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是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活动。 价值观是关于实践目的和实现目的主体尺度以及人的需要、外部客观世界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等问题的哲学理论。 人同世界的意义关系与价值 1、实践的主体尺度与价值 (1)实践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的活动 首先,任何实践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即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标 的 其次,从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来看,正是那些尚不能使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 事物构成了实践活动所需要改造的对象。 再有,从实践所创造的产物来看,它们正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事物 (2)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关系: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构成了客体和主体之 间的价值关系。而价值正是对价值关系的性质的揭示和概括。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最本质、最普遍的价值概念,它是对各种特殊的价 值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3)实践的主体尺度或价值尺度 主体尺度:在实践中对实践活动起制约作用的主体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性。 价值尺度:由于主体尺度体现的是实践主体的即人的规定性和规律,以及 由这些规定性和规律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因而在本质上也就体现了客观外部世 界对于人的意义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主体尺度也可以被称为价值尺度。 实践的目的在于价值实现。 2、实践的创价性与价值的特点 (1)价值是由实践创造的 满足人类一切需要的事物都是由实践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无论是吃、穿、 住、用、行的一切物品,还是精神文化现象或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都是实践 的产物:就连空气、水、阳光等看似纯自然的事物,也正在由于人们的实践活 动而改变着它们对人的价值。人们正在通过改造环境、消除污染来使空气、水 阳光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要求。总之,一切价值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实践创造的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1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作为人类生存方式的实践,是以改造世界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的活动。 价值观是关于实践目的和实现目的主体尺度以及人的需要、外部客观世界与满 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等问题的哲学理论。 一、 人同世界的意义关系与价值 1、实践的主体尺度与价值 (1)实践是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的活动 首先,任何实践都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的的,即以满足人类需要为目标 的。 其次,从实践所改造的对象来看,正是那些尚不能使人的需要获得满足的 事物构成了实践活动所需要改造的对象。 再有,从实践所创造的产物来看,它们正是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事物。 (2)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意义关系的范畴 ·价值: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关系:外部客观世界对于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构成了客体和主体之 间的价值关系。而价值正是对价值关系的性质的揭示和概括。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是最本质、最普遍的价值概念,它是对各种特殊的价 值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3)实践的主体尺度或价值尺度 主体尺度:在实践中对实践活动起制约作用的主体的各种要求和规定性。 价值尺度:由于主体尺度体现的是实践主体的即人的规定性和规律,以及 由这些规定性和规律所决定的人的需要,因而在本质上也就体现了客观外部世 界对于人的意义的关系,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主体尺度也可以被称为价值尺度。 实践的目的在于价值实现。 2、实践的创价性与价值的特点 (1)价值是由实践创造的 满足人类一切需要的事物都是由实践直接或间接创造的。无论是吃、穿、 住、用、行的一切物品,还是精神文化现象或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等都是实践 的产物;就连空气、水、阳光等看似纯自然的事物,也正在由于人们的实践活 动而改变着它们对人的价值。人们正在通过改造环境、消除污染来使空气、水、 阳光更适合人类生存的要求。总之,一切价值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实践创造的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2)价值的特性 事例分析:从凡高的画看价值 《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生前他对这幅画最满意。凡高曾说这幅画 可以卖500法郎。实际上,他生前这幅画也没有人要。而1987年在伦敦克里斯 蒂拍卖行拍卖这幅画时,以4000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安田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买 走。创下了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 凡高的另一幅名画《蝴蝶花》原为美国富商佩森所藏,他在上世纪40年 代以8万4千美元买进时曾犹豫再三。1987年,卖到5390万美元 1991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8250万元的天价拍卖了凡高的名画《伽赛医 生肖像》,又创新纪录 问题: 凡高作品的价格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价值是客观的吗?如果是,凡高的画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其价 值却会有这样的变化? ·价值是主观的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所有人的画都可以卖大价 ·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价值是由实践所创造的,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特点与实践的特点之间有本 质的联系。 ·价值的特点:是客观性、具体的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第一,价值是客观的。 价值关系通常是由以下几方面客观因素构成的: 是,具有特定需要的主体(人)。 二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 三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状况。 