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2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干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y ▲)bIn(▲)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gen(▲)古不变的生活 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出-幅 迷人的历史画卷。 (摘自《课外阅读》209年第6期) 2.默写。(7分) (1)▲,身世浮沉雨打萍。 (2) 恨别鸟惊心 (3)何当共剪西窗烛, (4)但愿人长久 (5)无丝竹之乱耳,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 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2分)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 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 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 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 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运用(共9分) 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分) 换用号:□增补号: 删除号:匚 调位号 常语第1页(共6页)
常语 第 1 页 (共 6 页) 常州市二○○九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 20 分) (一)积累(共 11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拼音分类填在方格内。(2 分) 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 yá o( ▲ )、bīn( ▲ )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 ▲ )和 gèn( ▲ )古不变的生活 方式使乌镇成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 ▲ )书香,在这儿展现出一幅 迷人的历史画卷。 (摘自《课外阅读》2009 年第 6 期) 2.默写。(7 分) (1) ▲ ,身世浮沉雨打萍。 (2) ▲ ,恨别鸟惊心。 (3)何当共剪西窗烛, ▲ 。 (4)但愿人长久, ▲ 。 (5)无丝竹之乱耳, ▲ 。 (6)请写出古诗文中表现作者雄心壮志的两个名句: ▲ ▲ 3.选出对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2 分) 【 ▲ 】 A.保尔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母亲死得早,父亲则做苦力以养家糊口,哥哥是 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 B.达雅陪同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烈士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 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人生的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C.到后来,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但他从没有灰心丧气,从没有一点自杀的念头,坚强的革 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 D.这部长篇小说是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当时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艰难写成的, 出版后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运用(共 9 分) 4.下面的语段有好几处语病,请根据文后要求,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4 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①1954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壁。②足球是巴西的国魂, 输球的意外使得球员们分外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③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 景象;④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⑤球员 们心中悬着的石头顿时放了下来。⑥4年后,巴西队耿耿于怀,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⑦在宏大而 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要求:(1)画线处与现场氛围以及球员们的心情不协调,请加以修改。(1分) (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3~4处加以修改。(3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5~6题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栽培史, 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 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筼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 节。(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舂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 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姸不 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 常语第2页(共16页)
常语 第 2 页 (共 16 页) ①1954 年,巴西足球队在世界杯上意外地输给法国队,与冠军失之交壁。②足球是巴西的国魂, 输球的意外使得球员们分外沮丧、懊悔,他们准备承受。③可是,当飞机降落时,眼前却是另一种 景象;④总统和两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人群中打着一条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⑤球员 们心中悬着的石头顿时放了下来。⑥4 年后,巴西队耿耿于怀,终于赢得了世界冠军。⑦在宏大而 激动人心的欢迎场面上,人群中依然打着那条格外醒目的横幅:“这也会过去!” 要求:(1)画线处与现场氛围以及球员们的心情不协调,请加以修改。(1 分) (2)片段在语言表达及标点使用上有毛病,请选择 3~4 处加以修改。(3 分) 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 5~6 题。 材料一:兰花被誉为“国香”、“香祖”、“天下第一香”,在我国有 2000 多年的栽培史, 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我国爱兰人士多倾心于淡雅类的兰花,寻求内外统一,内涵与外在俱佳 的赏心悦目的感受。爱兰者喜欢采兰、种兰、赏兰、养兰并重,把快乐幸福贯穿赏兰、侍兰全过程。 材料二:一组兰花图。 材料三:一组兰花的诗文。①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 节。(魏·王肃《孔子家语》)②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 潇湘。(唐·杜牧《兰溪》。楚国大夫,指屈原)③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芳妍不 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咏兰》) 材料四:唐朝慧宗禅师酷爱兰花,手栽数十盆。禅师要云游,行前嘱众弟子看护好兰花。某夜
