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校联盟2018届髙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 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 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 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 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 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 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 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 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 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 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 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 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 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 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 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 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 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 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 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 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 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 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 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一一例如“意 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一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 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 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 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 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 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 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 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李图解外国之“火 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重庆市九校联盟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小题。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 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 20 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 侵略、殖民与长时间的冷战,这些历史事实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尽管如此, 多数人愿意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五四新文学不仅 改变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而且,相当多的作家动手译介域外文学,使各种西 方文化元素逐渐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这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新阶段 ——“现代文学”。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 于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 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就曾经深刻地指出:“文变 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 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 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 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 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同时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 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盗火者”的主 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反,崇洋分子热衷于将 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 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 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然而,正如马克思所 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 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负有的历史使命,人们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这 一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恰恰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 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 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 工业社会的机器节奏响彻生活的每个角落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例如“意 境”“情景交融”乃至“天人合一”——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 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概念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 以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个群雄 争霸、风起云涌的时代,“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 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 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有删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五四新文学改变了传统且使西方文化元素汇入中国文学的表述体系,所 以它是文学史上一个成功的范例。 B. 鲁迅像神话中的盗火者 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李图解外国之“火”, 来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
C.“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 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 变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 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 独特价值。 D.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 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 “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 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 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 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答案】1.B2.A3.B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A项,说五四新文学是成功的范例只是“多数人认为”;它改变 的不是“传统”,而是“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该项犯了“以偏概全”“偷换 概念”的错误。C项,胡乱嫁接,于文无据。文中是在发问,“天人合一”保存 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 示?D项,由原文“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 可知,选项错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 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的,是为了证明“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 关系是文化传统的关键问题”这一观点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査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项, 前后分句之间因果推论不成立,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C. “君子和而不同”“天人合一”等思想保存了农耕社会“文变染乎世情,兴 废系乎时序”的文化基因,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价值。 D.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在于维护传统礼仪,力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改 变世界。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是为了证明开辟了汉语白话文学的“现 代文学”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 B. 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指出了“盗火者”与崇洋者对待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 C. 文章在第三段结尾处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彰显了中国文化的思想含量与 独特价值。 D. 文章引用马克思的话是希望人们从改变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饱学之士清理和阐 释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崇洋分子热衷于使民族历史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说明他们不懂得 “师夷长技以制夷”之理。 B. 汉语白话文学比先秦至晚清的中国古典文学更适合表现当时的中国经验,因 此它更能担负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为人们所接受。 C. 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 力,所以,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的关系就显得十分重要。 D. 儒冠儒服、三叩九拜之类徒具形式的中国文化不能用于“改变世界”,它不 能得到人们的维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A 项,说五四新文学是成功的范例只是“多数人认为”;它改变 的不是“传统”,而是“古典文学的传统形式”,该项犯了“以偏概全”“偷换 概念”的错误。C 项,胡乱嫁接,于文无据。文中是在发问,“天人合一”保存 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着哪些重大的启 示?D 项,由原文“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 可知,选项错误。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 项, 以五四新文学运动为例的,是为了证明“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 关系是文化传统的关键问题”这一观点。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 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 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B 项, 前后分句之间因果推论不成立,强加因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 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 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10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5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 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 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 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 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 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 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 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 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 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 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 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 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 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 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 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 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 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10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 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 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一只土碗 游睿 先生家的客厅里,青年和李先生相对而坐。 青年西装革履意气风发,从头到脚都是名牌。他的面前摆着一只土碗,碗毫无特 色,乡下随处可见的那种,做工粗劣,而且还有几个缺口。先生微眯着眼晴,对 着碗反复端详着,片刻之后,小心地将碗放下。 没错,这就是我当初准备花 10 万元买下的那只碗。先生说。 青年呵呵地笑了笑,搓了搓手说,现在 5 万元就卖给你。如果你真想要,价格 还可以商量。 哦?先生偏了偏头,有些吃惊地看了看青年,你想通了? 先生是这一带的名人。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其为人为文在这一带几乎家喻 户晓。三年前,先生到一所大学做讲座。先生历来为人低调,讲座前谢绝了校方 迎接的专车,一个人徒步来到学校。先生喜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思考问题,路过 食堂的时候,一个学生和先生撞了个满怀。端在学生手里的碗顿时落到地上,碗 里的饭也洒了一地。 先生连连说对不起,蹲下身来检那只碗。但是,先生愣住了。先生看见落在地上 的竟然是一只土碗,庆幸的是碗没有破,只是边缘摔了好几个缺口。先生早年当 过知青,下过乡,他知道除了偏远的乡下外,城市里是没有人用这种土碗的,更 何况前卫和时尚的大学校园。 先生抬起头,发现这个端土碗的学生格外清瘦,高高的个子却穿着极不合身而且 破旧的衣服。看见先生的目光,他连忙退了一步,拿起那只碗,怜爱地抚摩着碗 上的缺口。先生发现,这个学生的眼晴顿时有些红了。 先生站起身,想对这个学生说点什么,但他转身就跑开了。先生的心似乎被什么 东西扎了一下。 讲座很成功。结束之后先生并没有离开。他想起了那只土碗和土碗的主人,经过 努力,先生好不容易打听到了那个学生的一些情况。这个学生和先生想的一样, 来自乡下,家里的经济条件十分不好,一直是学校里帮扶的对象。而他手中的那 只土碗,从进校时就在使用。他是学校里唯一一个使用土碗的人,这几乎成了学 校里的一道风景。 最后,先生找到了那个学生。先生说,对不起,是我摔坏了你的碗,我想看看你 的碗摔成什么样子了。 学生就把碗递给了先生。 先生拿起碗仔细看了看说,嘴里啧啧称赞,这碗是古董啊。价值不菲,你卖给我 吧? 你看走眼了,这只是我们家吃饭的碗,学生说。我不会卖的,这是我上学时我爹 亲手交给我的,爹说,看到这只碗你就知道自己是山里的孩子,就应该努力学习。 