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6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第I卷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 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 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 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 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 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 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 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 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 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 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 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 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 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 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 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 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 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 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 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1097年周公时代称北极 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 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 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 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 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 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 到自己的主管星 1.(3分)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河南省重点中学协作体 2016 届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第 I 卷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星宿 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 渐的,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 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 们头顶的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 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 有的东西能都在天上对应的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 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 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 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 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 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 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 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 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 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承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 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 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 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 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 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 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 此外,古代的占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 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 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 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 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 1097 年周公时代称北极 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 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 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 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 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宫,根 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 到自己的主管星。 1.(3 分)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星宿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 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种类繁多,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
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3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 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 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 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 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3分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 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 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 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 来越高。 答案: 1.C2. 【解析】1.试题分析:C“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 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 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 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2.试题分析:A“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表述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步 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 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 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 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 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 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 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 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 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试题分析:D原文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 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査,选项按原文 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 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
C 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D 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对发展精确的历法有很大意义。 2.(3 分)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 意思的一项是( )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 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 B.把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每一种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这体现出中 国古代天文学经世致用的特点。 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 军事活动能有很大的影响。 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 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吉凶祸福。 3.(3 分 0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 星宿体系。 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 非比寻常。 C.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 的星宿之一。 D.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其地位越 来越高。 答案: 1.C 2.A 3.D 【解析】1.试题分析:C“三垣并不在二十八宿之内。”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 概念的含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 B 级。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者常将选项的干扰 点设置在一些不同的对应关系、程度、范围等上,多多熟悉误区设置的点,无疑 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2.试题分析:A“中国古代对星空更为深刻的思考”表述错误。解答此类题的步 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 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 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 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 确定答题区间。阅读题干的设置常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 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而后者是隐性的,但又是最关键的,审题时要通过 分析前两者把握命题意图。信息筛选的主要依据是题干和文本。明确题干要求后, 就要回到文本上来,迅速找到筛选区域,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第三步, 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 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 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3.试题分析:D 原文是“ 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 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此类题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选项按原文 顺序,依次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 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
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 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 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 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 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 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 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 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 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 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 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髙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 迄天宝末,益滋息。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 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 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3分)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将:搀扶 B.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 干:违犯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暗中 5.(3分)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 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 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战死,忠嗣时年九岁,入见帝,伏地号泣,帝抚 之曰:“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更赐今名,养禁中。肃宗为忠王,帝使与 游。及长,雄毅寡言,有武略,上与论兵,应对蜂起,帝器之。试守代州别驾, 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数以轻骑出塞,忠王言于帝曰:“忠嗣敢斗,恐亡之。” 由是召还。 忠嗣本负勇敢,及为将,乃能持重安边,不生事,尝曰:“吾不欲竭中 国力以幸功名。” 帝方事石堡城,诏问攻取计,忠嗣奏言:“吐蕃举国守之,若屯兵坚城下,费士 数万,然后可图,恐所得不雠所失,请厉兵马,待衅取之。”帝意不快。会董延 光建言请下石堡,诏忠嗣分兵应接,忠嗣不得已为出军,而士无赏格,延光不悦。 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入说曰:“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然大夫已付万众,而不立重赏,何以贾士勇?且大夫惜数万段赐,以启谗口,有 如不捷,归罪大夫,大夫先受祸矣。”忠嗣曰:“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 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又安禄山城雄武,扼飞狐塞,谋乱,请忠嗣助役,因欲留其兵;忠嗣先 期至,不见禄山而还。数上言禄山且乱,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忠嗣尝养 宫中,云吾欲奉太子”。帝怒,贬汉阳太守,卒,年四十五。后哥舒翰引兵攻石 堡,拔之,死亡略尽,如忠嗣言,故当世号为名将。 初,在朔方,至互市,辄高偿马直,诸蕃争来市,故蕃马浸少,唐军精。 迄天宝末,益滋息。赞曰: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 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自古忠贤,工谋于 国则拙于身,多矣,可胜道哉! (选自《新唐书》卷六十八) 4.(3 分)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 将:搀扶 B.大猾闭门自敛,不敢干法 干:违犯 C.延光过期不克,果诉忠嗣沮兵 沮:阻挠 D.李林甫益恶之,阴使人诬告 阴:暗中 5.(3 分)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 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B.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有 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C.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D.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空虏资/论禄山乱 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
