林业推广三个部 分,如图: 科学研究 (创知识) 林业推广 (应用知识) 敏育培训 (传授知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中,科学研究、林业推广和教育培训三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林业 推广有赖于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林业教育培训的更新,林业科学硏究有赖于林业推广的普及和林业教育培 训的提高,林业教育培训有赖于林业科学硏究的发展和林业推广的辅助 (二)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 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包括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生产者的实践经验及创新,以及林业物资的供应、林业

6 才使系统的运行具有活力,从而促进系统功能的发挥。 3、相关性 在一个系统里,各个要素或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 会对其他要素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导致系统结构和整体功能发生变化。 4、动态性 任何一个系统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都是随时间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状态称之为系统的动态性。各 个要素间的稳定联系称之为状态,它反映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状态的变化性称之为过程,它反映系统的变化 性。 从系统的整体性、有序性、相关性和动态性可以看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按照一 定秩序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5、反馈性 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必然和环境发生信息交换,即从环境输入信息、经过系统的处理、再输出到环境中。 反馈性就是指把一个系统的输出信息再引向输入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 输入信息 系 统 输出信息 反馈信息 (结果返回) 从上图看出,反馈是一个由信息输出、结果返回、再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循环过程。反馈包括正反馈和 负反馈两种,前者是指反馈的信息不能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甚至还可能使偏差加剧;后者是指反 馈的信息能够消除决策计划执行中发现的偏差。 三、林业推广的几个系统模式 (一)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 林业开发的投入系统包括基本自然资源投入、劳力投入、物质投入、知识投入和服务投入等几个方面, 如图: 基本自然资源投入 (土地和自然条件) ↓ 劳力投入 ——→ 林业开发 ←—— 物质投入 (生产资料) ↗ ↖ 知识投入 (教育、科研、推广) 服务投入 (销售、运输、管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是林业开发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包括教育培训、科学研究和林业推广三个部 分,如图: 科学研究 (创造知识) 林业推广 (应用知识) 教育培训 (传授知识) 林业发展的知识投入系统中,科学研究、林业推广和教育培训三个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即林业 推广有赖于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林业教育培训的更新,林业科学研究有赖于林业推广的普及和林业教育培 训的提高,林业教育培训有赖于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林业推广的辅助。 (二)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 林业推广知识来源系统包括林业科技成果,林业生产者的实践经验及创新,以及林业物资的供应、林业

产品销售和农村金融部门等,如下图: 其他知识 生产经验 知识 推广员 林业研究 传递 (三林推广系统和林业推广对象系统 推广人员 林农及 及其机构 其家庭 从上图看出,林业推广系统由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林业 推广对象系统由林农、家庭以及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 林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推广系统中推广人员的素质(知识、技术、能力等)、推 广机构的功能、环境条件的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二是推广对象系统中林农的素质(文化、知识、技术、态 度等)、家庭状况(经济、劳力、主要成员的素质)、环境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三是推广系统及其推广对象 系统之间的传播交流及反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信息是否畅通。 (四)林业推广的决策系统 所谓决策是指人们针对需要解决的待定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的基 础上、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各种备选择的方案并从其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活动。它是 管理的最高功能,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国林业推广决策系统的模式如下: 计划 林业推广决策 执行 反馈执行 信息系 执行 决策系统 执行系统 收集处理 制定决策 技术推厂 进行预测 反馈编制计划 反馈信息反馈 7

