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等教育资讯网  >  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大学文库  >  浏览文档

《政治经济学》讲义

资源类别:文库,文档格式:DOC,文档页数:83,文件大小:820.5KB,团购合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理论的 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 中不断发展。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

导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理论的 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 中不断发展。“导论”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概要的了解。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展而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 诺芬,意思是指家庭管理。“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用语出现于17世纪初。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的著作中,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表明他所论述的 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马 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沿用这一名称,建立自己的经济学说一一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时代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60年代创立的。马 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9世纪40年代,产业革命在英国己基本 完成,在法国正在迅速推进,在德国也已经展开。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产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经济危机的频频出现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的新变化。19世纪30-40 年代,英、法及德国接连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的、具有重大影响的 三大工人运动。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种能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 新的经济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 础上产生的,其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 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 卫·李嘉图结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以,他 们能够阐明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

导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马克思理论的 “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它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 基础上产生,并在积极总结人类经济实践活动新经验和探索经济关系变化新情况 中不断发展。“导论”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过程,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等问题,使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这门课程有一个初步的概要的了解。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 展而逐步形成的。在经济学说史上,最先使用“经济”一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 诺芬,意思是指家庭管理。“政治经济学”作为独立的用语出现于 17 世纪初。 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的著作中,用“政治经济学”的概念,表明他所论述的 经济问题已超出家庭或庄园经济的范围,是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马 克思在自己的著作中也沿用这一名称,建立自己的经济学说——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时代的呼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在 19 世纪 40-60 年代创立的。马 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9 世纪 40 年代,产业革命在英国已基本 完成,在法国正在迅速推进,在德国也已经展开。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生产力发生了巨大的飞跃,也使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产业革命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表现 在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经济危机的频频出现。 其次,产业革命引起了社会关系,特别是阶级关系的新变化。19 世纪 30—40 年代,英、法及德国接连爆发了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大规模的、具有重大影响的 三大工人运动。 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迫切要求有一种能对现实社会经济问题做出科学回答的 新的经济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创立了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学说是在吸收、改造和综合前人一切优秀思想成果的基 础上产生的,其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所 取得的成就,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威廉·配第开始,经过亚当·斯密的发展,到大 卫·李嘉图结束。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以,他 们能够阐明经济现象的某些内在联系,在经济学说史上第一次把经济理论的考察

