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I卷(选择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秸秆(j) 百舸(ge) 哺育(fu) 夜缒 而出(zhui) B.遒劲(jng) 忤视(wu) 创伤( chuang) 度德量力 C.冰屑(xue) 瞋目(chen) 参乘( sheng 横行霸道 (heng) D.漫溯(s山) 从容(cong) 戮没(mo) 同仇敌 忾(ka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枯稿 蕴酿 气风 发 金璧辉煌 B.嬉笑 气概 陨身不 恤 出其不意 C.文采 作揖 仗义直 言 歪风斜气 D.烦燥 撕杀 哀声叹 金榜提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一个月来,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新闻的持续发酵,其 作品广受热捧,甚至一书难求。这股“莫言热”至少会延续至今年年底。然而, 在莫言作品获热捧的背后,不可忽视的却是中国民众的“阅读危机”。 B.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 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C.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地区特有的石头 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D.中新网11月13日电,在2012美国总统选举投票中,现任总统奥巴马击败竞 争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黑人 总统,也将迎来其又一个4年任期。 4.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 驼祥子》《茶馆》等 B.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的散 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师说》《赤壁赋》中的“说”“赋”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前者类似 于现代的议论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后者类似于现代的诗歌,侧重于抒发自 己的情感。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说的 是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诗人雪莱的诗歌。 第II卷(非选择题)
江苏省涟水中学 2013 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3 分) A. 秸秆(jí) 百舸(gě) 哺育(fǔ) 夜缒 而出(zhuì) B. 遒劲(jìng) 忤视(wǔ) 创伤(chuāng) 度德量力 (dù) C. 冰屑(xuè) 瞋目(chēn) 参乘(shèng) 横行霸道 (héng) D. 漫溯(sù) 从容(cóng) 戮没(mò) 同仇敌 忾(k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 分) A. 枯稿 蕴酿 意气风 发 金璧辉煌 B. 嬉笑 气概 陨身不 恤 出其不意 C. 文采 作揖 仗义直 言 歪风斜气 D. 烦燥 撕杀 哀声叹 气 金榜提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一个月来,随着中国作家莫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新闻的持续发酵,其 作品广受热捧,甚至一书难求。这股“莫言热”至少会延续至今年年底。然而, 在莫言作品获热捧的背后,不可忽视的却是中国民众的“阅读危机”。 B.为了应对水危机,中国政府去年对《水污染防治法》进行修订,施行“流域 限批”和河流休养生息,并试图通过调水解决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C.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小时候住过的地区特有的石头 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袅袅的炊烟,那熟悉的乡音。 D.中新网 11 月 13 日电,在 2012 美国总统选举投票中,现任总统奥巴马击败竞 争对手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成功连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连任的黑人 总统,也将迎来其又一个 4 年任期。 4.下列各项中,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骆 驼祥子》《茶馆》等。 B.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他与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的散 文创作以山水游记最为著名,《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C.《师说》《赤壁赋》中的“说”“赋”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前者类似 于现代的议论文,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后者类似于现代的诗歌,侧重于抒发自 己的情感。 D.“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语出《史记•项羽本纪》,说的 是西楚霸王项羽;“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诗人雪莱的诗歌。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分)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 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 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 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 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 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 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 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 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 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 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 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 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 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 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 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一一钱。”想不到钱 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 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 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 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 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 数学成绩是0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 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0分,而是稍高的15分。