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教师版)启东 (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奴婢/裨益 蝼蚁/捅娄子 犄角/掎角之势 B.揩拭/楷模 蝉联/口头禅 牡蛎/粗衣粝食 C.塑造/溯源 麻痹/庇护权 创伤/满目疮痍 D.拮据/诘责 启碇/沉淀物 果脯/惊魂甫定 1. C(A. bi/bi, lou/lou, ji/ji: B. kai/kai, chan/chan, li/li C. su/su, bi/bi, chuang/chuang: D. jie/jie, ding/dian, fu/fu)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 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 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 A.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B.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D.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2.A(鞭长莫及:原来是指鞭子虽然长,但不应打在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 不到。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 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 得妥当。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25个字。(4分)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在大 海中消亡。洄流与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答 3.个体生命融入集体,才会获得新生,成就属于自己的壮观。(个体1分,集 体1分,新生1分,壮观1分) 评改建议:个体生命融入集体,2分;生命就会获得升华,2分。强调“部分”“整 体”亦可。与“交汇、荣耀”无关不得分。 4.下表是关于某校某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所有数据均为百分 比数据)。请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写出一条结论。(5分) 你希望课堂上老师如何教你希望课堂上学生如何学 小组合作学习后,年级强势推进 原来不会的间题小组合作学习 讲授讨论各占一半35.5先自学后点拨12.3能解决「12.3非常支持|447 给时间讨论46.2全听老师讲2.7基本解决77支持42.5 老师一直讲18.3 不能解决10.7反对128 (1)从教师的角度(不超过20字)(3分)
泰州市 2014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Ⅰ试题(教师版)启东 (满分 160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 奴婢/裨益 蝼蚁/捅娄子 犄角/掎角之势 B.揩拭/楷模 蝉联/口头禅 牡蛎/粗衣粝食 C.塑造/溯源 麻痹/庇护权 创伤/满目疮痍 D.拮据/诘责 启碇/沉淀物 果脯/惊魂甫定 1.C(A. bì/bì,lóu/lóu,jī/jǐ;B. kāi/kǎi,chán/chán,lì/lì; C. sù/sù,bì/bì,chuāng/chuāng; D. jié/jié,dìng/diàn,fǔ/fǔ)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面临 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 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 本军国主义已有 之势。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 是 的。 A.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B.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非议 C. 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厚非 D. 望尘莫及 东山再起 无可厚非 2.A(鞭长莫及:原来是指鞭子虽然长,但不应打在马肚子上,后来借指力量达 不到。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重新活动起来。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含贬义。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 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 得妥当。无可厚非: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 25 个字。(4 分) 任何事物都可能有着生命的尽头,世界上的每一条大河都会注入大海,最终在大 海中消亡。河流与大海的交汇,也是河流的荣耀。 答: ▲ 3.个体生命融入集体,才会获得新生,成就属于自己的壮观。(个体 1 分,集 体 1 分,新生 1 分,壮观 1 分) 评改建议:个体生命融入集体,2 分;生命就会获得升华,2 分。强调“部分”“整 体”亦可。与“交汇、荣耀”无关不得分。 4.下表是关于某校某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统计表(所有数据均为百分 比数据)。请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写出一条结论。(5 分) 你希望课堂上老师如何教 你希望课堂上学生如何学小组合作学习后, 原来不会的问题 年级强势推进 小组合作学习 讲授讨论各占一半 35.5 先自学后点拨 12.3 能解决 12.3 非常支持 44.7 给时间讨论 46.2 全听老师讲 22.7 基本解决 77 支持 42.5 老师一直讲 18.3 不能解决 10.7 反对 12.8 (1)从教师的角度(不超过 20 字)(3 分)
(2)从学生的角度(不超过20字)(2分) 4.(1)杜绝满堂灌(或杜绝一讲到底),注重点拨,引导合作学习(3分);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益的提高。(2分)。 评改建议:若概括图表内容准确第(1)题得2分;第(2)题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公衡,巴郡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 使伐张鲁。公衡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 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 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公衡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 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公衡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诣先主。先主假公衡偏 将军。 公衡,是巴郡人。他年轻时做过郡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 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公衡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 勇的名声,现在请他来蜀,如果用对待部下的礼节对待他,那么就不能满足他的 心愿;如果用对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那么一国不能容下两位君主。如果客人有 泰山般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鸡蛋累积起来那样的危险了。