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概念: 2.了解传热驱动力的概念以及它对传热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保持热流体流量匕,及冷流体流量V,不变,改变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测量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及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4,、2,分别计算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Q,、冷流体获得的热量Q,和损失的热量△Q。并且计算出每种情况下的平均温 差△1,以平均温差△1m为横坐标,热流体放出的热量Q,和热损失△Q分别为纵 坐标作图,对所得曲线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设定初始炉温,待炉温达到设定值后,开始以下步骤。 (一)实验台操作 1.打开热流体管程入口阀F1、热流体管程出口阀F2、冷流体壳程入口阀F7、 冷流体壳程出口阀F8,其他阀门关闭,使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程: 2.打开自来水阀门灌泵,保证离心泵中充满水,开排气阀放净空气,关闭自来 水阀门。 (二)控制台操作 1.向右扳动控制台面板上的总控开关“14”,启动控制台: 2.流量自动/手动控制按钮“3”置于手动位置,压力自动/手动控制按钮“5” 置于手动位置: 3.启动组态王程序,进入实验三“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画面: 4.向右扳动选择开关“7”,将水泵运行设置成变频启动方式(调速运行方式): 5.按下水泵启动按钮“11”启动变频器,顺时针旋转压力调节旋钮“8”使冷 水泵开始运转,至冷水泵压力表“4”升至0.4MPa左右: 6.调节流量调节阀F6,使冷流体流量保持1.0L/s不变:
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的概念; 2.了解传热驱动力的概念以及它对传热速率的影响。 二、实验装置 过程设备与控制多功能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内容 保持热流体流量Vt 及冷流体流量Vs 不变,改变热流体的进口温度T1,测量 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2及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1t 、 2t ,分别计算热流体放出的热量 Qt 、冷流体获得的热量Qs 和损失的热量ΔQ 。并且计算出每种情况下的平均温 差 m Δt ,以平均温差 m Δt 为横坐标,热流体放出的热量Qt 和热损失ΔQ 分别为纵 坐标作图,对所得曲线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 实验前,首先设定初始炉温,待炉温达到设定值后,开始以下步骤。 (一)实验台操作 1.打开热流体管程入口阀 F1、热流体管程出口阀 F2、冷流体壳程入口阀 F7、 冷流体壳程出口阀 F8,其他阀门关闭,使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程; 2.打开自来水阀门灌泵,保证离心泵中充满水,开排气阀放净空气,关闭自来 水阀门。 (二)控制台操作 1.向右扳动控制台面板上的总控开关“14”,启动控制台; 2.流量自动/手动控制按钮“3”置于手动位置,压力自动/手动控制按钮“5” 置于手动位置; 3.启动组态王程序,进入实验三“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画面; 4.向右扳动选择开关“7”,将水泵运行设置成变频启动方式(调速运行方式); 5.按下水泵启动按钮“11” 启动变频器,顺时针旋转压力调节旋钮“8”使冷 水泵开始运转,至冷水泵压力表“4”升至 0.4MPa 左右; 6.调节流量调节阀 F6,使冷流体流量保持 1.0L/s 不变;
7.顺时针旋转热水泵启动旋纽“13”,启动热水泵: 8.调节热流体管程进口阀F1,同时观察实验画面,使热流体流量保持0.3L/s 不变: 9.清空数据库: 10.关闭热水泵,启动循环泵,待炉内水温均匀后,关闭循环泵,启动热水泵: 11.待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及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稳定后记录数据: 12.改变炉内的温度,重复步骤10: 13.实验结束后,进入“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数据处理”程序 14.点击“导入数据”按钮,选择处理数据文件的类型为1一数据库文件,点击 “计算”按钮,进行数据计算,点击“绘图”按钮,生成实验曲线: 15.点击“导出数据”按钮,可生成实验数据文本文件,输入文件名称及文件类 型后,按“保存”按钮,保存数据文件: 16.点击“打印”按钮,打印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 17.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实验程序。 表1实验测量结果表 序1 T V, 号 (℃) (℃) (℃) (℃) (L/s) (L/s) 1 2 3 4 5 6 表2实验计算结果表 序 0 2. △Q Ma 号 (kW (kΨ) (kW (C) 1 3