就这 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増添了些名人轶 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 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 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 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 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5 分) 潇洒钱钟书 仲利民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 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 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 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钟书先生居然拉起了被子连人带蛋糕一起盖起 来。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拒绝,就邀请当时的《文 艺报》副主编吴泰昌先生帮忙,吴先打了个电话被其婉拒,就让林来一次突然袭 击。当他们出其不意地来到钱钟书房门口时,钱先生幽默地说:“泰昌,你没有 引蛇出洞,又来瓮中捉鳖了……”让人感受到钱钟书并非不近人情,他拒绝媒体 的采访,仅是自己坚持的一种生活方式。 吴泰昌在《人民文学》杂志做编辑时,想约钱钟书先生写点文章,想不到钱钟书 先生突然起身摆着手大声说:“写文章的事今天不谈。”不过,事隔一年多,当 吴身体有恙,钱钟书先生却特意去信,“去秋承惠过快晤,后来,听说您身体不 好,极念。我年老多病,渐渐体贴到生病的味道,不像年轻时缺乏切身境界,对 朋友健康不甚关心。奉劝您注意劳逸结合,虽然是句空话,心情是郑重的。杨绛 同候。”这句“空话”里又包含钱钟书先生对友人多少关心的真情实感啊! 钱钟书先生淡泊名利、自甘寂寞,可是媒体却总是想请出这位不愿露面的人 物,他们知道杨绛先生好说话,就想从杨绛先生这里打开缺口,在电话里对杨绛 先生说:“被录制的文化名人,还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报酬——钱。”想不到钱 先生幽默地从旁边插话道,“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 钱先生和太太的感情十分融洽,经常给人“胶着”的亲密感。他们一同上班, 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携手。即使在钱钟书先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之 后,夫妻感情依然如故。情绪从未低沉、沮丧过。文革中,造反派动手打他,他 就还击。有一次与造反派大打出手后,扬名千里,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 分”。可见钱先生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放得下。 最有趣的要算钱钟书先生进入清华大学时的数学成绩了。一直有传闻说他当时的 数学成绩是 0 分,当时的校长罗家伦破格录取。不过,我最近查阅了资料,发现 钱钟书先生对此事有自己的说法:数学成绩并非 0 分,而是稍高的 15 分。就这 样,也未及格,但是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反而增添了些名人轶 事的趣味。 杨绛先生在《干校六记》里有一段有趣的记述,有一次她指着菜园里玉米秸搭盖 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窝棚住行吗?”钱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 有书。”读到这句话,我忽然明白钱钟书先生为什么逃避记者的缘由了,钱先生 一辈子并不在乎名利,他连窝棚住着都不在乎,只要有书就成了。没有书,不让 他研究学问才是最大的痛苦,生活上及别的方面都可以忍受。 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 分)
A.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 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B.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0分,而是15 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来源:学科网] C.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 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 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 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6.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 的原因是什么?(6分) 7.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8.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 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8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词,入为 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 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 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 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 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 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 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 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 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 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 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 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 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 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 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 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朿,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 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 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 乃旋师。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钟书先生和太太一同上班,一同下班,总是肩并肩,手拉手,经常给人“胶 着”的亲密感,表现了钱先生珍视感情的一面。 B. 当时的校长罗家伦录取钱钟书,作者推测他的数学成绩不是 0 分,而是 15 分,但是这不妨碍钱钟书先生成为一代学术名人。[来源:学科网] C. 