6.(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7.(10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答案: 4.A 5.C 6.B 7.(1)大夫爱惜土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 计划。 (2)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 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 【解析】 4.“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根据句义“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 后须任命为将军。”“将”应该译为“任命为将军”,动词词性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 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这段话断句的标志 有:先看虚词“矣”,人名字“忠嗣”,“当”指“抵挡,抵得上”、“高”指 “出高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论”译为“论定,判断 然”表示与前句 转折,“战必破,攻必取”是对称句式,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 句话的意思是“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 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 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 6.B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 兴的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7.(1)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 计划。 (2)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 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仼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6.(3 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忠嗣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深得皇帝器重。担任代州别驾时,多 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担心他作战勇猛过早失去他,建议皇帝将其召回。 B.对于攻打石堡城,王忠嗣有所顾虑,向皇帝建言等时机成熟再来夺取。皇帝 不听劝谏,下诏书让王忠嗣协助董延光攻城,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 C.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王忠嗣识破其阴谋,多次上 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招致李林甫的嫉恨,因此,借机诬告王忠嗣。 D.王忠嗣有勇有谋,但由于受奸人陷害,最终死于被贬之地。史家评论说:“自 古忠臣贤良,大多善于治国,却不善于保身”。 7.(10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夫爱惜士卒,有拒延光心,虽名受诏,实夺其谋。 (2)吾固审得一城不足制敌,失之未害于国。吾忍以数万人命易一官哉! 答案: 4.A 5.C 6.B 7.(1)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 计划。 (2)忠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 心拿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 【解析】 4.“此去病孤也,须壮而将之”根据句义“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 后须任命为将军。”“将”应该译为“任命为将军”,动词词性。 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以忠嗣之才战必破攻必克策石堡之得不当所亡高马直以 空虏资论禄山乱有萌可谓深谋矣然不能自免于谗卒死放地”,这段话断句的标志 有:先看虚词“矣”,人名字“忠嗣”,“当”指“抵挡,抵得上”、“高”指 “出高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论”译为“论定,判断”、“然”表示与前句 转折,“战必破,攻必取”是对称句式,根据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 句话的意思是“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 偿所损失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 深谋远虑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 6.B 项,“皇帝不听劝谏”与文意不符;“这使得董延光心里很不高兴”,不高 兴的原因是因为王忠嗣消极备战,对士卒没有形成奖励制度。 7.(1)大夫爱惜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 计划。 (2)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 几万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 【参考译文】 王忠嗣,华州郑人。父亲战死,忠嗣这一年九岁,入宫见皇帝,伏在地上大声哭 号,帝皇抚摸着他说:“这是像霍去病一样的遗孤啊,等成年后须任命为将军。” 又赐给现在的名字,养在宫中。当时肃宗为忠王,皇帝让忠王与王忠嗣交往。等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 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8.(6分)诗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5分)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答案: 8.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 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 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到年纪稍大,雄毅寡言,有武略,皇上和他谈论用兵之法,应对流畅自如,滔滔 不绝,皇帝器重他。试着让他任代州别驾,豪强恶霸闭门不出,收敛行迹,不敢 犯法。多次率领轻骑兵出塞,忠王对皇帝说:“忠嗣勇猛善战,恐怕会失去他。” 因此召回京城。 忠嗣本来以勇敢自负,等做了将领,却能做事稳重,使边境安宁,不无事生非, 曾说:“我不想倾尽中原的人力、物力来取得功名。” 皇帝正谋划夺取石堡城,下诏询问攻取之计,忠嗣上奏说:“吐蕃倾全国之力守 卫石堡城,如果屯兵坚固的城池之下,耗费士卒数万人,然后才能夺取它,恐怕 所得不能抵偿所失去的,请厉兵秣马,等时机成熟再夺取它。”皇帝心里不高兴。 正赶上董延光上书请求攻下石堡城,下诏忠嗣分兵接应,忠嗣不得已而出兵,但 士卒并没有奖励制度,延光不高兴。河西兵马使李光弼前来游说说:“大夫爱惜 士卒,有抗拒延光之心,虽名义上接受诏书,实际想耽误他的计划。可是大夫已 派出士卒万人,却不立重赏,凭什么鼓舞士气!况且大夫吝惜几万匹赏赐,而给 奸人留下进谗言的把柄,如果不能取胜,归罪于大夫,大夫就先受祸害了。”忠 嗣说:“我当然知道得一城不足以制敌,失一城对国家没有妨碍。我忍心拿几万 人的性命换取一个官职吗!”延光过期没能攻克,果然 向皇帝诉说忠嗣阻挠进 兵。 另外安禄山在雄武筑城,扼守飞狐要塞,阴谋叛乱,请求忠嗣协助筑城,趁机想 留下他的军队;忠嗣先期到达,不见禄山而返回。多次上书说安禄山将叛乱,李 林甫更加嫉恨他,暗中派人诬告说“忠嗣曾养在宫中,说我想奉太子为帝”。皇 帝大怒,贬忠嗣为汉阳太守,四十五岁去世。后来哥舒翰引兵攻打石堡城,占领 了它,死亡将尽,像忠嗣所说,因此当世号称忠嗣为名将。 当初,在朔方郡,每到互市时,忠嗣总是把买马的价钱给的很高,众蕃人争相前 来交易,因此蕃马渐渐减少,唐军战马精壮。到天宝末年,繁衍生息的更多了。 赞曰:凭忠嗣的才干,攻战必破,攻取必克,预计攻取石堡所得不能抵偿所损失 的,用高价买马以便使敌人战马匮乏,断定安禄山有叛乱迹象,可说是深谋远虑 了。然而不能自免于谗言,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自古忠臣贤良,精通谋划国事就 拙于谋身,这样的例子多了,可以说得尽吗! (二)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月 夕 陆游 开户满庭雪,徐看知月明。微风入丛竹,复作雪来声。 俗尘不待扫,凛然肝肺清。村深无漏鼓,鹤唳报三更。 8.(6 分)诗的前 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9.(5 分)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中体现出的精神境界。 答案: 8.由视觉到听觉,由静到动,以动衬静。首联从视角角度写明月满庭院,颔联从 听觉角度写风吹竹子似乎是下雪般的声音,两联共同渲染庭满落雪、月明风清的 宁谧、安闲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9.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 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 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大概意思对即可) 10.(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答案 (1)登东皋以舒啸 乐夫天命复奚疑 (2)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3)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乙选做题 三.实用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胡演奏家闵惠芬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 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 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 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岁,闵惠芬跟从 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 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 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 还不满18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 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 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 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 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 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 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年,美国费 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 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9.