四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主体的意义。 总之,价值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是一种客观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因为主体需要通常表现为主体的主观欲望和追求, 人们对需要满足与否的确认常常会以主观的感受和判断为依据,因而断言价值 是主观现象。这是一种误解,其错误在于欲望、追求、满足感等等观念的东西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2 (2)价值的特性 事例分析:从凡高的画看价值 《向日葵》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生前他对这幅画最满意。凡高曾说这幅画 可以卖 500 法郎。实际上,他生前这幅画也没有人要。而 1987 年在伦敦克里斯 蒂拍卖行拍卖这幅画时,以 4000 万美元的价格被日本安田保险公司通过电话买 走。创下了艺术品拍卖的世界记录。 凡高的另一幅名画《蝴蝶花》原为美国富商佩森所藏,他在上世纪 40 年 代以 8 万 4 千美元买进时曾犹豫再三。1987 年,卖到 5390 万美元。 1991 年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 8250 万元的天价拍卖了凡高的名画《伽赛医 生肖像》,又创新纪录。 问题: ·凡高作品的价格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价值是客观的吗?如果是,凡高的画本身并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其价 值却会有这样的变化? ·价值是主观的吗? 如果是,那么为什么并不是所有人的画都可以卖大价 钱? ·价值的本质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 ·什么是衡量价值的尺度? ·价值是由实践所创造的,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特点与实践的特点之间有本 质的联系。 ·价值的特点:是客观性、具体的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 第一,价值是客观的。 价值关系通常是由以下几方面客观因素构成的: 一是,具有特定需要的主体(人)。 二是,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 三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状况。 四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主体的意义。 总之,价值关系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是一种客观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会因为主体需要通常表现为主体的主观欲望和追求, 人们对需要满足与否的确认常常会以主观的感受和判断为依据,因而断言价值 是主观现象。这是一种误解,其错误在于欲望、追求、满足感等等观念的东西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都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现象的主观反映形式,因而是属于主观精神的范畴,不能 把它们与客观的价值现象相等同。观念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实地反映客观的价值 关系。例如,人们会因无知而滥用补药;烟、酒等不良嗜好会被有些人认为是 有益的生活习惯,等等,都属于这种现象,而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错误的 价值意识。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价值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某一客体对于主体的 价值并不因人的主观好恶而转移,而是因不同人的主体的需要为转移,因而价 值的主体性实际上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一一人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 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 性 例如,木材、煤炭、石油、核能、太阳能、潮汐发电等能源形态对于人类 的价值就是历史发展着的、变化着的,它们的价值的变化是由人类的社会历史 发展决定的。 此外,“流行”现象也是价值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流行色、流行风尚、 流行歌曲、流行语汇等都是某种事物的价值的社会性的表现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例如,一块钻石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来说,可以构成多维的价值关系, 如审美的、经济的、安全的、科研的、使用的,等等。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 会由于在特定条件下自身的特殊需要而实现它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价值,同时却 要放弃它的其他的价值 问题解答:关于凡高的作品的价值 凡高作品价值变化的原因在于 ·社会发展使人们对凡高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多的了解,凡高日 益引人注目 艺术品具有唯一性,不能复制,时间越久越珍贵,经济上可以升值; ·社会发展使人们日益须要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艺术品欣赏 日益成为重要的精神生活形式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3 都是人们对客观价值现象的主观反映形式,因而是属于主观精神的范畴,不能 把它们与客观的价值现象相等同。观念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实地反映客观的价值 关系。例如,人们会因无知而滥用补药;烟、酒等不良嗜好会被有些人认为是 有益的生活习惯,等等,都属于这种现象,而这些都是需要加以纠正的错误的 价值意识。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价值的主体性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就会因主体及其需要不同而不 同。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价值的主体性不等于主观性,某一客体对于主体的 价值并不因人的主观好恶而转移,而是因不同人的主体的需要为转移,因而价 值的主体性实际上是价值的客观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由于价值关系的主体——人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因此人们的需要、实践 以及需要满足的形式都表现出了社会性和历史性,这就决定了价值的社会历史 性。 例如,木材、煤炭、石油、核能、太阳能、潮汐发电等能源形态对于人类 的价值就是历史发展着的、变化着的,它们的价值的变化是由人类的社会历史 发展决定的。 此外,“流行”现象也是价值社会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流行色、流行风尚、 流行歌曲、流行语汇等都是某种事物的价值的社会性的表现。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例如,一块钻石相对于主体的不同需要来说,可以构成多维的价值关系, 如审美的、经济的、安全的、科研的、使用的,等等。而在实践中,人们往往 会由于在特定条件下自身的特殊需要而实现它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价值,同时却 要放弃它的其他的价值。 问题解答:关于凡高的作品的价值 凡高作品价值变化的原因在于: ·社会发展使人们对凡高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多的了解,凡高日 益引人注目; ·艺术品具有唯一性,不能复制,时间越久越珍贵,经济上可以升值; ·社会发展使人们日益须要获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平衡,艺术品欣赏 日益成为重要的精神生活形式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可见,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发生了变化,这才是凡高作品的价值变化的真实 原因。 (3)价值的分类 物的价值是指物质性的事物对于人的价值 精神现象的价值是以一定的物质形式为依托的精神现象,是价值关系中价 值客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 二、价值认识与价值观 1、价值认识的特点及其检验标准 (1)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 人类的全部认识可以分为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两类 ·知识性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身的性质、状况、结构、规律等的 反映,是回答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认识。 价值性的认识,则是认识主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的反映 是回答关于“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有没有用?”等问题的认识。 (2)价值性的认识是一种评价性的认识。 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的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而转移的,是一种主 体性的认识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的认识。 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这两方面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的认识之后,人们 才能依据这种认识做出对客体的正确评价 评价的这些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它与知识 性的认识一样,是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它的客观性是由评价对象一一价值关系 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反之 则是错误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与知识性认识的结果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知识性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因此关于同一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只要是正确的认识,那么人人的认识结果都是一致的,或者说正确的认识结果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4 可见,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发生了变化,这才是凡高作品的价值变化的真实 原因。 (3)价值的分类 物的价值是指物质性的事物对于人的价值。 精神现象的价值是以一定的物质形式为依托的精神现象,是价值关系中价 值客体的重要构成部分。 人的价值是指作为客体的人对于作为主体的人的意义。 二、价值认识与价值观 1、价值认识的特点及其检验标准 (1)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 人类的全部认识可以分为知识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两类。 ·知识性的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身的性质、状况、结构、规律等的 反映,是回答关于“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认识。 ·价值性的认识,则是认识主关于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关系的反映, 是回答关于“好不好?”“要不要?”“该不该?”“有没有用?”等问题的认识。 (2)价值性的认识是一种评价性的认识。 评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的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而转移的,是一种主 体性的认识。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的认识。 只有当人们对主体和客体这两方面都有了正确的知识性的认识之后,人们 才能依据这种认识做出对客体的正确评价。 评价的这些特点表明:评价并不是一种主观随意性的认识活动,它与知识 性的认识一样,是客观性的认识活动。它的客观性是由评价对象——价值关系 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只有正确地反映了价值关系的评价才是正确的评价,反之 则是错误的评价。评价的结果与知识性认识的结果一样,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知识性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因此关于同一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只要是正确的认识,那么人人的认识结果都是一致的,或者说正确的认识结果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只有一个。这是真理一元性的具体表现。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社会集团或个人,因此关于同一客体 的评价其结果虽然会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但只要是正确反映了主客间价值关 系的评价就都可能是正确的评价,这是由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所决定的。 注意:社会集团或个人的价值认识如果与人类的价值要求相一致,那么这 种价值认识必然是完全真实的,反之,则不是完全真实的。如,侵略、贩毒、 贪污腐败、商业上的弄虚作假等等,对某些社会集团和个人来说被认为是有价 值的行为,然而对人民、人类来说却只能被认为是负价值或反价值 (3)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成功的实践既表明人们的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 识也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我们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把实践确定为检验评价结果的客观标准的。 2、价值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1)理性的价值意识和非理性的价值意识。 ·理性的价值意识是指“取得了一定理性形式和社会形式的价值意识” 信念、信仰、理想、社会准则和规范等都属于理性的价值意识 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要素所构成的评价性的 认识。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确信有深刻根据的、具有普遍社会性形式的对某种 现实或观念的评价。 非理性的价值意识,是处于心理水平上的、不具有理性思维形式的价值 意识。如欲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都属于这一类价值意识。它们具有 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存在关系更切近、更直接、更具体的特点。与理性 的价值意识相比它们通常不如理性价值意识深刻、普遍和持久 ·在人们的价值意识中,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中形成、 发展、升华、提炼而来的,它是对人的价值关系中的本质性的、必然性的和规 律性的内容的反映。因而,理性的价值意识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相比,前者对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价值意识的功能。 