现在可以只管紧 寺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他的劝告,最终还是派人去迎请刘备,并 将公衡外派做广汉县长官,等到刘备袭取益州,将帅们分别攻占蜀地各郡县。各 郡县望风归附,公衡紧闭城门,坚持防守,等到看到刘璋投降,才去向刘备投降, 刘备让公衡代理偏将军的职务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公衡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公衡谏 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公衡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陆议 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公衡不得还,故率所领降于魏。有 司执法,白收公衡妻子。先主曰:“孤负公衡,公衡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刘备为汉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公衡为治中从事,等到刘备登基称帝,准 备向东征讨吴国,公衡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是从水路出兵,顺流 而下,易进难退,请您让我担任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 刘备没有听从公衡的建议,而任命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来防御魏国军队。 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等到吴国将军陆议(即陆逊)顺长江水流冲破蜀军的包围, 蜀国的江南部队大败,刘备带兵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公衡无法 返回蜀地,所以他率领部下向魏国投降。蜀国有关部门依军法行事,向刘备报告 说收捕公衡的妻子儿女。刘备说:“是我有负于公衡,而公衡并没有负我啊!” 对待他的家小仍同过去一样 魏文帝谓公衡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公衡对曰:“臣过受刘主 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 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候,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
▲ (2)从学生的角度(不超过 20 字)(2 分) ▲ 4.(1)杜绝满堂灌(或杜绝一讲到底),注重点拨,引导合作学习(3 分);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促进学习效益的提高。(2 分)。 评改建议:若概括图表内容准确第(1)题得 2 分;第(2)题得 1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公衡,巴郡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 使伐张鲁。公衡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 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 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公衡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 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公衡闭城坚守,须璋稽服,乃诣先主。先主假公衡偏 将军。 公衡,是巴郡人。他年轻时做过郡吏,益州牧刘璋征召他为主簿。当时别驾张松 建议,应该邀迎刘备入蜀,让他前去讨伐张鲁。公衡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 勇的名声,现在请他来蜀,如果用对待部下的礼节对待他,那么就不能满足他的 心愿;如果用对待宾客的礼节对待他,那么一国不能容下两位君主。如果客人有 泰山般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鸡蛋累积起来那样的危险了。现在可以只管紧 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刘璋不听他的劝告,最终还是派人去迎请刘备,并 将公衡外派做广汉县长官,等到刘备袭取益州,将帅们分别攻占蜀地各郡县。各 郡县望风归附,公衡紧闭城门,坚持防守,等到看到刘璋投降,才去向刘备投降。 刘备让公衡代理偏将军的职务。 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公衡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公衡谏 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先主不从,以公衡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陆议 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公衡不得还,故率所领降于魏。有 司执法,白收公衡妻子。先主曰:“孤负公衡,公衡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刘备为汉中王后,仍兼任益州牧,任命公衡为治中从事,等到刘备登基称帝,准 备向东征讨吴国,公衡劝谏说:“吴人骠悍善战,而我军又是从水路出兵,顺流 而下,易进难退,请您让我担任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 刘备没有听从公衡的建议,而任命他为镇北将军,督领江北军队来防御魏国军队。 刘备自己在江南前线。等到吴国将军陆议(即陆逊)顺长江水流冲破蜀军的包围, 蜀国的江南部队大败,刘备带兵撤退。由于返蜀道路被吴军完全阻断,公衡无法 返回蜀地,所以他率领部下向魏国投降。蜀国有关部门依军法行事,向刘备报告 说收捕公衡的妻子儿女。刘备说:“是我有负于公衡,而公衡并没有负我啊!” 对待他的家小仍同过去一样。 魏文帝谓公衡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 公衡对曰:“臣过受刘主 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 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候,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
公衡妻子,公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 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公 衡曰:“蜀中有卿辈几人?”公衡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 诸葛亮书曰:“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 煕二年,公衡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候。 魏文帝曹丕对公衡说:“您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是想仿效陈平、韩 信的做法吗?”公衡回答说:“臣受过蜀主刘备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东吴 又无路返回蜀地,故此前来归顺。况且败军之将,能够被免去一死就是幸运的 我哪有什么羡慕古人的地方呢!”曹丕颇为赞赏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 侯,加官侍中,并让他陪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蜀国投降的人有的说公衡的家小 被杀,公衡知道这话不真实,所以没有马上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像公 衡所说的那样。等到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只有公衡没有 这么做。