颈联体现出是月夜中物我两忘、内心澄澈的精神境界。前两联中的明月、风入 竹子等景象刻画了出空灵环境,颈联用“肝肺清”直抒胸臆,尾联用“鹤戾”写 环境的幽寂衬托内心的明净。(大概意思对即可) 10.(6 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 ? (2)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人命危浅, 。 答案: (1)登东皋以舒啸 乐夫天命复奚疑 (2)云销雨霁 落霞与孤鹜齐飞[ (3)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乙 选做题 三.实用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 琴音一曲余韵长 曹玲娟 5 月 12 日上午 10 时 05 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 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 69 岁。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告别, 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 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 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8 岁,闵惠芬跟从 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 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 岁跳级入上 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1963 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 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 还不满 18 岁。”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 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 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 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 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 6 分钟,所以 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 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1973 年,美国费 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波士顿 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 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 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 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但她的身体,一直长期 与病魔抗争。36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次手术、15个疗程的化疗没能 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她 很乐观,也很豁达。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 觉。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 回忆 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 我第二条生命。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她悉 心硏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 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 《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 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的 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 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 随想》。”王甫建认为。《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 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 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 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 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一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 如。”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1977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法国报纸评论她 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与病 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一一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选自201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分)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 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离世的惋惜之情。 B.闵惠芬8岁开始学艺,她凭着满腔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一路走来,终于成为 “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并被盛赞为中国二胡艺术特殊的一面旗帜。 C.闵惠芬由于跟阿炳是同乡,所以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 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惠芬获得大奖无数,并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 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 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 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 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与病魔抗争三十三载,二胡拉出了她第二条生命 在艺术的道路上,闵惠芬有足够的幸运与成功。但她的身体,一直长期 与病魔抗争。36 岁时,闵惠芬就罹患皮肤癌,6 次手术、15 个疗程的化疗没能 击垮她,这位坚强的艺术家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的音乐激励着观众。“她 很乐观,也很豁达。之前已经经历过一次生命的考验了,对人生有一种彻悟的感 觉。对她来说,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王甫建 回忆。 闵惠芬曾这样说过,“我的生命依恋着许许多多的生命,是二胡拉出了 我第二条生命。民乐、二胡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生来就属于它们。”她悉 心研究“器乐演奏声腔化”课题,推出了大量耳熟能详、韵味浓郁的二胡曲。她 说,“二胡的声音,像中国人在说话。”也因此,由她演奏的《洪湖主题随想曲》 《川江号子》等源于声乐素材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她声腔化演奏的特点。 闵惠芬常说,“民乐既要让外国人喜爱,也要让中国人喜爱,才算成功。” 她的毕生精力,都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曾提出“中西合璧” 的 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达,或 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她重要的一个代表作,就是二胡协奏曲《长城 随想》。”王甫建认为。《长城随想》是作曲家刘文金与闵惠芬写就的经典之作, 全曲纵横驰骋、延绵起伏,恰如长城龙行之势。王甫建说,每当乐队宏大的引子 之后闵老师奏出第一个长音,那种气定神闲、大开大阖的演奏状态,很难让人相 信这是个有着半个世纪演奏经历、曾身患重病的老演奏家。 “无论是在海内外的任何一个演出场所,她每一次开始演奏时,几乎都 是一样的神情和姿态——自信、专注、端庄,闭目凝神,音乐大气磅礴,挥洒自 如。”这一影像,深深刻在王甫建与很多人的心中。 【相关链接】 1977 年,闵惠芬演奏的东北民间乐曲《江河水》,曾使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 感动得伏案恸哭,“拉出的人间悲切,听起来使人痛彻肺腑。”法国报纸评论她 的演奏,“连休止符也充满了音乐”,“有不可抗拒的魅力”。 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与病 魔的抗争中,完成了艺术的升华。