香港记者林湄到北京想采访钱钟书,又怕遭到钱先生的拒绝,一个“怕”字 形象地表现了钱钟书对别人无情的态度。 D.文中写“连‘造反派’都‘敬重’他三分”,是从侧面突出了钱先生柔中有 刚,做人是非分明,拿得起放得下的性格。 E.文章首尾都写到有关钱钟书先生的趣事,通过这些趣事写出了钱钟书一辈子不 在乎名利,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 6.在这篇纪念钱钟书先生的文章中,却用大量篇幅写了吴泰昌,请说说这样写 的原因是什么?(6 分) 7.请阅读全文,概括出钱钟书先生的“潇洒”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8.钱钟书先生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请结合文本, 联系实际,谈谈这句话给你的启示。(8 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词,入为 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 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分部宁、绍、台 三郡。 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 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 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改守台、金、 严三郡。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 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 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 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 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 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总 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破贼宁波、温州。浙东平,继光进秩三等。闽、广贼流 入江西。总督胡宗宪檄继光援。击破之上坊巢,贼奔建宁。继光还浙江。 明年,倭大举犯福建。自温州来者,合福宁、连江诸倭攻陷寿宁、政和、宁德。 自广东南澳来者,合福清、长乐诸倭攻陷玄钟所,延及龙岩、松溪、大田、古田、 莆田。是时宁德已屡陷。距城十里有横屿,四面皆水路险隘,贼结大营其中。官 军不敢击,相守逾年。其新至者营牛田,而酋长营兴化,东南互为声援。闽中连 告急,宗宪复檄继光剿之。先击横屿贼。人持草一束,填壕进,大破其巢,斩首 二千六百。乘胜至福清,捣败牛田贼,覆其巢,余贼走兴化。急追之,夜四鼓抵 贼栅。连克六十营,斩首千数百级。平明入城,兴化人始知,牛酒劳不绝。继光 乃旋师。 9.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更:再次 D.而酋长营兴化 营:扎 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教以击刺法 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因地形制阵法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而更置之 声非加疾也,血闻者彰 D.继光乃旋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 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 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 的拥护与欢迎。 D戚家军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所以屡战屡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3分) (2).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分 四、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 15.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辉6的 16.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 ,丁香般的惆怅。 17.“风萧萧兮易水寒,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送魏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A.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B.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 按:审查 C.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 更:再次 D.而酋长营兴化 营:扎 营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A.教以击刺法 申之以孝悌之义 B.乃因地形制阵法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C.精求而更置之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继光乃旋师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戚继光虽然家境贫寒,但身为将门之后,他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家庭影响和自 己的不懈努力。 B.戚继光是一代名将,但他的仕途却坎坷不顺,他曾因作战无功受到罗嘉宾等人 弹劾而被免官。 C.嘉靖年间,东南沿海一带,倭患横行,当地人民苦不堪言,平倭战争获得人民 的拥护与欢迎。 D.戚家军之所以名闻天下,主要因为戚继光治军有方,而且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所以屡战屡胜。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 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⑴.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3 分) ⑵.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4 分) 四、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每空 1 分,共 8 分) 13.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4.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 气, 。 15.寻梦?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 辉, 。 16.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 消散了,甚至她 的 ,丁香般的惆 怅。 17.“风萧萧兮易水寒,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8 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8.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作简要赏析
