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物与派系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三节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第四节帝党与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第二节 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三节 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第四节 帝党与甲午战争及戊戌变法 第四章 人物与派系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粤匪窃外夷之绪, 崇天主教 举中国数 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 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 湘系 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 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 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 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 《讨粤匪檄》 “汉学”(朴学)与“宋学”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 (理学) 湖南湘乡荷叶塘人
一 、 湘 系 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 湖南湘乡荷叶塘人。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粤匪窃外夷之绪, 崇天主教,……举中国数 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 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 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 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 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 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 -《讨粤匪檄》 “汉学”(朴学)与“宋学” (理学)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胡林翼像》旧照 张佩纶言“论道光 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 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 (陶澍)为第一。其源约 成元年(图知称推行保甲练对分三派:讲究吏治,考订 咸丰四年率贵州地主团练赴湖北通城与太平军对抗,又到湖南 掌故,得之者在上则贺藕 协助曾国藩训练湘勇,帮办军务。后随曾国藩攻下岳州,又与 庚,在下则魏默深诸子 罗泽南合攻武昌失败,退踞金口。咸丰七年后,与曾国藩配合, 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 继续在湖北,九江、安徽等地镇压太平军,并策应曾国藩进攻 之者则林文忠、蒋砺堂相 安庆,与曾国藩并称为“曾胡”。 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 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 则胡、曾、左直凑单微。 而陶实黄河之昆仑,大江 之泯也。” 《涧于日记》 光绪五年十一月廿一日 一、湘系 阎敬铭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张佩纶言“论道光 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 (陶澍)为第一。其源约 分三派:讲究吏治,考订 掌故,得之者在上则贺藕 庚,在下则魏默深诸子; 综核名实,坚卓不回,得 之者则林文忠、蒋砺堂相 国,而琦善窃其绪以自矜; 以天下为己任,包罗万象, 则胡、曾、左直凑单微。 而陶实黄河之昆仑,大江 之泯也。” -《涧于日记》 光绪五年十一月廿一日 一、湘系 阎敬铭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湘系 的出陆湘 主省两军 湘军特点 力作军八 选将制度 战,逐 五四年 共四 步万初 成七正 募兵制度 为千式 抵多练 水陆相依 抗人成 太 平开分 兵归将属 军始水
湘军特点 选将制度 募兵制度 水陆相依 兵归将属 湘 军 : 一 八 五 四 年 初 正 式 练 成 , 分 水 陆 两 军 , 共 一 万 七 千 多 人 , 开 始 出 省 作 战 , 逐 步 成 为 抵 抗 太 平 军 的 主 力 。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一、湘系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二、淮系 李鸿章(1823-1901)字少 荃,安徽合肥人,淮系集团 的开创人和领袖。 “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 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 军完 王闿运:《湘军志》 李鸿章晚年旧照
李鸿章(1823-1901)字少 荃,安徽合肥人,淮系集团 的开创人和领袖。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将卒亲睦,各护其长。其 将死,其军散;其将存,其 军完” 。 --王闿运:《湘军志》 二、淮系
第一节湘系与淮系 三、两军系的比骏 罢置攝泣哭縹对熹食 ,司悚可 渊准势力的消长:“裁湘 保淮”。“以淮压湘”。 异军突起:如宋庆的毅军 董福祥的甘军;岑毓英的滇 军;张曜的嵩武军。 奕譞语:“湘淮素不相能,朝廷驾 驭人才正要如此,以亦留双峰插云之势, 庶收二难竞爽之功,否则偏重之弊一重, 居奇之弊丛生 奕谭旧照
曾国藩语:朝廷对其“倚 畀太重,权位太尊,虚望太 浓,可悚可畏” 湘淮势力的消长:“裁湘 保淮” 。 “以淮压湘” 。 异军突起:如宋庆的毅军; 董福祥的甘军;岑毓英的滇 军;张曜的嵩武军。 奕譞语:“湘淮素不相能,朝廷驾 驭人才正要如此,以亦留双峰插云之势, 庶收二难竞爽之功,否则偏重之弊一重, 居奇之弊丛生。” 第一节 湘系与淮系 三、两军系的比较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 1861-1884年,洋务运动的求强阶段 江南制造总局
江 南 制 造 总 局 1861-1884年,洋务运动的求强阶段 第二节 洋务派与顽固派 一、洋务派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1885-1894年,洋务运动的求富阶段 澤务派 轮船招商局
轮 船 招 商 局 1885-1894年,洋务运动的求富阶段。 第二节 洋务派与顽固派 一、洋务派
第二节洋务派与顽固派 二、颁囡派 中国传统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 代表:倭仁等。 矣 之 数。是装 是宽 载 开军中笔面
二、顽固派 中国传统地主阶级和士绅阶层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分化。 代表:倭仁等。 倭 仁 手 迹 第二节 洋务派与顽固派
第三节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清流党 都察院的“言官”和翰林 院的“讲官”。 前清流:李鸿藻、张佩纶、 张之洞、邓承修、吴可读 等。“四谏十朋” 后清流:翁同穌、文廷式、 张謇、盛昱等。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张之洞
第三节 清流党与中法战争 一、清流党 都察院的“言官”和翰林 院的“讲官”。 前清流:李鸿藻、张佩纶、 张之洞、邓承修、吴可读 等。“四谏十朋” 后清流:翁同龢、文廷式、 张謇、盛昱等。 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