价值意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它在实践中起着在精神方面对实践的驱动、制 约和导向的作用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5 只有一个。这是真理一元性的具体表现。 ·评价的主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社会集团或个人,因此关于同一客体 的评价其结果虽然会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但只要是正确反映了主客间价值关 系的评价就都可能是正确的评价,这是由价值的主体性特征所决定的。 注意:社会集团或个人的价值认识如果与人类的价值要求相一致,那么这 种价值认识必然是完全真实的,反之,则不是完全真实的。如,侵略、贩毒、 贪污腐败、商业上的弄虚作假等等,对某些社会集团和个人来说被认为是有价 值的行为,然而对人民、人类来说却只能被认为是负价值或反价值。 (3)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标准。 成功的实践既表明人们的知识性的认识是正确的,同时也表明评价性的认 识也是正确的,表明评价正确地反映了客体对于主体的价值关系。我们正是在 这个意义上把实践确定为检验评价结果的客观标准的。 2、价值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1)理性的价值意识和非理性的价值意识。 ·理性的价值意识是指“取得了一定理性形式和社会形式的价值意识”。 信念、信仰、理想、社会准则和规范等都属于理性的价值意识。 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要素所构成的评价性的 认识。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确信有深刻根据的、具有普遍社会性形式的对某种 现实或观念的评价。 ·非理性的价值意识,是处于心理水平上的、不具有理性思维形式的价值 意识。如欲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都属于这一类价值意识。它们具有 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存在关系更切近、更直接、更具体的特点。与理性 的价值意识相比它们通常不如理性价值意识深刻、普遍和持久。 ·在人们的价值意识中,理性的价值意识是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中形成、 发展、升华、提炼而来的,它是对人的价值关系中的本质性的、必然性的和规 律性的内容的反映。因而,理性的价值意识与非理性的价值意识相比,前者对 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 价值意识的功能。 价值意识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它在实践中起着在精神方面对实践的驱动、制 约和导向的作用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首先,价值意识是实践的精神动力。 其次,价值意识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过程。 最后,价值意识在实践的持续不断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实践发展起着导 向作用。 3、价值观及其社会价值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的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的价值原则 理想和信念与信仰、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都是价值观中的 重要内容 价值观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它们的确立是以相关的知识性的认识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二,它们是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本质性、普遍性及其发展规律的 深刻的把握,因而对社会生活和实践能产生深刻的、持久的影响。 第三,它们具有较高程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人们的价值意识系统中处 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人们的各种价值评价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对一般 评价活动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第四,它们通常是具有社会性的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往往是反映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 价值观 (2)科学价值观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科学价值观的特点:凡是正确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具有 普遍性、必然性的价值关系的,并被实践证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发生长 久的、深刻的积极影响的价值观,就是科学价值观,反之则是不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的确立,是以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为基础和前提的。 科学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是,为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三是,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的科学观。 四是,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五是,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价值观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观念,而是随着社会进步不 断发展着的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6 首先,价值意识是实践的精神动力。 其次,价值意识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目标和过程。 最后,价值意识在实践的持续不断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实践发展起着导 向作用。 3、价值观及其社会价值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价值意识中的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社会性的价值原则 理想和信念与信仰、人生观、科学观、道德观、审美观等都是价值观中的 重要内容。 价值观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第一,它们的确立是以相关的知识性的认识为前提和基础的,。 第二,它们是对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的本质性、普遍性及其发展规律的 深刻的把握,因而对社会生活和实践能产生深刻的、持久的影响。 第三,它们具有较高程度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人们的价值意识系统中处 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是人们的各种价值评价活动的指导原则和出发点,对一般 评价活动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第四,它们通常是具有社会性的意识形式,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 分。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往往是反映和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 价值观。 (2)科学价值观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科学价值观的特点:凡是正确地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具有 普遍性、必然性的价值关系的,并被实践证明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发生长 久的、深刻的积极影响的价值观,就是科学价值观,反之则是不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价值观的确立,是以对相关真理的把握为基础和前提的。 ·科学价值观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是,为实现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 二是,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 三是,崇尚科学、坚持真理的科学观。 四是,集体主义的道德观。 五是,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价值观并不是一旦形成就一成不变的原则和观念,而是随着社会进步不 断发展着的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如,要求个人 自由发展;人们要求有更多参政、议政权力;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 等 (3)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 第一,使人们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而一致努力,从而对社会进步起着 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它一且形成就会对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思想引导和价 值规范的作用。 第三,它的对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能够成为社会的一种 强大的凝聚力,促使人们团结一致地战胜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 三、价值与真理的辫证统 1、价值与真理的辫证关系 (1)价值和真理在实践基础上的辫证统一关系 真理和价值的辫证关系,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辫证统一为前提的。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第三,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第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作用。 (2)实用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的观点 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实用主义真理观对此作了经验主义的解释 在詹姆士看来,“有用就是真理”。 杜威把自己关于认识和真理的学说称为“工具主义”因此这些概念、范畴、 判断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们应用它们时的实际效果,而它们的内容是真、是假, 也仅仅是根据这种实际效果来确定。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 第一,用价值来定义真理,其结果否定了真理的确定内容和真理的客观性。 第二,用价值取代真理,实际上是否定了价值实现对真理的依赖性。 第三,无视真理对价值实现的指导、制约作用,片面追求价值,则会导致 庸俗功利主义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7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如,要求个人 自由发展;人们要求有更多参政、议政权力;强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 等。 (3)科学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导向功能 第一,使人们为共同的社会理想和目标而一致努力,从而对社会进步起着 重要推动作用。 第二,它一旦形成就会对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思想引导和价 值规范的作用。 第三,它的对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的引导和强化作用能够成为社会的一种 强大的凝聚力,促使人们团结一致地战胜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困难。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1、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关系 (1)价值和真理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关系 ·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第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第二,价值的实现是以把握相关真理为前提的。 第三,真理必然具有价值。 第四,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的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 作用。 (2)实用主义哲学的真理观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的观点 在真理和价值的关系问题上,实用主义真理观对此作了经验主义的解释。 在詹姆士看来,“有用就是真理”。 杜威把自己关于认识和真理的学说称为“工具主义”。因此这些概念、范畴、、 判断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人们应用它们时的实际效果,而它们的内容是真、是假, 也仅仅是根据这种实际效果来确定。 实用主义的真理观关于真理和价值关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 第一,用价值来定义真理,其结果否定了真理的确定内容和真理的客观性。 第二,用价值取代真理,实际上是否定了价值实现对真理的依赖性。 第三,无视真理对价值实现的指导、制约作用,片面追求价值,则会导致 庸俗功利主义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科学的功利主义,是把坚持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人类整体的利益 做为根本的价值原则,强调说明这样的价值追求是以客观真理,特别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真理为前提和根据的。因此,这种价值追求能够根据人们对相关 科学规律的把握,把现实和理想、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代价和目标、个 人和社会等利益关系、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 功利不断扩展和深化,能够使它得到持续性地发展。 庸俗功利主义是指一切脱离社会进步发展方向和人类大多数利益的功利 主义,其特点是狭隘、片面、目光短浅。 实用主义割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把价值追求看作是不受真理指导、 制约的行动,这就必然会导致把追求狭隘的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作为根本价 值原则,只关注眼前的、局部的、片面的以及狭隘的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那种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滥用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的行为;弃文明、道德、法规于不顾,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行 为等,都是庸俗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 2、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辫证统 (1)实践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实践的根 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以服从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精 神。