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些科学的 分析。 总的来看,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即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尚未充分发展的潜伏阶段,运用抽象分析方法较为公正地科学地研究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 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对现存的资本 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 “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马克思、恩格 斯实现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 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科学上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他们毕生从事艰苦卓 绝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他们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但对历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文学、人类学等学科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还广泛研究或涉猎自然科学的一些前沿 学科。恩格斯尽管中学未毕业,还要从事繁忙的商务活动,但是,他从来没有放 弃科学研究。年轻时利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他还刻苦自学了政治 经济学。恩格斯精通多种语言,对文学、历史、军事学、人类学也都有深入的研 究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中 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青年恩格斯就深情地关注 着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疾苦”,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活动中,他们始终处在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 马克思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始终如一地把经济学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主要方 面,从他留下的大量的经济学著述、经济学手稿以及摘记中,可以看到他为政治 经济学研究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作 正是通过投身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通过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恩 格斯才可能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 革命。1867年9月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 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 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作了一些科学的 分析。 总的来看,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即无产阶级和资产 阶级的矛盾尚未充分发展的潜伏阶段,运用抽象分析方法较为公正地科学地研究 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分 配、交换和消费的内在矛盾和运行机制,构筑了包括一系列重要经济概念、范畴、 理论、规律在内的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体系,这些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 接理论来源。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对现存的资本 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批判,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矛盾和罪恶,对未来的 “和谐”社会作了许多天才的构想,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为马克思、恩格 斯实现政治经济学上的伟大变革提供了思想和理论材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 空想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地吸收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 说的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经济科学上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是他们毕生从事艰苦卓 绝的科学研究的结果,是他们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革命的实践的结果。 马克思在大学学的是法学,但对历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说、 文学、人类学等学科也作了深入的研究,还广泛研究或涉猎自然科学的一些前沿 学科。恩格斯尽管中学未毕业,还要从事繁忙的商务活动,但是,他从来没有放 弃科学研究。年轻时利用业余时间到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他还刻苦自学了政治 经济学。恩格斯精通多种语言,对文学、历史、军事学、人类学也都有深入的研 究。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在中 学时代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事业”。青年恩格斯就深情地关注 着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疾苦”,在半个世纪的革命活动中,他们始终处在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沿。 马克思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始终如一地把经济学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主要方 面,从他留下的大量的经济学著述、经济学手稿以及摘记中,可以看到他为政治 经济学研究付出的极其艰苦的劳作。 正是通过投身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通过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马克思、恩 格斯才可能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 革命。1867 年 9 月出版的德文版《资本论》第一卷是马克思实现经济科学革命 的辉煌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新的内容、 新的范畴和新的原理。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和科学精神。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依据随后社会经济 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进展,不 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 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 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 过渡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见《列宁全集》)。列宁之后,斯大林也为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到20世纪70年代后,邓小平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以 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的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989年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的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指的是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质的规定 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 代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 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 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 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 的根本所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 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它。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以后,马克思、恩格斯不断地依据随后社会经济 发展的情况以及科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在内)的进展,不 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后,他们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 又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提 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与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根据资本主 义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十月社 会主义革命后,列宁在对经济相对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如何向社会主义 过渡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探索上,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形成了列宁主义。特别是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和理论,为社会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见《列宁全集》)。列宁之后,斯大林也为社 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相 结合,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作出了杰出贡献,并在实践中成功地建立了中国的社会 主义经济制度,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道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 历史条件的新变化,到 20 世纪 70 年代后,邓小平分析了当今时代主题的新变化,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在一系列重大理论和 实践问题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邓小平理论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以 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 的实践中,进一步实现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989 年党的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 经济体制的新观点、新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理论品质指的是理论的本质特征,是这一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质的规定 性。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品质,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 代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所谓“与时俱进”,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也能够随着时 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 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 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 的根本所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 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进行着理论创新。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 它。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探 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 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 所有制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 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 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二者是高度统一的。这 种科学性和阶级性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硏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 史性上 、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 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第一,物质资料生产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 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 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 劳动过程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 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必 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 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 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生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是一种历 史的进步。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运用,脑力劳动的作用愈加重要,体力 劳动的形式也会随着机器的采用而发生变化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 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

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出新的探 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社 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生产资料 所有制是这些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明确 建立怎样的生产关系以及采取什么形式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 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特征,二者是高度统一的。这 种科学性和阶级性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制度性、社会性和历 史性上。 。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 动。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这是因为:第一,物质资料生产 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第二,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2.物质资料生产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和社会过程 为了实现物质资料生产,人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劳动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 关系的社会过程,这两个方面是联系在一起的。 劳动过程 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们必然要和自然界发生联系。生产 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和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必 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是指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为了取得满足自身或 他人需要的有用产品,而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人的劳动就是劳动力的支出。 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结合在一起的,在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发生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是一种历 史的进步。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运用,脑力劳动的作用愈加重要,体力 劳动的形式也会随着机器的采用而发生变化。 劳动资料,又称作劳动手段,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 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劳动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未经人的加工但已纳入生产过程的自然物;另一类是经过人的劳动加工过