7 产品销售和农村金融部门等,如下图: 其他知识 生产经验 来源 知识 推广员 林业研究 知识 知识 生产应用者 传递 (三)林推广系统和林业推广对象系统 境 境 推广人员 传播 林农及 环 因 交流 环 因 及其机构 反馈 其家庭 素 素 从上图看出,林业推广系统由推广人员、推广机构以及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林业 推广对象系统由林农、家庭以及农村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要素构成。 林业推广工作的成效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推广系统中推广人员的素质(知识、技术、能力等)、推 广机构的功能、环境条件的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二是推广对象系统中林农的素质(文化、知识、技术、态 度等)、家庭状况(经济、劳力、主要成员的素质)、环境特征及其三者的关系;三是推广系统及其推广对象 系统之间的传播交流及反馈的信息量是否充足、信息是否畅通。 (四)林业推广的决策系统 所谓决策是指人们针对需要解决的待定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收集和处理大量信息资料的基 础上、根据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各种备选择的方案并从其中选择一个最佳方案的活动。它是 管理的最高功能,是管理工作的核心。我国林业推广决策系统的模式如下: 政府林业发展计划 执 反 行 馈 林业推广决策 执行 反馈 执行 反馈 反馈 执行 信息系统 执行 决策系统 执行 执行系统 收集处理 制定决策 技术推广 进行预测 反馈 编制计划 反馈 信息反馈

双向反馈 第三节林业推广的一般原则 林业推广工作的最初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活动,即知识与技术的组织和交流、林业知识宣传普及、 林业推广计划。因此,林业推广工作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贯彻国家林业发展方针和规划:二是 要求技术先进、生产可行和经济有利:三是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四是革新要先试验、推广要先 示范:五是要求适应当地文化科技水平;六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七是要求深入群众、进行民主协商 八是要求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对于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问题,美国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运用推广方法越多,则林农态度改变 的人数越多,反之依然(见表)。 广方油狞的歙目与林庵度欧变人歙的美系 釆用推广方法的种类 态度改变者的比傚% 示范、广播、讲课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 86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田间观测、实际操作、电影 幻灯、阅读 第二章林业推广的组织 科技推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农业推广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系统大约建于20世纪 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省(区)、地(市)、县、乡5级推广体系初步形成。而林业推广 是农业推广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比农业推广晚10年左右,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主要林业省区已经 建立了林业推广体系,但是全国还有许多省区林业推广组织并未完善,因此,尽快建立健全林业推广体系是 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第一节林业推广组织的一般理论 、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对象,它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主要强调人际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薛恩认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劳动部门职务的分工和不同等级 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 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 职务分工,不同分工的权力和责任。换句话说,组织就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衡量组织协调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人的创造性和发展潜能发挥如何?因此,现代组织理论认为 组织是两人以上有意义的协调力量和合作系统。由此一来,组织形式设计要合理灵活、集权与分工结合且更 多地分权、增强民主、减少独断、实行民主决策管理。 组织的功能 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其功能大体可概括为聚集、转换、释放。聚集就是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知识信 息等加以聚集汇合,形成一种合力。转换就是把聚集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工、制作、化合转化为新的功能和 能量。释放就是将组织能量释放出去,为这个组织系统实现其目标而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组织功能具体表现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5个方面。计划是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指推 广组织为达到一定的行为和目标,对其行动进行决策并设计步骤、方法、环节与途径。组织就是根据工作的 任务和性质,建立必要的组织协调体系,对推广计划实行有效地指挥。指挥就是针对团体成员间的不同情况 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实行正确有效地指挥,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效地开展工作。协调就是有效地综 合好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之间的矛盾,减少管理过程中能量损耗, 建立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整体功能得以实现。控制就是对宏观及微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节,防止 出现大的错误或更大的损失。 第二节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