后来公衡兼任益州刺史的职务,又调任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公 衡,问公衡说:“蜀中人物像您这样的有几个人?”公衡笑着回答说:“没想到 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信说:“公衡,是豪爽的人,无论何时 谈起您,总是赞叹,不改初言。”景初三年,即蜀延熙二年,公衡被升为车骑将 军、仪同三司。第二年公衡去世,谥号为“景侯”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县望风景附 景:仰慕 B.先主假公衡偏将军 假:借重 须璋稽服,乃诣先主 须:必须 D.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审问:确凿的消息 5.D(A景:通“影”;B假:让……代理;C须:等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公衡“忠义”的一组是(3分) ①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②须璋 稽服,乃诣先主 ③先主假公衡偏将军 ④公 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 ⑤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 ⑥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 口实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6.D(①是张松的建议③是刘备对公衡的任命④表明其有头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衡不赞同张松迎接刘备让他讨伐张鲁的建议,认为如果接纳刘备,会使主 上刘璋尴尬且有危险。 B.公衡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侍奉刘备,与东吴作战,兵败降吴,继而又归降 于魏,受到文帝重用,官至仪同三司。 C.公衡降魏后,他的妻子儿女留在蜀国,主管官员向刘备禀报拘捕事宜,刘备 觉得有愧公衡,因此仍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 D.公衡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大将军司马宣王致诸葛亮信中得到赞誉,说他是 个心直口快的人 7.B(“兵败降吴”错)
公衡妻子,公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薨问至,魏 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深器之,问公 衡曰:“蜀中有卿辈几人?” 公衡笑而答曰:“不图明公见顾之重也!”宣王与 诸葛亮书曰:“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景初三年,蜀延 熙二年,公衡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候。 魏文帝曹丕对公衡说:“您脱离叛逆者,效法忠于国家的人,是想仿效陈平、韩 信的做法吗?” 公衡回答说:“臣受过蜀主刘备的特殊恩遇,既不能投降东吴, 又无路返回蜀地,故此前来归顺。况且败军之将,能够被免去一死就是幸运的, 我哪有什么羡慕古人的地方呢!”曹丕颇为赞赏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封育阳 侯,加官侍中,并让他陪同自己乘坐同一辆车。蜀国投降的人有的说公衡的家小 被杀,公衡知道这话不真实,所以没有马上发丧,后来得到确切消息,果然像公 衡所说的那样。等到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相互庆贺,只有公衡没有 这么做。后来公衡兼任益州刺史的职务,又调任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公 衡,问公衡说:“蜀中人物像您这样的有几个人?” 公衡笑着回答说:“没想到 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给诸葛亮的信说:“公衡,是豪爽的人,无论何时 谈起您,总是赞叹,不改初言。”景初三年,即蜀延熙二年,公衡被升为车骑将 军、仪同三司。第二年公衡去世,谥号为“景侯”。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郡县望风景附 景:仰慕 B.先主假公衡偏将军 假:借重 C.须璋稽服,乃诣先主 须:必须 D.后得审问,果如所言 审问:确凿的消息 5.D(A 景:通“影”; B 假:让……代理;C 须:等待) 6.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公衡“忠义”的一组是(3 分) ①宜迎先主,使伐张鲁 ②须璋 稽服,乃诣先主 ③先主假公衡偏将军 ④公 衡知其虚言,未便发丧 ⑤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 ⑥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 口实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⑤⑥ 6.D(①是张松的建议③是刘备对公衡的任命④表明其有头脑)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公衡不赞同张松迎接刘备让他讨伐张鲁的建议,认为如果接纳刘备,会使主 上刘璋尴尬且有危险。 B.公衡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后侍奉刘备,与东吴作战,兵败降吴,继而又归降 于魏,受到文帝重用,官至仪同三司。 C.公衡降魏后,他的妻子儿女留在蜀国,主管官员向刘备禀报拘捕事宜,刘备 觉得有愧公衡,因此仍像从前一样对待他们。 D.公衡为人处世的态度,在大将军司马宣王致诸葛亮信中得到赞誉,说他是一 个心直口快的人。 7.B(“兵败降吴”错)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4分) 译句 (2)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3分) 译 句 (3)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3分) 译 句 8.(1)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鸡蛋累积起来那样的危险 了。现在可以只管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累卵”、“但”、“闭境” “河清”各1分) 评改建议:“河清”翻译为“天下太平”亦可,翻译为“黄河变清”不得分。 (2)请您让我担任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请 先驱”、“尝”各1分) (3)等到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庆贺,只有公衡没有这么做。(“及” 问”、“否”各1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沙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 答 (1)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2 分 评改建议:抓住“辽阔荒远”“落日西沉”,每点1分。 (2)有人把最后一句中的“候”改为“听”,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分) (2)不好。“候”字写出将士们等待命令,随时出征,表现出将士行动之神速 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2分)也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 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1分)而“听”的主动性不及“候”,闻令未动,行动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4 分) 译 句: ▲ (2)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3 分) 译 句: ▲ (3)及先主薨问至,魏群臣咸贺而公衡独否。(3 分) 译 句: ▲ 8.(1)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那么主人就会有像鸡蛋累积起来那样的危险 了。