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技决定论辨析 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http://www.happycampus.comcn/pages/2005/05/04/d167565.html [关键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唯物史观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问题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准确地 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会导致科技决 定论和技术万能论。 中图分类号]B0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528(2003) 03-0040-0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 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211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 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4页)的论 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 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首先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其次在 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现代生产的特点和要求。科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 基础。它通过向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广泛、深入的渗透而改变这些要素的质和量,改 变由这些要素的结合形成的既定结构和既定功能,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或改变其性 质。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作为联结科学与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成为 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和性质。历史表明,科学的应用、新技术的发明已成为近代以来推动生产 发展的主要力量,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事实 这个论断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把做 出这样一个论断和实践这一思想看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任意张扬是不正确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科技决定论辨析 梁树发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http://www.happycampus.com.cn/pages/2005/05/04/D167565.html [关键词] 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唯物史观 [摘 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问题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它准确地 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会导致科技决 定论和技术万能论。 [中图分类号] B0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2528(2003) 03-0040-0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说过,机 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 46 卷下册,第 211 页)。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进而成为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根据当代生产 力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继在 1978 年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 思想后,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274 页)的论 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发展我国科学技术和进行 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全面落 实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 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生产力、第一生产力,首先在于科学技术本身的性质和功能,其次在 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这一现代生产的特点和要求。科学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 基础。它通过向生产力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广泛、深入的渗透而改变这些要素的质和量,改 变由这些要素的结合形成的既定结构和既定功能,从而在总体上提高生产力水平或改变其性 质。技术作为科学的物化,作为联结科学与生产的中间环节,具有直接进入生产过程、成为 现实生产力的条件和性质。历史表明,科学的应用、新技术的发明已成为近代以来推动生产 发展的主要力量,影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一个事实。 这个论断客观地反映了近代以来,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的密切联系。所以,把做 出这样一个论断和实践这一思想看作为一种关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任意张扬是不正确的
那么,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会导致科学技术决定论和技 术万能论?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决定 科学技术决定论是一种在理解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 简单化和把作用本身绝对化的观点体系。一方面,它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不通过其他社会因素 特别是生产关系而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惟一的决定因素。我们不否认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其他要素能够直接地产生影响, 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对人们的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又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影响或 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通过首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挥它的作用的。它的这种作用发 挥的间接形式也表明它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 在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上,特别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评价问题 上,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的观点,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 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页)所以,历史唯 物主义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看作为一种起革命作用的 力量。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一般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的 时候,始终认为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又是与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 决定的。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在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时候,始终把它同其他 社会因素,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认为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总是在与生 产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推动历史发展的 科技决定论从表面上看似乎也在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是唯物史观,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科技决定论是一种机械的历史观,从更彻底的意义上说,它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为唯物 史观中的“物”指的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实体性的物质要素(含技术),而不归结为实体性 的要素,它包括生产力而不归结为生产力。