19.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 作具体分析。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 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秸jie哺bB创 chuang度德量力duoC屑xie瞋chen这 些题中部分是出自于课本,如漫溯(su)秸秆(j)百舸(ge)哺育(fu)夜缒而出 (zhui)等,还要注意根据意思判断读音如“度”做“推测”讲时读du6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体难度不大。 点评:做好此题必须在平时多读多总结,掌握好课本,多查阅工具书,或以卡片 的形式随时记忆。 【解析】 试题分析:A稿一槁蕴一酝璧一碧C直一执斜一邪D燥一躁撕一厮哀一 唉提一题 考点:本题考査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做好此题必须在平时多记多写多总结,多查阅工具书,结合词语的意思来 记忆,如烦躁时跺脚,所以是足字旁 3.A 【解析】 试题分析:B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政策”;C搭配不当,“看 到”“熟悉的乡音”;D主语转换,最后一个分句加“奥巴马”。 考点:此题考査学生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属于应用知识范畴,能力层 次为E,难度较高 点评:辨析语病句题为必考题,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病句 的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 辑)类型,并在实际做题中熟练运用,尤其是结构混乱这一病句现象在髙考中较 难把握,需要学生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9.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 作具 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看待人、事、物,有仰视、平视、俯视三种视角,用不同的视角看待世间万物, 会有不同的心态,会有各异的结果。我们不必仰视,无需俯视;当平视现实,平 视他人,平视自己。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平视”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角度,明确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 作。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A 秸 jiē 哺 bǔ B 创 chuāng 度德量力 duó C 屑 xiè 瞋 chēn 这 些题中部分是出自于课本,如漫溯(sù)秸秆(jí)百舸(gě) 哺育(fǔ) 夜缒而出 (zhuì)等,还要注意根据意思判断读音如“度”做“推测”讲时读 duó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体难度不大。 点评:做好此题必须在平时多读多总结,掌握好课本,多查阅工具书,或以卡片 的形式随时记忆。 2.D 【解析】 试题分析:A 稿—槁 蕴—酝 璧—碧 C 直—执 斜—邪 D 燥—躁 撕—厮 哀— 唉提—题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做好此题必须在平时多记多写多总结,多查阅工具书,结合词语的意思来 记忆,如烦躁时跺脚,所以是足字旁。 3. A 【解析】 试题分析:B 成分残缺。“施行”后面缺少宾语“政策”;C 搭配不当,“看 到”“熟悉的乡音”;D 主语转换,最后一个分句加“奥巴马”。 考点: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属于应用知识范畴,能力层 次为 E,难度较高。 点评:辨析语病句题为必考题,有一定的难度。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深刻理解病句 的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 辑)类型,并在实际做题中熟练运用,尤其是结构混乱这一病句现象在高考中较 难把握,需要学生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
【解析】 试题分析:《赤壁赋》中的“赋”类似于现代的散文,带有韵脚的散文,饱含浓 浓的诗意。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要靠平时的积累,归纳,不仅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要适当拓展 课外的知识,一般不考生僻的知识,难度不大 5.AD(答对一个得3分,答对两个得5分) 6.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2分)借吴泰昌打电话被婉拒、吴泰昌出其不意上 门拜访,烘托岀钱钟书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性格特点,塑造岀他通人情世故,语 言幽默的形象;(2分)通过不答应吴泰昌的约稿和一年后主动写信问候的对比, 烘托出钱钟书对友人的真挚情感。(2分) 7.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又不是不近人情;对友人充满关心;淡泊名利,自甘 寂寞;珍视与太太的感情;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站的起放得下;一心投在 书籍中,进行学问的研究。(每点1分,答对5点可得6分) 8.①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共4分)。 ②启示: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追求,不受物欲的诱惑。(4分)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形式的分析。C.“怕”字不是 表现对别人的无情,而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钱拒绝记者采访的态度;B.15分是 钱钟书自己的说法,不是作者的推测:E.“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前提 是有书读,让他研究学问。)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文章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包括对文中写人物的重要事件的概 括、手法和结构的分析以及思想主旨的概括等。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本文写钱钟书,却用很多笔墨写吴泰 昌,这就是烘云托月的手法,借吴泰昌突袭、约稿、生病等事件侧面烘托出钱钟 书的亲切、坚持原则、有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重要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人物传记文章中考查描写某个人物对描写传主的作用,一般是起到侧面烘 托或反衬的作用,先要弄清记叙的事件,然后抽取出中心内容,根据内容分析其 表达效果。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査欣赏作品的形象。注意题目中的“潇洒”二字。通过描 写吴泰昌的三件事可见钱钟书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又珍惜关心朋友,通过他对媒体 的回答“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看出此段开头的“淡泊名利, 自甘寂寞”;通过写他与杨绛的感情写其“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 放得下”;而写杨绛《干校六记》中所记又能看出钱钟书是一个重学问的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对传记中人物形象特征中某一特点概括题要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对 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梳理,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或事件,在此基础上逐点进行 归纳