——武汉音乐学院副院长、二胡演奏家胡志平 (选自 2014 年 5 月 13 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5 分)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开头就用“二胡皇后”“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来称呼闵惠芬,一方 面让读者了解了传主的身份,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传主的离世的惋惜之情。 B.闵惠芬 8 岁开始学艺,她凭着满腔的热情和顽强的意志一路走来,终于成为 “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并被盛赞为中国二胡艺术特殊的一面旗帜。 C.闵惠芬由于跟阿炳是同乡,所以她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 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并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D.在二胡演艺事业中奋斗的闵惠芬获得大奖无数,并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 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E.闵惠芬的一生都倾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用“中西合璧”方 法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赞誉 2.(6分)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 样引用的作用 3.(6分)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8分)闵惠芬艺术经历应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 谈谈这篇传记给你的启示。 答案 1.答A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踏实、谦和、低调等精神,增强了感染力 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 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这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 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独特精神和非凡影响。(每点2分) 3.①特别有激情;②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③声腔化演奏的特点;④有不可 抗拒的魅力;⑤融入生命之中;⑥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每点1分) 4.示例:①热爱自己的事业。闵惠芬的成功给那些热爱艺术的青年提供了典范。 ②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闵惠芬提出“中西合璧”理论,借鉴西方的音乐技 术。③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多次与病魔作斗争,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 的音乐激励着观众。④把事业融入生命中。闵惠芬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 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每点2分,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B项说“并被盛赞为中国二胡艺术特殊的一面旗帜”不准确,文中 只是说“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C项说“由于跟阿炳是同乡,所以她 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 是强加因果,文中说“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 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D.“获得大奖无数”不够准确,文 中是说“闵惠芬获奖无数”E项说“她用‘中西合璧’方法来发展二胡艺术,得 到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赞誉”是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她曾提出‘中西合 璧’的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 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引用的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语,再分别 分析其作用。一般来说,可用下面的模式答题: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了传主 的……精神,增加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引用他人的话,使文 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从侧面塑造传的品质。二者与作者 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3.试题分析:考生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干“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 点”来筛选信息,筛选范围应包括相关链接部分,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E.闵惠芬的一生都倾注在二胡和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上,她用“中西合璧”方 法来发展二胡艺术,得到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赞誉。 2.(6 分)这篇传记中,作者多处引用闵惠芬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 样引用的作用。 3.(6 分)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8 分)闵惠芬艺术经历应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 谈谈这篇传记给你的启示。 答案: 1.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 2.①引用传主的原话,直接展示传主踏实、谦和、低调等精神,增强了感染力, 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 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传主的性格。③这二者与作者的评述相结合,有 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独特精神和非凡影响。(每点 2 分) 3.①特别有激情;②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③声腔化演奏的特点;④有不可 抗拒的魅力;⑤融入生命之中;⑥大气磅礴,挥洒自如。(每点 1 分) 4.示例:①热爱自己的事业。闵惠芬的成功给那些热爱艺术的青年提供了典范。 ②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闵惠芬提出“中西合璧”理论,借鉴西方的音乐技 术。③顽强地与困难作斗争。多次与病魔作斗争,康复后依然活跃于舞台,用她 的音乐激励着观众。④把事业融入生命中。闵惠芬自己的事业永远是放在第一位 的,活着一切为了二胡。(每点 2 分,只要言之有理,说之有据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B 项说“并被盛赞为中国二胡艺术特殊的一面旗帜”不准确,文中 只是说“她是中国二胡艺术的一面旗帜”。C 项说“由于跟阿炳是同乡,所以她 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选择了阿炳的《二泉映月》曲目来参赛” 是强加因果,文中说“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 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D.“获得大奖无数”不够准确,文 中是说“闵惠芬获奖无数”E 项说“她用‘中西合璧’方法来发展二胡艺术,得 到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赞誉”是无中生有,文章只是说“她曾提出‘中西合 璧’的观点。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借鉴西方的音乐技术,用新的语言和方式来传 达,或许更加能够使现代的观众接受”。 2.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引用的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语,再分别 分析其作用。一般来说,可用下面的模式答题:引用传主的话,直接展示了传主 的……精神,增加了感染力,也为作者的评述提供了依据。引用他人的话,使文 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从侧面塑造传的品质。二者与作者 的详述相结合,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3.试题分析:考生要认真审题,紧紧抓住题干“闵惠芬演奏二胡的艺术有哪些特 点”来筛选信息,筛选范围应包括相关链接部分,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4.试题分析:闵惠芬的艺术经历会给每位考生不同的思考和启示,考生要审好题, 防止随意发挥而跑了题。答题时应不拘一格,可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做 出较客观地分析。