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三所重点高中2010届高三期末适应性练习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 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泊船/淡泊功名 臧否/否极泰来慰藉/声名狼藉 B.纤绳/纤尘不染脉络/一脉相传省视/省吃俭用 C.拓本/落拓不羁 扛枪/力能扛鼎 伺候/伺隙进击 D.提防/提心吊胆 熨平/心情熨帖楷模/模棱两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 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 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 C.据统计显示,我国cP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 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D.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举办一场两岸经贸台作座谈会,围绕以两岸经贸合作与中 部崛起战略、两岸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合作等两岸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硏讨。 3.世界著名的美国咖啡厅连锁企业星巴克在故宫开了六年,许多人对此已见怪不怪。但央视 著名英语主播芮成钢却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对中国文化是种糟蹋。并以个 人名义向星巴克新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请你对此表明看法,适 当阐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5分)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企业的软安全”(不超过40个字)。(4分) 企业安全的底线是企业的生存或者存续,企业安全包括硬件安全(有形安全和软件安全 (无形安全)两个方面。在无形资产、品牌价值、虚拟交往、软实力等术语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词时,“软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新的焦点,成为影响企业生命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 战略、品牌、技术、商誊、信任、伦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变化多端不确定的环境,只有那些加强安全尤其是“软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抗 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 业软安全”指
- 1 - 江苏省泰州市三所重点高中 2010 届高三期末适应性练习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0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试号填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 案涂在答题卡对应的题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泊.船/淡泊.功名 臧否./否.极泰来 慰藉./声名狼藉. B.纤.绳/纤.尘不染 脉.络/一脉.相传 省.视/省.吃俭用 C.拓.本/落拓.不羁 扛.枪/力能扛.鼎 伺.候/伺.隙进击 D.提.防/提.心吊胆 熨.平/心情熨.帖 楷模./模.棱两可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 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外交部已向德方提出交涉,敦促德方依法处置此事,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在德 国中国公民的人身和财产。 C.据统计显示,我国 CPI 同比涨幅已经连续 8 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 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D.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将举办一场两岸经贸台作座谈会,围绕以两岸经贸合作与中 部崛起战略、两岸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产业合作等两岸共同关心的议题进行研讨。 3.世界著名的美国咖啡厅连锁企业星巴克在故宫开了六年,许多人对此已见怪不怪。但央视 著名英语主播芮成钢却发出抗议,认为“故宫里的星巴克”对中国文化是种糟蹋。并以个 人名义向星巴克新总裁发出抗议书,要求星巴克从故宫里搬出去。请你对此表明看法,适 当阐述支持或反对的理由。(5 分) 4.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企业的软安全”(不超过 40 个字)。(4 分) 企业安全的底线是企业的生存或者存续,企业安全包括硬件安全(有形安全)和软件安全 (无形安全)两个方面。在无形资产、品牌价值、虚拟交往、软实力等术语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 词时,“软安全”管理必将成为企业管理新的焦点,成为影响企业生命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 战略、品牌、技术、商誊、信任、伦理和文化等方面的“软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变化多端不确定的环境,只有那些加强安全尤其是“软安全”管理、提高风险预警和抗 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 “企业软安全”指: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扬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 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日:“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 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日:“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 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土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日:“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 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乃徇日:“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 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 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 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 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 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 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 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日:“仁者必 有勇。”杨氏当之矣
- 2 - 二、文言文阅读(1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扬烈妇传 [唐]李翱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 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 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 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 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 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 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 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 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 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 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其智不 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 有勇。”杨氏当之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救济 B.凯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同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旌:表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岂敢盘柯,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 立即同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 之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分) 译文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分) 译文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 3 -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济:救济 B.凯率之以乘.城 乘:登上 C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固:同守 D.朝廷宠旌.守御之臣不知几人 旌:表彰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岂敢盘柯,有所.希冀 B.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C.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 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D.不犹愈于.家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杨氏在叛贼兵临城下,其夫李侃不知所措时挺身而出,协助其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 以弱胜强,击退叛贼,保住了城池。 B.李侃被流矢射中回家后,杨氏责备他身为一县之长尤其不应该临阵脱逃,并激励他 立即同到城头,捐躯报国才是死得其所。 C.文中以李侃等守御之臣的行为与杨氏作对比,表现了杨氏的深明大义、勇烈果敢,谴 责了这些深受国恩却弃城而逃的官员。 D.作者借孔子的话来评价杨氏,认为她虽为妇人,却有仁人之心,勇者之行,对此当 之无愧,从而抒发了对杨氏的礼赞之情。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3 分) 译文: (2)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4 分) 译文: (3)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3 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 王硅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月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月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分)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沧海月明珠有泪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后值倾覆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5)工欲善其事, (孔子《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窳的狼烟 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 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 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 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 令人震撼无声。 ②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 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