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 重责。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5.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6.“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中国人对兰真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的探 宄结果。(3分)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常语第3页(共16页)
常语 第 3 页 (共 16 页) 风雨大作,弟子们恰巧未将兰花搬回室内,兰花毁损严重。禅师归来,弟子们惶恐不安,以为必受 重责。不料,禅师得知实情后,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当初,我可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呀。” 5.请运用兰的相关材料对出下联。(2 分) 上联: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下联: ▲ 6.“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中国人对兰真是情有独钟,这是为什么呢?请写出你的探 究结果。(3 分) ▲ 二、阅读理解(共 40 分)
(一)阅读短文《魔术的科学原理》,完成7~8题。(共4分) 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 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一是观众会注意正在动的物件,或者发出声响的物件;二是观众会 看魔术师正在看的地方;三是魔术师觉得很重要的东西,观众也会觉得很重要。 科学家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 直接进行比较,否则这种变化不会被发现;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 意料的事物会视而不见 误导之外,利用视觉系统的特点,运用道具也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例如 弯曲的勺子:魔术师晃动一把勺子,让勺孑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原理:视皮层里有些神经元对移动的影像和线条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们对振动影像的反 应不同于其他视觉神经元。结果坚硬的物体此时看起来就好像中间变柔软了。 三维空间扭曲:观众先盯着_个旋转的碟子看一段时间,这个碟子有三个区域会发生扩张和收 缩运动。再让观众看静止物体时,他们会感觉静止物体也在扩张和收缩。 原理:神经元分别适应了视野中的三个区域产生的运动影像 (选自《青年文摘》209年第8期,有删改) 7.下列表述合乎文章内容的一项是:(2分) 【▲】 A.“魔术的科学原理”就是魔术师故意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来的方法 B.“魔术的科学原理”具体指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和视觉系统的相关原理 隐性误导就是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 因为视皮层里的有些神经元对振动的影像和物体的末端、中段的反应很敏感,所以勺柄看起来 好像是柔软的 8.魔术师没有运用“魔术的科学原理”的一项是:(2分) A.让观众注意发出声响的物件或看某个地方 B.让观众跟着数数或计时。 C.表演前问候观众来营造氛围。 抖动或旋转相应的道具来营造氛围 常语第4页(共6页)
常语 第 4 页 (共 6 页) (一)阅读短文《魔术的科学原理》,完成 7~8 题。(共 4 分) 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 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一是观众会注意正在动的物件,或者发出声响的物件;二是观众会 看魔术师正在看的地方;三是魔术师觉得很重要的东西,观众也会觉得很重要。 科学家发现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隐性误导:一种叫做变化盲视,除非观察者把变化前后的状态 直接进行比较,否则这种变化不会被发现;还有一种隐性误导,叫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 意料的事物会视而不见。 误导之外,利用视觉系统的特点,运用道具也可以产生非同寻常的效果。例如: 弯曲的勺子:魔术师晃动一把勺子,让勺子柄看起来好像是柔软的。 原理:视皮层里有些神经元对移动的影像和线条末端的影像都很敏感,但它们对振动影像的反 应不同于其他视觉神经元。结果坚硬的物体此时看起来就好像中间变柔软了。 三维空间扭曲:观众先盯着一个旋转的碟子看一段时间,这个碟子有三个区域会发生扩张和收 缩运动。再让观众看静止物体时,他们会感觉静止物体也在扩张和收缩。 原理:神经元分别适应了视野中的三个区域产生的运动影像。 (选自《青年文摘》2009 年第 8 期,有删改) 7.下列表述合乎文章内容的一项是:(2 分) 【 ▲ 】 A.“魔术的科学原理”就是魔术师故意把观众的注意力从保密动作上转移开来的方法。 B.“魔术的科学原理”具体指魔术“误导”的心理原理和视觉系统的相关原理。 C.隐性误导就是无意盲视,是指人们对一些出乎意料的事物视而不见。 D.因为视皮层里的有些神经元对振动的影像和物体的末端、中段的反应很敏感,所以勺柄看起来 好像是柔软的。 8.魔术师没有运用“魔术的科学原理”的一项是:(2 分) 【 ▲ 】 A.让观众注意发出声响的物件或看某个地方。 B.让观众跟着数数或计时。 C.表演前问候观众来营造氛围。 D.抖动或旋转相应的道具来营造氛围
(二)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完成9~11题。(共10分) ①有个20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 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 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 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 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 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 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 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 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 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 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 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 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 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 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 常语第5页(共16页)