它是实体性物质要素与结构性物质要素的统 自然的物质条件与社会的物质条件的统一。而社会的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 技术决定论按其理论实质来说是排斥生产关系的。科学技术决定论中的“科学技术”范畴不 但不包含任何生产关系的内容,并且就其生产力的性质而言,它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力。 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并不归结为科学技术。一方面,科学技术不是生产 力体系中的独立要素,而是对生产力体系中的各要素起普遍的渗透作用的要素,科学技术通 过对这些要素发生作用而对这个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作用:另一方面,一定生产力体系中不仅 包含着科学物化的技术这一生产的被动因素,而且包含着用科学武装起来的生产者这一能动 因素。他们不但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人,而且是发现或发明科学技术的人。我们说科技决定论 在历史观上是机械论,就是因为它是排斥生产力的能动因素的,是排斥作为这一因素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的。我们说它在历史观上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是因为按照科技决定论的固有 逻辑,技术最终还要被归结于科学,从而由科学技术决定论导致科学决定论,导致知识决定 论。所谓科技决定论的逻辑是一种历史“还原论”的逻辑。它是利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科学观点,而按照形而上学 的“还原论”的思路简单推演出“科技决定”这一结论 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的对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 认为其中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也是 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不是根本的或惟一的动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受社会基
那么,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否会导致科学技术决定论和技 术万能论?这就需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技术决定。 科学技术决定论是一种在理解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问题上把其发挥作用的形式 简单化和把作用本身绝对化的观点体系。一方面,它认为科学技术可以不通过其他社会因素 特别是生产关系而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把科学技术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的 惟一的决定因素。我们不否认科学技术对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其他要素能够直接地产生影响, 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往往对人们的观念产生直接的影响。但又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影响或 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是通过首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挥它的作用的。它的这种作用发 挥的间接形式也表明它不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惟一因素。 在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上,特别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评价问题 上,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 本动力的观点,坚持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观点。由于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力 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6 页),所以,历史唯 物主义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曾经把科学看作为一种起革命作用的 力量。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强调科学技术对于社会生产力乃至一般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的 时候,始终认为科学的发现和发明又是与物质生产的发展相适应的,归根结底是由物质生产 决定的。所以,历史唯物主义在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时候,始终把它同其他 社会因素,同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联系起来,认为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生产力总是在与生 产关系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推动历史发展的。 科技决定论从表面上看似乎也在强调生产力的作用,是唯物史观,其实,这是一种假象。 科技决定论是一种机械的历史观,从更彻底的意义上说,它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因为唯物 史观中的“物”指的是社会存在,它包括实体性的物质要素(含技术),而不归结为实体性 的要素,它包括生产力而不归结为生产力。它是实体性物质要素与结构性物质要素的统一, 自然的物质条件与社会的物质条件的统一。而社会的物质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 技术决定论按其理论实质来说是排斥生产关系的。科学技术决定论中的“科学技术”范畴不 但不包含任何生产关系的内容,并且就其生产力的性质而言,它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生产力。 就是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是生产力并不归结为科学技术。一方面,科学技术不是生产 力体系中的独立要素,而是对生产力体系中的各要素起普遍的渗透作用的要素,科学技术通 过对这些要素发生作用而对这个生产力的发展发生作用;另一方面,一定生产力体系中不仅 包含着科学物化的技术这一生产的被动因素,而且包含着用科学武装起来的生产者这一能动 因素。他们不但是应用科学技术的人,而且是发现或发明科学技术的人。我们说科技决定论 在历史观上是机械论,就是因为它是排斥生产力的能动因素的,是排斥作为这一因素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的。我们说它在历史观上最终会导致唯心主义,是因为按照科技决定论的固有 逻辑,技术最终还要被归结于科学,从而由科学技术决定论导致科学决定论,导致知识决定 论。所谓科技决定论的逻辑是一种历史“还原论”的逻辑。它是利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 的最终决定力量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科学观点,而按照形而上学 的“还原论”的思路简单推演出“科技决定”这一结论。 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的对立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唯物史观坚持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 认为其中根本的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科学技术也是 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但不是根本的或惟一的动力。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受社会基
本矛盾制约的,它只有转化为生产力并在与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现实 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技决定论则否定生产关系的存在及其作用,甚至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 科学技术,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是单一的科学技术 第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 系,这里的物质生产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物 质生产方式;认为人类自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在 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至今还没有改变这个事实。科技决定论则把科技 进步当作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认为在科学技术革命时代,“超级斗争”(阿尔 温·托夫勒语)代替了阶级斗争,即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的斗争代替了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斗争,这是不符合当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的。 第三,在社会革命的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革命通过转化为生产力革命而推动 社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甚至产业革命都不能代替社会革命,因为他们是不同性质的革命。 另外,革命也不是自发的过程,只有通过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革命。