8 双向反馈 第三节 林业推广的一般原则 林业推广工作的最初阶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活动,即知识与技术的组织和交流、林业知识宣传普及、 林业推广计划。因此,林业推广工作的一般原则主要有八个方面:一是贯彻国家林业发展方针和规划;二是 要求技术先进、生产可行和经济有利;三是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四是革新要先试验、推广要先 示范;五是要求适应当地文化科技水平;六是要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七是要求深入群众、进行民主协商; 八是要求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 对于综合运用多种推广方法问题,美国学者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运用推广方法越多,则林农态度改变 的人数越多,反之依然(见表)。 推广方法种类的数目与林农态度改变人数的关系 采用推广方法的种类 态度改变者的比例(%) 示范 35 示范、广播、讲课 64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 86 示范、广播、讲课、通讯、集体讨论、田间观测、实际操作、电影、 幻灯、阅读 98 第二章 林业推广的组织 科技推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我国农业推广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其系统大约建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国家、省(区)、地(市)、县、乡 5 级推广体系初步形成。而林业推广 是农业推广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比农业推广晚 10 年左右,起步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到现在主要林业省区已经 建立了林业推广体系,但是全国还有许多省区林业推广组织并未完善,因此,尽快建立健全林业推广体系是 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第一节 林业推广组织的一般理论 一、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对象,它是一个社会心理系统,主要强调人际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薛恩认为,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共同目标,通过各劳动部门职务的分工和不同等级 的权力与责任的制度化,有计划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组织是国家权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 隶属关系和权力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称,包括特定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劳动分工、 职务分工,不同分工的权力和责任。换句话说,组织就是有计划、有目标地协调一群人的活动。 衡量组织协调能力大小的重要依据就是看人的创造性和发展潜能发挥如何?因此,现代组织理论认为, 组织是两人以上有意义的协调力量和合作系统。由此一来,组织形式设计要合理灵活、集权与分工结合且更 多地分权、增强民主、减少独断、实行民主决策管理。 二、组织的功能 任何一种社会组织,其功能大体可概括为聚集、转换、释放。聚集就是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知识信 息等加以聚集汇合,形成一种合力。转换就是把聚集的各种因素进一步加工、制作、化合转化为新的功能和 能量。释放就是将组织能量释放出去,为这个组织系统实现其目标而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组织功能具体表现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 5 个方面。计划是推广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指推 广组织为达到一定的行为和目标,对其行动进行决策并设计步骤、方法、环节与途径。组织就是根据工作的 任务和性质,建立必要的组织协调体系,对推广计划实行有效地指挥。指挥就是针对团体成员间的不同情况 和工作任务的不同而实行正确有效地指挥,从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高效地开展工作。协调就是有效地综 合好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等之间的矛盾,减少管理过程中能量损耗, 建立和谐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使整体功能得以实现。控制就是对宏观及微观的情况进行必要的调节,防止 出现大的错误或更大的损失。 第二节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任务明确,职责分明 我国林业推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林业生产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向林业生产者提供技术、经济信息,指导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 技术问题,为各级行政领导提出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协调科研、教学单 位搞好成果中试甚至大田试验,反映成果推广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推广、普及应用成果,向林业生产资料的 生产部门反映其产品使用情况和生产者的实际需要。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草案)》赋予 的任务是:参与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林业应用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技 术、信息服务;引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总结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指导下级林业推广部门和各类群众性 科技组织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而《湖南省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编制本地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基地: 组织应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服务,兴办林业综合服务实体:参加成果鉴定、对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责、权、利明确并一致 责权利主要是指推广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成员之间都应有明确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并且要求一致。