4.C 【解析】 试题分析:《赤壁赋》中的“赋”类似于现代的散文,带有韵脚的散文,饱含浓 浓的诗意。 考点:此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学常识的能力。 点评:这种题型要靠平时的积累,归纳,不仅掌握课本中的知识,还要适当拓展 课外的知识,一般不考生僻的知识,难度不大。 5.AD(答对一个得 3 分,答对两个得 5 分) 6.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2 分)借吴泰昌打电话被婉拒、吴泰昌出其不意上 门拜访,烘托出钱钟书坚持自己生活方式的性格特点,塑造出他通人情世故,语 言幽默的形象;(2 分)通过不答应吴泰昌的约稿和一年后主动写信问候的对比, 烘托出钱钟书对友人的真挚情感。(2 分) 7.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又不是不近人情;对友人充满关心;淡泊名利,自甘 寂寞;珍视与太太的感情;柔中有刚,做人是非分明,站的起放得下;一心投在 书籍中,进行学问的研究。(每点 1 分,答对5点可得 6 分) 8.①结合文本,联系实际(共4分)。 ②启示: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坚守自己的追求,不受物欲的诱惑。(4 分)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形式的分析。C.“怕”字不是 表现对别人的无情,而是生动形象的表现了钱拒绝记者采访的态度;B.15 分是 钱钟书自己的说法,不是作者的推测;E.“生活及其他方面都可以忍受”,前提 是有书读,让他研究学问。)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和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解答此题要从文章具体内容入手分析,包括对文中写人物的重要事件的概 括、手法和结构的分析以及思想主旨的概括等。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作用。本文写钱钟书,却用很多笔墨写吴泰 昌,这就是烘云托月的手法,借吴泰昌突袭、约稿、生病等事件侧面烘托出钱钟 书的亲切、坚持原则、有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重要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能力层级为 D 级。 点评:人物传记文章中考查描写某个人物对描写传主的作用,一般是起到侧面烘 托或反衬的作用,先要弄清记叙的事件,然后抽取出中心内容,根据内容分析其 表达效果。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注意题目中的“潇洒”二字。通过描 写吴泰昌的三件事可见钱钟书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又珍惜关心朋友,通过他对媒体 的回答“我都姓了一辈子钱,难道还迷信钱吗?”看出此段开头的“淡泊名利, 自甘寂寞”;通过写他与杨绛的感情写其“柔中有刚,做人界线分明,拿得起, 放得下”;而写杨绛《干校六记》中所记又能看出钱钟书是一个重学问的人。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概括作品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对传记中人物形象特征中某一特点概括题要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对 文章有一个大致的梳理,找出描写人物形象的句子或事件,在此基础上逐点进行 归纳
8.试题分析:本题本题考查通过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中心主旨。句子中的关键点 在于“难道还迷信钱吗?”这一反问句式,这展现了钱钟书对金钱的蔑视和淡泊 的品质。回答时可从追求、坚守、面对利益等方面回答 考点:本题考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级 点评:回答此类通过关键句子进行探究的题目时,要注意应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 词,然后结合文本,同时能联系现实或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9.C 【小题2】A 【小题3】B 10.()(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 (2)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解析】 9.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戚家军因地制宜,把一切战舰、火器、兵 械都经过精心研制后加以更换。所以更译为更换更合适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 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 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10 试题分析:本题所选题材一句课内的,一句课外的。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课内知 识来推知课外知识。所以A.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B.按照、 依照\趁着;C.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竟、却。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 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3】 试题分析:B.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 没有被免官。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 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 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11.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 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克译为攻克。坐译为获罪。办译为惩办。(2)为译为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为判断句,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 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 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8.试题分析:本题本题考查通过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中心主旨。句子中的关键点 在于“难道还迷信钱吗?”这一反问句式,这展现了钱钟书对金钱的蔑视和淡泊 的品质。回答时可从追求、坚守、面对利益等方面回答。 考点: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F 级。 点评:回答此类通过关键句子进行探究的题目时,要注意应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 词,然后结合文本,同时能联系现实或生活,提出自己的见解。 9.C 【小题 2】A 【小题 3】B 10.⑴(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 ⑵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是什么?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解析】 9.试题分析:联系上下文,我们发现戚家军因地制宜,把一切战舰、火器、兵 械都经过精心研制后加以更换。所以更译为更换更合适。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可采用联想推断法,更多为联系上 下句推断其逻辑关系,即代入原文是否合理。再者还可通过其在文中的语法位置 来推断词义。也可根据对偶、热电厂比、并列等结构特点来推类词义。 10. 试题分析:本题所选题材一句课内的,一句课外的。有利于学生迁移运用课内知 识来推知课外知识。所以 A.以,均为介词,可译为“把”、“用”;B.按照、 依照\趁着;C.表承接关系\表转折关系;D.于是、就\竟、却。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用法不同,意义不同。首先要明确其 用法,其次要确定其意义。再者,要迁移运用学过的知识。 【小题 3】 试题分析:B.戚继光受到罗嘉宾等人弹劾的原因是“无功且通番”,而且此次并 没有被免官。 考点:本题考查对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点评:本题比较难。