为了给我凑学费,爹的腿…… 先生的眼晴一热。先生说,这明明是个古董嘛,我出 10 万卖给我? 我说了,你出多少我都不卖!学生转身走开,留下先生一个人在风中沉思了良久。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三年里,先生一直惦记着这个学生。先生每学期都匿名给这 名学生捐助全部学费。但先生没想到,三年后的今天,当年的那个学生,竟然会 主动找到他,要把那只土碗卖给他。 先生问,你真想通了?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 谢您,三年前您以20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 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 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10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 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 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 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1万元买 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 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 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 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 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5.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6.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 品进行分析。 【答案】4.B5.①“一只土碗”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使情节紧凑。② 通过“一只土碗”的价值层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围绕“一只土 碗”,展示师生两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我们塑造了乐善好施的先生形象和 忘了初心、不知廉耻的青年形象。④“一只土碗”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媒介,是道 德观念的试金石,为我们剥开了金钱利益驱动之下的学生灵魂 6.①先生明知土碗其实就是只土碗,叹气之余,还愿意花1万买碗,使平淡的 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先生叹气、买下土碗,与前文愿出10 万买碗的情节相呼应,表现先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善良性格。③先生 最后的愤怒,侧面烘托了学生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金钱驱动下的学生的丑 恶嘴脸的谴责和痛心。 【解析】 4.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 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 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 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青年服饰穿着的变 化并非揭示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而是他忘掉本分的体现。C项,“迷途知返” 程度太重。D项,没有心理描写,“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错。 5.试题分析:题目问“一只土碗”作标题的作用,考查学生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 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等角度来考虑, 只土碗”作为小说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文中也层层设置悬
青年笑了笑说,我早就想通了,现在钱才是最重要的,有钱什么都好办。还真谢 谢您,三年前您以 20 万的价格没能买走我这只碗的消息传出去以后,有不少媒 体报道了我的故事,我收到了不少捐款,不过那些钱只够我读书用,现在我大学 毕业,这不差点钱找工作嘛,所以我就想到了您。 那你爹的腿?先生问。 老样子。医生说治不好了。爹听说有人愿意出 10 万买我的碗我没卖,狠狠也打 了我一个耳光,还差点不认我这个儿子了,我今天来您这儿,也算是他的意思。 您看,这碗…… 先生又端起碗。端详了片刻。先生叹了口气,老实说,你这碗其实就是一只土碗, 一开始我就知道它根本不值钱,不过,既然你今天来了,我还是愿意出 1 万元买 下它。接着先生从抽屉里拿出一沓钱扔过去说,送客!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准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两次描写青年的服饰穿着,目的是通过他由穷学生到西装革履、一身名 牌的变化揭示他现在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 B. 小说通过学生对土碗态度的变化,表达作者对当下企求捷径、利益至上的社 会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C. 小说中两次出现先生的话“你想通了?”是在暗示先生早就明白学生和他爹 的想法,也是在提醒学生迷途知返。 D. 小说通过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为我们全方位刻画了一位想通过努 力改变自己命运的学生形象。 5. 小说为什么以“一只土碗”作标题?请结合全篇简要分析。 6. 小说以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作结尾,这样处理有何用意?请结合作 品进行分析。 【答案】4. B 5. ①“一只土碗”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篇,使情节紧凑。② 通过“一只土碗”的价值层层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围绕“一只土 碗”,展示师生两人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为我们塑造了乐善好施的先生形象和 忘了初心、不知廉耻的青年形象。④“一只土碗”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媒介,是道 德观念的试金石,为我们剥开了金钱利益驱动之下的学生灵魂。 6. ①先生明知土碗其实就是只土碗,叹气之余,还愿意花 1 万买碗,使平淡的 故事陡生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先生叹气、买下土碗,与前文愿出 10 万买碗的情节相呼应,表现先生真正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善良性格。③先生 最后的愤怒,侧面烘托了学生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金钱驱动下的学生的丑 恶嘴脸的谴责和痛心。 【解析】 4.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 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 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 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 项,青年服饰穿着的变 化并非揭示不再需要土碗的原因,而是他忘掉本分的体现。C 项,“迷途知返” 程度太重。D 项,没有心理描写,“通过努力改变自己命运”错。 5. 试题分析:题目问“一只土碗”作标题的作用,考查学生小说标题的作用。 小说标题的作用很多,具体作用要结合文本内容来理解,大致可以从题目反映的 内容、人物、情节(线索或在文中推动情节的发展等方面)、主题等角度来考虑。 “一只土碗”作为小说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文中也层层设置悬