7.顺时针旋转热水泵启动旋钮“13”,启动热水泵; 8.调节热流体管程进口阀 F1,同时观察实验画面,使热流体流量保持 0.3L/s 不变; 9.清空数据库; 10.关闭热水泵,启动循环泵,待炉内水温均匀后,关闭循环泵,启动热水泵; 11.待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1t 、 2t 及热流体的出口温度T2稳定后记录数据; 12. 改变炉内的温度,重复步骤 10; 13. 实验结束后,进入“换热器换热性能实验数据处理”程序; 14.点击“导入数据”按钮,选择处理数据文件的类型为 1-数据库文件,点击 “计算”按钮,进行数据计算,点击“绘图”按钮,生成实验曲线; 15.点击“导出数据”按钮,可生成实验数据文本文件,输入文件名称及文件类 型后,按“保存”按钮,保存数据文件; 16.点击“打印”按钮,打印实验数据和实验曲线; 17.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实验程序。 表 1 实验测量结果表 序 号 T1 (o C) T2 (o C) 1t (o C) 2t (o C) Vt ( L s/ ) Vs ( L s/ ) 1 2 3 4 5 6 表 2 实验计算结果表 序 号 Qt (kW ) Qs (kW ) ΔQ (kW ) m Δt (o C) 1 2 3
4 5 6 五、思考题 1,热量是如何损失的?怎样才能减少热量损失? 2.在工程上,很多换热器都采用逆流工艺流程,为什么? 3.提高换热器中流体平均温差的优、缺点有哪些? 六、实验基本原理 换热器工作时,冷、热流体分别处在换热管的两侧,热流体把热量通过管壁 传给冷流体,形成热交换。如果换热器没有保温,则由于流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 在温度差,热量通过换热器的壁面散失到环境中,导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大于冷 流体获得的热量,形成热损失。 热流体放出的热量为: Q,=m,cm (Ti-T2) (1) 式中:Q,一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kW; m,—热流体的质量流量,g1s: Cm一热流体的定压比热,/g·K(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T—热流体的进口温度,K: T,—热流体的出口温度,K。 冷流体获得的热量为: Q,=m,cm(42-4) (2) 式中:Q,一单位时间内冷流体获得的热量,kW: m,—冷流体的质量流量,g/s: cm一冷流体的定压比热,J/gK(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1 一冷流体的进口温度,K: 12—冷流体的出口温度,K。 损失的热量为: △Q=Q,-Q, (3) 冷热流体间的温差是传热的驱动力,对于逆流传热,平均温差
4 5 6 五、思考题 1.热量是如何损失的?怎样才能减少热量损失? 2.在工程上,很多换热器都采用逆流工艺流程,为什么? 3.提高换热器中流体平均温差的优、缺点有哪些? 六、实验基本原理 换热器工作时,冷、热流体分别处在换热管的两侧,热流体把热量通过管壁 传给冷流体,形成热交换。如果换热器没有保温,则由于流体与外界环境之间存 在温度差,热量通过换热器的壁面散失到环境中,导致热流体放出的热量大于冷 流体获得的热量,形成热损失。 热流体放出的热量为: ( ) T1 T2 Q m c t = t pt − (1) 式中 :Qt ——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kW ; mt ——热流体的质量流量,kg s/ ; pt c ——热流体的定压比热,kJ kg K / ⋅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T1——热流体的进口温度, K ; T2——热流体的出口温度, K 。 冷流体获得的热量为: ( ) 2 1 Q m c t t s = s ps − (2) 式中 :Qs——单位时间内冷流体获得的热量,kW ; ms ——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 s/ ; ps c ——冷流体的定压比热,kJ kg K / ⋅ (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可视为常数); 1t ——冷流体的进口温度, K ; 2t ——冷流体的出口温度, K 。 损失的热量为: ΔQ = Qt − Qs (3) 冷热流体间的温差是传热的驱动力,对于逆流传热,平均温差