此类题有的是对原文的理解,有的是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 答此类试题阅读是基础,排除是手段。抓住设置的“人物”不对号,侧重点有所 偏移、张冠李戴等常见设误类型,一一与原文进行对照排除。 11.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 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克译为攻克。坐译为获罪。办译为惩办。(2)为译为被。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 异也。为判断句,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不同罢了。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式 点评:本题比较难。翻译时要注意三点:一要以直译为主,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 确,二是切记要把翻译的句子与原文结合在一起理解,莫断章取义。第三,照应 文言句式和语气。 【参考译文】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 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 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 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 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 阴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义,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 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不久这些 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 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 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 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 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 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 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 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 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 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 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 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 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 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 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 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 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 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 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 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 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贼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 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 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 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13.怅寥廓 14.风华正茂挥斥方遒 15.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6.散了她的芬芳 太息般的目光 1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寥廓”“风华”“遒”“漫溯”“斑斓”的写法,同 时注意“太息”“复还”二处要背诵准确。 考点:本题考査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戚继光,字元敬,家中历代担任登州卫指挥佥事。父名景通。曾任都指挥使,代 理大宁都指挥使司事,召入京师任神机营坐营,品行很好。戚继光少年时便很洒 脱,气度不凡。家穷,喜爱读书,通晓经史的要旨。嘉靖中承袭世职,由于推荐 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在山东防御倭寇。改佥浙江都司衔,担任参将,分管 宁、绍、台三郡。 嘉靖三十六年,倭寇侵犯乐清、瑞安、临海,戚继光未能及时援救,由于是道路 阴塞所致,所以不加罪。不义,与俞大猷的军队会合,在岑港包围了汪直的余党。 但很久都不能将其攻克,因此被免官,(被责令)身负罪名惩办敌人。不久这些 倭寇逃跑,其它倭寇又到台州焚烧抢掠。给事中罗嘉宾等上奏(朝廷)弹劾戚继 光无功,而且勾通外国。正在调查审问此事,不久就凭借平定汪直的功劳恢复了 原职,改守台金、严三郡。戚继光到浙江时,见防区的军队不习惯战斗,而金华、 义乌民俗素有剽悍之称,于是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 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又因为南方沼泽地很多,不利于 骑马追逐,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考虑步行作战的方便,所有战舰、火药武器、 兵械,都精心研制然后加以更换。“戚家军”驰名天下。 嘉靖四十年,倭寇大肆抢掠桃渚、圻头。戚继光急忙赶到宁海,据守桃渚,在龙 山把他们打败,追到雁门岭。倭寇逃脱后,趁机袭击台州。戚继光亲手消灭了他 们的魁首,把其余的贼全部追到瓜陵江溺死。而圻头的倭寇又再跑向台州,戚继 光在仙居拦击,在路上的倭寇没有能逃脱的。戚继光先后九次作战都大获全胜, 俘虏、斩首的有一千多人,烧死溺死的无数。总兵官卢镗、参将牛天锡又在宁波、 温州打败了敌人。浙东被平定,戚继光提升了三级俸禄。福建、广东的匪徒流入 了江西。总督胡宗宪行文使戚继光援助。捣毁了在上坊的贼窝,贼跑到建宁。戚 继光回到浙江。 第二年,倭寇大举进犯福建。从温州来的,会合了福宁、连江各股倭寇攻陷了寿 宁、政和、宁德。从广东南澳来的,会合了福清、长乐各股倭寇攻陷了玄钟所, 蔓延至龙岩、松溪、大田、古田、莆田。这时宁德已经屡次失陷。离城十里有个 名叫横屿的地方,四面都是狭窄险要的水路,贼寇的大本营就设在里面。官军不 敢攻打它,双方对峙一年多。那些新到的倭寇驻扎在牛田,而酋长则驻扎在兴化, 东南两面互相支援。福建接连告急,胡宗宪再次行文责令戚继光剿灭他们。戚继 光首先进攻横屿的匪徒。兵士每人拿一束草,填平壕沟前进,捣毁了贼巢,斩首 二千六百。乘胜攻至福清,打败了牛田的贼寇,捣毁了贼巢,其余的贼跑到兴化。 戚继光急忙追赶,晚上四更时分抵达贼寇营寨。接连攻克了六十个营寨,斩首一 千多。天亮(军队)进城,兴化人才知道(喜讯),送牛送酒前来慰劳的人络绎 不绝。(战事结束)戚继光便把军队撤回(原来的驻地)。 13.怅寥廓 14.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15.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16.散了她的芬芳 太息般的目光 1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寥廓”“风华”“遒”“漫溯”“斑斓”的写法,同 时注意“太息”“复还”二处要背诵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A 级