否 则,责任大于权力,责任就失去保证,工作任务就难以完成;如果权力大于责任,就会造成滥用职权。因此 在明确责权利时,要尽可能减少相互交叉,否则就会造成矛盾,延误决策、降低效益 三、人员精干,机构精简 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应有中专以上的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的专业培训考试,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75% 四、有正常的经费渠道来源 乡以上各级林业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其人员的经费:各级林业部门也要安排 定的业务活动经费:当然,各级林业推广部门要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 积极开展创收活动 第三节美、泰、中三个国家林业推广的组织系统 美国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5亿,森林总面积301万平方公里,用材林面积201万平方公 里,森林覆盖率32%,森林总蓄积量234亿立方米。林业推广机构和职责如下 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为独立机构,与联邦林务局平行。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的主要任务是:向个州和 州立大学推广中心提供有关推广工作的规定和标准,召开推广项目研讨会,评估推广成果。而联邦林务局则 是:负责国有林的管理,领导国有林、州有林、私有林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2、各州立大学的农林院校(系)或分校都设立了推广中心,一般配备5-9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推广专家 组成,负责本州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如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森林经理(经营)、森林保护、林业杋机械、野 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 3、州县成立了林业协会,为独立的群众团体,属于民间推广机构,县级协会是最基层的技术推广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私有林主、总结编印林业技术推广资料。协会主席从会员中产生,主席不常座办公 室,负责雇佣协会主任和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人员一般5名,其中专家3名,秘书1名,编辑1人,经费主 要来源于私有林主的捐赠、会员分摊、政府拨款、会员交纳会费等 4、私有林业技术公司的林业技术推广。惠浩公司和南方公司,每年提供良种苗木2亿株,优价供给私有 林主造林、提供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技术资料。私有林主需要帮助时,还要提供电视电话咨询、派 专家现场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林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均以无偿的形式向私有林主和林农提供技术服务和必要的林业技术推广资 料。联邦林业硏究体系与联邦林业推广体系一样,从联邦、州、县均设立,推广人员与硏究人员的职务晋升、 待遇完全相同 泰国 泰国国土面积5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0万人,林业用地143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27.9%,林 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1、科研、推广均由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皇家林业厅下设13个处,全国设有2个林科院、2所林业院校

9 建立林业推广组织的原则有很多,但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任务明确,职责分明 我国林业推广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等方式,向林业生产者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向林业生产者提供技术、经济信息,指导解决生产和管理中的 技术问题,为各级行政领导提出林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协调科研、教学单 位搞好成果中试甚至大田试验,反映成果推广中的问题,创造性地推广、普及应用成果,向林业生产资料的 生产部门反映其产品使用情况和生产者的实际需要。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草案)》赋予 的任务是:参与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技术推广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林业应用技术的专业培训;提供技 术、信息服务;引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总结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经验,指导下级林业推广部门和各类群众性 科技组织的林业技术推广活动。而《湖南省关于加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工作的决定》中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编制本地区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计划并组织实施;建立林业科技成果推广、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基地; 组织应用技术培训;开展技术服务,兴办林业综合服务实体;参加成果鉴定、对科研成果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二、责、权、利明确并一致 责权利主要是指推广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成员之间都应有明确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并且要求一致。否 则,责任大于权力,责任就失去保证,工作任务就难以完成;如果权力大于责任,就会造成滥用职权。因此, 在明确责权利时,要尽可能减少相互交叉,否则就会造成矛盾,延误决策、降低效益。 