- 4 -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东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独上江城满月秋”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 (2)概括这首诗中间两联的内容,并说说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受。(4 分) (3)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3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苏轼《赤壁赋》) (3)沧海月明珠有泪, 。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诸葛亮《出师表》) (5)工欲善其事, 。 (孔子《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 西风胡杨 潘岳 ①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燃的狼烟、 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 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洗礼得苍凉斑驳。仅仅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 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曲英雄逐霸的故事,一支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 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一幅醉人心魄的画, 令人震撼无声。 ②金黄之美,属于秋天。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遗留下的最古老树种, 只生在沙漠。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中国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新疆,新疆百分之
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 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干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 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 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 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 梭、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 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 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20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 每个细胞、每个支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 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 去—干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 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 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 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 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 它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为了与胡杨相同的理念,它们自愿守 在最前方。它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 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它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它们生
- 5 - 九十的胡杨在塔里木。我去了塔里木。在这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塔 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 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脑的层层风沙,它是神树,是 生命的树,是不死的树。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 正的男儿血脉贲张。 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包容了天与地,包容了人与自然。胡杨林中,有梭 梭、甘草、骆驼草,它们和谐共生。容与和,正是儒学的真髓。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 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胡杨的根茎很长,穿透虚浮 漂移的流沙,竟能深达 20 米去寻找沙下的泥土,并深深根植于大地。如同我们中国人的心, 每个细胞、每个支干、每个叶瓣,无不流动着文明的血脉,使大中国连绵不息的文化,虽经 无数风霜雪雨,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 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 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 无边的枯杨。它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 人之间。它们让战友落泪,它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幅 天悯人的冬天童话。一看到它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 古人的气节,一种凛凛然、士为知己而死的气节。 ⑥胡杨并不孤独。在胡杨林前面生着一丛丛、一团团、茸茸的、淡淡的、柔柔的红柳。 它们是胡杨的红颜知己。为了胡杨,为了胡杨的精神,为了与胡杨相同的理念,它们自愿守 在最前方。它们面对着肆虐的狂沙,背倚着心爱的胡杨,一样地坚韧不退,一样地忍饥挨渴。 这又使我想起远在天涯海角,与胡杨同一属种的兄弟,它们是红树林。与胡杨一样,它们生
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 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 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 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 发,我怕他们忘了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⑧我站在这子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 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 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分) 12、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 分) 13、如伺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5分) 14、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6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小题 国学的焦灼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 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 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 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1840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 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1840年以后本士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
- 6 - 下来就注定要保卫海岸,注定要为身后的繁华人世而牺牲,注定要抛弃一切虚名俗利,注定 长得俊美,生得高贵,活得清白,死得忠诚。 ⑦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 两千年前,西域为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 滋润出楼兰、龟兹等三十六国的西域文明。拓荒与争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 上。今天,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 发,我怕他们忘了曾经呵护他们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⑧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我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 细雨救活胡杨。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 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有无数声音回答:我是胡杨。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文章第一段渲染了怎样的一种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6 分) 答: 12、文章第二段说“胡杨,秋天最美的树……”,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联系全文作答(6 分) 答: 13、如伺理解“胡杨不能倒,因为人类不能倒,因为人类文明不能倒”这句话的意思?(5 分) 答: 14、文章结尾作者写“我祈求上苍的泪,那怕仅仅一滴,也许这泪水能化成细雨救活胡杨”,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联系全文作答。(6 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 小题。 国学的焦灼 浮生何所寄 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 人都在迫切地期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一类 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今“民族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 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趋明显。从 1840 年至今,我们每个人所能创造出的文 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 1840 年以后本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按一些激进国学家
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 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 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 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 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 得快……整个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 华文化的灵魂。” 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 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 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 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 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兔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 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 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 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 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2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 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 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 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ˉ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 果上,真的能致?