现在可以只管紧守边境,等待时局的稳定。(“累卵”、“但”、“闭境”、 “河清”各 1 分) 评改建议:“河清”翻译为“天下太平”亦可,翻译为“黄河变清”不得分。 (2)请您让我担任先锋去试探敌人的虚实,陛下应当在后面坐镇。(“请”、 “先驱”、“尝”各 1 分) (3)等到刘备病逝的消息传来,魏国群臣都庆贺,只有公衡没有这么做。(“及”、 “问”、“否”各 1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词,然后回答问题。(10 分)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1)“平沙落日大荒西”写了怎样的景象?(2 分) 答: ▲ (1)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2 分) 评改建议:抓住“辽阔荒远”“落日西沉”,每点 1 分。 (2)有人把最后一句中的“候”改为“听”,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4 分) 答: ▲ (2)不好。“候”字写出将士们等待命令,随时出征,表现出将士行动之神速、 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2 分)也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 容待敌的气概和风度。(1 分)而“听”的主动性不及“候”,闻令未动,行动
迟缓(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 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评改建议:内容解说部分答出“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即可。(内容解说准 确2分,形象概括准确1分,有比较1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若认 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2分。) (3)请结合全诗赏析“孤山几处看烽火”一句。(4分) 答: (3)这一句陡转,写出荒原上连营驻守的将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 警的烽火。军情紧急,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2分)同时与前二句悠缓 宁静的氛围相对,达到欲张先弛、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1分)也为下句写连 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1分) 评改建议:内容上答出“报警的烽火”“军情紧急”2分;形式上答出与前两句 舒缓宁静的氛围形成对比,(1分)与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 垫。(1分) [诗歌鉴赏]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 景。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平沙落日大荒 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 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 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 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 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髙处设一烽火台,贮狼 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 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 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惊。又曰“孤山几处”,则又见警报由远及近向 军营飞速递传而来。极力写出军情的紧急,一下子扣紧读者的心弦。这一句在结 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种突兀、紧 迫之感。同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 然、危迫与紧张。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 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安扎在原野上的座座军营,连成一片 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也点出军势之盛。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 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 即出战迎敌。“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得极妙。有的选本改“候”为 “听”,不仅没有可靠的版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候”者,待令以出征 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可见:“听”却不 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可知。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 造成紧张危迫的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绝好衬垫,突现出连营将士 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 写景叙事,丝毫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由于它采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
迟缓(1 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若认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 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 2 分。) 评改建议:内容解说部分答出“严阵以待”“无所畏惧”即可。(内容解说准 确 2 分,形象概括准确 1 分,有比较 1 分)(只表态,不分析,不得分。若认 为“好”,视自圆其说的程度,酌情给分,最高不超过 2 分。) (3)请结合全诗赏析“孤山几处看烽火”一句。(4 分) 答: ▲ (3)这一句陡转,写出荒原上连营驻守的将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 警的烽火。军情紧急,给人以一种突兀、紧迫之感。(2 分)同时与前二句悠缓 宁静的氛围相对,达到欲张先弛、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1 分)也为下句写连 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垫。(1 分) 评改建议:内容上答出“报警的烽火”“军情紧急”2 分;形式上答出与前两句 舒缓宁静的氛围形成对比,(1 分)与下句写连营将士临危不乱,从容迎敌作铺 垫。(1 分) [诗歌鉴赏]这首诗写的是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 景。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着笔,起得平缓。