的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的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 普遍性的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 要的全过程。 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 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 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信息对 生产力也有很大影响。 生产力是包括科学、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但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 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这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社会过程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 人们相互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活动 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 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 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人们的生产,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因此,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 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 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 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 程。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 循环往复。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狭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 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 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 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 成了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 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 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的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的三要素是人们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条件。人的劳动、劳动资 料和劳动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具有 普遍性的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就是人们通过自己有目的的活动,借助于劳动 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变化,创造出物质产品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需 要的全过程。 在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信息等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影响是巨大的。生产力中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都是同一 定的科学技术紧密联系的。随着人们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经验的积累,科学技术 呈现加速发展的趋势,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生产力的发展。管理、信息对 生产力也有很大影响。 生产力是包括科学、管理、信息等在内的,但它们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 通过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力这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起作用的。 社会过程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不仅要同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 人们相互之间也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物质资料的社会生产过程就是在生产活动 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生 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 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方式,它是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 二、生产关系及其系统 人们的生产,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因此,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 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 的关系。政治经济学不仅考察直接生产过程,而且考察社会再生产过程。它包括 生产(即直接生产过程)和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运动过 程。人类社会的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在这四个环节的不断更新、相互交错的过程中 循环往复。 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必然发生一定的经济联系。人们在直接生 产过程(狭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出产品之后,要按照各自在社会再生产中所处 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利,分得自己应得的部分,这就形成了人们对物质产品的分配 关系。在存在社会分工的条件下,必须通过交换来满足各自的需要,这就形成了 人们之间的交换关系。人们把通过分配和交换所获得的产品用于个人消费,就形 成了消费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交换和消费 的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的总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种广义的生产 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别不同 生产关系类型的主要标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 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根 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和为了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 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 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 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政治经济学就是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研究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各个环节上结成的生产关系 研究它们的社会性质,也就是研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 度 经济体制政治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 体运行形式,即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 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 具体实现形式。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全面研究,必然包括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以及与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 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 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结合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上,经济体制 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相结合;同时,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社会的客观现实,特别是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 展状况、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社会经济制 度也可能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因素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 同样道理,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也可能具有相似性。因此, 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如市场经济作为体制 性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中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 社会经济形式,因而对它的认识、考察和选择,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可以同 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剥离”。然而,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存在,又总是同一定 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 式,它既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反过来又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的发 展和变化 2.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 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没有脱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没有脱 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 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 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 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时,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

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指的是,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根 据自身的利益要求和为了实现增进自身利益的经济目标,对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 关系、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社会物质财富的分配关系等方面的基本规 定。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反映着不同社会经 济形态的本质区别,因而是区别不同生产关系的主要标志。政治经济学就是在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研究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各个环节上结成的生产关系, 研究它们的社会性质,也就是研究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基本经济制 度。 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除了研究经济制度外,还要研究各种经济制度的具 体运行形式,即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指的是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机制、 方式和结构的总和,是对一定社会经济运行模式的概括。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 具体实现形式。对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全面研究,必然包括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 以及与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一定的经济体制的发展状况对于一定社会生产关系 的建立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一定的经济制度也只有在选择了与之相适应的 经济体制后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合理的经济体制对经济制度的发展起着重要的 促进作用。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结合 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上,经济体制 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相结合;同时,经济体制具有相对独立性, 人们可以根据一定社会的客观现实,特别是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生产力发 展状况、经济政治环境和社会心理因素等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社会经济制 度也可能在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由于上述因素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经济体制。 同样道理,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的选择上也可能具有相似性。因此, 经济体制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分离的。如市场经济作为体制 性范畴,反映的是社会经济运行中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力和 社会经济形式,因而对它的认识、考察和选择,在一定的层次和范围内可以同一 定的社会经济制度相“剥离”。然而,任何一种经济体制的存在,又总是同一定 的社会经济制度相联系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经济制度的表现形式和实现方 式,它既要受到一定社会经济制度的制约,反过来又可能影响社会经济制度的发 展和变化。 2.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变化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 矛盾运动中进行的。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研究生产关系要联系生产力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进行 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方式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生产的物 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没有脱离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也没有脱 离生产关系的生产力,二者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具体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 性质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 革。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 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当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时,旧的生产关系不再适应