- 7 - 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 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于灿烂光辉历 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 “国学”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 是西化吗?把整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 得快……整个 20 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 华文化的灵魂。”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 和的“西方”,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 上最大的、最有活力的水域不是娃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 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着的大海。一个文明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 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相当数目的国学家 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 我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而事实证明,1840 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 华传统,但其中却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 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令今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很多 20 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 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 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和《爱弥儿》相比,《尝试 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 果上,真的能一致?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 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 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丟脸的。日本从1865年就一心—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 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 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 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 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虛弱的焦灼心态 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 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 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 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无法与 《爱弥儿》《神曲》《常识》相比 16、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 具体指什么?(5分) 17、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7分) 七.作文(70分 18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不少于800字。2.立意自定,自选角度。3.不要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
- 8 -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 化、思想巨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人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 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然演进的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 1865 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 到头来,鲜明的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 极面会随着不同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 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这并非西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 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 不仅是一部分“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15、根据文意,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在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国人都怀有一种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期盼,但是在对“民族复 兴”的理解上却存在偏差。 B、在当下的“国学热”中,一些学者错误地把“从西方传入”误解为“全盘西化”,因 而视西方文化为洪水猛兽。 C、一种有活力、能不断发展的文明,必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而那些排斥外来文化的文 明,则必定是虚弱的文明。 D、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果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尝试集》《庶民的胜利》无法与 《爱弥儿》《神曲》《常识》相比。 16、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在文本中,这种“焦灼”心态 具体指什么?(5 分) 17、作者对“国学家”们的“焦灼”是持否定态度的,试分点概述作者否定的理由。(7 分) 七.作文(70 分) 18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1. 不少于 800 字。 2.立意自定,自选角度。 3.不要写成诗歌。 4.不得抄袭
9-
- 9 -
调研测试参考答案 1.C(A 4, bo p! jie/jt: B 3A, qian/xian mci xing/sheng: C I, to/tuo kong/gang c 1/s:D项,d/tyn/yamo。) 2.C(A搭配不当,“凝销……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动汗水”:B项,成分残缺, 在“人身利财产”后添加“安全”:D项,句式杂揉,将“围绕”后的“以”删掉。) 3、支持(1分)。理由是,①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故宫是很珍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的文化应该受到应有尊重保护,不该把象征外来文化的咖啡馆开在故宫。(2分)。② 随着经济的现代化,传统文化保护缺失的现状也日趋严重。经济发展不应不尊重传统文化 文化不是以金钱能衡量的(2分) 反对(1分)。理由是,星巴克咖啡馆开到故宫,并没有破坏和妨碍故宫的保护,也没 有妨碍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2分)中国人的自尊心不应如此脆弱,把一个小小的 咖啡馆当成水猛兽,说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缺少足够的信心(2分) 答案:影响企业生存和存续的战略、品牌、技术、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等软件的安全。 4、“影响企业生存和存续”1分,“战略、品牌、技术、商誉、信任、伦理和文化”1分, “轼件的安全”1分,通顺连贯1分 5.A(成功) 6.A(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属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事”。B.介 词,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关系;助词,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用如“乎” 可译为“呢”。C.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副词,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 D.介词,表示比较,可译为“比”:介词,可译为“跟”“同”“和”等) 7.C(李侃不在“弃城而逃的官员”之列) 8.(1)力量不足,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3分。“力不足”1分,“死焉,职也” 2分,应译为判断句。“死”也可译为“为此而死”) (2)应该一起出死力来坚守这个城泡,怎能忍心失掉操守而成为叛的停虏呢?(4分 关键词“相与”“以”“忍”各1分,全句通顺1分) (3)杨氏亲白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周到照顾、公平对待。(3分,关键词 “”“食”“无”各1分,全句通顺1分) 附参考译文 建中四年,李希烈攻克了汴州,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军队几千人抵达项城。将 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获拘系这里的壮丁和妇女,而后到陈州会师。 县令李似不知所措,他的要子杨氏说:“你是县令,叛贼到犯就应当坚守;力量不足, 战死在这里,这是你的职责。你如果逃跑,那么莲来守城呢?”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 有,该怎么办?”杨氏说:“如果不坚守,县城将会被叛贼抢夺去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 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把 可能落入瓶贼手中的财物夺过来,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丁是在官府的庭院里召集差吏百姓。杨氏说:“县令商实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期满了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