科 技决定论则主张科学技术革命就是社会革命,或者说社会革命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或管理 领域)的革命。这不仅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淆起来,而且也是把社会革命看成一个自发的、 改良的过程,在这两方面都实际地取消了革命。 第四,在社会形态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的 定类型。就社会形态的结构而言,任何社会形态都包含着社会技术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 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这四个要素形态。但是,除了由于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 系中的决定性的关系,因而社会经济形态可以直接标志一定的社会形态以外,其他任何社会 结构的要素形态都不具有这个功能。科学技术决定论者用以技术和生产力为基本内容的所谓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等概念代替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概念,认为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就是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依次演进的过程 这就歪曲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过程 第五,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也是对立的。唯物史观认 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属 于人民群众范畴。科技决定论者则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出发,认为决定历史命运的是 “科技精英”,历史是不断创造信息的人的历史,从而把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 由此可见,科技决定论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其实质在于不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特别 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来全面地、辩证地理解社会的发展。 技术万能论更是存在明显的缺点。严格说来,技术万能论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世界上从 来没有什么万能的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基督教赋予“上帝” 以“万能”的属性,但这只是信教群众的幻想和宗教哲学家的玄想,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随 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的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也不能够忘记,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人 的作用始终是能动的,因而是决定性的。技术终归是实践着的人的力量的延伸,是受人支配 的。技术万能论是以往出现过的“武器万能论”的一种更一般的说法。“武器万能论”的荒 谬性已被战争的实践证明过了 理论上否定了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也就一般地否定了人最终会被自己的科技创造 物支配的观点。不能否认人们在其生活实践中有被自己所创造、生产的物质产品支配的可能 和现实。但是,我们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不在于科学技术手段,也不在于科学技术产 品,而在于社会方面,特别是社会制度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科学论断。它 准确地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
本矛盾制约的,它只有转化为生产力并在与生产关系及其他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中才能现实 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科技决定论则否定生产关系的存在及其作用,甚至把生产力仅仅归结为 科学技术,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只是单一的科学技术。 第二,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 系,这里的物质生产不仅仅是技术,也不仅仅是生产力,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即物 质生产方式;认为人类自进入有阶级的社会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在 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科学技术进步至今还没有改变这个事实。科技决定论则把科技 进步当作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认为在科学技术革命时代,“超级斗争”(阿尔 温·托夫勒语)代替了阶级斗争,即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识的人的斗争代替了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斗争,这是不符合当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的。 第三,在社会革命的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科学技术革命通过转化为生产力革命而推动 社会革命,科学技术革命甚至产业革命都不能代替社会革命,因为他们是不同性质的革命。 另外,革命也不是自发的过程,只有通过革命阶级与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才能实现革命。科 技决定论则主张科学技术革命就是社会革命,或者说社会革命仅仅是科学技术领域(或管理 领域)的革命。这不仅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淆起来,而且也是把社会革命看成一个自发的、 改良的过程,在这两方面都实际地取消了革命。 第四,在社会形态问题上。唯物史观认为,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系的一 定类型。就社会形态的结构而言,任何社会形态都包含着社会技术形态、社会经济形态、社 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这四个要素形态。但是,除了由于生产关系是人们的社会关系体 系中的决定性的关系,因而社会经济形态可以直接标志一定的社会形态以外,其他任何社会 结构的要素形态都不具有这个功能。科学技术决定论者用以技术和生产力为基本内容的所谓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等等概念代替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概念,认为人类历史的 发展过程就是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或后工业社会)依次演进的过程, 这就歪曲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过程。 第五,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与科技决定论也是对立的。唯物史观认 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包括科技知识分子在内的知识分子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属 于人民群众范畴。科技决定论者则从科学技术决定一切的观点出发,认为决定历史命运的是 “科技精英”,历史是不断创造信息的人的历史,从而把科技知识分子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 由此可见,科技决定论是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其实质在于不能在社会基本矛盾中,特别 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来全面地、辩证地理解社会的发展。 技术万能论更是存在明显的缺点。严格说来,技术万能论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世界上从 来没有什么万能的事物。任何事物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基督教赋予“上帝” 以“万能”的属性,但这只是信教群众的幻想和宗教哲学家的玄想,是没有什么根据的。随 着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人的实践领域的不断扩展,技术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也不能够忘记,在技术与人的关系上,人 的作用始终是能动的,因而是决定性的。技术终归是实践着的人的力量的延伸,是受人支配 的。技术万能论是以往出现过的“武器万能论”的一种更一般的说法。“武器万能论”的荒 谬性已被战争的实践证明过了。 理论上否定了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也就一般地否定了人最终会被自己的科技创造 物支配的观点。不能否认人们在其生活实践中有被自己所创造、生产的物质产品支配的可能 和现实。但是,我们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既不在于科学技术手段,也不在于科学技术产 品,而在于社会方面,特别是社会制度方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关于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的科学论断。它 准确地反映了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要正确理解这一命题,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