点评:现代文默写,平时背诵时力求准确,同时关注相似字,文言文默写,要注 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字、同音或同义词辨别、留 意语句顺序等。 18.表达了惜别的深情。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19.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 8.试题分析:从题目“送”字,第一句中的“别”字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第 二句“风”“雨”两个特定意象给人悲凉之感。“入舟凉”不仅仅是身体的凉, 更是心情的悲凉 考点:本题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级。 点评:本题选用的是典型的送别诗,命题也比较典型,只是难度偏小 19.试题分析:“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指本诗后半部分的虚写的艺术效果, 这是本题的答题方向。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 (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 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 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 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 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考点:本题是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D级 点评:本题借古人的观点出题,含蓄地表达了命题意图,这是经常用到的命题形 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死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其次,本诗的写法与柳永的 《雨霖铃》写法一致,所以与教材扣得比较紧。这是一道值得称道的题。 示例一: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 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 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 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 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 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 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 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 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 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 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搾,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 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 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 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 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点评:现代文默写,平时背诵时力求准确,同时关注相似字,文言文默写,要注 意领悟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字、同音或同义词辨别、留 意语句顺序等。 18.表达了惜别的深情。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19.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 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解析】 18.试题分析:从题目“送”字,第一句中的“别”字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第 二句“风”“雨”两个特定意象给人悲凉之感。“入舟凉”不仅仅是身体的凉, 更是心情的悲凉。 考点: 本题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C 级。 点评:本题选用的是典型的送别诗,命题也比较典型,只是难度偏小。 19.试题分析: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指本诗后半部分的虚写的艺术效果, 这是本题的答题方向。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 (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 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 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 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 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考点: 本题是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 D 级。 点评:本题借古人的观点出题,含蓄地表达了命题意图,这是经常用到的命题形 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死板,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能力。其次,本诗的写法与柳永的 《雨霖铃》写法一致,所以与教材扣得比较紧。这是一道值得称道的题。 20. 示例一:平视 人生在世,既不必以自卑自贱的心态去仰视别人,也不宜以自视甚高的 心态去俯视别人,学会平视,平视自己、也平视别人,才是最恰当最具亲和力的 社交“视角”。 惯于仰视别人者,在卑微和惶恐中看人家的脸色行事,营营碌碌、心力交 瘁,何苦来着!反之,以俯视他人为能事者,则热衷于居高临下、自命不凡、目 空一切,往往看不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两种人在“视角”上的偏差,致使 其对人对己的看法变形失实,不能正确对待。之所以如此,都是因为他们缺乏丰 厚的人格底蕴,心胸狭窄,目光短浅。 平视自己,即是不卑不亢地立身处世。天下之难,最难的是摆正自己。人 在遭遇挫折时,容易自怨自艾,把自己看得太低;而在春风得意之际,又往往自 视甚高,以为天下英雄舍我其谁。君不见,有些人一旦小有成就,原本好端端的 一双眼睛便挪位到额头上,从此“视觉”异化,平视功能丧失,到哪都摆出一副 鹤立鸡群的架势,势利得很。宋代有位名臣叫赵抃,此公为人耿直,为官清正, 从不以其官位自傲。他告老还乡时曾赋诗明志:“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 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意思是,你们不要以为我是什么大 官,我其实就是当年出身在柯村的赵四郎啊!那些惯于在俯视他人的得意中生活 的人,比照一下赵老夫子乐于平视自己的嘉言懿行,能不汗颜?