念,先生把学生的这只土碗撞坏后,说这碗是古董,要拿十万去买,后来一再地 打听。这样能吸引读者。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小说始终捉住 “一只土碗”来写,“一只土碗”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一只土碗”的故事,表 现了先生的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青年由最初的坚守清贫到后 来变得不知廉耻的形象。小说通过这“一只土碗”展现了那个青年学生的经不住 金钱诱惑的灵魂,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 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 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 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 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 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 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 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6.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结尾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这些情节的作用。 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首先可以考虑该情节所写的内容自身具有的作用,该情节与 前文(包括开头)的关系,与下文的关系,对表现人物的关系,对表现主旨的关 系。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这些情节放在结尾,与前文他出髙价想买碗, 想法资助该学生相对照,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转。其次,明知青年已不复当年的 坚强、上进、质朴,先生叹气、仍买下土碗这一情节表现他的善良,该情节也与 前文愿出10万买碗的情节相照应。“仍碗”这一情节表明先生的愤怒,侧面烘 托了青年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该学生的痛心和失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像“时代楷模”南仁东那样“做点事情”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全部的理想,就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 南仁东所说的“做点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不仅是“世界之最”,更是“中 国制造”,中国实力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南仁东也在现场。当时有 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一个大胆设想油然而生。他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激动地说:“咱 们也建一个吧!”这是一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设想和探索,更是南仁东“做点 事情”的开始。 南仁东“天眼”(FAST)梦想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安装这个庞然大 物的地方。从1994年起,南仁东就开始为FAST项目选址,一选就是12年,脱 掉笔挺的西装,换上简易的工作服,每天带点饼干和咸菜,翻山越岭,踏遍了贵 州上百个窝凼。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他常常在 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南仁东作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完全 可以不必这样辛苦,但他为了“做点事情”,他总是身先士卒。不认识他的人, 还以为他是当地一位老农
念,先生把学生的这只土碗撞坏后,说这碗是古董,要拿十万去买,后来一再地 打听。这样能吸引读者。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另外,小说始终捉住一 “一只土碗”来写,“一只土碗”是贯穿全篇的线索。“一只土碗”的故事,表 现了先生的乐善好施、热心助人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青年由最初的坚守清贫到后 来变得不知廉耻的形象。小说通过这“一只土碗”展现了那个青年学生的经不住 金钱诱惑的灵魂,提示了文章的主旨。 点睛:小说标题常见的作用有哪些呢? 1.作为情节线索贯穿全文。标题若是文 中出现的某一事物,该事物很可能是文章的线索,有意无意的贯穿情节始终,甚 至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2.点明时间、地点,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氛围。 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是要向读者提示某方面的信息,而这 个信息对读者理解文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在理解标题本意的基础上,要注意 它在文中是否还有比喻义、象征义、深层义、双关义等。小说的标题,有的十分 含蓄,如结合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之后,会发现它实际上还具有深层的含义,语 义双关。4.反映小说的主要内容,寄托作者思想情感,揭示文章中心主旨。标题 是小说的眼睛,有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事件的主要情节,反映了小说的主要内容; 有的标题暗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点出小说的主旨。有的标题具有反讽义,体会 文章主旨是要结合社会现实来理解。 6.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分析结尾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这些情节的作用。 小说结尾情节的作用首先可以考虑该情节所写的内容自身具有的作用,该情节与 前文(包括开头)的关系,与下文的关系,对表现人物的关系,对表现主旨的关 系。先生叹气、买碗、扔钱、送客这些情节放在结尾,与前文他出高价想买碗, 想法资助该学生相对照,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转。其次,明知青年已不复当年的 坚强、上进、质朴,先生叹气、仍买下土碗这一情节表现他的善良,该情节也与 前文愿出 10 万买碗的情节相照应。“仍碗”这一情节表明先生的愤怒,侧面烘 托了青年的不知廉耻,表达了作者对该学生的痛心和失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像“时代楷模”南仁东那样“做点事情” “时代楷模”南仁东人生全部的理想,就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 南仁东所说的“做点事情”,是一件什么事情?不仅是“世界之最”,更是“中 国制造”,中国实力。 1993 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在日本东京举行,南仁东也在现场。当时有 科学家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人类应该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 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 是,一个大胆设想油然而生。他推开中国参会代表吴盛殷的门,激动地说:“咱 们也建一个吧!”这是一次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设想和探索,更是南仁东“做点 事情”的开始。 南仁东“天眼”(FAST)梦想实现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一个能安装这个庞然大 物的地方。从 1994 年起,南仁东就开始为 FAST 项目选址,一选就是 12 年,脱 掉笔挺的西装,换上简易的工作服,每天带点饼干和咸菜,翻山越岭,踏遍了贵 州上百个窝凼。喀斯特地形常常乱石密布,再加上贵州天气阴冷多雨,他常常在 被雨水浇湿的乱石和泥土中摸爬滚打。南仁东作为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完全 可以不必这样辛苦,但他为了“做点事情”,他总是身先士卒。不认识他的人, 还以为他是当地一位老农
南仁东做的“这件事情”,可谓前无古人。2011年3月,筹备多年的FAST正式 开工建设。该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 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尽管早有各种思想准备,然而,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 还是远远超出想象。要把“天眼”做成,犹如在“虎山上行走”。关键技术无先 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而南仁东一干就 是20多年。 早在90年代初,南仁东就曾受到美国、日本等多国天文界的青睐,他却毅然舍 弃高薪,回国就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物理学家陈学雷回忆,一次天文台 全体会议上,已过六旬的南仁东正好坐在他旁边,当时台领导在上面宣布今年谁 谁得了什么奖,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这使我吃了 一惊。2016年9月25日,FAST落成启用,荣誉也纷至沓来,而属于南仁东个人 的荣誉却只有寥寥几项。几年前,国家天文台曾推荐他评选院士,他也不积极, 有学生帮他整理相关材料,他总说:“差不多就行啦。 南仁东“做点事情”有着自己的风格。南仁东对同事和学生们的态度很随和,大 家总是称呼他为“老南”。老南闲暇之余,会跟助手姜鹏讲他的人生故事。而对 待工作不认真的人,他却丝毫不留情面。一次FAST测试小组副组长李辉拿着做 好的馈源力学仿真实验方案向南仁东汇报。“一上来,就先问我三个问题多大尺 度?在哪进行?阻尼多少?结果我一个都没答上来。南老师当即严厉批评了 我。”李辉说。南老师眼里容不得一点瑕疵 2017年9月15日,南仁东肺癌突然恶化,这位用一生的努力让中国天文学FAST 技术领先全球20年以上,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刚被提名为中国科 学院院士,却在梦圆之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 式”的遗言。 (摘编自2017年11月27日长江网唐建锋同题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年9月26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落成启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②“老南”是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他的学生甘恒谦回忆说:“就在那间办 公室里,我们经常和南仁东老师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做一项大的科学工 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南老师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 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去院里汇报项目进展,从 未出过任何差错,而且每次都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努力负责的程度超乎想象 他的学生岳友岭这样回忆老师,他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③“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工人都来自云南贫困山区,他 私下请人了解工人们的身髙、腰围等情况,和老伴亲自到市场为他们每人挑选了 身运动服。白天他与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就到工棚里拉家常。他几乎叫得出每 个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工种,清楚他们的收入,也了解他们的琐事。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FAST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实施过程中遇到了 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复杂等问题。 B.1993年日本东京举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提出想建造新一代射 电望远镜,接收外太空息的设想,这使南仁东萌生了“做点事情”的念头 C.从FAST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到落成,南仁东一干就是20多年,他对工作的 努力负责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被学生赞誉为“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南仁东做的“这件事情”,可谓前无古人。2011 年 3 月,筹备多年的 FAST 正式 开工建设。该工程涉及天文学、力学、机械工程、电子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 等几十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尽管早有各种思想准备,然而,工程建设的艰难程度, 还是远远超出想象。要把“天眼”做成,犹如在“虎山上行走”。关键技术无先 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也异常恶劣复杂……而南仁东一干就 是 20 多年。 早在 90 年代初,南仁东就曾受到美国、日本等多国天文界的青睐,他却毅然舍 弃高薪,回国就任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物理学家陈学雷回忆,一次天文台 全体会议上,已过六旬的南仁东正好坐在他旁边,当时台领导在上面宣布今年谁 谁得了什么奖,南老师突然对我说,小陈啊,我从来没得过任何奖。这使我吃了 一惊。2016 年 9 月 25 日,FAST 落成启用,荣誉也纷至沓来,而属于南仁东个人 的荣誉却只有寥寥几项。几年前,国家天文台曾推荐他评选院士,他也不积极, 有学生帮他整理相关材料,他总说:“差不多就行啦。” 南仁东“做点事情”有着自己的风格。南仁东对同事和学生们的态度很随和,大 家总是称呼他为“老南”。老南闲暇之余,会跟助手姜鹏讲他的人生故事。而对 待工作不认真的人,他却丝毫不留情面。一次 FAST 测试小组副组长李辉拿着做 好的馈源力学仿真实验方案向南仁东汇报。“一上来,就先问我三个问题多大尺 度?在哪进行?阻尼多少?结果我一个都没答上来。南老师当即严厉批评了 我。”李辉说。南老师眼里容不得一点瑕疵。 2017 年 9 月 15 日,南仁东肺癌突然恶化,这位用一生的努力让中国天文学 FAST 技术领先全球 20 年以上,为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刚被提名为中国科 学院院士,却在梦圆之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留下了“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仪 式”的遗言。 (摘编自 2017 年 11 月 27 日长江网唐建锋同题文章,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2016 年 9 月 26 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 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 落成启用,这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②“老南”是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他的学生甘恒谦回忆说:“就在那间办 公室里,我们经常和南仁东老师一起工作到凌晨三四点。”“做一项大的科学工 程,大部分是没有先例的,南老师是技术的核心推动者,是团队中掌握新技术最 快的人,从宏观把握到技术细节,都免不了他来操心。去院里汇报项目进展,从 未出过任何差错,而且每次都提前一小时到达会场,努力负责的程度超乎想象。” 他的学生岳友岭这样回忆老师,他是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③“天眼”馈源支撑塔施工期间,南仁东得知施工工人都来自云南贫困山区,他 私下请人了解工人们的身高、腰围等情况,和老伴亲自到市场为他们每人挑选了 一身运动服。白天他与工人打成一片,晚上就到工棚里拉家常。他几乎叫得出每 个工人的名字,知道他们属于哪个工种,清楚他们的收入,也了解他们的琐事。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FAST 涉及天文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等不同专业领域,实施过程中遇到了 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急需攻关、现场施工环境恶劣复杂等问题。 B. 1993 年日本东京举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科学家提出想建造新一代射 电望远镜,接收外太空息的设想,这使南仁东萌生了“做点事情”的念头。 C. 从 FAST 项目选址、开工建设到落成,南仁东一干就是 20 多年,他对工作的 努力负责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被学生赞誉为“科学家中的科学家
D.“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 远镜。它的落成启用,使我国天文技术领先世界20年,意义重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南仁东耗费毕生心血,直到离世都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称号,没有获得更 多奖励,但他的杰作FAST终将证明他坚持“做点事情”的重大意义。 B.尽管南仁东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知名度较高,但在生活中却不尽如 人意,加之祖国对天文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决定放弃国外的高薪回国。 C.南仁东的人生理想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他靠这种简单朴素 的想法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成了FAST,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材料中引用了很多南仁东学生和同事的话,是为了表现南仁东可贵的精神品 质,同时也是为了揭示在和学道路上只有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E.本文记述了南仁东一生的若干片断,叙写了他热爱科学、献身天文事业、培 养新人等事迹,塑造了为天文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家形象 9.“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D8.AE 9①胸怀祖国、忘我奉献的爱国情怀。②敢为人先、坚毅执着、严谨治学的科 学精神。③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的髙尚情操。④真诚善良、平易近人的为人风格。 【解析】 7.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D项,我国“天文学FAST技术”领先世界20年,而并非“天 文技术 8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B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文中没有提及。C项,他靠着“想 法”和“精神”就建成了FAST的说法太武断。D项,“揭示在科学道路上只有 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不合原文,引用这些话旨在表达学生和同事对南 仁东的崇敬。 9.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概括“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的可贵品质,考查学生筛 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把握与传 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 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 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 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 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 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 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