“平沙落日大荒 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 “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 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 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 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 这两句诗里着意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狼 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 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 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惊。又曰“孤山几处”,则又见警报由远及近向 军营飞速递传而来。极力写出军情的紧急,一下子扣紧读者的心弦。这一句在结 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情事,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种突兀、紧 迫之感。同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 然、危迫与紧张。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 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安扎在原野上的座座军营,连成一片, 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也点出军势之盛。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 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 即出战迎敌。“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得极妙。有的选本改“候”为 “听”,不仅没有可靠的版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候”者,待令以出征, 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可见:“听”却不 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可知。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 造成紧张危迫的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绝好衬垫,突现出连营将士 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 写景叙事,丝毫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由于它采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
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再配以结构、语势上的起伏跌宕,故 仍能紧紧抓住读者,扣人心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 居易《琵琶行》) (2)总角之宴, (《诗经·卫风·氓》) (3)可堪回首, 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 ,草色入帘青。(刘 禹锡《陋室铭》) (6)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 淹《渔家傲·秋思》) (7)任凭弱水三千, 。(曹雪芹《红楼梦》 (8)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 隐《无题》) 10.(1)春江花朝秋月夜 (2)言笑晏晏 (3)佛狸祠 下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苔痕上阶绿 (6)羌管悠悠霜满地(⑦)我只取一瓢饮 (8)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像谜一样的父亲 [英]克莱伯雷 ①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鍪,因为这事关战事的成败,作为希 特勒钦点的间谍,帕奇深知泄密意味着什么。所以,艾黎一定要去看班上的孩子 时,他表现得很轻松、很自然。 ②帕奇以为,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军事基地和通信设备,学校是相对安全的,但 等到艾黎被炸伤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已经太迟,医生说,脑部重创,可能会永远 失忆 ③照顾好她,帕奇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当艾黎睁开眼,漠然地叫出一 声“父亲”时,他还是呆住了,良久才“嗯”了一声,紧紧把艾黎抱在怀里。 ④曾经,帕奇用过很多方式,包括重游故地,讲一些艾黎喜欢的事,看以前一起 看过的电影,甚至还偷偷使用了军方的电子设备来刺激艾黎的大脑,可惜,一切 都是徒劳,她就像来到陌生世界的一个陌生人一般 ⑤幸运的是,艾黎非常聪明,或许是因为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东西特别 快,每天都缠着帕奇,大叫“父亲,你快来教我这个”。 ⑥几年过去了,战争早已结束,德国惨败,或许是因为希特勒的自杀,又或者是 那些重要人物都在忙着处理柏林墙的事,自己似乎已被彻底遗忘,抛弃。 ⑦或许,帕奇应该回国去看看,他应该回去,至少自己的亲人都在英吉利海峡对 面,但他又无法说服自己离开,因为艾黎,她虽然已经完全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但战后的大不列颠岛依然不那么稳定,他必须留下来,为了责任,为了爱
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再配以结构、语势上的起伏跌宕,故 仍能紧紧抓住读者,扣人心弦。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 分) (1) ▲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 居易《琵琶行》) (2)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3)可堪回首, ▲ ,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 ▲ ,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5) ▲ ,草色入帘青。(刘 禹锡《陋室铭》) (6)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 淹《渔家傲·秋思》) (7)任凭弱水三千, ▲ 。(曹雪芹《红楼梦》) (8)身无彩凤双飞翼, ▲ 。(李商 隐《无题》) 10. (1)春江花朝秋月夜 (2)言笑晏晏 (3)佛狸祠 下 (4)艰难苦恨繁霜鬓 (5)苔痕上阶绿 (6)羌管悠悠霜满地 (7)我只取一瓢饮 (8) 心有灵犀一点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1~14 题。 像谜一样的父亲 [英]克莱伯雷 ①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因为这事关战事的成败,作为希 特勒钦点的间谍,帕奇深知泄密意味着什么。所以,艾黎一定要去看班上的孩子 时,他表现得很轻松、很自然。 ②帕奇以为,轰炸机的主要目标是军事基地和通信设备,学校是相对安全的,但 等到艾黎被炸伤的消息传来,一切都已经太迟,医生说,脑部重创,可能会永远 失忆。 ③照顾好她,帕奇认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可当艾黎睁开眼,漠然地叫出一 声“父亲”时,他还是呆住了,良久才“嗯”了一声,紧紧把艾黎抱在怀里。 ④曾经,帕奇用过很多方式,包括重游故地,讲一些艾黎喜欢的事,看以前一起 看过的电影,甚至还偷偷使用了军方的电子设备来刺激艾黎的大脑,可惜,一切 都是徒劳,她就像来到陌生世界的一个陌生人一般。 ⑤幸运的是,艾黎非常聪明,或许是因为她曾经受过良好的教育,学习东西特别 快,每天都缠着帕奇,大叫“父亲,你快来教我这个”。 ⑥几年过去了,战争早已结束,德国惨败,或许是因为希特勒的自杀,又或者是 那些重要人物都在忙着处理柏林墙的事,自己似乎已被彻底遗忘,抛弃。 ⑦或许,帕奇应该回国去看看,他应该回去,至少自己的亲人都在英吉利海峡对 面,但他又无法说服自己离开,因为艾黎,她虽然已经完全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 但战后的大不列颠岛依然不那么稳定,他必须留下来,为了责任,为了爱