第一,“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不是一个哲学本体论概念,就是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 涉及的、与世界观的性质相联系的思维与存在哪一个是决定性的方面这一意义上的“第 性”,而是一个关于事物、现象的一般的地位、作用或性质的概念,有第一位、首要、主要 主导之意;第二,这终究是在可能的意义上讲的,是就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作用讲 的。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其中包括人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 确认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决策及其他具体条件;第三,科学技术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中 还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关系 和社会制度条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历史观意义的科技决定论,其要害在于离开人的生产关 系,离开基本社会制度来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结论本来与科技决定论是没有联系的,只要遵循唯 物辩证的历史观和正确的思维逻辑,就不会从这一个结论、命题中推导出科技决定论和技术 万能论。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的根据不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中,而在对这个 结论的不适当的推演中 有人提出当代科技人的出现与科技的过度张扬的关系问题。关于什么是科技人的问题, 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说,无论是科技人,还是经济人、政治人、 文化人,都不能被认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在人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突出发展的人, 因而是片面发展的人。科技人不但是一个以科技事业为职业选择的人,而且其发展由于受其 专业限制,不仅其观念存在科技决定论倾向,而且其能力、素质也是片面的。他可能是一个 称职的甚至造诣颇深的科技专家,但是从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来看,他仍然是一个片面发展 的人,一个“单面人”。这样的人的产生一般来说是由于分工造成的,是职业的狭隘性限制 了人们全面发展的可能。这只能是一个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而逐渐得到克服的问 题。科技的过度张扬在观念的方面对人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影响,但就科技人的出现来说,把 根源归结于所谓科技的过度张扬似简单化了。应该说明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命题不是一个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过度张扬的命题。而且就我们这样一个科技相对不 发达的国家来说,存在的不是科技的过度张扬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普及科技教育、提高劳动 者的科技素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加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对科技决定论思潮的分析中,有人认为当前我国倡导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作为 治国方略之一,而当代西方文化中则出现对科技和理性的讨伐,对科学主义的反省,应该怎 样分析东西方的这种反差?要对这种反差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根本的思路是把这种对待科 学技术的态度放在各自不同社会的和历史的背景当中去。西方文化中的反科学主义以对科学 和理性的讨伐的形式出现,而反对的或者说应该反对的则是科学技术的不合理的应用,这种 不合理应用的根源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社会。西方反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者在这个问 题上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把矛头总是对准科技本身,而不是对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一一社 会制度和其他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就我们今后的发展来说,西方社会出现的这一情况也是值 得警惕的。我们应注意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问题。一方面,我们有制度上的优势,应该充分 发挥这种优势: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的政策、法规乃至一些必要的技术性 措施,保证科学技术成果的合理的有效的应用
第一,“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不是一个哲学本体论概念,就是说不是哲学基本问题所 涉及的、与世界观的性质相联系的思维与存在哪一个是决定性的方面这一意义上的“第一 性”,而是一个关于事物、现象的一般的地位、作用或性质的概念,有第一位、首要、主要、 主导之意;第二,这终究是在可能的意义上讲的,是就科学技术所具有的潜在能力、作用讲 的。科学技术要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其中包括人们对科学技术作用的正 确认识和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决策及其他具体条件;第三,科学技术无论是在生产力发展中 还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条件,特别是离不开一定的生产关系 和社会制度条件。作为一种具有一定历史观意义的科技决定论,其要害在于离开人的生产关 系,离开基本社会制度来认识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事实、结论本来与科技决定论是没有联系的,只要遵循唯 物辩证的历史观和正确的思维逻辑,就不会从这一个结论、命题中推导出科技决定论和技术 万能论。科技决定论和技术万能论的根据不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结论中,而在对这个 结论的不适当的推演中。 有人提出当代科技人的出现与科技的过度张扬的关系问题。关于什么是科技人的问题, 人们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从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说,无论是科技人,还是经济人、政治人、 文化人,都不能被认为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在人的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突出发展的人, 因而是片面发展的人。科技人不但是一个以科技事业为职业选择的人,而且其发展由于受其 专业限制,不仅其观念存在科技决定论倾向,而且其能力、素质也是片面的。他可能是一个 称职的甚至造诣颇深的科技专家,但是从全面发展的人的要求来看,他仍然是一个片面发展 的人,一个“单面人”。这样的人的产生一般来说是由于分工造成的,是职业的狭隘性限制 了人们全面发展的可能。这只能是一个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而逐渐得到克服的问 题。科技的过度张扬在观念的方面对人的发展可能会造成影响,但就科技人的出现来说,把 根源归结于所谓科技的过度张扬似简单化了。应该说明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命题不是一个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过度张扬的命题。而且就我们这样一个科技相对不 发达的国家来说,存在的不是科技的过度张扬问题,而是一个如何普及科技教育、提高劳动 者的科技素质,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增加国际竞争力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要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注重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 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和系统集成,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 在对科技决定论思潮的分析中,有人认为当前我国倡导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以科学技术作为 治国方略之一,而当代西方文化中则出现对科技和理性的讨伐,对科学主义的反省,应该怎 样分析东西方的这种反差?要对这种反差现象做出正确的理解,根本的思路是把这种对待科 学技术的态度放在各自不同社会的和历史的背景当中去。西方文化中的反科学主义以对科学 和理性的讨伐的形式出现,而反对的或者说应该反对的则是科学技术的不合理的应用,这种 不合理应用的根源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社会。西方反科学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者在这个问 题上的局限性就在于他们把矛头总是对准科技本身,而不是对准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社 会制度和其他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就我们今后的发展来说,西方社会出现的这一情况也是值 得警惕的。我们应注意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问题。一方面,我们有制度上的优势,应该充分 发挥这种优势;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具体的政策、法规乃至一些必要的技术性 措施,保证科学技术成果的合理的有效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