D. “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 远镜。它的落成启用,使我国天文技术领先世界 20 年,意义重大。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南仁东耗费毕生心血,直到离世都没有获得中科院院士的称号,没有获得更 多奖励,但他的杰作 FAST 终将证明他坚持“做点事情”的重大意义。 B. 尽管南仁东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知名度较高,但在生活中却不尽如 人意,加之祖国对天文人才的需求,于是他决定放弃国外的高薪回国。 C. 南仁东的人生理想是能够踏踏实实为祖国“做点事情”,他靠这种简单朴素 的想法和埋头苦干的精神成了 FAST,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 材料中引用了很多南仁东学生和同事的话,是为了表现南仁东可贵的精神品 质,同时也是为了揭示在和学道路上只有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E. 本文记述了南仁东一生的若干片断,叙写了他热爱科学、献身天文事业、培 养新人等事迹,塑造了为天文事业献身的伟大科学家形象。 9. “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有哪些可贵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7. D 8. AE 9. ①胸怀祖国、忘我奉献的爱国情怀。②敢为人先、坚毅执着、严谨治学的科 学精神。③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的高尚情操。④真诚善良、平易近人的为人风格。 【解析】 7.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D 项,我国“天文学 FAST 技术”领先世 界 20 年,而并非“天 文技术”。 8.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 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 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 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 系上下文体会。B 项,“生活中不尽如人意”文中没有提及。C 项,他靠着“想 法”和“精神”就建成了 FAST 的说法太武断。D 项,“揭示在科学道路上只有 艰辛付出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不合原文,引用这些话旨在表达学生和同事对南 仁东的崇敬。 9. 试题分析:题目要求概括“时代楷模”南仁东身上的可贵品质,考查学生筛 选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内容。把握与传 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 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 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 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 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 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 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
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 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 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 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仹 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 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 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 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 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 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 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 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 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B.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C.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D.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 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 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C.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名,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都是 太子的老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谥,古人死后,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帝王的谥号 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对 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 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C.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 裕王的功劳,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 D.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髙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 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以致于不会被三人所容,于是辞官归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 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 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 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 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擢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 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 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 私人,竞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 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 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 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 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 文端。 (选自《明史陈以勤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B.