⑧直到有一天,艾黎带回来一个男人,她说,是自己的同事,犹豫了片刻,又说, 父亲,我要嫁给他。 ⑨这个人他认识,是伦敦颇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教师,人品、家世都还不错。但尽 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留情地对艾黎说:“你确定要和他在一起?不用现在回答, 三天后,考虑清楚了再告诉我 ⑩三天后的答案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用等这么久,从艾黎紧紧靠在恋人肩膀上 的动作看,即便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无法拆散他们。所以到了第三天,当艾 黎拉着男朋友再次回到家的时候,帕奇已经打点好所有行李。 ①艾黎茫然不知所措,但他却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照顾好我的女儿, 你必须比我更爱她。” ⑩②接着,帕奇拿出一个精密盒子放在女儿手里,并告诉女儿,这是他一生最珍贵 的东西,希望她永远珍藏,不一定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但他保证,它值得珍藏 ①3其实,在帕奇离开的当天晚上,艾黎便试着打开父亲的盒子,可惜,父亲没有 留下密码,无论自己怎么用劲硬是打不开,她本想撬开它,但想到父亲的叮嘱, 最终还是放弃了。 ⑩在艾黎心中,父亲就像一个谜,他走了,三年、五年、十年,再也没有回来, 而那个盒子则成了她唯一的牵挂,可惜,一直没能打开它。 ⑩直到二十年后,当她意外地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同样的一个盒子,专家分析说是 德军间谍秘密使用的一种装置,并统一使用一种叫“诺玛诺”的密码时,她才若 有所思,按照专家的讲解,她慢慢地搓动密码,不到十秒钟,盒子开了。 ⑩⑥盒子里有炸弹,但这并不让她吃惊,当她看到盒子下面厚厚一叠相片,还有帕 奇的一封信时,艾黎瞬间泪如泉涌。 ⑩没错,帕奇是德军的间谍,但他在盒子里留下炸弹只是为了防范同行找到艾黎 伤害艾黎,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爱自己的女儿,而是爱自己的恋人,盒子 里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把艾黎所有的记忆都重新翻了出来 ⑩8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硬是接受了自己恋人变成自己女儿的事 实。可是,离开后,他到底去了哪里,他过得幸福吗?没有人知道。只有艾黎常 常一个人跑到海边,望着远处静静地想着,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 会回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具有怎样 的含意?(4分) 答 11.在矛盾的心理中隐含了帕奇的间谍职责,同时又蕴含了他谜一样的身份。(答 出1点给2分,答出2点给4分。) 评改建议:矛盾的心理2分;间谍职贵2分。 12.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⑧直到有一天,艾黎带回来一个男人,她说,是自己的同事,犹豫了片刻,又说, 父亲,我要嫁给他。 ⑨这个人他认识,是伦敦颇有名气的一位年轻教师,人品、家世都还不错。但尽 管如此,他还是毫不留情地对艾黎说:“你确定要和他在一起?不用现在回答, 三天后,考虑清楚了再告诉我。” ⑩三天后的答案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用等这么久,从艾黎紧紧靠在恋人肩膀上 的动作看,即便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也无法拆散他们。所以到了第三天,当艾 黎拉着男朋友再次回到家的时候,帕奇已经打点好所有行李。 ⑪艾黎茫然不知所措,但他却只是拍了拍小伙子的肩膀,说:“照顾好我的女儿, 你必须比我更爱她。” ⑫接着,帕奇拿出一个精密盒子放在女儿手里,并告诉女儿,这是他一生最珍贵 的东西,希望她永远珍藏,不一定要知道里面是什么,但他保证,它值得珍藏。 ⑬其实,在帕奇离开的当天晚上,艾黎便试着打开父亲的盒子,可惜,父亲没有 留下密码,无论自己怎么用劲硬是打不开,她本想撬开它,但想到父亲的叮嘱, 最终还是放弃了。 ⑭在艾黎心中,父亲就像一个谜,他走了,三年、五年、十年,再也没有回来, 而那个盒子则成了她唯一的牵挂,可惜,一直没能打开它。 ⑮直到二十年后,当她意外地在电视节目中看到同样的一个盒子,专家分析说是 德军间谍秘密使用的一种装置,并统一使用一种叫“诺玛诺”的密码时,她才若 有所思,按照专家的讲解,她慢慢地搓动密码,不到十秒钟,盒子开了。 ⑯盒子里有炸弹,但这并不让她吃惊,当她看到盒子下面厚厚一叠相片,还有帕 奇的一封信时,艾黎瞬间泪如泉涌。 ⑰没错,帕奇是德军的间谍,但他在盒子里留下炸弹只是为了防范同行找到艾黎, 伤害艾黎,而他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爱自己的女儿,而是爱自己的恋人,盒子 里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把艾黎所有的记忆都重新翻了出来。 ⑱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硬是接受了自己恋人变成自己女儿的事 实。可是,离开后,他到底去了哪里,他过得幸福吗?没有人知道。只有艾黎常 常一个人跑到海边,望着远处静静地想着,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 会回来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1.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明知空袭具体时间,但帕奇却不能告诉艾黎”具有怎样 的含意?(4 分) 答: ▲ 11.在矛盾的心理中隐含了帕奇的间谍职责,同时又蕴含了他谜一样的身份。(答 出 1 点给 2 分,答出 2 点给 4 分。) 评改建议:矛盾的心理 2 分;间谍职责 2 分。 12.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分)
12.(1)内容上,通过写帕奇努力帮助艾黎恢复记忆而失败的事实,含蓄地表达 了帕奇内心的痛苦,为下文表现帕奇深沉的爱蓄势。(2)结构上,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艾黎脑部重创的情节,开启下文艾黎失忆之后“父女”之间的故事,推 动情节发展。(每点2分) 评改建议:仅仅回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不得分 13.帕奇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3.(1)坚强、执着。帕奇没有因艾黎重伤后失忆而放弃她,而是想方设法帮助 她恢复记忆:(2)心思缜密。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剌激,帕奇不动声色地 采取了一系列办法,特别是把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放在德军间谍用 的盒子里。(3)富有责任心和爱心。为了照顾好艾黎,帕奇放弃了回到德国与 家人团聚的机会。(4)富有牺牲精神。当艾黎决定要嫁给那位老师时,帕奇默 默地接受了恋人变成女儿的事实,离开了艾黎。(每点2分,答到任意3点给6 分,意思对即可。) 评改建议:每点概括性格特点1分,简要分析1分。 14.小说结尾说“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请探究帕奇 究竟会不会回来,并说明理由。(6分) 答 14.示例一:会回来。(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 (2分)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恢复记忆,在得知事实后, “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2分)因此,帕奇会回来。(1分) 示例二:不会回来。(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 心底,(2分)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 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2分)因此,帕奇不会回来。(1 分) 评改调整为:示例一:会回来。(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 忘却的,(2分)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快复记忆,在得知 事实后,“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3分) 示例二:不会回来。(1分)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 心底,(2分)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 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3分) (仅表态“会回来”“不会回来”不分析理由,不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我与文学及其他(节选) 朱光潜