常语 第 5 页 (共 16 页) (二)阅读《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完成 9~11 题。(共 10 分) ①有个 20 出头的记者来采访我,我跟她聊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并不知道该怎样采访,她的脑 子是乱的。这个记者告诉我,她经常上网看别人怎样采访,怕自己被淘汰。我告诉她,以后不要总 是上网浏览,去看书吧,五年后你或许就能成一个名记者了。 ②我不建议中学生上豆瓣这样的传播知识的网站,我不喜欢被太多种类的知识骚扰,我只喜欢 了解我想知道的知识。互联网对我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有些信息是有用的,(A)但对中学生这个 年纪的人来说,是碎片,没有任何用处。就像那个记者一样。 ③现在,接受知识的方式与过去有些不一样了。那时接受知识有限,所以才有很大的想像空间, 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消化。现在,所有人对互联网带来的知识共享津津乐道。对于一个有判断力的成 年人来说,的确方便了许多,但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弊多利少。互联网上只会告诉你答案,不 会告诉你产生这个答案的过程,它会让你慢慢丧失思考能力。你想变成那样的人吗? ④知识共享要有可以接受知识能力的前提。如果你对文艺感兴趣,别去看那些影评、乐评、书 评等各类评论。我就是写书评的,我写出来自己很爽,别人看了只知道我是评论了,不知道我是为 什么评论的。真正的体验要靠你自己。这些评论看似有帮助,实际上却是在绑架你的判断力。看那 些所谓的文艺评论,跟吃别人嚼了一遍吐在你嘴里的馍的感觉是一样的——多恶心啊。我知道吃第 五个馒头饱了是什么滋味,你直接吃第五个馒头能有饱的感觉吗?即使有了也是假饱,时间长了你 就会营养不良甚至饿死的。 ⑤如果你想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让你更加明白清楚,那你就关掉你的浏览器。 有时间去看看书,不要看我这个岁数(包括我)以下的人写的书,因为他们不比你高明多少。去看 那些比你大五十岁以上的人写的书吧。另外,(B)千万不要让别人推荐你看什么书,因为你不是他
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 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摘自《视野》2009年第5期,作者王小峰,有删改) 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0.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3分) 11.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 (三)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12~16题。(共14分)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 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 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 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 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哽,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 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 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 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 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 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 汘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 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 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 常语第6页(共16页)
常语 第 6 页 (共 16 页) 按照你的兴趣去买书,别看封面腰封上那些推荐语,很多人自己都没有看过这本书就不负责任地加 以推荐。 ⑥珍爱你的青春,关掉你那个破浏览器。 (摘自《视野》2009 年第 5 期,作者王小峰,有删改) 9.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 分) ▲ 10.第①、④段中的事实论据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说明。(3 分) ▲ 11.你同意文中两个画线句的观点吗?请选择一处表明你的态度并结合自身体验加以简要阐述。(4 分) ▲ (三)阅读《锄柄上的眼睛》一文,回答 12~16 题。(共 14 分) ①我家有把小锄头,原先是给菜地除草用的,我们兄弟相继长大后,小锄头派上别的用场。我 所说的长大,其实只有七八岁的光景。土里扒食的父母不会让我们的力量闲置,一要下田,父母就 让我们扛着锄,尾随他们下地去了。先是我的大哥、二哥,后来他们的身高超过了锄柄,这把小锄 头自然就交到我的手上。生活在乡下的我,根本不用父母教育,也知道劳动是自己的本分,于是没 有锄柄高的我就开始用它同坚硬的泥土抗争了。 ②起初手心没有锄柄硬,手上起了很多泡,泡破了,流出的水由清到浊,后来夹杂着血丝,最 后那些起泡的地方,皮全部蹭破了,只剩下一些微凹的小坑,血肉模糊。原先只是火辣辣的疼,到 后来犹如针扎了一般,锥心的痛,但我不敢喊出声。父母也见惯不惊,看着我被血丝染红的双掌, 说了声,这孩子还嫩了些。 ③几天后,手上的伤口结痂了,从黑红到黝黑,那是炭和铁一般的颜色。后来长茧子的地方皮 又蹭破了,再结痂,反复多次,那些茧子就比木头坚硬了,锄柄就很难伤害到它们了。我祖母曾经 很形象地说,别看这是死木头,不喝你几滴血,你就别想拿起它。 ④我很认真地看手上的锄柄。锄柄吃饱了汗水,颜色渐渐变黑,越来越像我们被太阳曝晒和臭 汗浸泡的肤色。锄柄上的木纹跟手纹很相似,只是线条更粗犷些。我还发现这些木纹逶迤向同一个 方向,那是接近锄柄中间的位置,木纹渐渐变得密集,并拧在一起。在木纹凝结的地方,有颜色特 别深的木节,不规则的圆状。 ⑤祖母说,这木节是树受的伤,结的疤。我眼前仿佛看见旷野里的一棵小树, ▲ ▲ 。后来我曾向父亲求证过,父亲说,农人喜欢选有木节的木棍作锄柄,它们更硬,更