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C.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D. 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 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 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B. 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 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C.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名,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都是 太子的老师。多为虚衔无实职,主要用来追赠死去的重臣 D. 谥,古人死后,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帝王的谥号 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以勤热心王储,但不得重用。虽然陈以勤对裕王十分忠心,但是明世宗对 于陈氏父子的情谊一向十分淡薄,因此,裕王一年内也都不能召见陈以勤一次。 B. 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 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C. 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 裕王的功劳,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 D. 陈以勤聪明睿智,洞察局势。高拱和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中构陷, 陈以勤自知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以致于不会被三人所容,于是辞官归家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答案】10.B11.D12.A 13.(1)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下了他的奏 疏,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没有被扣下。 (2)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髙拱离 开内阁时,也没有任何非议涉及到陈以勤。 【解析】 10.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 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 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政”(政事的意思)“近幸”(意 思是身旁受宠的人)“以勤”(陈以勤)“帝~疏”分别做所在句子的主语,这几 个词的前面都要断开。“欲有所举措”省略的主语是“帝”,前后要断开, 为…所”是固定结构,“卒为内侍所阻”前后断开。因此选B项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一-一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 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 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 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 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 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 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 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11.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 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 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项,“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 封号”错,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评价性的文字。有美谥,也有恶谥。 12.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 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 不能被召见一次 13.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 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 句中,恶,憎恨;寝,扣下;奏,动词作名词,奏疏。第二句中,比,勾结: 私,偏私:竟,最终;訾,非议。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 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官担任检讨。 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时,太子的爵位名号还没 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 不能被召见一次。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 了三年,府中十分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两黄金贿赂严世蕃,严世蕃高兴, 因此吩咐户部,一下子供给裕王三年的财物。然而严世蕃时常疑虑,一天屏退旁 人对陈以勤和髙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有惑乱之心,他说过皇上什么没
【答案】10. B 11. D 12. A 13. (1)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下了他的奏 疏,只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没有被扣下。 (2)陈以勤保持中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 开内阁时,也没有任何非议涉及到陈以勤。 【解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 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 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本题中,“政”(政事的意思)“近幸”(意 思是身旁受宠的人)“以勤”(陈以勤)“帝”“疏”分别做所在句子的主语,这几 个词的前面都要断开。“欲有所举措”省略的主语是“帝”,前后要断开, “为……所”是固定结构,“卒为内侍所阻”前后断开。因此选 B 项。 点睛:断句首先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全文文段,领会基本意思, 在此基础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 下文之间的联系。断句的常用方法主要有:(1)善用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句 首发语词、句尾语气,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字), 抓住了它们,也就抓住了一些捷径或诀窍。(2)结合章法结构断句,文言文中 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而“分承”或“分说”部分,又多用对称句式, 形成并列、排比。(3)了解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是文言运用中逐渐形成的 凝固的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关系,每一种固定结构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熟悉每 种固定结构的常规形式,有助于其前后句子的断开。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 11.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情况。中国古代文化 常识面广量大,涉及的点和面很多,需要考生平时做个有心人,随时看到随时积 累,并能举一反三进行记忆。D 项,“为褒扬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 封号”错,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评价性的文字。有美谥,也有恶谥。 12. 试题分析: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 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 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 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A 项,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 不能被召见一次。 13. 试题分析:翻译要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 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 句中,恶,憎恨;寝,扣下;奏,动词作名词, 奏疏。第二句中,比,勾结; 私,偏私;竟,最终;訾,非议。这些词语都是句中关键词,要用心翻译。翻译 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流畅。 参考译文: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考中进士。选任为庶吉士,授官担任检讨。 很久之后,充任裕王讲官,升任修撰,晋升为洗马。当时,太子的爵位名号还没 有确定,小人们多次制造事端。明世宗对于父子之情一向很淡薄,裕王一年内都 不能被召见一次。正常的俸禄外,按照规矩还有供给赏赐,裕王也不敢请求。过 了三年,府中十分窘迫。裕王左右的人用一千两黄金贿赂严世蕃,严世蕃高兴, 因此吩咐户部,一下子供给裕王三年的财物。然而严世蕃时常疑虑,一天屏退旁 人对陈以勤和高拱说:“听说太子殿下近来有惑乱之心,他说过皇上什么没