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 精神升华。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努力排除人的 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因素对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干扰。 第二,科学精神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 动的基本品格。 第三,科学精神崇尚理性思维。 第四,科学精神不承认科学有禁区,它鼓励人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宇宙奥 秘,反对用任何形式束缚人们追求真理的思想和行动。 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求为 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8 ·科学的功利主义,是把坚持无产阶级的、人民大众的、人类整体的利益 做为根本的价值原则,强调说明这样的价值追求是以客观真理,特别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客观真理为前提和根据的。因此,这种价值追求能够根据人们对相关 科学规律的把握,把现实和理想、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代价和目标、个 人和社会等利益关系、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有利于人民和社会进步的 功利不断扩展和深化,能够使它得到持续性地发展。 ·庸俗功利主义是指一切脱离社会进步发展方向和人类大多数利益的功利 主义,其特点是狭隘、片面、目光短浅。 实用主义割裂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把价值追求看作是不受真理指导、 制约的行动,这就必然会导致把追求狭隘的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作为根本价 值原则,只关注眼前的、局部的、片面的以及狭隘的个人或利益集团的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那种不顾全局和长远利益滥用资源、破坏生态、污染环境 的行为;弃文明、道德、法规于不顾,只顾眼前利益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的行 为等,都是庸俗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 2、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1)实践的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成功的实践必须坚持真理原则,必须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这一实践的根 本要求促使人们形成了以服从真理、追求真理、坚持真理为主要内涵的科学精 神。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坚持真理原则的客观要求这种意识的 精神升华。 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努力排除人的 不符合实际的主观因素对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干扰。 第二,科学精神把追求真实、反对虚假看作是人们进行科学认识和实践活 动的基本品格。 第三,科学精神崇尚理性思维。 第四,科学精神不承认科学有禁区,它鼓励人们积极、大胆地探索宇宙奥 秘,反对用任何形式束缚人们追求真理的思想和行动。 ·成功的实践还必须坚持价值原则,在实践中必须做到以满足主体的需求为 目标,实践的手段必须服务于促使这一目标在实践结果中得以全面的实现。实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践的这一要求,使人们形成了以尊重人、爱护人、时刻关注和促进人类利益和 人类发展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历史上传统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意 识的精神升华。 ·人文精神的特点在于: 第一,人文精神把人的利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 点 第二,人文精神从人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追求美好做为认识和实践 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人文精神不仅崇尚理性,还调动、诉诸人的理性之外的情感、意志 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追求 等人的丰富存在状态和内心世界 第四,人文精神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类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 视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它把违背“善”的一切言行都视作禁区。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辨证统 首先,宣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进步。 其次,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保证科学技术在 应用中不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地球上仍存在着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社会集团,仍存在着私有制 和阶级的条件下,人类还不可能形成一种彻底的、共同的、毫无弊端的人文精 神,这一问题还需要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步得到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统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思想史上的其他哲学派别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是她的实践性,即把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真理体系。把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把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价值体系。是一种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 目标的价值体系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9 践的这一要求,使人们形成了以尊重人、爱护人、时刻关注和促进人类利益和 人类发展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历史上传统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意 识的精神升华。 ·人文精神的特点在于: 第一,人文精神把人的利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 点。 