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 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 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 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 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 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分) 【▲】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 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3.第②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2分) 14.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字左右)(3分 5.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3分) 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 (1)▲ 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 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2)▲ 锄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3)▲ 16.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 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4分) 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 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 暴力犯罪。 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 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岁读医学中专;24岁读医学大专; 常语第7页(共16页)
常语 第 7 页 (共 16 页) 不容易折断。 ⑥受伤是树干的不幸,但这不幸成全了木头的坚硬,使它能够同铁相结合,成为挖凿坚硬泥土 的利器。我发现,这圆状的疤痕,极像木头长出的眼睛,总是不动声色地凝视着我这个最初的小农 人。 ⑦有多少把锄头长了这样的眼睛,我无法全部知道。但我知道用过锄头的手掌,上面也会布满 一些更小的眼睛,它们的通用名字是茧子。要成为一个纯正的农人,手上、脚上、肩上等地方都要 长出这样的眼睛。别看这些眼睛显得眼神呆滞,只有它们,才能一眼看穿苦难和贫穷。 ⑧乡村是落后的,繁重的农活并没有压垮我幼小的身躯,却磨炼了我的性格。我不会去歌颂这 些原始的劳作,但以往的乡村总让我想起锄柄上的木节,正是它使木头更坚韧,显示铁一般的品格。 ⑨这锄柄上的眼睛,不会在老去的岁月里变得昏花,它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选自《神笔阅读与作文》,作者王清铭) 12.选出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2 分) 【 ▲ 】 A.文章采用顺叙方式记述了“我”作为一个农人的成长经历和真切感悟。 B.文中虽没有具体描绘“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农家生活景象,但字里行间仍体现了“我” 对农家生活的反感和否定。 C.第③小节,祖母用拟人修辞形象地告诉“我”成长就要历经磨炼,这个道理也可以引用“山重 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表达。 D.文章表面写人,实际写树,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托物寓意突出受伤对树成长的重要性。 13.第②小节划线句表明了父母的一种什么心理?(2 分) ▲ 14.联系上下文,为第⑤小节空白处补上恰当的句子。(40 字左右)(3 分) ▲ 15. 仔细阅读全文,完成下表。(3 分) 关于“眼睛”的三处文字 蕴涵的深层含义 ⑴ ▲ 这疤痕使木头更坚硬,并像眼睛一样监督 着我吃苦成长的过程。 纯正的农人……都要长出这样的眼睛。 ⑵ ▲ 锄柄上的眼睛……是我人生的另一种视角。 ⑶ ▲ 16.某班开展了以“我说成长的‘眼睛’”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认真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 内容就此主题谈谈自己的认识。(4 分) 材料一:据报载,问题青少年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少青少年因家境的贫穷、学业的负担、 青春的困惑、灾难的打击、师长的不理解等,或抑郁寡欢,或自暴自弃,或混迹于三教九流,甚至 暴力犯罪。 材料二:土家姑娘谭之平,16 岁时母亲病亡,父亲重病,房屋坍塌,妹妹年幼。她收起医学中 专录取通知书,担起“当家人”:19 岁打工,经营小超市;22 岁读医学中专;24 岁读医学大专;
25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年,她获得了“全国自强不 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17~20题。(共12分) 甲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日:"…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谓邹忌日:“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 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 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⑥于市,日:“我田忌之人也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0天下,欲为大事③,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 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 注释:①闬:念ha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 名。④说:念shui,劝说,说服。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⑥卜:念b,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 测吉凶。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⑩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分) (1)门庭若市:▲(2)面刺:▲ 3)期年:▲ (4)不相说: (5)走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分)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分)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 常语第8页(共16页)