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 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 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 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 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 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 “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 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 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 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 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 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 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 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 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 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 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 明时代的文明人 失利二:平视 也许是因为个子小,我不喜欢站着和别人说话。虽然“站着说话腰不 痛”,可时间长了,脖子会发酸。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说。 坐下来说,双方的视线在一个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 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学家罗西的论点“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 宇轩昂,即高贵。” 罗西讲这话的时候,对权威可能还是心存仰慕,否则他为什么不倒过来 说?“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没有受到过佛 家思想的影响。佛家说“众生一切平等”。所以应该平视的不仅仅是权威,而是 切生命。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仰视、俯视、斜视,很少见到 平视 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到报社来,见我坐在沙发上和领导聊天,大为惊讶:“你 怎么能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平起平坐?”我反问:“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问是国人最常见的心态。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造成 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盖多大的房子、坐几匹马拉的车,都有严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会大难临头,没 准还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级森严的恶果,就是鲁迅先生为之痛心不已的国民劣 根性:“卑怯与贪婪” 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人们是不是变得更加贪婪我不敢妄加评论,但 “卑怯”的弊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看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场里场 外”,奴颜卑乞与侠肝义胆、逆来顺受与挺身而出、见风使舵与仗义执言,天平 总是朝哪个方向严重倾斜?稍稍有些社会阅历的人自会得出结论。 其实,在罗西提出“平视权威”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亮出了“气宇 轩昂”的招数。2000多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
平视他人,意味着自爱自重,不妄自菲薄。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据传清朝 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当时颇有名气的两 广总督张之洞,就写了一张便条: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张大总督看过守门 人递进的便条,面有不悦,提笔在条上批写:“持三字帖,见一品官,白丁焉敢 称兄弟?”守门人将条子还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迅即在便条上书道:“行千 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侯。”守门人又将条子传进总督府,张之洞看后 “啊”了一声,连声说:“请!请!请!”孙中山不愧是孙中山,地位卑微时便 敢于平视权贵,着实有胆有识。我们周围的不少人一见达官贵人,便情不自禁地 躬背屈膝作仰视状,宜不羞愧!国人是该学学孙中山,什么时候面对权贵也敢挺 脸抬头学会平视,才算是在真正意义上“站起来了”。走笔至此,不能不提到大 名鼎鼎的罗斯福。罗斯福下肢瘫痪,却以其赫赫政绩赢得美国惟一的蝉联四届总 统的殊荣。此公气质谦和,平等待人,像一位兄长和朋友。有人说,罗斯福能把 国王当普通人看待,而把普通人当国王看待,但国王和普通人都因此而爱戴他。 有鉴于此,我们身边的公仆、明星、富翁们是否也可屈尊向“罗斯福同志”学习, 平视百姓、平视社会,从而造就自己的人格魅力。 平视,是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学识之自然流露。一个人只有敢于 且乐于平视,才能面对皇亲国戚不会自惭形秽低声下气,面对贩夫走卒不会颐指 气使神气活现。在繁华的都市里,如果我们穿着草鞋微笑着平视一切,则堪称文 明时代的文明人。 失利二:平视 也许是因为个子小,我不喜欢站着和别人说话。虽然“站着说话腰不 痛”,可时间长了,脖子会发酸。最好的办法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说。 坐下来说,双方的视线在一个水平上,心理和生理的压力都会减轻许多。 每当这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哲学家罗西的论点“学会平视权威,你会变得气 宇轩昂,即高贵。” 罗西讲这话的时候,对权威可能还是心存仰慕,否则他为什么不倒过来 说?“学会平视乞丐,你会变得神情温和,即善良。”我想他大概没有受到过佛 家思想的影响。佛家说“众生一切平等”。所以应该平视的不仅仅是权威,而是 一切生命。 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更多见到的是仰视、俯视、斜视,很少见到 平视。 年轻的时候,一位朋友到报社来,见我坐在沙发上和领导聊天,大为惊讶:“你 怎么能和自己的顶头上司平起平坐?”我反问:“你的意思我得低三下四?” 我知道,朋友的疑问是国人最常见的心态。2000 多年的封建专制,造成 了极其森严的等级制度。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国度,连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盖多大的房子、坐几匹马拉的车,都有严格的界限。稍有差池就会大难临头,没 准还要搭上身家性命。而等级森严的恶果,就是鲁迅先生为之痛心不已的国民劣 根性:“卑怯与贪婪”。 现在已经是 21 世纪了,人们是不是变得更加贪婪我不敢妄加评论,但 “卑怯”的弊病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看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场里场 外”,奴颜卑乞与侠肝义胆、逆来顺受与挺身而出、见风使舵与仗义执言,天平 总是朝哪个方向严重倾斜?稍稍有些社会阅历的人自会得出结论。 其实,在罗西提出“平视权威”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已经亮出了“气宇 轩昂”的招数。2000 多年前,亚圣孟子就说过:“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