第二,人文精神从人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追求美好做为认识和实践 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 第三,人文精神不仅崇尚理性,还调动、诉诸人的理性之外的情感、意志 等非理性的意识形式和精神体验来展示和表现人的本质、人的生活、人的追求 等人的丰富存在状态和内心世界。 第四,人文精神要求人们时刻以符合人类的利益和发展要求的价值标准审 视自己的一切思想和行动,它把违背“善”的一切言行都视作禁区。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首先,宣扬科学精神、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可以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可以促进人文精神的进步。 其次,人文精神向科学的融入,具有制约科学发展方向、保证科学技术在 应用中不会被用于为害人类的重要作用。 当然,在地球上仍存在着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社会集团,仍存在着私有制 和阶级的条件下,人类还不可能形成一种彻底的、共同的、毫无弊端的人文精 神,这一问题还需要通过社会的不断进步逐步得到解决。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目标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体系和价值体系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人类思想史上的其他哲学派别之间的一个重要区别, 就是她的实践性,即把改造世界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真理体系。把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普遍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把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价值体系。是一种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 目标的价值体系
第四讲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先进的价 值体系,充分体现了它代表的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整个 进步人类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这种以改造世界为基本任务,以彻底的“求真” 和“求善”作为自己的基本品格的特点,而体现了自己是一个科学体系和价值 体系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她的形成过程中,就明确提出了哲学批判的根本任 务是为实现人类彻底解放服务 马克思认为,在推翻一切奴役制,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的实践斗争中,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探 索关于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这一新的世界观的过程中,对种种旧的世 界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借鉴和改造的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创立一种能 够为“人类解放”指出正确道路的新世界观这一目标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的 恩格斯则于1894年1月9日在给朱泽培·卡内帕的回信中写道:“我打算 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个您所要求的提词。马克思是当代惟一能够和伟 大的佛罗伦萨人(指但丁——引者注)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 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来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 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人类价值追求的祟高境界:真、善、美 (1)真、善、美 真”,是指“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达到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统一 的境界。 普”,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言行达到了同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社 会需要高度一致的结果。” 美”,是指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在满足了主体身心需要状况下,主体所产 生的和谐、愉悦的感受,美的境界“是客体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 和和谐
第四讲 价值观和人文精神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正是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先进的价 值体系,充分体现了它代表的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和整个 进步人类的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由于这种以改造世界为基本任务,以彻底的“求真” 和“求善”作为自己的基本品格的特点,而体现了自己是一个科学体系和价值 体系相统一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价值目标是“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她的形成过程中,就明确提出了哲学批判的根本任 务是为实现人类彻底解放服务。 ·马克思认为,在推翻一切奴役制,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的实践斗争中, “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探 索关于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和发展这一新的世界观的过程中,对种种旧的世 界观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借鉴和改造的工作,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创立一种能 够为“人类解放”指出正确道路的新世界观这一目标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以解放全人类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的。 恩格斯则于 1894 年 1 月 9 日在给朱泽培·卡内帕的回信中写道:“我打算 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寻找一个您所要求的提词。马克思是当代惟一能够和伟 大的佛罗伦萨人(指但丁——引者注)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从《共 产党宣言》中摘出下列一段话来外,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 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人类价值追求的崇高境界:真、善、美 (1)真、善、美 “真”,是指“主体的思想和行为达到了同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高度统一” 的境界。 “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言行达到了同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社 会需要高度一致的结果。” “美”,是指客体的存在和属性在满足了主体身心需要状况下,主体所产 生的和谐、愉悦的感受,美的境界“是客体某些方面达到了与主体的高度统一 和和谐