△12-△4 (4) 式中:△1=T-2、△2=T2-41。 本实验着重考察传热速率Q和传热驱动力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实验中,从温度传感器到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过程中有热量损失,所 以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温度与测得的数据并非一致,要对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温 度进行修正,具体计算过程见实验二附录。在本实验中,由于测得的温度和修正 后的温度误差很小,可近似认为,由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即为换热器入口和 出口的温度。 注:查取各物性参数时,定性温度1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七、热流方向的讨论 套管换热器中,冷水在管外流动,进口温度为25℃,出口温度为60℃:热水 在管内流动,进口温度为90℃,出口温度为65℃。 逆流 441=T-4=90-60=30℃ AM,=72-4=65-25=40C 412-△4 40-30 (.e-n4/Anl4/3034.8"C 并流 4=T,-4=65-60=5℃ A42=T-4=90-25=65C 65-5 (u.hmn6si234c 十, 逆流 并流 图1逆流和并流的换热温差示意图
2 1 2 1 ln( / ) m t t t t t Δ − Δ Δ = Δ Δ (4) 式中: 1 1 2 Δt = T − t 、 2 2 1 Δt = T − t 。 本实验着重考察传热速率 Q 和传热驱动力 m Δt 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实验中,从温度传感器到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过程中有热量损失,所 以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温度与测得的数据并非一致,要对换热器入口和出口的温 度进行修正,具体计算过程见实验二附录。在本实验中,由于测得的温度和修正 后的温度误差很小,可近似认为,由温度传感器所测得的温度即为换热器入口和 出口的温度。 注:查取各物性参数时,定性温度 mt 为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 七、热流方向的讨论 套管换热器中,冷水在管外流动,进口温度为 25℃,出口温度为 60℃;热水 在管内流动,进口温度为 90℃,出口温度为 65℃。 逆流 1 12 Δ= − = − = ° t Tt C 90 60 30 2 21 Δ= −= − = ° t Tt C 65 25 40 ( ) 2 1 2 1 40 30 34.8 ln( / ) ln(40 / 30) m t t t C t t Δ −Δ − Δ = = =° Δ Δ 逆 并流 1 22 Δ= − = − =° tTt C 65 60 5 2 11 Δ= −= − = ° t Tt C 90 25 65 ( ) 2 1 2 1 65 5 23.4 ln( / ) ln(65 / 5) m t t t C t t Δ −Δ − Δ = = =° Δ Δ 并 图 1 逆流和并流的换热温差示意图 T T T T 1 1 1 1 t 2 2 2 2 t t t 逆流 并流
由于逆流和并流时的传热系数大致相同,因此在传热量相同时,有 0 4是-K(w.正-()L234 A并 0 -(△n)34.8 0.67 K(△1m) 当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都已确定时,逆流的平均温度差比并流大,因此逆 流所需要的传热面积比并流小。 逆流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节省冷却剂或加热剂的用量。因为并流时,马总是小 于T,而逆流时,,却可以大于T,所以逆流冷却时,冷却剂的温升1-4可比 并流时大些,对传递相同的热量,冷却剂用量就可以少些。同理逆流加热时,加 热剂本身温度下降T一刀,可比并流时大些,也就是说,加热剂的用量可以少些。 由此可见,逆流常较并流为优。除非冷流体被加热的温度不得超过某一规定 温度或热流体被冷却的温度不得低于某一规定温度,采用并流较易控制等特殊要 求外,当换热器两侧流体温度均有变化时,一般尽可能采用逆流操作。当然并不 是说换热器都因是逆流,因为传热的好坏,除温度差的大小,还要考虑到影响传 热系数的多种因素以及换热器的结构是否紧凑合理等。所以实际上两流体的流 向,有时不是单纯的逆流或是并流,而是采用多种方式或比较复杂的流向
由于逆流和并流时的传热系数大致相同,因此在传热量相同时,有 ( ) ( ) ( ) ( ) 23.4 0.67 34.8 m m m m Q A K t t A t Q K t Δ Δ = = == Δ Δ 逆 逆 并 并 逆 并 当两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都已确定时,逆流的平均温度差比并流大,因此逆 流所需要的传热面积比并流小。 逆流的另一优点是可以节省冷却剂或加热剂的用量。因为并流时, 2t 总是小 于T2 ,而逆流时, 2t 却可以大于T2 ,所以逆流冷却时,冷却剂的温升 2 1 t t − 可比 并流时大些,对传递相同的热量,冷却剂用量就可以少些。同理逆流加热时,加 热剂本身温度下降T T 1 2 − 可比并流时大些,也就是说,加热剂的用量可以少些。 由此可见,逆流常较并流为优。除非冷流体被加热的温度不得超过某一规定 温度或热流体被冷却的温度不得低于某一规定温度,采用并流较易控制等特殊要 求外,当换热器两侧流体温度均有变化时,一般尽可能采用逆流操作。当然并不 是说换热器都因是逆流,因为传热的好坏,除温度差的大小,还要考虑到影响传 热系数的多种因素以及换热器的结构是否紧凑合理等。所以实际上两流体的流 向,有时不是单纯的逆流或是并流,而是采用多种方式或比较复杂的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