答: ▲ 12.(1)内容上,通过写帕奇努力帮助艾黎恢复记忆而失败的事实,含蓄地表达 了帕奇内心的痛苦,为下文表现帕奇深沉的爱蓄势。(2)结构上,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艾黎脑部重创的情节,开启下文艾黎失忆之后“父女”之间的故事,推 动情节发展。(每点 2 分) 评改建议:仅仅回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等不得分。 13.帕奇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 13.(1)坚强、执着。帕奇没有因艾黎重伤后失忆而放弃她,而是想方设法帮助 她恢复记忆;(2)心思缜密。为了不让自己的爱人受到刺激,帕奇不动声色地 采取了一系列办法,特别是把一张张亲密相片和一段段真情留言放在德军间谍用 的盒子里。(3)富有责任心和爱心。为了照顾好艾黎,帕奇放弃了回到德国与 家人团聚的机会。(4)富有牺牲精神。当艾黎决定要嫁给那位老师时,帕奇默 默地接受了恋人变成女儿的事实,离开了艾黎。(每点 2 分,答到任意 3 点给 6 分,意思对即可。) 评改建议:每点概括性格特点 1 分,简要分析 1 分。 14.小说结尾说“他或许还会回来,又或许,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请探究帕奇 究竟会不会回来,并说明理由。(6 分) 答: ▲ 14.示例一:会回来。(1 分)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忘却的, (2 分)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恢复记忆,在得知事实后, “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2 分)因此,帕奇会回来。(1 分) 示例二:不会回来。(1 分)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 心底,(2 分)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 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2 分)因此,帕奇不会回来。(1 分) 评改调整为:示例一:会回来。(1 分)因为帕奇爱艾黎,这种爱是永远也无法 忘却的,(2 分)特别是帕奇相信艾黎终有一天会开启盒子,恢复记忆,在得知 事实后,“父亲”不再是谜,艾黎还会选择他。(3 分) 示例二:不会回来。(1 分)因为帕奇爱艾黎,但这种爱已经被他深深地埋藏在 心底,(2 分)帕奇更懂得,当艾黎选择那位老师时,她已经选择了幸福,此时 再回来,给予艾黎的不是幸福,而是痛苦。(3 分) (仅表态“会回来”“不会回来”不分析理由,不得分)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7 题。 我与文学及其他(节选) 朱光潜
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悲 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 的。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 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奧瑟罗》会想 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因为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 离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 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土比亚并不醉 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17世 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 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 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 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去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 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 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 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 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 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 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 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 捣乱鬼的面目究竞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 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 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15.“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 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6分) 答 5.“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某种距离”是指发生的时间和创 作的时间有跨度,空间上往往发生在非作者本身的国度。(每点3分) 评改调整为:“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2分)“某种距离”是 指发生的时间和创作的时间有跨度(1分),空间上往往发生在非作者本身的国 度(1分),平凡人和“英雄”的距离(1分),理性和“神秘”的距离(或者 可解释与不可解释的距离)(1分)。 16.“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其中的“跨越”从不同角度 说包含哪几个方面?(6分)