生产力的性质,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为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 代替。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当生 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和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 的,这就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一矛盾运动中来研究。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找 到人类社会历史上各种生产关系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说明各种生产关系产生 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及优越的程度如 何。因此,政治经济学尽管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但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十分重视 对生产力状况的考察。在这一考察中,既要分析生产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及 其发展变化,又要分析生产力发展的现状,探讨生产力各个层次及其发展变化对 生产关系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要特别重视对我 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层次的研究,以选择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并 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 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 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对立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 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 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 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 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见,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巨大的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各种现象的考 察,深入地揭示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由于人们 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人们全部的社会经济关系,所以,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活动,直接表现为各种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程,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 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 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生产力的性质,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变革,为适应生产力性质的新的生产关系所 代替。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被动的,它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 表现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时,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当生 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普遍规律。 正是由于生产关系的形成和变革是由生产力决定和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准则 的,这就决定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必须从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一矛盾运动中来研究。只有联系生产力,才能找 到人类社会历史上各种生产关系存在的客观依据,才能说明各种生产关系产生、 发展和消亡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及优越的程度如 何。因此,政治经济学尽管不是专门研究生产力的科学,但由于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发展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必须十分重视 对生产力状况的考察。在这一考察中,既要分析生产力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征及 其发展变化,又要分析生产力发展的现状,探讨生产力各个层次及其发展变化对 生产关系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要特别重视对我 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层次的研究,以选择最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并 最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生产关系。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 会意识形态构成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是对立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也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 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 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上层建筑也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 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 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的经济基础的巩固 和发展;而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 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可见,上层建筑对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巨大的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通过对生产关系的各种现象的考 察,深入地揭示一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由于人们 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总和构成人们全部的社会经济关系,所以,马 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也就是揭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的诸多客观经济规律。 1.经济规律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活动,直接表现为各种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程,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有其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 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社会经 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2.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 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因此,人们 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 规律的惩罚。 3.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与利用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 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 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使人们的主观行 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 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经济规律时,人们的行动 越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就越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是客观的,但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自 身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自然规律却有较为长久不变的特征。第二,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 动而存在并发生作用。第三,在阶级社会,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总要直接地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势必受 到阶级利益的限制;而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4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伴随着它所依存的条件而产生,同时又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 失。这一特点决定,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 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共有经济规律体现人类社会或某几个社会之间经济关系上的本质联系,特有经济 规律则又把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本质上加以区别,从而社会发展也被划分为性 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②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 些共同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或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矛盾运动规律 ③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 共同性质,如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而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 会形态。 经济条件是复杂的、多重和交错的,因而就一定社会而言,各种不同的经济 规律总是在同时发生作用,而且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 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 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 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其他经济

2.经济规律的客观必然性 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 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因此,人们 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否则就会受到经济 规律的惩罚。 3.对经济规律的认识与利用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 人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人们认识经济规律 的目的,就在于利用它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利用经济规律就是使人们的主观行 动和措施符合它的要求,根据它的运动趋势,安排人们的经济活动,从而在实践 中更好地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经济规律时,人们的行动 越是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就越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虽然都是客观的,但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自 身的特点,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经济规律一般来说不是长久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而自然规律却有较为长久不变的特征。第二,经济规律不能离开人的社会经济活 动而存在并发生作用。第三,在阶级社会,发现和利用经济规律具有阶级背景。 经济规律的发现和利用,总要直接地或间接地涉及各个阶级的切身利益,势必受 到阶级利益的限制;而在自然科学中,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是没有阶级性的。 4.经济规律的类型 经济规律伴随着它所依存的条件而产生,同时又会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 失。这一特点决定,经济规律就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①某一个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某一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特殊 性质,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社会的按劳分配规律等。 共有经济规律体现人类社会或某几个社会之间经济关系上的本质联系,特有经济 规律则又把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从本质上加以区别,从而社会发展也被划分为性 质不同的历史阶段。 ②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人类各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 些共同性质,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或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 矛盾运动规律。 ③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现这几个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某些 共同性质,如价值规律是在商品经济中发生作用的,而商品经济就跨越了几个社 会形态。 经济条件是复杂的、多重和交错的,因而就一定社会而言,各种不同的经济 规律总是在同时发生作用,而且各种经济规律的作用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 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在这个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规 律是该社会的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该社会的生产目的和实现目的的 手段,决定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社会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其他经济