三、人员精干,机构精简 从事林业科技推广的技术人员,应有中专以上的专业学历,或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的专业培训考试,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 75%。 四、有正常的经费渠道来源 乡以上各级林业推广机构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其人员的经费;各级林业部门也要安排 一定的业务活动经费;当然,各级林业推广部门要在积极开展技术服务、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的同时,还要 积极开展创收活动。 第三节 美、泰、中三个国家林业推广的组织系统 一、美国 美国国土面积 937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2.5 亿,森林总面积 301 万平方公里,用材林面积 201 万平方公 里,森林覆盖率 32%,森林总蓄积量 234 亿立方米。林业推广机构和职责如下: 1、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为独立机构,与联邦林务局平行。联邦林业技术推广局的主要任务是:向个州和 州立大学推广中心提供有关推广工作的规定和标准,召开推广项目研讨会,评估推广成果。而联邦林务局则 是:负责国有林的管理,领导国有林、州有林、私有林的科研与生产工作。 2、各州立大学的农林院校(系)或分校都设立了推广中心,一般配备 5—9 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推广专家 组成,负责本州的林业科技推广工作,如良种选育、育苗造林、森林经理(经营)、森林保护、林业机械、野 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旅游等。 3、州县成立了林业协会,为独立的群众团体,属于民间推广机构,县级协会是最基层的技术推广机构, 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培训私有林主、总结编印林业技术推广资料。协会主席从会员中产生,主席不常座办公 室,负责雇佣协会主任和工作人员,协会工作人员一般 5 名,其中专家 3 名,秘书 1 名,编辑 1 人,经费主 要来源于私有林主的捐赠、会员分摊、政府拨款、会员交纳会费等。 4、私有林业技术公司的林业技术推广。惠浩公司和南方公司,每年提供良种苗木 2 亿株,优价供给私有 林主造林、提供这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技术资料。私有林主需要帮助时,还要提供电视电话咨询、派 专家现场无偿提供技术指导。 林业技术推广组织和推广人员均以无偿的形式向私有林主和林农提供技术服务和必要的林业技术推广资 料。联邦林业研究体系与联邦林业推广体系一样,从联邦、州、县均设立,推广人员与研究人员的职务晋升、 待遇完全相同。 二、泰国 泰国国土面积 51.3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 5600 万人,林业用地 14.3 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 27.9%,林 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1、科研、推广均由主管部门直接负责。皇家林业厅下设 13 个处,全国设有 2 个林科院、2 所林业院校

皇家林业厅13个处分别管理各自的科研项目和推广项目,其中,特大项目由皇家林业厅直接管理,各处各院 校参加,兄弟单位配合。科硏项目由各处下达给林业科研、院校,成果推广项目则由各处直接投资、管理、 实施。全国21个大区、72个府、670个县都设有林业局,各林业局下设的各业务科室均建有各自的推广示范 2、林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工作建立示范样点、提供良种壮苗、传授技术、培训普及。示范样点建有示范中 心,配备1名林业官员(研究生),该中心免费为林农传授栽培技术、提供部分优质苗木和培训。 3、建立民间联合体或协会,这些由社会能人(技术名流)发起成立,政府批准,林农自愿参加。协会为 会员提供林业生产技术、产品信息、种苗、银行贷款担保、保证收购产品,会员每年交纳会费(50泰铢,1 泰铢=RBM0.25元),入股费(每股100泰铢)。 农村社区能人示范做样板,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林业 三、中国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组织包括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如图 国家林 国家林业推广总站科 林科院」院校业务司 林业厅(局) 匚省林业推广总站[科技处 林科院、院校业务处沾 市林业局 地市推广站 林科所」院校[业务科室 县林业局 县推广 科技股 林科所」职高[业务股 镇)林业站 技示范点(户 产者(林户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纵向系统 商、任务、计划 林业科研院所 兄弟推广部门 财政、物资部门 生产部门 林业科学技术 大中专院校 推广组织 (2) 民间科技组织 新闻、宣传部门 先进单位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横向系统

10 皇家林业厅 13 个处分别管理各自的科研项目和推广项目,其中,特大项目由皇家林业厅直接管理,各处各院 校参加,兄弟单位配合。科研项目由各处下达给林业科研、院校,成果推广项目则由各处直接投资、管理、 实施。全国 21 个大区、72 个府、670 个县都设有林业局,各林业局下设的各业务科室均建有各自的推广示范 点。 2、林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工作建立示范样点、提供良种壮苗、传授技术、培训普及。示范样点建有示范中 心,配备 1 名林业官员(研究生),该中心免费为林农传授栽培技术、提供部分优质苗木和培训。 3、建立民间联合体或协会,这些由社会能人(技术名流)发起成立,政府批准,林农自愿参加。协会为 会员提供林业生产技术、产品信息、种苗、银行贷款担保、保证收购产品,会员每年交纳会费(50 泰铢,1 泰铢=RBM 0.25 元),入股费(每股 100 泰铢)。 4、农村社区能人示范做样板,带动周围地区发展林业。 三、中国 我国林业科技推广组织包括纵向系统和横向系统,如图: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推广总站 科 技 司 林科院、院校 业务司局站 省林业厅(局) 省林业推广总站 科 技 处 林科院所、院校 业务处室站 地市林业局 地 市 推 广 站 科 技 科 林科所、院校 业务科室站 县 林 业 局 县 推 广 站 科 技 股 林科所、职高 业务股站 乡(镇)林业站 科技示范点(户) 生产者(林户)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纵向系统 工商、任务、计划、 林业科研院所 兄弟推广部门 财政、物资部门(3) (1) 生 产 部 门 林业科学技术 大中专院校 (4) 推 广 组 织 (2) 民间科技组织 新闻、宣传部门 先 进 单 位 (5) 林业科技推广组织的横向系统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2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