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用比譬。悲 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乎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 的。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 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读来兴味索 然;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做世界,看《奥瑟罗》会想 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你走进舞台,你便须暂时丢开世界,因为悲剧和人生之间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 离。 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希腊悲剧流传于人间的几十部之中只有《波斯人》一部是 写当时史实,其余都是写人和神还没有分家时的老故事老传说。莎土比亚并不醉 心于古典,在这一点上他却近乎守旧。他的悲剧事迹也大半是代远年淹的。17 世 纪法国悲剧也是如此。拉辛在《巴雅泽》序文里说,“说老实话,如果剧情在哪一 国发生,剧本就在哪一国表演,我不劝作家拿这样近代的事迹做悲剧”。他自己用 近代的“巴雅泽”事迹,因为它发生在土耳其,“国度的辽远可以稍稍补救时间 的邻近”。这是以空间的远救时间的近。 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而实际上不平凡就失去人生世相的真面目。所谓“主 角”同时都有几分“英雄气”。普罗米修斯、哈姆雷特都不是你我凡人所能望其 项背的,你我凡人没有他们的伟大魄力,也没有他们那股傻劲儿。许多悲剧情境 移到我们日常世界中来,都会被妥协酿成一个平凡收场,不至于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你我是俄狄浦斯,要逃弑父娶母的预言,索性不杀人,独身到老,便什么祸 事也没有。悲剧的产生就由于不平常人睁着大眼睛向我们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 闯。悲剧的世界和我们是隔着一层的。 这种另一世界的感觉往往因神秘色彩而更加浓厚。悲剧压根儿就是一个不可解的 谜语,如果能拿理性去解释它的来因去果,便失其为悲剧了。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这是人类的普遍希望,而事实往往不如人所期望,不能尤人,于是怨天,说 一切都是命运。悲剧是不虔敬的,它隐约指示冥冥之中有一个捣乱鬼,但是这个 捣乱鬼的面目究竞如何,它却不让我们知道,本来它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苦闷的呼号 变成庄严灿烂的意象,霎时间使人脱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这就是尼采所 说的“从形相得解脱”。 15.“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一句 中“放大镜”和“某种距离”分别指什么?(6 分) 答: ▲ 15.“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某种距离”是指发生的时间和创 作的时间有跨度,空间上往往发生在非作者本身的国度。(每点 3 分) 评改调整为:“放大镜”喻指一定的艺术提炼和加工。(2 分)“某种距离”是 指发生的时间和创作的时间有跨度(1 分),空间上往往发生在非作者本身的国 度(1 分),平凡人和“英雄”的距离(1 分),理性和“神秘”的距离(或者 可解释与不可解释的距离)(1 分)。 16.“悲剧和人生之中自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其中的“跨越”从不同角度 说包含哪几个方面?(6 分)
16.①时间方面: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写当时事实的少;②空间方面:一般不 在本国,选择别国表现;③身世或身份方面: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悲剧是反 映不平常人向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④认识方面:悲剧是不可解的谜语,不 如人所期望,悲剧是不虔敬的,真正的面貌不让我们知道,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答出1点给2分,答出3点给6分。) 评改调整为:①时间方面;②空间方面;③身份或角色方面;④认识方面。(概 括出大方面即可,不必分析。每点2分,3点即可) 17.作者对“悲剧和人生”的关系有哪些认识?请分条概况。(6分) 答 17.(1)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2)悲剧有几分尽情理,也要有 几分不尽情理;(3)悲剧和人生之间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4)悲剧使人脱 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答出三点给6分。 七、作文(7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 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不如你:春天来了,我 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就这么平常而简单。”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 身上满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 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轻松自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参考:1.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2.放下外表的虚 荣;3.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4.盲目自负要不得;5.平平常常活得自在; 6.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简单的生活;7.舍与得:8.繁与简;9.优缺点(长短处) 的转化;10.适度哲学,现实中的生存艺术
答: ▲ 16.①时间方面:悲剧都有些古色古香,写当时事实的少;②空间方面:一般不 在本国,选择别国表现;③身世或身份方面:悲剧和平凡是不相容的,悲剧是反 映不平常人向平常人所避免的灾祸里闯;④认识方面:悲剧是不可解的谜语,不 如人所期望,悲剧是不虔敬的,真正的面貌不让我们知道,也无法让我们知道。 (答出 1 点给 2 分,答出 3 点给 6 分。) 评改调整为:①时间方面;②空间方面;③身份或角色方面;④认识方面。(概 括出大方面即可,不必分析。每点 2 分,3 点即可) 17.作者对“悲剧和人生”的关系有哪些认识?请分条概况。(6 分) 答: ▲ 17.(1)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2)悲剧有几分尽情理,也要有 几分不尽情理;(3) 悲剧和人生之间有一种不可跨越的距离;(4)悲剧使人脱 开现实的重压而游魂于幻境。(答出三点给 6 分。 七、作文(7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了冬天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 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不如你:春天来了,我 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就这么平常而简单。”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 身上满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 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轻松自如。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立意参考:1.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2. 放下外表的虚 荣;3.要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4.盲目自负要不得;5. 平平常常活得自在; 6. 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简单的生活;7. 舍与得;8.繁与简;9.优缺点(长短处) 的转化;10.适度哲学,现实中的生存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