规律都要服从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并受其制约,而其他经济规律能否顺利发挥作 用,又会影响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程度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硏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是政治经济学硏究的两个基本原则。政治经济学研究要把握好一般规律与特 殊规律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还必须借鉴科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世界上的一切经济现象,就必须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 政治经济学的硏究。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用唯物辩证法硏究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实事求是, 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 后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 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作其他一切关系的 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为了揭示生产关系及其规 律,又从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中研究经济问题,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上考察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从发展和变化上 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从对立统一规律上认识矛盾,区分矛盾的性质,分析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对一系列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 讨,以便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标准的原则,才能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 的判断和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科学抽象法以及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是通过人脑的抽象思维排除各种外 在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某种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 本质及其规律,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要认识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 会经济现象,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客观世界中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参加 的社会经济活动,只能运用抽象力去认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不同商 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 西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这个经济范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是通过人脑的抽象 思维能力概括出来的 、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范畴时,通常是将范畴的矛盾双方加以分 解,首先假定一方保持不变,抽象地分析另一方;在对矛盾双方分别作了分析后, 再将矛盾的两方面综合起来,具体考察矛盾双方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具有的特 征。这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 用,如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以及资本的生 产过程和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研究,都成功地采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规律都要服从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并受其制约,而其他经济规律能否顺利发挥作 用,又会影响基本经济规律的实现程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际相 结合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两个基本原则。政治经济学研究要把握好一般规律与特 殊规律的关系,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坚持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的统一。政治经 济学的研究还必须借鉴科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要历史地、辩证地认识世界上的一切经济现象,就必须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唯物辩证法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特色之一。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实事求是, 从客观的经济事实和经济现象出发,透过各种经济现象揭示出隐藏在经济现象背 后的本质联系及其运动规律。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 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并把它当作其他一切关系的 基本的原始的关系,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为了揭示生产关系及其规 律,又从物质资料生产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从事物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 中研究经济问题,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上考察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从发展和变化上 考察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从对立统一规律上认识矛盾,区分矛盾的性质,分析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 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 现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对一系列的新现象、新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 讨,以便做出科学的解释和回答。只有从实际出发,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的原则,才能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合变化了的情况 的判断和结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科学抽象法以及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 科学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它是通过人脑的抽象思维排除各种外 在的、非本质的东西,抽取某种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从而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 本质及其规律,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要认识客观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 会经济现象,都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客观世界中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们参加 的社会经济活动,只能运用抽象力去认识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不同商 品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个共同的东 西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这个经济范畴是看不见摸不到的,它是通过人脑的抽象 思维能力概括出来的。 三、分析和综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经济范畴时,通常是将范畴的矛盾双方加以分 解,首先假定一方保持不变,抽象地分析另一方;在对矛盾双方分别作了分析后, 再将矛盾的两方面综合起来,具体考察矛盾双方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所具有的特 征。这种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 用,如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以及资本的生 产过程和资本的流通过程的研究,都成功地采用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 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 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 程。逻辑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历史上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经济关系的运 行,总是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因此,抽象 思维也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逻辑分析必须与历史相统一。“历 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 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马克思从商品生产和商品 流通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是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相统一的具体运 用。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研究商品开始,进而研究货币和资本;由绝对剩余 价值生产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由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由利润到平均利润, 等等。从历史上看,也是这样的顺序。商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存在。后来 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货币。有了货币,才有了资本。先有了绝对剩余价 值生产,然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有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先有了简单再生产, 而后由于积累的出现,才发展到扩大再生产。马克思依循着由商品到货币、再到 资本的进程展开的逻辑的分析,正是反映了历史上商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 转化为资本形式的历史进程。 应该强调的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统一不是绝对的,是有差别的统 逻辑“修正”历史。 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 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 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价值形式 是随着交换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价值规 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一节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 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 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 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 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 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 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 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则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 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它的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过 程。逻辑推理过程,必须符合历史上经济现象的发展过程。历史上经济关系的运 行,总是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因此,抽象 思维也必须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逻辑分析必须与历史相统一。“历 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 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马克思从商品生产和商品 流通出发来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就是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相统一的具体运 用。马克思的《资本论》,从研究商品开始,进而研究货币和资本;由绝对剩余 价值生产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由简单再生产到扩大再生产;由利润到平均利润, 等等。从历史上看,也是这样的顺序。商品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开始存在。后来, 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货币。有了货币,才有了资本。先有了绝对剩余价 值生产,然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有了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先有了简单再生产, 而后由于积累的出现,才发展到扩大再生产。马克思依循着由商品到货币、再到 资本的进程展开的逻辑的分析,正是反映了历史上商品形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 转化为资本形式的历史进程。 应该强调的是,逻辑方法与历史方法相统一不是绝对的,是有差别的统一, 逻辑“修正”历史。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表现为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 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 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的经济形态。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价值形式 是随着交换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的,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价值规 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的外在表现。 第一节 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与经济体制的演进 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推动社会经济制度变革最 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决定生 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 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经济制度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经济体制反映社会经 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经济体制既受经济制度的 制约,同时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点击下载完整版文档(DOC)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共83页,可试读20页,点击继续阅读 ↓↓
相关文档

关于我们|帮助中心|下载说明|相关软件|意见反馈|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8-现在 cucdc.com 高等教育资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