但要注意,探究题没有一题是完全开放的,答题要以文本为依 据 四、小说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 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 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 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 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 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 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 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 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 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 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一一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 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 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 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 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髙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 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4.试题分析:闵惠芬的艺术经历会给每位考生不同的思考和启示,考生要审好题, 防止随意发挥而跑了题。答题时应不拘一格,可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做 出较客观地分析。但要注意,探究题没有一题是完全开放的,答题要以文本为依 据。 四、小说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鉴 赏 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陶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到了什么节令送什么果子都是一定的。 他的果子不用挑,个个都是好的。他的果子都是原装,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 什么人家,有一棵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而且和园主打了多年交道,熟得像 亲家一样了……立春前后,卖青萝卜,“棒打萝卜”,摔在地下就裂开了。杏子、 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 红”蜜桃。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端午前后,枇杷。夏天卖 瓜。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卖马牙枣、卖葡萄。重阳近了, 卖梨:河间府的鸭梨、莱阳的半斤酥,还有一种叫做“黄金坠儿”的香气扑人、 个儿不大的甜梨。菊花开过了,卖金橘,卖蒂部起脐子的福州蜜橘。入冬以后, 卖栗子、卖山药、卖百合、卖碧绿生鲜的檀香橄榄。他还卖佛手、香橼。人家买 去,配架装盘,书斋清供,闻香观赏。 不少深居简出的人,是看到叶三送来的果子,才想起现在是什么节令了的。 叶三五十岁整生日,老大老二都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 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 我给你们丢人?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 得卖果子。” 季四太爷即季陶民。他大排行是老四,城里人都称之为四太爷。 叶三真是为了季陶民一个人卖果子的。他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他给季陶 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 季陶民有一个脾气,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 叶三搜罗到最好的水果,总是首先给季陶民送去。 季陶民每天一起来就走进他的小书房——画室。叶三不须通报,一来就是半天。 季陶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专心致志,连大气都不出。有时看到 精彩处,就情不自禁地深深吸一口气,甚至小声地惊呼起来。凡是叶三吸气、惊 呼的地方,也正是季陶民的得意之笔。季陶民从不当众作画,他画画有时是把书 房门锁起来的。对叶三可例外,他很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旁边看着,他认为叶三 真懂,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阿谀谄媚。 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 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 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季陶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 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 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 季陶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 叶三说:“紫藤里有风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 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 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一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 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 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 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 了 (1982年2月28日,有删改) 1.(5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 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 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 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 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 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的脾气
“唔!你怎么知道?” “花是乱的。” “对极了!” 季陶民提笔题了两句词:“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 季陶民最爱画荷花。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陶民一高兴,画了一幅 墨荷,好些莲蓬。画完了,问叶三:“如何?” 叶三说:“四太爷,你这画不对。” “不对?” “‘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 这是红荷花的莲子。” “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陶民于是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 红花莲子白花藕, 果贩叶三是我师。 惭愧画家少见识, 为君破例著胭脂。 季陶民送了叶三很多画,都是题了上款的。有时季陶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 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叶三说:“题不题上款 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一张也不卖!” 十多年过去了。季陶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但是他四季八节,还四处寻觅 鲜果,到季陶民坟上供一供。 季陶民死后,他的画价大增。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陶民的画,都是精品。 很多人想买叶三的藏画。叶三说: “不卖。” 有一天有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因为是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客人 非常虔诚,要了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还先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 他一边看,一边不停地赞叹:“喔!喔!真好!真是神品!” 客人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 叶三说:“不卖。” 客人只好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的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陶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 了。 (1982 年 2 月 28 日,有删改) 1.(5 分)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塑造的叶三,为人勤快、诚实守信、阅历丰富,对绘画艺术有热情。如 果不卖果子,而当一个画家,也一定会很出色。 B.“紫藤有风”“花是乱的”一段,汪曾祺借助白描语言的神力,让一个果贩 与一个鉴赏家的形象精致地叠合在一起,可谓神来之笔。 C.从情节和结构来看,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 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颇有“散文”的特征。 D.小说语言独具特色:准确、干净、不失华丽,大量使用短句,使语言凝练又 明快活泼,形成汪曾祺独到的文风。 E.季陶民“画一张画要喝二斤花雕,吃斤半水果”,这看似闲笔,实则表现出 季陶民旷达超脱且率性的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