有?”高拱故意说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严肃地(对严世蕃)说:“你从哪 里听到这些话的?”严世蕃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陈以勤担任讲官九 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赏赐给他, 父丧期满,回朝后仍担仼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明穆宗即位,陈以勤自己凭借 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始十事》。他提出关于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 辞十分恳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恳。穆宗很少驾临朝讲,政事无法裁决,身旁 受宠的人多因宫内的降旨获得丰厚的赏赐。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 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被扣留在宫中。四年,分 条呈上因循守旧的时政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 议。髙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下了他的奏疏,只 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没有被扣下。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担任 首辅大臣,而高拱刚被重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保持中 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髙拱离开内阁时,也没有任 何非议涉及到陈以勤。等到高拱再次进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 中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时同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 陈以勤揣度不能为他们调停,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于是,升任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担任编修的 儿子陈于陛侍奉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逃出国都城门,慨叹地说: “陈以勤,是明哲保身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皇上又送发宫廷 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下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又过了六年, 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文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尽途中作 贯休 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 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 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 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秋尽不归,路途奔波,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B.首联用“行行”“纷纷”两个叠音词拟声,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 美 C.颔联写到“山色”“砧声”,视听结合,声色俱存,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D.颈联描绘了一幅肃杀阴冷的画面,营造出凄凉悲苦的氛围,为尾联的抒情作 铺垫 E.全诗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描写花草凋零、落叶纷纷等暮秋之景以抒发 思乡之情。 15.这首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BE15.①“山色路无尽”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②“砧声客 强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14.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査,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 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
有?”高拱故意说些戏谑的话来回答,陈以勤严肃地(对严世蕃)说:“你从哪 里听到这些话的?”严世蕃默然离去,裕王府这才安定下来。陈以勤担任讲官九 年,有辅助保护的功劳,却深深藏匿自己,裕王曾经写“忠贞”两个字赏赐给他。 父丧期满,回朝后仍担任侍读学士,掌管翰林院。明穆宗即位,陈以勤自己凭借 太子旧臣的身份,分条呈上《谨始十事》。他提出关于收揽权利、听取谏言的言 辞十分恳切。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忠恳。穆宗很少驾临朝讲,政事无法裁决,身旁 受宠的人多因宫内的降旨获得丰厚的赏赐。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 皇帝内心触动,想有所举动,最终被内侍阻止,奏疏也被扣留在宫中。四年,分 条呈上因循守旧的时政弊端,请求慎重提拔任用。皇帝嘉奖他,下交有关部门商 议。高拱掌管吏部,憎恨陈以勤的言论侵犯了自己的职分,扣下了他的奏疏,只 有都察院商议施行惩治赃官一事没有被扣下。起初,陈以勤入值内阁,徐阶担任 首辅大臣,而高拱刚被重用,朝廷士大夫各有所依附,相互攻击。陈以勤保持中 立,没有去勾结任何人,也不偏私某人,最终徐阶和高拱离开内阁时,也没有任 何非议涉及到陈以勤。等到高拱再次进入内阁,与赵贞吉相互倾轧,张居正又从 中构陷。陈以勤与高拱是旧时同僚,赵贞吉是他的同乡,而张居正又是他举荐的, 陈以勤揣度不能为他们调停,恐怕最终不会被众人所容,极力称病请求罢免官职。 于是,升任为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赏赐乘坐驿站快车还乡,诏令他担任编修的 儿子陈于陛侍奉出行。之后两年,高拱被驱逐,仓皇逃出国都城门,慨叹地说: “陈以勤,是明哲保身的人啊。”陈以勤归乡十年,七十岁了。皇上又送发宫廷 中的银币,命令陈于陛快速回乡赏赐他,并且下令主管官员慰问他。又过了六年, 去世。追赠太保,谥号为文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秋尽途中作 贯休 行行芳草歇,潭岛叶纷纷。 山色路无尽,砧声客强闻。 残阳曜极野,黑水浸空坟。 那得无乡思,前程入楚云。 14.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题目交代了诗歌创作的时间,秋尽不归,路途奔波,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B. 首联用“行行”“纷纷”两个叠音词拟声,形成节奏感与韵律感,富有音乐 美。 C. 颔联写到“山色”“砧声”,视听结合,声色俱存,有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D. 颈联描绘了一幅肃杀阴冷的画面,营造出凄凉悲苦的氛围,为尾联的抒情作 铺垫。 E. 全诗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描写花草凋零、落叶纷纷等暮秋之景以抒发 思乡之情。 15. 这首诗的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E 15. ①“山色路无尽”表现了对前路渺茫的担忧。②“砧声客 强闻”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 14. 试题分析: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 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