常语 第 8 页 (共 16 页) 25 岁当“学生餐厅老板”并发起成立“武汉城市圈义工联盟”。2008 年,她获得了 “全国自强不 息优秀大学生”的荣誉称号。 ▲ (四)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和《成侯邹忌为齐相》,完成 17~20 题。(共 12 分)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 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 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 ...。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 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 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 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 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 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 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 名。 ④说:念 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 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 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 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7.解释下列词语。(2 分) (1)门庭若市: ▲ (2)面刺: ▲ (3)期年: ▲ (4)不相说: ▲ (5)走: ▲ 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5 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 分) ▲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3 分) ▲ 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 ...一项。(2 分) 【 ▲ 】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 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借损害国家利益迫使 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分) 、作文(共60分) 请以“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常语第9页(共16页)
常语 第 9 页 (共 16 页)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 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 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20.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3 分) ▲ 三、作文(共 60 分) 21.请以“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 600 字; 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肴、缤、亘; dian mo(共2分。答对2~3个得1分 2.(1)山河破碎风飘絮/(2)感时花溅泪/(3)却话巴山夜雨时(④4)千里共婵娟/(5)无案牍 之劳形/(6)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了却君王天下事,贏赢得生前身后名。/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共7分。一句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第(6)题两句可以不出自同一诗文, 出现陌生答案的要查实后再判分) (第(⑥)题,下面一些句子是正确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 旧都。/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D(共2分。A项中应为“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户口”B项中并无达雅陪同:C项 中保尔是有过自杀念头的) 4(1)改成“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或“球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等。(1分) (2)句①中“壁”改为“臂”。/句②中“输球的意外”调整为“意外的输球”:在“承受” 后补宾语“球迷的嘲笑、辱骂”或“国民的责难”、“媒体的指责”等。/句③分号改句号或 破折号,改冒号的也算对。/句⑥“耿耿于怀”使用不当,可以改为“不负众望”或“一鼓作 气”、“一路过关斩将”等。(3分。改对1处得1分。修改超过4处的,从第5处开始,不得分 也不扣分。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亦可得分) 5.无统一答案。答案示例:(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君 子情操”)(2分。字数须相等,词性大致相对,扣住兰花有关内容的即可得全分。有轻微毛病的 可以不扣分) 6.不设统一答案,要点提示: ①外形。(简洁、写意、刚柔相济的外形,给欣赏者以想像的空间) ②环境。(生长在山谷荒地之类的恶劣环境而永葆美丽) 常语第10页(共16页)
常语 第 10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肴、缤、亘; diàn mò (共 2 分。答对 2~3 个得 1 分) 2.⑴山河破碎风飘絮 / ⑵感时花溅泪 / ⑶却话巴山夜雨时 / ⑷千里共婵娟 / ⑸无案牍 之劳形 / ⑹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报君黄金台 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共 7 分。一句 1 分,有错该句不得分。第⑹题两句可以不出自同一诗文, 出现陌生答案的要查实后再判分) (第⑹题,下面一些句子是正确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二者 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 旧都。 /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动安如山! / 不畏浮云遮眼望,自缘身在最高层。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D(共 2 分。A 项中应为“父亲死得早,母亲替人帮佣以养家户口”;B 项中并无达雅陪同;C 项 中保尔是有过自杀念头的) 4(1)改成“球员们顿时泪流满面”或“球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等。(1 分) (2)句①中“壁”改为“臂”。 / 句②中“输球的意外”调整为“意外的输球”;在“承受” 后补宾语“球迷的嘲笑、辱骂”或“国民的责难”、“媒体的指责”等。 / 句③分号改句号或 破折号,改冒号的也算对。 / 句⑥ “耿耿于怀”使用不当,可以改为“不负众望”或“一鼓作 气”、“一路过关斩将”等。(3 分。改对 1 处得 1 分。修改超过 4 处的,从第 5 处开始,不得分 也不扣分。其他改法,只要合理亦可得分) 5.无统一答案。答案示例:(观翠竹仰慕谦逊品节) / 种幽兰追求淡雅情趣(或“赏兰花陶冶君 子情操”)(2 分。字数须相等,词性大致相对,扣住兰花有关内容的即可得全分。有轻微毛病的 可以不扣分) 6.不设统一答案,要点提示: ①外形。(简洁、写意、刚柔相济的外形,给欣赏者以想像的空间) ②环境。(生长在山谷荒地之类的恶劣环境而永葆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